新时期文学的发展_第1页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_第2页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_第3页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_第4页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新时期文学的发展ppt当前第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第一节、伤痕文学代表作:刘心武《班主任》

卢新华《伤痕》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得名:卢新华《伤痕》当前第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一、刘心武《班主任》“伤痕文学”始于《班主任》刘心武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中公开发表得最早的一篇,正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中所说的:“‘伤痕文学’的第一次表露,也是实际上的宣言,应推刘心武(1942年生)1977年11月发表的《班主任》。”当前第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作者介绍:刘心武,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其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当前第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刘心武: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

当前第5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当前第6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当前第7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当前第8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2.创作背景:“编《大路歌》的失败,使我产生出弃瞎编、写真实的求变革的想法。”为什么写这篇小说,据他说,这是出于对文化大革命的“积存已久的腹诽,其中集中体现对‘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强烈不满”。当前第9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3.内容简介:《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书中的那位中学教师所讲的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戏剧性,但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几个互成对照的青年形象。一个是“四人帮”时期遗留下来的失足者,那位老师不顾同事们的怀疑,为他恢复名誉。但这个失足者倒不成问题,问题出在那个团支书思想受到蒙蔽,甚至比那个小捣蛋都不开窍;但她热情很高,而且动不动就天真地把自己看也没看过的文学作品斥为淫秽读物。相比之下,第三个学生就是个被肯定的人物了,在整个动乱期间,她的家庭环境保护了她的心灵健全,因为她家书橱里还继续放着托尔斯泰、歌德、茅盾和罗广斌的作品。

当前第10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4.作品评论:文学的第一朵报春花(崔道怡

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悲情故事,触及了被长时间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所摧残的人间亲情,唤醒已经厌倦了紧张斗争的中国人内心感情中久遭压抑的一面,成为此时关于思想解放和艺术民主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划开了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界限,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足:作品有着较重的说教色彩当前第1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二、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第十个弹孔》当前第1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作者简介从维熙,男,1933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童年在故乡度过。1952年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的处女作是一篇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征文,同年又在当代着名作家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北京市郊区的青龙桥小学教书。同年冬季,调到《北京日报》社任农村记者。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七月雨》和《曙光升起的早晨》,1956年出版长篇小说《南河春晓》,同年出席了全国第一次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并经当代着名作家康濯介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开始了专业文学创作。当前第1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957年错划为右派,被遣送到北京西山绿化大队等处劳动,当过马车把式,烧过石灰;还在北京茶淀、团河等劳改农场长时间同各色劳教人员一起,从事沉重的劳动;以后又到山西,在砖窑场里当过窑工,在煤矿上挖过煤。1979年平反后,重新执笔,陆续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大墙下的红玉兰》、《第十个弹孔》、《杜鹃声声》、《泥泞》、《葵花嫂外传》、《遗落在海滩的脚印》、《伞》、《远去的白帆》、《雪落黄河静无声》、《风泪眼》、《北国草》等。其中《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十个弹孔》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故事片奖,《雪落黄河静无声》获《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现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作协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当前第1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2.《大墙下的红玉兰》-内容概要

当前第15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3.《大墙下的红玉兰》-作品鉴赏当前第16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4.《大墙下的红玉兰》-地位当前第17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三、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当前第18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作家介绍】当前第19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2、【创作背景】当前第20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3.【作品赏析】当前第2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第二节、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思潮代表作品:古华《芙蓉镇》

谌容《人到中年》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贤亮《绿化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王蒙《布礼》、《蝴蝶》》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当前第2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王蒙作者简介:男,河北南皮人,1934年生于北京。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等职。当前第2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当前第2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布礼》当前第25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张贤亮作者简介:

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受家庭影响,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创作,曾写作发表了60余首诗歌。当前第26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无法苏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以及长篇文学性政论随笔《小说中国》。散文集有《飞越欧罗巴》、《边缘小品》、《小说编余》、《追求智慧》等。曾三次获得国家级小说奖,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获国家与宁夏自治区“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和称号。有九部小说被搬上银幕,作品被翻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93年初,作为文化人“下海”的主要代表人物,创办华夏西部影视。如今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宁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华夏西部影视城的成功,证明了在市场经济社会发挥人的智慧与管理的重要,为较为滞后的西北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一条思路。当前第27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绿化树》《绿化树》-作品分析当前第28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

《绿化树》-内容概要当前第29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绿化树》-人物形象当前第30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厂长。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人文学院教授。著作:《年轮》《浮城》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秦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当前第3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短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模式预测,十分深刻。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中。当前第3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今夜有暴风雪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通过对知青生活、命运、成长、斗争的具体描绘,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垦荒戍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经,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得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当前第3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人物与情节曹铁强裴晓云郑亚茹马崇汉刘迈克孙国泰秀梅当前第3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人到中年》作者简介:

谌容,原名谌德容,当代着名女作家。1936年10月3日出生于湖北汉口。祖籍四川巫山县。出身于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家庭。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成都、北平、重庆巴县等地辗转迁徙中度过,断续念小学和初中。1951年到重庆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当营业员,不久调西南工人日报社读者来信组工作,工余广泛涉猎苏联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作品,同时自修俄语和高中课程。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当前第35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962年被机关精简到北京市教育局。1963年自费到山西汾阳县农村深入生活,次年调回北京,尝试话剧创作。1968年到北京郊区通县插队。1973年春调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万年青》。1976年再次去山西乡宁县体验生活。1978年出版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引起文坛注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0年中篇小说《人到中年》问世,使她蜚声文坛。该篇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当前第36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日\2点1980年至1989年,她先后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错,错,错!》、《散淡的人》、《献上一束夜来香》、《懒得离婚》、《得乎?失乎?》以及《褪色的信》、《关于仔猪过冬问题》、《减去十岁》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其中,《太子村的秘密》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懒得离婚》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减去十岁》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