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开始的科举制3.与白居易诗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描述相符的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4.卢肇,字子发,袁州(宜春)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有奇才,以文翰知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政府定期举行恩科来选拔人才,卢肇及第当年的政府恩科考试方案,其可能的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吏部5.《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这一材料最能说明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科举考试成为选官的标准6.观察以下图片:图中④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A.贵族世袭,国王任命 B.皇帝提拔,直接任职C.地方察访,皇帝任官 D.品级评定,吏部任命7.唐代主要是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在唐朝的发展;宋代注重策论,文学体裁一一词大大发展起来;元代科举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特点,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的成熟和兴盛。这主要说明A.科举制逐渐走向衰落 B.不同文化政策创造不同文化C.文学繁荣得益于朝代强盛 D.国家统一保证不同文学的出现8.据报道,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近166万人报考,较去年增加了17.34万人。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子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A.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D.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9.隋文帝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 D.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10.《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两税法的征税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以贫富为差”意味着两税法的征税标准之一是A.田亩 B.货币 C.资产 D.实物11.据《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凤阁侍郎)……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对此现象认识准确的是(
)A.武后乾纲独断 B.丞相形同虚设 C.监察权力突起 D.中枢运作异变12.《唐六典》记载:“凡百司奏抄,侍中(门下省长官)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材料反映了门下省A.有草拟、审核诏令大权 B.有权参与中央最高决策C.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D.是皇帝处理国政的秘书机构13.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 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14.如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类型来源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A.重视应试能力 B.限制了社会流动C.选拔人才公平 D.扩大了统治基础15.有史料记载:“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推动这“一大变革”的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6.东汉时期,因乡论(民间舆论)而获仕进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表。由此可知,当时东汉部分因乡论而获仕进者姓名乡论事迹入仕途径赵宣乡议称孝州郡数礼请之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江革乡里称之日“江巨孝”举孝廉为郎A.社会阶层流动增强 B.选官制度出现重大变化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D.儒学正统地位得到巩固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然后交由尚书省及其六部去执行。——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实行的中央官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官制的历史作用。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D2.D3.D4.A5.C6.D7.B8.A9.A10.C11.D12.B13.C14.D15.D16.D17.(1)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减少决策失误;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18.(1)制度:察举制;标准:品德、品行、孝廉等;进步性:打破了血缘、世袭。(2)制度: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抵押借款合同
- 2025商业房产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2025保险公司个人保单合同
- 2025年租房合同签订注意事项全面解析
- 英语能力全方位提升
- 2025销售代表劳动合同标准范本
- 2025 新车买卖合同(完整范本)
- 2025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房屋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
- 《安全知识普及教程》课件
- 新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 (高清版)JTGT 5214-2022 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宣教
- 农贸市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患者疼痛管理》课件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融合感知平台建设方案
- JB T 7689-2012悬挂式电磁除铁器
- 课件-错账更正
- 现代汉语语料库词频表CorpusWordlis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