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年产140万方的中型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重庆年产140万方的中型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重庆年产140万方的中型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重庆年产140万方的中型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重庆年产140万方的中型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年产140万方的中型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目录1.绪论2.厂址的选择。2.工艺流程的确定。3.物料平衡计算。4.搅拌主机设计。5.骨料配料系统设计。6.皮带输送系统设计。7.计量系统设计。8.环保收尘系统设计。9.质量控制与检测。10.绘图。11.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1.绪论1.1搅拌站的起源发展史古代的混凝土的胶结材料主要是由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骨料进行凝结硬化而形成的。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波特兰水泥因起源于英国“Portland”而得名,在我国称作硅酸盐水泥。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1861年钢筋混凝土得到了第一次的应用,首先建造的是水坝、管道和楼板。1875年,法国的一位园艺师蒙耶(1828~190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20世纪30年代美国、德国发明了引气剂和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应用使混凝土的耐久性、流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此后多种化学外加剂先后制成并在工程中迅速得到应用,被认为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以后的又一次技术大突破。与此同时,美国为开发中西部水利而兴建不少混凝土大坝工程时,采用集中拌合的大型化工厂生产方式,为近代盛行的预拌商品混凝土工业奠定了基础。40年代德国将聚氯乙烯掺入混凝土中以改善其脆性,提高抗渗、抗蚀能力,首创了聚合物混凝土。60年代,美国发明了聚合物浸渍混凝土,苏联开发了钢丝网水泥,中国则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此后,各国纷纷开发钢钎维、碳纤维、聚合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使混凝土的性能由于增强的结果而大为改观、1980年,美国首先提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名词,突出了复合化的地位,现已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以水泥为基材的各种材料的总称。随着近代材料科学的发展,水泥基材料的复合化使品种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改进,满足了土建工程不断提高的需求。混凝土搅拌站是随着水泥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的,最初搅拌设备仅以单机的形式出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对混凝土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各种不同型式带有计量装置的搅拌设备,从而产生了混凝土搅拌站。德国于190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混凝土搅拌站,随后,美国于1913年,法国于1933年,日本于1949年建立各国的搅拌站。国外60年代到70年代是商品混凝土发展速度最高的阶段,也是混凝土搅拌设备发展最快的时期。目前,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生产搅拌设备在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高佳珍.混凝土搅拌站(楼)综述(一)[J].建筑机械技术与管理,2000,(1):14-16.。1.2搅拌站国外发展现状自从世界上开发了水泥这种建筑材料,混凝土搅拌设备就跟随诞生和发展。早期的混凝土设备也是采用单机搅拌形式,真正进入集中搅拌要从商品混凝土应用才开始起步。国外最早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是德国,于1903年在德国的施塔贝尔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十年之后,也就是1913年美国在梅利兰特州的巴鲁奇毛亚市建成了美国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站初期都是用机动翻斗车或自卸卡车运送混凝土,质量很难满足用户要求,因此发展速度极其缓慢。从本世纪初到50年代末,商品混凝土并不普及,美国到1925年才建25个搅拌站,法国在1933年才开始建成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日本到1949年11月才在东京建成第一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十多年商品混凝土得到高速发展。在这一阶段由于液压技术的应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都较快,促使商品混凝土的迅猛发展。到1973年美国的混凝土搅拌站达到1万个,商品混凝土年产量达1.773×108m3。日本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1973年达3533个,商品混凝土年产量为1.4954×108m3。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商品混凝土趋于饱和状态。据统计,1986年美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仍为1万个,而商品混凝土年产量为1.4×108m3,比1973年下降了21%。日本至今搅拌站数量在5000个左右。在技术上混凝土搅拌设备有了很大发展,单机搅拌已基本淘汰,仅在一些维修工程中才有使用。商品混凝土已全面推广,商品混凝土所占比例一般在60%~70%,多的已达90%以上。搅拌设备的发展动态大致有如下几点:搅拌站和搅拌楼同时存在,其生产率和技术性能都无甚差异。但从工地转移拆迁方便性来看,拆迁式和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发展较快。当前,国际上生产混凝土搅拌楼具有代表性的厂商,如美国的Johnson公司、Coneool公司、REX公司;德国的ELBA公司、Stetetr公司、BlSl公司;意大利的CFIA公司、ICOMA公司;日才又的石川岛(IH)I公司、新泻铁工等公司,在技术上都各具特色,各有各的优势。每个国家的国情又不同,例如德国大都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美国大都用普通强度等级混凝上,各国的用户要求和习惯不同,而选用和发展不同类型的搅拌机,对机型没有统一的选择原则,但都是以综合经济性最佳为原则。2.厂址的选择2.1厂址选择搅拌站因其自身特点对场地的要求应从经济、便利、安全生产和环保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评定,选择重庆市璧山区河边镇龙江村同心水库旁,距县城约6km。2.2厂址选择依据2.2.1供水充足搅拌站建设在河流或者水库边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同心水库属长江水系璧南河右岸支流,库区由三条溪沟汇成,集雨面积20.4平方公里。水库大坝为均质坝,坝高26m,坝顶宽4m,坝顶长219m,坝顶高程346.78m,总库容1386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15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2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0.119万亩。充分利用水库水资源,省去了打机井添置深井泵的费用,同时水质方面也符合混凝土使用标准,为可饮用的淡水,在混凝土用水中要尽可能使用含离子少的水,比如含Cl-较多的水会缓慢腐蚀钢筋,影响钢筋混凝土使用寿命等。2.2.2远离人口密集区域首先应避开了人口密集区域,远离百姓居住区是最好的选择。由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在增强。搅拌站的绿色环保、零排放也成为国家对本行业新建搅拌站的首要标准。场区小范围的环保标准,固然可作为硬性指标落实,可是,一个年产14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搅拌站,每年运进运出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就达700万吨左右,每天车辆进出700多趟(按300天考核),如此频率,它产生的车流、路面的扬尘、路面的噪音以及厂区内的装载机、推土机、锅炉房等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无时不在影响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出行和生息。所以在选址建站规划前必须充分考虑这个重要因素,否则,搅拌站投产之后将会陷入百姓无休止的民扰以及索赔等一系列的纷争之中,它将严重影响搅拌站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2.2距离城区仅6Km,附近s208省道,交通方便,原料、产品运输成本降低。商品混凝土属于低附加值的商品,单方混凝土的原材料(砂、石、水泥)就占了总容重的90%以上;一个年产14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搅拌站,每年所涉及原材料运输吨位就达350万吨,其运费就达9500万元左右,占年产值20%以上。所以厂址选择交通便利是必须的,还有就是尽可能的使搅拌站与原材料和混凝土浇筑工地的距离最短,尽可能减少运输成本。2.2.本设计选址属于璧山周边,电网发达,璧山供电公司供电辖区内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变电容量2018.1兆伏安,所有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班。管辖运维的输电线路共有49条,总长度为440.9公里。其中:220千伏代维线路7条84.7公里,110千伏线路25条197.2公里,35千伏线路17条159公里;管辖运维1千伏配电线路99条1677.2公里。供电方面没有问题。2.本设计选择在璧山城郊农村,地价相对低廉,在这种情况下能尽可能扩大料场的面积,多存储一些骨料。首先满足本搅拌站的使用,其次可利用淡旺季的时差和价格差来争取更多的利润空间。2.2现代混凝土搅拌站具有配置的灵活性、使用的可靠性、价格的经济性、安装的适应性和维修的方便性等特点。无论是平坦地形还是有坡度的地形都可以作为混凝土搅拌站选址依据。地形平坦的地方,可减少平整场地费用,而由于重庆周边山区较多,也可有效的利用高低场地,进一步缩减生产成本,比如料场可比机楼海拔高十几米乃至几十米,可缩减皮带传输骨料所消耗的能量。3.工艺流程的确定3.1混凝土生产工艺流程图细骨料堆放仓库粗骨料堆放仓库细骨料堆放仓库粗骨料堆放仓库物料传输皮带物料传输皮带物料传输皮带物料传输皮带水粉料仓桶细骨料仓桶粗骨料仓桶水粉料仓桶细骨料仓桶粗骨料仓桶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称量系统搅拌主机称量系统搅拌主机外加剂罐车运输至工地放料斗外加剂罐车运输至工地放料斗其中,粉料又包括水泥、矿渣粉、粉煤灰、膨胀剂3.2配料选择混凝土搅拌站所用配料分为骨料、粉料、外加剂、水等几类。其中骨料包括天然砂、人工砂(天然砂和人工砂又称集料)、0-1石子、1-2石子等,粉料包括水泥、煤灰、矿渣粉、膨胀剂等。3.2.1砂砂的粗细程度按照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个级别,他们的范围依次是:粗砂:μf=3.1~3.7中砂:μf=2.3~3.0细砂:μf=1.6~2.2特细砂:μf=0.7~1.5除特细砂之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照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算),分成三个级配区,必须保证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内某一区内。表3.2.1砂颗粒级配区 级配区 累计筛余%公称粒径Ⅰ区Ⅱ区Ⅲ区5.00mm10~010~010~02.50mm35~525~015~01.25mm65~3550~1025~0630μm85~7170~4140~16315μm95~8092~7085~55160μm100~90100~90100~90配置混凝土应该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该提高砂率,并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应当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关规定。关于含泥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天然砂含泥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55≥C60含泥量(质量计,%)≤5.0≤3.0≤2.0对于有抗冻、抗渗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等于C25的混凝土,其用砂含泥量也不应当大于3.0%。砂中泥块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55≥C6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2.0≤1.0≤0.5对于有抗冻、抗渗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者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0%。人工砂中石粉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55≥C60石粉含量(%)MB小于1.4(合格)≤10.0≤7.0≤5.0MB≥1.4(不合格)≤5.0≤3.0≤2.0另外,对于砂的坚固性,压碎指标以及有害物质含量都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要求。3.2.2其颗粒级配范围、针片状颗粒含量(如表1)、含泥量(如表1)、坚固性及有害物质含量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粒径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①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级配,单粒级应当用于组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者配成较大粒级的连续粒级,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候,应当采取措施并经过试验证实能确保工程质量后,才能允许使用。②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55≥C6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25≤15≤8③碎石或卵石中含泥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碎石或卵石含泥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55≥C60含泥量(质量计,%)≤2.0≤1.0≤0.5对于有抗冻、抗渗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应大于1.0%。当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是非黏性石粉时,其含泥量可分别增加至1.0%、1.5%、3.0%。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55≥C60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7≤0.5≤0.2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④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表示。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所配置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应该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测。岩石强度首先应该由生产单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指标进行质量监控。⑤当碎石中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者硫化物杂质时,应该进行专门检测,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才能使用。当确定骨料存在潜在碱-硅反应危害时,应该控制混凝土中碱含量不超过3Kg/m3,或者采取能够抑制碱-骨料反应的优先措施。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泵送混凝土碎石粒径不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则不大于2/5。3.2.3水泥宜选择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0~1.5倍的水泥为宜。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选择的水泥规格为:P.O42.5,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为1.10~1.13。3.2.4粉煤灰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优质粉煤灰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流动度,又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同时还能降低混凝土泌水率和干缩率。粉煤灰的选用应该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标准将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种。本设计采用Ⅱ级粉煤灰。取代水泥量为10%。矿渣粉矿渣粉是由高炉炼铁产生的熔融矿渣骤冷时,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玻璃态物质。矿渣粉颗粒呈球状,表面光滑致密,主要是由CaO、MgO、SiO2和A1203组成,共占矿渣粉总量的95%以上,且具有较高的潜在活性,在激发剂的作用下,可与水化合生成具水硬性的胶凝材料。将其掺人水泥中,水化时活化SiO2和A1203,与混合胶凝体系中产生的Ca(OH)2反应,进一步形成水化硅酸钙产物,填充于空隙中。较细的矿渣掺和料将增加与其它掺和料的接触面积,即影响其与Ca(OH)2生反应的有效面积,从而影响其与Ca(OH)2反应程度及水化产物的数量和质量。矿渣粉在水淬时形成的大量玻璃体,具有微弱的自身水硬性。细度大于350m2/kg,一般为400~600m2/kg。其活性比粉煤灰高。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矿渣粉磨至比表面积超过400m2/kg,以较充分地发挥其活性,减少泌水性。研究表明矿渣粉磨得越细,其活性越高,掺入混凝土中后,早期产生的水化热越多,越不利于控制混凝土的温升,而且成本较高。各类外加剂①合成减水剂合成减水剂是外加剂品种中最重要的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各种复配产品的母料使用。我国合成减水剂的产量居世界产量的第一位。按照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划分,合成减水剂分为三种:高性能减水剂(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高效减水剂(以萘系等减水剂为代表)和普通减水剂(以木质素磺酸盐类为代表)。②膨胀剂膨胀剂的主要特性是掺入混凝土后起抗裂防渗作用,它的膨胀性能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限制条件下成为自应力混凝土。我国生产膨胀剂主要品种有:U型膨胀剂(生、熟明矾石,硬石膏等组成)、复合膨胀剂(CEA)、铝酸钙膨胀剂(AEA一高强熟料、天然明矾石、石膏)、EA—L膨胀剂(生明矾石、石膏等组成)、FN—M膨胀剂(硫铝酸盐混凝土膨胀剂)、CSA微膨胀剂。③引气剂引气剂是在搅拌时加入的能够在砂浆和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封闭的、微小气泡,并能使气泡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引气剂常用来改善塑性砂浆和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同时提高抗冻性,大幅度提高砂浆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目前国内应用量较多的引气剂是松香热聚合物和皂甙类引气剂。本次设计选择减水剂,减水剂作为混凝土最常用的外加剂之一,一般的减水剂主要有:脂肪族减水剂、木质素硫酸钙等。查木钙减水率为18%,减水剂=胶凝材料含量×2.2%。3.2.7水常用的拌合用水为自来水、地下水。应注意对水温的控制,防止水中含有异物。按JGJ63—19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进行质量控制。4.配合比设计4.1配合比设计的原则“配合比设计”主要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分材料的用量,即1m3混凝土各成分的的质量,以单位kg/m3表示。配合比设计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新拌混凝土(FreshConcrete)浇筑的各种参数,如工作性能、运输时间、温度、塌落度损失、钢筋密度等。(2)硬化混凝土(HardenedConcrete)的服役工程性能要求,如强速、耐久性、干缩、徐变、弹性模量等。(3)可供选择的原料,即水泥、骨料、化学外加剂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工作开展了超过100年,人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一方面,确定了一些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关系;另一方面,还确定了一些混凝土性能与组成材料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表现为:(1)水灰比(water-cementratio,w/c)。水灰比是影响强度、耐久性、渗透性、干缩和徐变等混凝土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2)骨料(Aggregate)的选择,包括骨料的种类(天然的或者人工破碎的)的粒径。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骨料会对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泥用量(c)以及由其决定的所有性能。如与水泥水化热相关的温度梯度、收缩等。(3)化学外加剂(ChemicalAdmixtures)的应用,特别是减水剂。化学外加剂能够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诸多性能,如工作性、抗压强度、耐久性等。(4)水泥用量(c)。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的主要参数,它对其它参数的确定产生影响。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是其两大重要指标。水泥的品种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如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海事工程中防止海水盐类离子侵蚀优先选择矿渣水泥CEMⅢ、火山灰水泥CEMⅣ和复合水泥CEMⅤ制成的混凝土,因为它们抗化学侵蚀的能力比其它混凝土更强。水泥的强度等级是水泥的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提高水泥的强度等级不仅可以缩短冬季施工的脱模时间,还可以配置满足特殊要求的高强混凝土。4.2混凝土设计的主要步骤应根据施工条件、结构型式、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情况,设计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又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材料成本,最终确定各项材料的用量;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小用水量;在满足强度、耐久性以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选用最佳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是用水量最小、拌合物密度较大所对应的砂率;应该选择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以及最佳级配。主要步骤:(1)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胶比;(2)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式子最大粒径等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水量除以选定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用量);(3)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4)通过实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各项材料用量和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收集有关原材料,并按照《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水泥密度检测方法》(GB/T208)、《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1346)、《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GB/T1767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教程》(DL/T5152)等要求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以及拌合用水等等性能惊醒试验,并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规定。试验内容包括:水泥的品种、质量、强度等级、密度等;掺合料的品种、品质、密度等;外加剂种类、品质等;粗骨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等;细骨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吸水率等;拌合用水品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当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以下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及保证率;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一其他相关性能指标;混凝土的工作性;骨料最大粒径。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计算,并通过实验室适配、调整后确定。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还应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4.3配合比设计4.3.1混凝土强度的确定混凝土配置强度按照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式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又称均方差,其计算式4-1为式4-1对于C20、C25级混凝土,σ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时取σ不小于2.5MPa;对于C30级以上的混凝土,σ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时取σ不小于3.0MPa;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应该按照现行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当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的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4.1取值。表4.1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fcu,k低于C20C20~C35高于C35σ(MPa)4.05.06.0遇到下列情况是应该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现场条件和实验室条件有显著差异时;C30级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4.3.2设计水灰比(2)计算水灰比(W/C)

根据强度公式计算水灰比:式4-2式4-3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ce——水泥28d的实测强度,MPa;

αa,αb—回归系数,与骨料品种、水泥品种有关,其数值可通过试验求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提供的αa、αb经验值为:

采用碎石:αa=0.46 αb=0.07

采用卵石:αa=0.48 αb=0.33

4.3.3选定单位用水量(mw0)

用水量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下表和骨料品种规格,参考表4.2选用。表4.2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GB50204-1992) 结构种类坍落度(mm)基础或地面的垫层,无筋配的大体积结构或者配筋疏松的结构10~30板、梁或大型及中型截面的柱子等30~50配筋密列的结构(薄壁、斗仓、筒仓、细柱等)50~70配筋特密的结构70~90注:①本表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采用人工捣实其值可适当增大;需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应加掺外加剂,坍落度宜为120~180㎜。表4.3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cm3)(JGJ55-2000)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30~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50~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70~90215195195175230215205195注:①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采用粗砂则可减少5~10㎏。②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4.3.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c0)

根据已确定的W/C和mw0,可求出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mc0:

式4-4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得出的水泥用量还应大于表4.0.4规定的最小水泥量。如算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表4.4规定值,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表4.4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JGJ55-2000)环境条件结构物类别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1.干燥环境正常居住或办公室用房屋内部件不作规定0.650.602002603002.潮湿环境无冻害高湿度的室内部件;室外部件;在非侵蚀性土或水中的部件0.700.600.60225280300有冻害受冻害的室外部件;高湿度且经受冻害的室内部件0.550.550.552502803003.有冻害和除冰剂的潮湿环境经受冻害和除冰剂作用的室内和室外部件300300300注:当使用活性掺和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4.3.5选择合理的砂率值(βs)

合理砂率可通过试验、计算或查表求得。试验是通过变化砂率检测混合物坍落度,能获得最大流动度的砂率为最佳砂率。也可根据骨料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参考下表4.5选用。表4.5混凝土砂率选用表(%)(JGJ55-2000)水灰比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20401620400.4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33~3832~3732~3736~4135~4033~380.736~4135~4035~4039~4438~4336~414.3.6计算粗、细骨料用量①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应按下式计算:mc0+mg0+ms0+mw0=mcp式4-5式中mc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的用量(kg);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粗骨料的用量(kg);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细骨料的用ββ量(kg);mw0——每立方米混凝土水的用量(kg);βs——砂率(%);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假定的重量(kg)(可取2400~2450kg)②采用体积法时,应按照下式计算:式4.6式中ρc——水泥的密度(kg/m3),可取2900~3100kg/m3;ρz——粗骨料表观密度(kg/m3);ρs——细骨料表观密度(kg/m3);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kg/m3;βs——砂率(%);α——为混凝土含气百分数,在不加引气外加剂情况下,可取1通过以上计算,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完成。

5.4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通过计算求得的各项材料用量(初步配合比),必须进行试验加以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5.4.1调整和易性,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材料进行试拌。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后测坍落度,并检查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的好坏。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水泥浆;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当试拌工作完成后,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用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ρc,t)。此满足和易性的配比为基准配合比。

5.4.2检验强度和耐久性,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基准配合比能否满足强度要求,需进行强度检验。一般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值,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及减少0.05,其用水量应该与基准配合比相同,但砂率值可做适当调整并测定表观密度。各种配比制作两组强度试块,如有耐久性要求,应同时制作有关耐久性测试指标的试件,标准养护28d天进行强度测定。5.4.2配合比的确定根据试验得出的各灰水比及其相对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用作图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灰水比值,并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用水量(W)——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并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

水泥用量(C)——取用水量乘以选定出的灰水比计算而得;

粗、细骨料用量(S、G)——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粗、细骨料用量,并按定出的灰水比进行调整。

至此,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在确定出初步配合比后,还应进行混凝土表观密度较正,其方法为:首先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即ρc,c=C十W十S十G再用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混凝土,测得其表观密度实测值(ρc,c),然后按下式得出校正系数δ,即

式4-7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则上述得出的初步配合比即可确定为混凝土的正式配合比设计值。若二者之差超过2%时,则须将初步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得值,即为最终定出的混凝土正式配合比设计值,通常也称实验室配合比。

5.5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

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计算用料是以干燥骨料为基准的,但实际工地使用的骨料常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必须将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换算,换算成扣除骨料中水分后、工地实际施工用的配合比。其换算方法如下:

设施工配合比1m3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的用量分别为C’、W’、S’、G’;并设工地砂子含水率为a%,石子含水率为b%。则施工配合比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

C’=C

S’=S·(1+a%)

G’=G·(1+b%)

W’=W-S·a%-G·b%

5.6配合比实例计算以C30为例假,设已知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mm左右,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MPa。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10g/cm3,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08;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ρos=2.60g/cm3;石: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og=2.65g/cm3;解:①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fcu,0=fcu,k+1.645σ=30+1.645×5=38.2MPa②确定水灰比(W/C)fce=γc×fce,k=1.08×42.5=45.9MPa由表4.4可知,干燥环境下容许最大水灰比为0.65,故可确定水灰比为0.53。③确定用水量(mw0)查表4.3,对于最大粒径为30㎜的碎石混凝土,当所需坍落度为30mm左右时,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170kg。④计算胶材用量(mc0)按表4.4,对于干燥环境的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为260kg,再考虑掺入煤灰降低成本,故可取水泥质量270kg/m3,粉煤灰50kg/m3。⑤确定砂率(βs)查表4.5,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mm的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当水灰比为0.53时,其砂率值可选取32%~37%,(采用插入法选定)现取βs=35%。⑥计算砂、石用量(ms0、mg0)用体积法计算,将mc0=320kg;mw0=170kg代入方程组100%=35%解联立方程,得:ms0=697kg,mg0=1485kg再根据石子级配选择0-1石子400kg,1-2石子1085kg。⑦最终确定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水泥:270kg;粉煤灰50kg;水:170kg,砂:697kg;碎石0-1:400kg;碎石1-2:1085kg。如果该混凝土为泵送混凝土,则应该提高砂率和坍落度,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水泥:270kg;粉煤灰50kg;水:170kg,河砂:143kg;机砂:697kg;碎石0-1:210kg;碎石1-2:815kg。同理,表4.6给出各标号参考配合比:表4.6夏季理论施工配合比(泵送)强度等级水泥河沙机砂0-1石子1-2石子粉煤灰矿粉)外加剂水容重C202052376321708309505.851852360C252402006551908158006.41782364C302701436922108155006.41702368C35310=1406692158155007.21632369C403401206412458184007.891572374C453751265902418254009.021532384C5041010060725080007510.191502402C55420100575296790010511.441502424C60450100530296780012012.941502428重庆属于亚热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冬季配合比可在夏季配合比之上加适量水泥,加快硬化反应。5.物料平衡设计物料平衡计算因为实际条件(生产过程中会各种损失)限制,只能粗略估计一天各材料的大致消耗量。混凝土搅拌站设计为年产140万方混凝土,计划每年生产300天(剩余时间用于休假及设备检修),年度效率系数值取0.87。则可计算出每天的混凝土生产量:W=A×d式5-11400000=A×300计算得:A=4667m³式中:W——搅拌站年产量d——每年实际工作天数A——每天的生产量因为C60等高标号需求量较少,可按照产量最大的C25、C30、C35来统计每日所需原材料。按照设计生产情况,每天生产C25、C30、C35分别占总产量的30%、40%、30%,然后可确定每日材料富余系数为0.2。水泥每日消耗量:Q1=1.2×(4667m³×30%×240kg/m³+4667m³×40%×270kg/m³+4667m³×30%×310kg/m³)=4667m³×1.2×(30%×240kg/m³+40%×270kg/m³+30%×310kg/m³)=1528909kg≈1529T同理,粉煤灰每日消耗量:Q2=4667m³×1.2×(30%×80kg/m³+40%×50kg/m³+30%×50kg/m³)=330424kg≈330T外加剂每日消耗量:Q3=4667m³×1.2×(30%×6.4kg/m³+40%×6.4kg/m³+30%×7.2kg/m³)=37184kg≈37T粗骨料每日消耗量:Q4=4667m³×1.2×(30%×1005kg/m³+40%×1025kg/m³+30%×1030kg/m³)=57148000kg≈57148T细骨料每日消耗量:Q5=4667m³×1.2×(30%×855kg/m³+40%×835kg/m³+30%×809kg/m³)=46659200kg≈46659T另外,常备200T矿渣粉备用。6.搅拌站设备选型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6.1设备选型原则6.1.1选择混凝土搅拌设备首先要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也就是根据每年产量或每月产量才能计算出每小时的生产能力。每月平均按25天工作日(即每年工作300天)计算,每天平均生产时间,每小时生产率=月产量/每月能生产的工作日/每天能生产的小时数量,或每小时生产率=年产量/每月能生产的工作日/每天能生产的小时数量/12个月。6.1.确定每小时生产率后就基本确定了生产混凝土的搅拌机,再通过搅拌机和每小时生产率来选择配属设备情况。搅拌运输车的装载能力应当与搅拌机的出料能力相匹配,匹配不当会影响工作效率。装载机的上料能力应与混凝土搅拌站配料站的上料高度相匹配。6.1.3若采用集约化网络管理,应考虑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网络管理功能(其中包括原材料的贮备、上料能力、贮仓料位、原材料消耗、砼产量以及砼运输车的调度),避免给将来升级带来困难。6.1.4主要从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优良性和通用性几方面考虑。设备应当具备工作原理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功能强大和环保性能好的特点。设备应配置优良,控制方式可靠,适用性强,可维修性能好。另外,还要考虑计量精度高,搅拌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能源消耗低,标准件使用量大,可互换性好。6.全面地追求设备技术性能是不明智的,会增加无谓的投资,但只追求低投资而降低设备技术性能则会带来使用成本的增加,这样的作法也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市场上进口设备的综合性能较高,但价格也较贵。国产设备中的几个国内知名品牌,基主要工作性能、综合性能还无法与进口设备相比,但关键部件的配置也普遍采用进口品牌元件,并不比进口设备差多少,价格却低得多。比较合理的作法是在可靠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性能价格比。6.国内厂商很多,性能、可靠性掺差不齐,主要就看产品细节、质量,技术指导与培训是否到位;售后服务是否及时;备件供应是否充分。6.2搅拌主机搅拌主机按其搅拌方式分为强制式搅拌和自落式搅拌。强制式搅拌机是目前国内外搅拌站使用的主流,它可以搅拌流动性、半干硬性和干硬性等多种混凝土。自落式搅拌主机主要搅拌流动性混凝土,目前在搅拌站中很少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按结构形式分为主轴行星搅拌机、单卧轴搅拌机和双卧轴搅拌机。而其中尤以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的综合使用性能最好。不同型号的混凝土搅拌站设备相对应的混凝土搅拌机也不尽相同。一般混凝土搅拌站所配的主机都是按照搅拌站的产量安排的,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搅拌机都有JS500,JS750,JS1000,JS1500,JS2000,JS3000,JS4000这些,所对应的混凝土搅拌站型号都是HZS25,HZS35,HZS50,HZS75,HZS90,HZS120,HZS180,HZS240。每个不同大小混凝土搅拌主机对应不同产量的混凝土搅拌站。有的搅拌站也配双主机,这样能更大提高搅拌站的产量。因为产量比较大的关系,所以本设计中选用JS4000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6.3生产线的选择表6.1大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主要技术参数混凝土搅拌站型号HZS60HZS90HZS120HZS180HZS240生产率(m3/h)6090120180240搅拌主机型号JS1000JS1500JS2000JS3000JS4000搅拌功率(kW)2×222×302×372×552×75出料容量(m3)11.5234骨料粒径(mm)≤60≤80≤120≤150≤150配料仓仓容积(m3)3×133×133×134×204×20仓格数33334皮带机输送能力(t/h)200200300400600称量范围及精度骨料(kg)2500±2%3500±2%4500±2%6500±2%9000±2%水泥(kg)600±1%900±1%1200±1%1800±1%2400±1%粉煤灰(kg)200±1%300±1%400±1%600±1%800±1%水(kg)300±1%400±1%600±1%800±1%1000±1%外加剂(kg)10±1%30±1%30±1%50±1%50±1%总功率(kW)82108127178220卸料高度(m)3.83.8①混凝土搅拌站的小时生产量,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QS=Qf/n其中,QS——混凝土的小时计算量(m3/h);Qf——混凝土的日计算产量(m3/d);n——每条混凝土生产线的日工作小时数。因此,QS=Qf/n=4667/10=466.7m3/h通过对设备型号的特点及产量分析,选用生产能力为240m3/h的生产线。②混凝土生产线的数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N=Qf/q式中,N——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线条数,取整数;q——每条混凝土生产线的小时生产能力(m3/h)。本设计计划选用小时产量为240的HZS240型搅拌站,所以:N=Qf/q=466.7/240≈1.94本设计生产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标号的混凝土,N向上取整数,所以选用的搅拌机为2条HZS240型搅拌站生产线。自1994年三一重工成立以来,以年均50%以上速度增长,目前已经发展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HZS240混凝土搅拌站,由三一搅拌设备研究院自主研发。具有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掌握了多项国内先进技术,如用于除尘器的粉料卸料装置,用于成品混凝土落料的节流装置,轴端密封实时监控,这些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三一混凝土搅拌站成为搅拌站行业的技术引领者。所以本设计选择三一(SANY)重工HZS240混凝土搅拌站三一HZS240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特点:1.采用双布袋和强制收尘机协同联合进行收尘,收尘效率提高30%;2.全新的卸料斗节流装置,卸料时间节省35%以上;3.斜皮带机头部设计清洗装置,方便残余集料清洗,使得骨料输送高效流畅;4.采用智能化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提供故障专家诊断服务;5.采用大容量搅拌主机,能耗降低10%;6.主机衬板科学设计和特殊工艺,衬板寿命提高10%;7.主机检修门双重安全防护技术,提供全天候安全保障;8.先进的电气控制系统,采用CAN数据总线,完备逻辑控制,作业更安全;9.电气系统快速接插件设计,实现模块化快速安装,节约安装时间达20%。;10.选配水计量粗、精称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主机高压清洗装置,适应多变的中国市场需求;11.主机轴端密封集中润滑,自动和手动润滑可实现快速切换。7.实验室管理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专项试验室(以下简称专项试验室)是指生产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性能等相关检验工作的部门。技术总监技术支持和质量全程控制及技术负责技术总监技术支持和质量全程控制及技术负责负责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事故处理、日常管理、内外协调等工作实验室主任负责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事故处理、日常管理、内外协调等工作实验室主任前场技术员材料检测员试验工资料员后场技术员主任助理前场技术员材料检测员试验工资料员后场技术员主任助理负责混凝土的取样、试件成型、脱模、养护管理和强度检测。负责对原材料取样、抽检、做好检测记录及试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负责处理混凝土在工地上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负责开具配合比、输入校核、开盘鉴定以及混凝土和易性检测。负责内外资料整理归档、资料外送及原材料送检。辅助质量控制、事故处理、日常管理、内外协调等工作。负责混凝土的取样、试件成型、脱模、养护管理和强度检测。负责对原材料取样、抽检、做好检测记录及试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负责处理混凝土在工地上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负责开具配合比、输入校核、开盘鉴定以及混凝土和易性检测。负责内外资料整理归档、资料外送及原材料送检。辅助质量控制、事故处理、日常管理、内外协调等工作。7.1人员配置要求7.1.1二级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试验室主任应具有工程技术类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5年以上预拌商品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管理工作经历,持混凝土专业试验人员岗位证书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岗位证书(见证取样类别)。三级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试验室主任应具有工程技术类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3年以上从事预拌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管理工作经历;或取得助理工程师技术职称5年以上,并具有5年以上从事预拌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管理工作经历。持混凝土专业试验人员岗位证书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岗位证书(见证取样类别)。7.1.2二级资质企业试验室试验员数量不应少于7人,三级资质企业试验室试验员数量不应少于5人。试验员应具有工程技术类中等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高中及以上学历且具有3年以上从事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相关检验工作经历,并取得混凝土专业试验员岗位证书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岗位证书(见证取样类别)。7.2检验项目及参数生产企业申请专项试验室能力核定应至少具备以下项目及参数的检验能力。7.1.1砂、石原材料常规检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含水率、容重、表观密度、针片状含量(石)、压碎指标、亚甲蓝MB值检验等项目。7.1.2水泥常规检验: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胶砂流动度等项目。7.1.3矿物掺合料检验: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流动度比、含水量、安定性、活性指数等项目。7.1.4外加剂常规检验:减水率、泌水率、压力泌水率、坍落度、含气量、PH值、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净浆流动度等项目。7.1.5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性能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配、坍落度、含气量、凝结时间、新拌混凝土表观密度、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项目。7.3仪器设备条件专项试验室应配备与申请能力核定检验项目及参数相对应的仪器设备,并提供有效检定证明。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精度应满足检验项目标准要求。表7.1水泥仪器1水泥胶砂震实台ZS-152水泥抗压夹具40x403水泥净浆搅拌机NJ-160A4电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NLD-35水泥雷氏沸煮箱FZ-31A6水泥负压筛FYS-150B7水泥试验小磨SM-5008水泥鄂式破碎机PE9水泥胶砂耐磨试验机TMS-0410混凝土耐磨试验机TMS-0411新型水泥比长仪BC156-30012新水泥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ISO13雷氏测定仪LD-5014雷氏夹15雷氏附件16雷氏夹托架17自动量水器LS-17018加水器225ml19李氏比重瓶20水泥留样桶21水泥取样器22水泥三角刮平刀23电动勃氏比表面积测定仪DBT-12724数显勃氏比表面积测定仪SZB-9表7.2混凝土仪器1砼抗渗仪HS-42数显砼抗渗仪HP-43砂浆抗渗仪SS-1.54砼抗渗仪脱模器5砼抗折装置6多功能钻孔取芯机(电动)HZ-157多功能钻孔取芯机(5.5匹)HZ-208多功能钻孔取芯机钻头(Φ50、Φ100)9多功能钻孔取芯机钻头(Φ150)10多功能钻孔取芯机钻头(Φ200)11砼弹性模量测定仪TM-212碟式引伸仪DY-213砼强制式搅拌机(卧式)SJD-3014砼强制式搅拌机(卧式)SJD-6015砂浆搅拌机UJZ-1516砼震动台0.5x0.517砼震动台0.8x0.818砼震动台1平方米19新型砼磁力震动台ZH.DG-8020砼含气量测定仪HC-7L表7.3仪器配件1砂浆凝结时间测定仪ZKS-1002水灰比快速测定仪HKY-13数字式砂浆含气量测定仪HC-1S4手动钢筋打印机BJ-15电动钢筋打印机BZ-106数显钢筋反复弯曲机CJW-87钢筋冷弯冲头Φ3-Φ1258砼劈裂夹具(圆)9砼劈裂夹具(方)10新标准砂ISO11老标准砂12净浆流动度圆模(铸铁Φ36xΦ60x60)13比长仪试模(铸铁25x25x280)14水泥软练试模(铸铁40x40x160)15饱和面干试模(铸铁)16砼抗压模(铁100x100x100)17砼抗压模(工程塑料100x100x100)18三联抗压模(铁100x100x100)19三联抗压模(工程塑料100x100x100)20砼抗压模(铁150x150x150)21砼抗压模(工程塑料150x150x150)22弹性模(铁150x150x300)23弹性模(工程塑料150x150x300)24抗折模(铁150x150x550)25抗折模(工程塑料150x150x550)26抗渗模(铁175x185)27抗渗模(工程塑料175x185)28砂浆试模(铁7.073)29砂浆试模(工程塑料7.073)30砼收缩模(铁100x100x515)31石灰土抗压试模(全钢Φ50x130)32二灰土抗压试模(全钢Φ100x180)33二灰碎石抗压试模(全钢Φ150x230)7.4场地条件生产企业应有与其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室场地和设施条件,而试验室应至少独立设置水泥检验室(含掺合料检验)、力学检验室、留样室、天平室、混凝土试配及成型室(含外加剂检验)及标准养护室等。标准养护室必须保持的标准温度20±1℃,相对湿度要求在调整在90%以上。设有试块存放架,水泡池,淋水喷头及喷雾器等设施,要连接在污水池中。标准养护室面积不小于50m2。7.4.2混凝土适配及温度要求在20±2℃,面积不得小于50m2,主要用于混凝土生产时取样成型以及适配成型脱模等,主要设备有砼强制式搅拌机、砼震动台以及各种试件的模具等。7.4.3要求防振、防尘、防风、防阳光直射、防腐蚀性气体侵蚀以及较恒定的气温20±2℃,应有全室一般照明和天平台上的局部照明,局部照明可设在墙上或防尘罩内,最重要的是要用专业设计的防震台,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7.4.4温度要求在20±2℃,面积不得小于30m2,要求必须有四排摆放架(分别放置水泥留样,粉煤灰留样,矿粉留样),大小按照原材料所需存量及储存时间来定。7.4.5温度要求在20±2℃,面积不得小于30m2。7.4.6温度要求在20±2℃,面积不得小于30m2。7.5管理制度①具备健全的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②具备能力验证、比对计划及比对检验制度。③具备所开展各项检验项目详细的操作细则及安全规程。④具备仪器使用、维修、周期检定/校准和保养制度。⑤具备标养室定期测试和检查制度。⑥具备检验记录资料管理制度。⑦具备检验过程发生故障或出现外界干扰等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措施制度。⑧其它相关管理制度。7.6技术标准、规范具备相应检验能力范围的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检验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8.环境污染防治搅拌站的污染物主要有三类:粉尘、噪声污染和废水污染。8.1粉尘8.1.1封闭式料场由于我国建材行业技术水平落后,碎石未经过水洗,粉尘含量高,在储存及运送过程中较易扬尘,砂料中粉尘含量更高,在城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骨料储存料场上引入封闭式骨料场,墙体采用新型建材空心砖,不仅使骨料卸料时的粉尘不能排到周边环境中,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工程车辆的噪声污染。8.1.2整站外封装全密闭主机部分采用全密封外封装,同时骨料上料皮带机也用彩钢瓦进行封装,降低骨料输送时粉尘排入大气的概率,我们在封装方案上要尽可能的提高密封程度,本来主机部分安装除尘器后排出的粉尘浓度已经很小,加上外封装,排入周边环境的大气风尘浓度就可以控制更小的指标。局部密闭。在骨料输送环节中,上下系统交接处爆露在周边环境中,粉尘容易排放到大气中,此种结合部位运动部件多,密封难度大,在我们的技术方案中,我们寻求一些可伸缩的密封结构,即做到了很好的密封,又能使运动部件运动自如。主机除尘传统的主机除尘只是引入传统除尘器,搅拌机盖、水泥计量仓、粉煤灰计量仓的排尘管均与除尘器相连,能起到一定的除尘作用,但效果不佳,我们的技术方案是考虑到主机瞬时气压变化大,气流湿度大的特点,研究开发负压除尘器(含除湿功能),能缓解投料时的瞬时压力增加同时将水分过滤,避免了除尘滤芯的粘结。8.1.4投料工艺研究对与砂、石、水泥、水等物料的投料时序以及交叉投料方式,得出一套最佳的投料工艺方案,有效地减低粉尘排放。8.1.5增加除尘装置在料场或者主机旁边增加喷雾除尘装置。8.2污(废)水混凝土搅拌站的主要废水来源是废料分离骨料回收利用+罐车洗罐+清洗主机时产生的废水,其次为生活废水。这里除生活废水之外,其他几种都应该考虑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循环使用,否则,不但是对水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新的污染。先由试验室对废水的使用进行研究,找出可行的方法。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C45以下的混凝土都适合掺用废水(含固量约在5~10%),每方混凝土中可掺入废水30~60公斤,强度等级高的少掺,等级低的可多掺一些。通过对比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C35以下的比不掺废水的强度还有所提高,即使不提高强度,每方混凝土也可节省5~10公斤的粉煤灰用量。8.3噪声搅拌站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搅拌主机运转、皮带传输运送原料、进出大车频繁来往等几类。8.3.1封闭式搅拌楼:整个搅拌站全部封装,主机的封装材料采用隔音板,封闭料场采用空心砖进行隔音等都可将噪音降低到最低程度。8.3.2新型传动系统:传统的搅拌主机传动系统两搅拌轴的同步都在低速端同步,造成同步时扭矩大,新型传动系统采用高速端同步,同步时作用力小,运行平稳、噪声小。8.3.3增加减震措施:在振动较大的部件与机架连接处增加减震垫。设计中还可考虑如下措施减少噪音:如选用低噪声设备、厂区内大量建造绿化带、全部建筑选用隔音材料、厂房外墙采取隔音措施等。9.消防与安全9.1消防设计要求搅拌站所有建(构)筑物均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规范》规定的防火要求进行总图布置和单体设计。结合建筑物或厂房的生产和消防的实际情况,满足建筑物和厂房之间防火间距的要求,并在必要地段设消防通道。厂区道路大致呈环行布置,主干道7m宽,次干道4m,可满足消防车救险的要求。此外,根据有关规定布置一定数量的室外消火栓。9.2给水系统消防和生活给水采用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本工程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低压消防系统。火灾发生时,消防车就近从室外消火栓上取水,并经消防车二次加压后扑灭火灾。系统的设计将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根据各车间的生产性质和建(构)筑物特点等情况,室外消防水量为10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5l/s。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消防用水量为108m39.3消防设施对各车间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必要的灭火装置。对有特殊要求的车间及场所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规范》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