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浅谈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具有呈现手段多样、突破时空限制、传播快速的特点。因而,这必将成为建构公平学习平台、实现终身学习的有力保障;必将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异的有效支撑;必将为教育政策制订和教育综合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手段。教育信息化也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二选择,这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大会议作出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判断,自此,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这既是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也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2018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召开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2022年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大推动了校园的智能化进程。5G的D2D、M2M等技术推动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教师端智能分析的即时生成等措施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施。教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入学机会是否公平、教育过程是否公平以及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备是否公平等,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由于教育资源有限,追求公平势必导致人才培养标准的较低和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所以,改善教育公平性问题、促进教育资源公平配备,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教育公平现状教育公平是指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广义上的不公平在每个阶段都不同程度的呈现。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处于增长的黄金期,实现了从教育“精英化”到教育"大众化”的转变。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我国人口素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众对教育的认可度普遍升高,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也随之凸显:社会原有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体制受到普遍怀疑,而新的体制和价值观又尚未形成。这就使得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二、教育公平影响因素(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地区差异仍十分显著。整体上来讲,我国东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富足,但是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基础教育成本过高;中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由于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适龄儿童数量巨大,因此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西部地区则是我国基础教育建设最为落后的地区,无论是从基础教育资源的占有,基础教育资源质量以及入学比例都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来自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二)教育政策的不足教育政策的制定影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直接影响到教育公平性的实现。在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凭户籍制度就近入学、高考录取中的区域定额独立划线、重点学校制度等教育政策中的不合理因素,另外,建设重点学校的政策,使一些学校得到更多资源,可是,其他学校可能就没有这个发展的机会,在资源建设、师资建设这方面就相对薄弱,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三)社会分层的明显化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都重新整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重新分组又带来了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也成为对原有教育制度和教育公平造成冲击的重要原因。例如,城市中出现了一些贴着"贵族学校”标签的教育机构,相当大程度地占据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之下,普通的公立学校和农村学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形成很大差距。(四)家长教育观念的固化在现有的社会形态下,我国很多家长衍生出与教育公平相抵触的教育观念,如精英教育观、单纯效率观、阶梯式个体发展观、等第观等,这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形成明显阻碍。(五)教育的起点不同不同的教育起点也是造成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待遇问题,特别是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因为特殊的家庭出身、社会经济地位等使得这些人在教育的起点、家庭氛围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形成鲜明对此。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到升学、就业以及之后的继续学习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另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等“五大进展”,在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在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等方面成效显著。教学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彰显各学科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内涵,丰富课堂活动,拓展课外知识。教育信息化从而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人类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三、教育信息化手段(一)优化数字资源服务模式优化数字资源的“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优课服务,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基础教育精品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地方性智慧教育平台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升级教育教学系统,汇聚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提供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开放资源汇聚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从而弥补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和阶层固化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二)开展网络培训提升系统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推动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开展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培训,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系统。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支持下,培训1万名中小学校长、2万名中小学教师、3000名职业院校校长、6000名职业院校教师,并带动地方开展更大范围的培训。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从“三个率先”向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三)推进百区千校万课引领结合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的实施,认定出百个典型区域、千所标杆学校、万堂示范课例,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差异教学、个性学习、精细管理的新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总结典型经验,汇聚优秀案例,分批分类出版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并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务平台、智慧教育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等渠道开设专门栏目、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览活动等方式进行推广。从而汇聚优秀案例,推广典型经验。为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参照,引领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公平新时代。(四)坚持教育扶贫不放松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扶贫和网络扶贫的重点任务,切实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大力推进经济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借助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在经济贫困地区不间断地开展“送培到家”服务,坚持“扶贫必扶智”,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并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培训和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培训,推动教育云平台建设,并展开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升级等活动。从而缩小城乡、校际、区域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五)优化教育教学治理能力教育信息化也切实需要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要与时俱进地制订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优化教育业务管理系统。同时,也要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教育业务管理、政务服务、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能力。从而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建立“覆盖全国、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体系。全面提高大数据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优化业务管理,提升公共服务,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四、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公平的意义教育给人以思想和知识,思想和知识又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所以说,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深入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差距。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高科技专业人才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知识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扩大了教育规模、让更多的人得到提升专业能力、拓展教学视角的机会。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师和教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教师先行”、“终身学习”,才能切实运用好网络手段,切实促进教育信息化,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从而弥补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不足。五、结束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