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油藏动态分析毕业论文全稿_第1页
b2油藏动态分析毕业论文全稿_第2页
b2油藏动态分析毕业论文全稿_第3页
b2油藏动态分析毕业论文全稿_第4页
b2油藏动态分析毕业论文全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B2油藏动态分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B2油藏动态分析摘要本设计所研究的B2油藏,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地饱压差大,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是819万吨。该油藏1990年上半年投入试采,下半年全面投入开发,通过初期试采证明油藏的边水能量不大。因此,在1991年底开始注水,初期注采比为0.48。设计主要对该油藏进行动态分析,其分析内容有:确定该油藏的地质储量和驱动类型,并预测油藏的天然水侵量;对该油藏进行水驱规律分析,落实油藏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预测未来期间该油藏在不同条件下的生产状况和开发效果;对油藏的下一步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设计通过分析,判断该油藏为未饱和油藏,驱动类型为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的弹性水压驱动。由此可以建立该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并作出线性关系,预测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及天然水侵情况。在注水开发油田中,对水驱规律的分析,不但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而且可以预测当油田开发的含水率或水油比达到经济极限条件时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并能对水驱油田的可动油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作出有效的预测和判断。本设计采用甲型水驱曲线和新型水驱曲线进行对比,结果相差不大,证明新型曲线可以运用到水驱规律分析中。另外,由预测结果知,该油藏采收率不高,需采取其它增产措施提高采收率。关键词:物资平衡方程;水侵量;可采储量;采收率目录引言……………………i第一部分油藏概况…………………1一、油藏地质简况………………1二、油藏开采简况………………1第二部分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3一、理论基础……………………3二、油藏类型的判断……………3三、物质平衡方程式的推导……………………4四、物质平衡线性方程…………5五、线性物质方程的应用………5第三部分弹性产率计水侵量的计算………………7一、弹性产率的计算……………7二、水侵量的计算………………7第四部分压降的预测………………9一、理论公式的推导……………9二、预测2004年各季度的压降………………10第五部分水驱特征曲线……………11一、甲型水驱规律………………11二、新型水驱曲线………………14第六部分相关参数及其准确性的论证……………17一、已知参数的选取及其准确性的论证………17二、所求参数的选取及其准确性的论证………17第七部分总结及建议………………19一、成果总结……………………19二、建议…………19参考文献………………20附表……………………21附图……………………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PAGE3引言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较好地适应现场的需要,学生必须首先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毕业设计最重要的作用。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它、掌握它、熟练的应用在实际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很好的利用这次机会,严格的按照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指定的设计任务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技术问题,是一次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另外,毕业设计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毕业设计的题目是《B2油藏动态分析》,其主要任务是,建立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并由方程分析油藏的水侵情况,预测地质储量,预测2004年各季度末的压降。对油藏进行水驱规律分析,预测可采储量及二次采油的采收率。通过这些分析,对油藏下一步开发提出建议。其具体思路如下:判断油藏判断油藏类型建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式作线性物质平衡方程,求N、K作V亏~△P关系曲线,求K1计算水侵量We预测2004年各季度末的压降作水驱曲线,进行动态预测预测Nr、Re设计自4月13日开始,直至6月结束,在第一周内熟悉设计目的、收集资料;接下来两周时间,阅读、整理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编写文字报告,准备答辩。此次设计,在地质教研室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设计中由于知识有限,难免存在一些错误,请评阅老师指出。第一部分油藏概况一、油藏地质简况“B2”油藏是地堑式长条状断块构造,断块的东、南、北面是断层,西面是边水区。油层的岩性为泥质粉砂、含砾砂岩,断块内部构造比较复杂,油水分布受断块内部断层控制,油层多,地质储量比较集中。主力油层大片分布,非主力油层呈不规则的土豆状分布。油层厚度大、渗透率高、地饱压差大。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是819万吨。油田基本参数见表(1)。表(1)油藏基本数据面积km23.56有效厚度m18.52孔隙度%22~26饱和度%42~67储量104t819空气渗透率μm24~9油层深度m1991.4~2077.6油水界面m2000~2050天然气溶解系数m3/(m3MPa)3~3.9原油地面粘度mPas46.5~405原油地下粘度mPas8.7~17.76原始压力MPa20.6饱和压力MPa12~12.4原油地下相对密度0.8154~0.8453原油地面相对密度0.8933~0.933原油体积系数1.12~1.16原油压缩系数1/MPa8.4×10-4~9.3×10-4原始油气比m3/t40~53二、油藏开采简况本油藏1990年上半年投入试采,下半年全面投入开发。通过初期试采证明油藏的边水能量不大,因此方案要求早期注水保持油藏压力。该油藏1991年底开始注水,初期季度注采比为0.48,油藏开发数据列于表(2)中。表(2)油藏开发数据日期累积产油(吨)累积产水(方)累积注水(方)注采比总压降MPa综合含水(%)年月1990347370.83466151.035115971.236163901.439207541.671231802181.841991345486182.00658472182.079719242732.112.41294089790130310.482.101.019923120580856448661.01.800.661534971527744950.731.772.8918547618901102230.922.051.81221226988921429530.832.1027.819933246509195531767970.651.9624.46284325315082107970.592.7325.39314425393942420420.711.9824.612343609495742668150.552.4326.81994445780996993695830.5630.419955355941419064498370.5336.419966135202086745400510.5653.019977144803102276316760.4151.719988521604250228433720.7544.0199999092356867710710110.6550.62000111966476279313510370.8052.42001126564596657016660510.8363.820021402993126363821720621.0969.120031536799165962927617701.0673.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第二部分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一、理论基础物质平衡法是研究从储油层中采出液体和气体的过程中,由于油、气、水的体积和地层压力的改变,它们在油层中的分布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物质平衡方程式计算石油储量。采用物质平衡法,是立足于油层处于平衡状态。而且遵守物质守恒原理,即在原始情况下油层中碳氢化合物的数量(油和水)等于某时期内从油层中采出的以及这个时期终了残余于油层中的碳氢化合物数量的总和。目前,物质平衡法已在油藏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主要用以解决以下四种问题:油藏原始地质储量(动态储量)分析判断油藏的驱动机理,确定合理的驱动指数估计油藏天然水侵量的大小,确定合理利用边底水能量在给定的产量条件下,预测油藏未来的压力动态建立物质平衡方程式的基本假设:油藏的储层物性和流体物性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相同时间内油藏各点的底层压力都处于平衡状态整个开发过程中,油藏保持热动力学平衡,即地层温度保持为常数不考虑油藏内毛管力和重力因素油藏各部位的采出量保持平衡,且不考虑将要发生的储层压实作用二、油藏类型的判断对于一个新发现的油藏,可以通过探井的测压和高压物性资料的分析,确定出油藏的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根据两者的大小关系,可以将原始条件下的油藏分为两类:当原始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Pi>Pb)时,为未饱和油藏;当原始地层压力小于或等于饱和压力(Pi≤Pb)时,为饱和油藏。对于B2油藏,其原始地层压力为20.6MPa,饱和压力为12~12.4MPa;可以看出,Pi>Pb,为未饱和油藏。在其西边为其边水区,但边水能量不大,从1991年底该油藏开始注水,因此,该油藏的驱动力为:水压力和含水区岩石和束缚水的膨胀力。未饱和油藏无气顶,所以,判断该油藏为弹性水压驱动未饱和油藏。三、物质平衡方程式的推导1、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原理:产油量+产气量+产水量=含气部分的弹性膨胀量+含气部分岩石和束缚水的膨胀量+含油部分的弹性膨胀量+含油部分岩石和束缚水的膨胀量+天然水侵量+人工注水量+人工注气量即:NpBo+NpRpBg+WpBw=mNBoiBgi(Bg-Bgi)+mNBoi1-Swi(Cf+CwSwi)·△P+N(Bo-Boi)+NBoi1-Swi(也可写为:NpBo+NpRpBg+WpBw=mNBgiCt△P+NBoiCt△P+We+WiBw+GiBg…………(2-2)2、B2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的建立经前面判断,该油藏为未饱和油藏的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的弹性水压驱动。因此,Pi>Pb;m=0;Wi≠0;Gi=0;Rp=Rs=Rsi;Bo-Boi=BoiCo△P。有水侵时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NpBo+WpBw=NBoiCt△P+We+WiBw………(2-3)或NpBo+WpBw=K1△P+We+WiBw………(2-4)无水侵时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NpBo+WpBw=NBoiCt△P+WiBw…………(2-5)或NpBo+WpBw=K1△P+WiBw………(2-6)其中,K1=NBoiCt相关参数意义:N——地质储量,10Np——累积产油量,10Wp——累积产水量,10Wi——累积注水量,10Gi——注气量,10We——天然水侵量,10Bw——注入水的体积系数Bo——在P压力下原油的体积系数Boi——在Pi压力下原油的体积系数Bg——天然气的体积系数Rp——生产油气比△P——地层压降,MPaCt——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f——地层岩石的压缩系数Swi——束缚水的原始饱和度(﹪)K1——弹性产率,m3/MPa四、物质平衡线性方程假设该油藏为定态水侵,则有:We=K0tPi-PdtWe=K0t∆P∙∆t其中,△P=∆△t=t-tn-1将(2-8)式代入(2-3)式得:NpBo+WpBw=NBoiCt△P+WiBw+K0t∆P∙∆tNpBo+(Wp-Wi)Bw=NBoiCt△P+K0t∆P∙∆NpBo+Wp-Wi设:X=0Y=NpBo+所以,得到直线方程:Y=N+KX其中K为水侵系数,m3/MPa·月五、线性物质平衡方程的应用(求N和K)作关于Y~X直线关系图,见图(1),数据处理见表(一)原理图为:其中,直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值(300),即为油藏地质储量N;直线的斜率(200),即为水侵系数。由图(1)知,N=554.5×104m3=499.05×104t;K=2196m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第三部分弹性产率及水侵量的计算一、弹性产率的计算原理图:其中,K1=△V/△P理论基础油藏开发初期,原始地层压力减小缓慢,水侵不明显。可以把此时的油藏看作封闭性未饱和油藏,即无边底水(We=0),其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式为:NpBo+WpBw=WiBw+NBoiCt△P………(3-1)令:K1=NBoiCt;V1=NpBo+WpBw-WiBw则,V1=K1△P………(3-2)K1——弹性产率,m3/MPaV1——亏空体积,m3弹性产率可以衡量油田弹性能量的大小,在理想情况下,采出液体的体积与注入液体的体积之差与总压降成线性关系。但实际生产中并不成直线关系,除始段较为平缓,因此,可选取初始段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作为该油藏的弹性产率。关系图见图(2)。其中,本设计选取初始点的切线斜率,作为该油藏的弹性产率。由作图知,该切线经过(0,0)及(6000.20,0.83)两点,因此由V1=K1△P计算出:K1=V1∆P=6000.2/0.83=7229.16(m二、水侵量的计算在油藏开发过程中,随着原油和天然气的采出,油藏内部的地层压力下降必须逐渐向外部天然水域以弹性方式传播,并引起天然水域内的地层水和储层岩石的弹性膨胀作用。在天然水域与油藏部分的地层压差作用下,即会造成天然水域对油藏的水侵。随着油藏的开发,地层压力波及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直至达到天然水域定压边界(或相当于无限大天然水域)的稳态供水条件,或有限封闭水域的拟稳态供水条件。因此,对于那些外部天然水域很大的油藏,随着油藏的开发和地层压力的下降,天然水侵的补给量也将不断增加,油藏的地层压力下降率也将随之不断减小。当达到天然水域与油藏之间的供采平衡时,油藏的地层压力将趋于稳定。1、公式推倒由油藏开发数据表分析可知,该油藏地层压力比较稳定,但油藏压力还未达到稳定状态,水侵速度与采油速度近似相等,假设认为此事的水侵为定态水侵。由薛尔绍斯公式:qe=K(Pi-P)………(3-3)qe——水侵速度,m3/月K——水侵系数,m3/MPa·月Pi——原始地层压力,MPaP——目前地层压力,MPa水侵速度的定义式:qe=dWe/dt………(3-4)qe的物理意义是指单位时间的水侵速度。故有:dWe/dt=K(Pi-P)…………(3-5)We=0tK(Pi-P)dt=所以:We=K0t∆P∙∆t其中,△P=∆△t=t-tn-1已经求出:K=2196(m3/MPa·月),其他参数见表(三)由公式(3-7)求出水侵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第四部分压降预测一、理论公式的推导以弹性水压驱动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进行预测:NpBo+WpBw=WiBw+K1△P+We………(4-1)令:Wl=NpBo+WpBwWe=Wl-Wi-K1△P………(4-2)对(4-2)微分得:dWedt=dWldt-dWidt-K1·假设为定态水侵,则:dWedt=K·△令:Bi=dWi则,K·△Pi=dWldt(1-dWidWl)-K1·d∆K·△Pi=dWldt(1-Bi)-K1·d∆P设,ql=dWl则(4-5)变为:K·△Pi=(1-Bi)ql-K1·d∆Pdt………K·△Pi-(1-Bi)ql+K1·d∆Pdt=0(4-7)方程两边同除K1得:d∆Pdt-1-BiK1·qld∆Pdt+KK1(△Pi-1-对(4-9)进行积分变形得:△P=1-BiK·ql+(△Pi-1-BiK·ql其中,△P——地层压力,MPa△Pi——相对的原始压降,MPaBi——注采比ql——采液速度,m3/月K——水侵系数,m3/MPa·月K1——弹性产率,m3/MPat——时间,月在一定ql下,给定Bi,则可得出不同时间t下的压降值△P。二、预测2004年各季度末的压降1、优选Bi为了预测2004年各季度末的△P,就要优选出Bi,作为2004年的注采比。要优选Bi,就要先给定一个ql。在设计里,我们选取1992年初期至1993年末期这一段时间为优选Bi的时间段。因为只有这一段时间的资料最全。取这两年的平均采液速度作为优选Bi的采液速度。在优选Bi时,设计选取1993年末的压降作为优选Bi的相对初始压降。在优选Bi时,采取差值法,设计从(0.58,0.60,0.62,0.64,0.66,0.68,0.70,0.72)中选择,得出相应的△P~t的关系曲线,见图(3)。优选Bi的原则是,曲线最平缓(压降随时间变化缓慢),且在横坐标之上。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当Bi=0.62时最符合要求,所以优选出Bi=0.62。2、ql的确定要预测2004年各季度的压降,最好在2003年末压降的基础上预测,并采用2000~2003年的平均采液速度,这样预测出的结果较为准确。而预测2003年末的压降,需采用1994~2003年的平均采液速度较为准确。因此,求出:1994~2003年平均采液速度ql=25668.27(m3/月);2000~2003年平均采液速度ql=35364.19(m3/月)。3、预测压降在前面已经求出,K=2196(m3/MPa·月)K1=7229.16(m3/MPa),优选Bi=0.62因此,把1994~2003年的平均采液速度ql=25668.27m3/月代入(4-10)式中,预测出2003年的压降△P=4.44MPa;把2000~2003年的平均采液速度ql=35364.19m一季度:△P=5.44MPa二季度:△P=5.85MPa三季度:△P=6.01MPa四季度:△P=6.08MP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第五部分水驱特征曲线一、甲型水驱规律(一)理论基础对于水驱油藏,无论是依靠人工注水还是依靠天然水驱采油,油田在结束无水采油期以后,将转入含水生产,并且含水率将逐步上升,最终将严重影响油田稳产。所以,对于水驱油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含水上升的地质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水驱曲线法,是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所特有的实用方法。利用有关水驱曲线法,不但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而且可以预测当油田开发的含水率或水油比达到经济极限条件时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并能对水驱油田的可动油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作出有效的预测和判断。对于一个水驱油藏来说,当它已全面开发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后,含水率达到一定高度并逐步上升时,此时,在半对数纸上,以对数坐标表示油藏累计产水量Wp,以普通坐标轴表示累积产油量Np,作两者的关系曲线,通常得到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称为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另外,还有乙型、丙型、丁型等多种形式。而本设计采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其他类型不在此赘述。1、甲型曲线的线性表达式为:lgWp=B1Np+A1………(5-1)其中,A1——与岩石和流体性质有关的一个常数;B1——与地质条件、井网部署、油田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也与油田的水驱、动态地质储量有关。理论曲线:其中,横坐标为累积产油量Np,纵坐标为lgWp,得到直线的截距(0.5)即为A1,直线的斜率(1)即为B1。3、乙型水驱曲线曲线的横坐标代表累积产油量Np,纵坐标代表生产水油比WOR(对数坐标),乙型曲线表达式为:LgWOR=B1Np+A2………(5-2)其中,A2=A1+lg2.303B1WOR=dWpdNpWOR——水油比(二)曲线的应用1、根据已知资料,见表(九),作甲型曲线(lgWp~Np),见图(4)2、由作图知A1=4.807,B1=8×10-7把A1=4.807代入A2=A1+lg2.303B1中可求得A2=-1.83得到甲型、乙型曲线的表达式分别为:lgWp=4.807+8×10-7NplgWOR=-1.83+8×10-7Np4、预测油藏的可采储量Nr及采收率Re目前对于水驱油藏,普遍采用一个含水极限水油比的概念,超过这一极限,油藏就失去其实际开采价值,经济上就不合算。因此,达到这一极限所获得的累积采油量就是可采储量,对应的采出程度就为油田的采收率。现在我国通常所取得极限含水率fwec为98%或极限水油比WORec为49。由(5-2)式得:Np=1B1(lgWOR-A2)=1B1(lgfw1-或,Np=1B1[lgfw2.303B11-fw将fwec=98%代入(5-4)中,得到目前开采条件下的可采储量:Nr=1B1[lg21.28B1-A1]……………经计算得:Nr=327.24×104(m3)=294.52×104(t)∴Re=NrN=327.24×5、预测油藏的动态地质储量统计资料表明:甲型和乙型曲线的斜率B1,主要取决于油藏储量的大小。通过专家论证发现油藏的水驱有效地质储量Nˊ与B1值有如下关系:Nˊ=7.51B1………………把B2=8×10-7代入(5-6)中,得到:Nˊ=937.5×104(m3)=843.75×104(t)二、新型水驱曲线水驱曲线在国外水驱油田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预测油田开发的未来动态,而且可以确定油田的可采储量。然而,水驱曲线的有效正确运用,有赖于直线段的出现,根据我国大量水驱开发油田的经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表明,油田一般在含水率达到50﹪以后水驱曲线才能出现有代表性的直线段,而在此之前则是一条变化比较明显的曲线。本设计所采用的新型曲线,是建立在液油比与累积产油量半对数直线关系基础之上。实际资料表明,该关系直线段出现较常规的乙型曲线要早得多。方法原理由乙型曲线的表达式:LgWOR=A2+B1Np=A1+lg(2.303B1)+B1Np……………(5-7)(5-7)式即为童章宪命名的乙型水驱曲线,它建立了水油比与累积产油量之间的关系。油田开发实践表明,(5-7)式所示的曲线出现较晚,而国外采用的液油比与累积油量的函数关系直线段出现较乙型曲线要早得多,见下页图,其表达式为:LgLOR=A1+B2Np……………(5-8)(5-8)即为新型水驱曲线的微分表示式。为了给出新型曲线的积分式,可作如下推倒分析。由于LOR=Q1/Qo=dLp/dNp,则(5-8)式可改写为:dLpdNp=10A2·10B2Np分离变量积分得:LpoLpdLp=10A2·Npo求解上式得:Lp-Lpo=10A22.303B2·10B2Np-10A22.303B2·10上式两边同取对数得:Lg(Lp-Lpo+10A22.303B2·10B2Npo)=lg10A22.303B2若令:A3=lgC3=10A22.303B2·10B2N则得:Lg(Lp+C3)=A3+B2Np……………(5-13)(5-13)式即为新型水驱曲线的积分表达式,它表示了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变化关系。由式可见,其中存在着三个待定常数A3、B2、和C3,通常采取试差法进行求解。鉴于试差法本身的缺陷,其结果将受到人为给定精度的影响,因此,还可作如下分析。首先,在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数据中,将累积产油量进行等步长取值,并假定:h=Npj-Npj-1……………(5-14)然后读出等步长Np对应的累积产液量Lp。在等步长取值后的累积产液量与累计产油量的关系数据中,取j-1与j两点,将这两点的Lp和Np代入(5-13)式得:Lg(Lpj+C3)=A3+B2Np……………(5-15)Lg(Lpj-1+C3)=A3+B2Np……………(5-16)(5-15)式减(5-16)式得:lgLpj+C3Lpj-1+C3=B2(Npj-Npj-1将(5-14)式代入上式得:lgLpj+C3Lpj-1+C3=B2由(5-18)式得:Lpj=(10B2h-1)·C3+10B2h·若再令:A=(10B2h-1)·C3B=10B2h则得:Lpj=A+BLpj-1……………(5-22)由(5-22)式可以看出,当累计产液量与累计产油量的关系数据按累计产油量等步长重新取值后,以j-1点的累积产液量为横坐标、以j点的累积产液量为纵坐标,在普通坐标纸上可建立一直线关系。当对此直线关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其截距A、斜率B后,由(5-20)式得.B2、C3按下式计算:B2=1hlgB………………C3=AB-1B2、C3求出以后,由(5-13)式得:A3=1nj=1nA2=A3+lg(2.303B2A2、A3、B2由(5-8)式得,含水率fwfw=1-10由上式得,油田可采储量:Nr=-1B2[lg(1-fwec)+A2]…………当fwec=98%时,得:Nr=1B2(1.699-A2)曲线应用1、根据已知资料,经数据处理,作Lp~Np关系图,见图(6)。在图(6)上按照等步长重新取值(假定h=10×104吨),并读出与之相应的累积产液量Lpj的值,。结果见表(十一)。然后,按表(十一)的数据在普通坐标纸上作Lpj~Lpj-1关系曲线,见图(7)。2、由图(7)可见,Lpj~Lpj-1关系曲线为一很好的直线关系。对该直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直线的截距A=10.84,斜率B=1.083,相关系数R=0.997998。将A、B及h的值分别代入(5-23)、(5-24)式得:B2=110lg1.083=34.628×10C3=10.841.083-1将B2、C3的数值代入(5-25)式得:A3=2.1129将以上数值代入(5-26)式得:A2=0.0146所以,Nr=134.628×10-4(1.699-0.0146)-153.68=332.743(10Re=NrN=369.7191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第六部分相关参数及其准确性的论证一、已知参数的选取及其准确性的论证1、在进行计算时,涉及到的已知参数比较多,但有些参数被固定在某一范围之内。比如:原油的体积系数Bo(1.12~1.16),原油在地面的相对密度r(0.8933~0.933),原油的压缩系数Co(8.4×10-4~9.3×10-4)。对于这些参数,设计中参考其它文献的选取方法,选取Bo=1.14,r=0.9(g/m3),Co=9×10-4(1/MPa)。当然,由于选取参数可能与该油藏实际不符,计算结果也会有一定偏差,但不会影响对该油藏的评价结论。2、选取Boi时,由于Boi=Boe3、Ct计算时用Co代替,有式Ct=Co+CwSwi1二、所求参数的选取及其准确性的论证1、用物质平衡法求出的地质储量N=499.05×104t,与用容积法求出的地质储量N=819×104t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由于两种计算方法本身就有一定差别(容积法是建立在一定的砂岩储集层基础之上的),当然,也与数据的选取有一定的关系。尽管用容积法和物质平衡法求出的地质储量有一定差距,但我们仍认为物质平衡法求出的地质储量是比较准确的。2、在优选注采比Bi时,设计选取1992~1993年的这一时间段的平均采液速度。但等到预测2003年压降时,就采用了1994~2003年这一时间段的平均采液速度,因为这样预测2003年的压降更为准确。预测2004年压降,则是建立在2003年压降的基础之上,并采用2000~2003年时间段的平均采液速度,这是由于2000~2003年这一时间段产量趋于稳定,且距2004年较近,这样预测时与2004年实际压降值较为接近,但仍存在一定误差。3、设计采用两种水驱曲线计算油藏的可采储量,结果为:Nr=294.52×104(t)(甲型水驱曲线求得),Nr=332.743×104(t)(新型水驱曲线求得),两者存在一定差距(11.5﹪),误差较大,因此,我们认为由甲型曲线求得的可采储量较为准确。4、在一般情况下,可采储量小于地质储量。有计算结果Nr=294.52×104(t)(甲型水驱曲线求得),或Nr=332.743×104(t)(新型水驱曲线求得),都满足一般情况。设计认为由甲型水驱曲线求得的可采储量Nr=294.52×104(t)为可信的。此外,甲型水驱曲线计算的Re=36.0﹪,由经验得知最终采收率一般在30~70﹪之间,所以Re=36.0﹪也是可信的。5、一元线性回归的准确性论证对于一元线性回归出的直线关系,当相关系数R>0.8时,说明直线关系较为准确;当相关系数R≤0.8时,说明直线关系不准确,这种情况下所得的直线是不能使用的。Y~X线性回归:R=0.99499;甲型曲线直线段:R=0.99448;新型曲线:R=0.9978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第七部分总结及建议一、成果总结物质平衡方程:NpBo+WpBw=NBoiCt△P+We+WiBw或NpBo+WpBw=K1△P+We+WiBw2、得到基本数据:N(万吨)Nr(万吨)Re(﹪)N′(万吨)容积法物质法甲型曲线新型曲线甲型曲线新型曲线819499.05294.52332.74336.040.6843.752004年各季度末压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5.44MPa5.85MPa6.01MPa6.08MPa二、建议由注水开发效果分析,该油藏处在二次采油的重要生产时期,为了提高油藏采收率,应进行水驱技术改善,主要包括,加密调整井、多分枝水平井技,深部调堵及液流转向技术,油层润湿性转变技术,井下油水分离及回注以及调整液流方向、周期注水等水动力学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建模及油藏模拟方法,对油藏开发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确定中后期开发方案的调整,最终实现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增加产油量,提高油藏采收率。由计算知,油藏最终采收率为36﹪,很明显,油藏的采收率较低。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如酸化、压裂。当水驱开发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原油物性、重力影响等原因,即使经过强注强采和井网加密及油层改造等综合措施,仍然会有一定的剩余油难以动用。要挖掘这部分油层的储层潜力,可以通过采用聚合物驱、表面活性驱、气驱以及复合驱和微生物驱等技术,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参考文献[1].张建国、雷光伦、张燕玉.《油气层渗流力学》[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秦积舜、李爱芬.《油层物理学》[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3].夏位荣.《油气田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4].金毓荪、巢华庆、赵世远.《采油地质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5].胡建国、张栋杰.《油气藏工程实用预测方法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6].戈兰、惠策恩.《油气井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7].戴启德、黄玉杰.《油田开发地质学》[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8].陈元千.《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9].布赖恩F.托勒尔《油藏工程基本原理》[M].闫建华、赵万优、马乔、王彦军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0].江兴林、朱法银、朱仁宏.《油气勘探与开发》[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1].童章宪.《油井产状和油藏动态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2].陈元千、李烫.《现代油藏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3].童章宪.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第六期P.38;[14].陈元千.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J].石油学报,第2期P.69-78;[15].陈铁龙.《三次采油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6].闫存章、李阳.《三次采油技术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7].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改善二次采油配套技术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8].PrisonSJ.ElementsofOilReserviorEngineering.2ndED,1958[19].WrightFF.FieldResultIndicateSignificantAdvancesinWaterflooding.JPT(Oct.,1958)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