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课件_第1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课件_第2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课件_第3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课件_第4页
边缘性人格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缘性人格障碍一、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概念演变17世纪有人提出一些概念来解释偏离正常的行为类型18世纪正式开始研究人格障碍.19—20世纪上叶,研究最为活跃,因研究方法和领域的局限而停滞不前。80年代DSM—3—R建立多轴诊断系统,人格障碍的研究有了复兴趋势。80—90年代评估和诊断工具的研究在美国掀起高潮。二、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

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是个体特征性生活风格及对人对己的一种态度。

人格障碍: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偏离正常导致个体持久地以适应不良方式对待周围事物,并作出极端的情感反应,从而导致显著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异常。二、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

边缘性人格障碍:A.

是一种偏离正常的行为模式B.

并非继发于脑部疾病或其它精神疾病C.

起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延续到成年甚至老年D.

常感到精神上的痛苦E.

可能集多种诊断于一身

F.

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和情感的极端不稳定及显著的冲动行为.流行病学资料(国外)

占正常人群2%占精神科门诊病人10%占精神科住院病人20%

占人格障碍中的30—60%女性占75%病因1、遗传因素

人格特质遗传度为40—60%2、环境因素

3、心理学解释(发展展心理学的观点)

人格是在出生早期婴儿与母亲客体关系不断内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人格异常是客体关系的结果。

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发展心理学家MAHLER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正常自闭期:(出生—1个月)以睡眠为主。共生期:(2—4个月)。分离—独立期:(5—36个月)这种分离—独立包括二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在精神上与母亲分离,并保持适度的距离;二是渐进的精神的自主性过程。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BPD早期客体关系表现在二个方面。1.母亲的人格有缺陷,她需要利用和依靠婴儿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2.母亲对婴儿需要的误解及作出不恰当的反应。母亲只有正确理解婴儿言语和行为的意义,并为婴儿提供稳定的、充满爱的环境,婴儿才能发展内在的自我,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客体关系理论的解释在分离—独立期,婴儿在独立过程中会出现分离焦虑,同时对母亲产生依恋。婴儿分离后,受到挫折,母亲及时提供支持鼓励,就能较好地社会化。否则,会产生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同时,婴儿对母亲产生“坏客体”印象,并伴有愤怒情绪,但因无力改变,采用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将“坏客体”或创伤性事件内化,并压抑到潜意识中,这样,“坏客体”就不存在了。边缘性人格的心理特征持久的空虚感;对外界过份敏感;被遗弃感;不安全感;慢性积累的愤怒感。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防御机制分裂将正性、负性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分离开。否认有意忽视重要的现实。贬低轻视地压低或摒弃。原始理想化夸大另一个人的力量和声望投射将自己冲突性的冲动归于他人投射认同先投射到别人身上,再控制此人临床表现核心症状: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及行为冲动性。1.情绪的不稳定性:患者有时冷静有时极易情感爆发。平时体验到一种空虚感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在遇到生活事件时,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2.强烈而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这种情感的特点是过分亲密和对立。原因在于不安全感,担心被抛弃。临床表现3.紊乱的自我身份感:自我意象不满意。4.对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弃的恐惧这种恐惧感是BPD一切症状的根源。对分离、被拒绝、即将失去的外部支持表现出应激性反应,并采取极端行为来加以制止。5.

冲动、自伤自残、自杀行为患者耐受挫折、控制情感的能力极差,导致不计后果的行为。其原因在于慢性积累的愤怒突然爆发。自杀成功约8—10%,自杀企图

约70%,自残、自伤大于50%临床表现

6.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不寻常的知觉:人格解体和非真实感思维怪异非妄想性偏执:过分猜疑、牵连观念大约有40%的人在二年中有上述症状,仅14%有典型精神病性症状。ICD-10的诊断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边缘型此类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倾向,即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爆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当冲动行为被人批评或阻止时,极易诱发上述表现。它有二个特定亚型,二者都发冲动性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为突出表现。

DSM—IV:边缘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发及显著的冲动性,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五项以上:疯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和想象的遗弃(不包括第5项所指的自杀或自伤行为)2一种不稳定的强烈的人际关系,其特点是从极端的理想化到极端的贬低之间变来变去DSM—IV:边缘型人格障碍3身份障碍:对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显著和持久的不稳定变化

4至少在二个领域方面出现冲动性,有潜在的自我毁灭性,例如浪费、性、药物滥用、卤莽驾驶、狂吞滥饮

不包括第5项。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伤行为

DSM—IV:边缘型人格障碍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而情绪不稳定,例如,心境恶劣强烈发作、激惹、焦虑、持续数小时,很少超过几天7长期的空虚感8不合适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的发怒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CCMD—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的、稳定的和长期的,至少有下列1项:

症状标准1.

认知的异常偏离。2.

情感的异常偏离。3.

冲动控制和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

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CCMD—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已至少持续2年。排除标准:人格异常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后果。CCMD—3: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诊断标准1.

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2.

以情感的爆发和明显的行为冲动为主要表现,并至少有下列3项。A.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阴或受到批评时3.

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CCMD—3: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4.

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5.

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6.

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7.

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8.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三套诊断标准的区别1、ICD—10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的定义与DSM—

4边缘型人格障碍极为相似,但边缘型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内容比DSM—4范围要窄。2、CCMD—3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则与DSM—4

很相似。

诊断与鉴别诊断凡长期无连续一致的诊断,治疗效果较差,同时具备上述症状特征者,可考虑BPD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