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1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2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3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4页
教案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别了“不列颠尼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教科书书名: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知识。2.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理解本篇新闻的写作特色。3.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表现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把握本文将历史与现实相融合的写作手法,品读意蕴丰富的语言。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教1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的第3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本单元所选的作品均为中国革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通过选取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节点的重大事件,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文化内涵。《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消息是历史的定格,它真实地记录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中英交接仪式的重要历史时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一等奖”的优秀新闻。学习目标:1.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新闻知识。2.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的关系,理解本篇新闻的写作特色。3.品味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传递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背2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篇新闻的价值和写作特点,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背景知识。一、背景资料: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有一条是将香港岛制让给英国。再经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新界也相继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并明确“以九十九年为期限”。中华七子的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这块曾被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土地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惨痛的悲剧。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力蒸蒸日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攀升。随着香港租期的行将届满,到20世纪80年代初,收回香港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能将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华民族喊出了洗雪耻辱的最强音!1982年9月起,我国政府开始与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和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根据“声明”,1997年7月1日0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报道这一重大事件。在众多报道中,由新华社记者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正式发表署名周婷、杨兴)联合采写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可谓别具一格,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一等奖。那么,这篇报道有哪些独特之处呢?介3二、学习任务——(基于学生阅读困惑)本文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请认真阅读文本,你认为文本获奖的理由有哪些?假如你也是当时在场的记者之一,你可能会选取怎样的报道角度?请试着为《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一个颁奖词。本篇是新闻吗?感觉《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章初读之下不像新闻,倒是很像一篇优美的散文。为何能够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新闻一等奖”?请寻找获奖理由。思考方向:两个关键词:新闻特征、报道特色。学4学习活动一思考讨论:本篇的新闻特征和新闻结构是如何体现的?新闻特征:现在,我们首先回顾梳理并总结一下关于新闻的知识。“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特征在于及时、真实性,真实就是事件真实,内容真实。本文的新闻特征是如何体现的?1.真实性。这则新闻记录的是1997年6月30日下午至7月1日凌晨,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表现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主题。我们在初中学习《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时候,你一定注意到了这些时间: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地降旗、升旗仪式开始。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还有: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些时间表明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本文也是如此,请大家按照新闻报道中的时间来梳理新闻事实:6月30日下午开始告别仪式。作用:概述事实,以下是具体内容的展开。4时30分,港督府降旗;4时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时间精确到计时计分,恰是说明事件的真实性。2.时效性:“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说明新闻有实效性,要求报道迅速及时。那么,新闻的及时性在本文中是如体现的呢?好,有些同学一定找到篇末落款:“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3.简明性:报道: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受版面、时间等限制,篇幅不能太长。新闻的第三个特征是简明性,文字简洁扼要,言简意赅。本文除标题外,共有998个字。可见,本文具备新闻最为突出的特征。(二)新闻结构既然是新闻,那么就让我们回顾一下新闻的结构。同学们还记得新闻的结构吗?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我们看看这则新闻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概括各部分内容。本文结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导语(第1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主体(2-10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当天的几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结语(第11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小结:本文的确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篇新闻,准确报道事实。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应当真实、客观、及时地将新闻事件传达给读者。但怎样传达、传达什么、以什么样的视角引导读者观察新闻事件,这应当是从事新闻写作的人面对新闻事件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它决定了将要写出的这篇新闻稿件的最终样式。我国著名作家秦牧说,写散文要倾注作者的感情,新闻报道应该“渗透着作者的感情”。新闻写作要力求简约、避免直露,作者的情感倾向应当从场景、情节的描述中和朴实的语言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即把“舌头”藏起来,“用事实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别了,不列颠尼亚》之所以能够从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的确有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学5学习活动二思考讨论:本文标题与报道角度有什么特点?新闻标题要求语言凝炼,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阅读:调动你的记忆,初中学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你觉得两篇新闻标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很直白,明确传递报道事实——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何人、何事、何地,新闻要素交代得很清楚;“隆重”一词,写出盛大庄重的仪式,让人感受到华夏民族的自豪胜利。是事实,也表达观点。《别了,不列颠尼亚》则很含蓄,很有深意,更耐人寻味。《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是什么?看看课文第一段,你就明白了:“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游轮。是英国历史上第87艘王室游艇。1953年至1997年间服役,曾被英国女王及王室成员使用,在战争中也承担过救援角色。这一次,它将承担接载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离港的重任。1.题目语意双关。现实场景:本篇新闻报道告知大家的新闻事件。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象征意义:这是这个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段耻辱终被洗雪。双关使题目生动、形象、醒目——这是新闻标题的要求;匠心独运之处:“皇家游轮”象征着皇家政权,暗示了一百多年来英国对我香港的主权;“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标志着英国主权在香港的彻底消失。2.主谓倒装,旧题新用,略有讽意,韵味无穷。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别了,不列颠尼亚,一个倒装、一个借代,以强调的句式、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突出而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统治的终结,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时代的到来,既有对侵略者的嘲讽,又有民族自豪之情蕴含其中。3.角度独特:文章为什么要用这么含蓄、耐人寻味的标题呢?因为他们所选取的角度与众不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从中方接管香港事务的角度记叙。《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英方撤离香港的角度:独特、新颖。作者说:“写英国撤离香港,既不能喧宾夺主,只写中方,更不能对英国痛骂一顿,讽刺挖苦,但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本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时间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在香港回归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对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政策性很强,选择英方撤离的角度要慎重考虑:既要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又不能过分伤害他国的感情,所以作者藏锋敛颖,借景寓意,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我们在平实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起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