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生活起居护理中医护理的起源我国现存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有关护理学的论述十分丰富,提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观察病人的方法,生活、起居、精神、饮食、服药等一般护理,针刺、艾灸、推拿、砭石等护理技术操作,特别是初步确定了辩证施护的重要原则,形成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西医一般护理内容对比中医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西医(三级护理)指导患者生活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定时巡视,常规完成临床观察项目遵医嘱治疗及用药,指导患者安全正确用药健康教育
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
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环境适宜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这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起居有常措施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防寒防暑。夏季昼长夜短,应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冬季昼短夜长,应早些熄灯休息。督促病人按时起居,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起居有常
顺应四时,平衡阴阳01睡眠充足,适当锻炼02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03《黄帝内经》有关护理学的论述十分丰富,提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观察病人的方法,生活、起居、精神、饮食、服药等一般护理,针刺、艾灸、推拿、砭石等护理技术操作,特别是初步确定了辩证施护的重要原则,形成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环境适宜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阴虚证多热而燥,宜偏湿。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冬季宜早卧晚起,日出而作。冬季可短时间轮流通风换气,通风时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病人。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防寒防暑。《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避免久卧,久卧伤气;《黄帝内经》有关护理学的论述十分丰富,提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观察病人的方法,生活、起居、精神、饮食、服药等一般护理,针刺、艾灸、推拿、砭石等护理技术操作,特别是初步确定了辩证施护的重要原则,形成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调理阴阳顺应四时调理阴阳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标志。阴阳协调,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而患病的最根本原因,则是阴阳失去了平衡。调理阴阳
护理首要的是调理阴阳,即确保使机体自身和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保持动态平衡。应根据人的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情况去制定措施,从患者的日常起居、生活习惯、饮食调护、生活和治疗环境等各方面贯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思想。顺应四时生活起居护理,应顺应一年四时的变化,制定出不同的护理方法。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以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整体观念的运用及体现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灵枢·本神》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对于因燥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高。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冬季可短时间轮流通风换气,通风时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病人。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遵医嘱治疗及用药,指导患者安全正确用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腠理宜通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防寒防暑。“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肺气清夏季宜夜卧早起,睡觉时不宜扇类送风、夜宿露天;避免久视,久视伤血;对慢性病或恢复期的患者,可做户外活动,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增强抗病能力。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环境适宜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四时护理大自然特点练形调神目的逆之后果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推陈出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应春气,为养生之道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大地繁茂秀丽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腠理宜通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以应夏气,为养长之道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大地处于收容平定状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肺气清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以避免秋日肃杀之气的伤害以应秋气,为养收之道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水冰地坼,处于闭藏状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保护阳气使志若伏若匿,神气内守以应冬气,为养藏之道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具体措施春季宜夜卧早起,舒展形体。多进行户外活动,年老体弱者在户外晒太阳或散步,散步时还可以配合擦双手、擦面、揉颈项、抓头皮、揉摸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具体措施夏季宜夜卧早起,睡觉时不宜扇类送风、夜宿露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宜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锻炼,运动不宜过分剧烈。《养老奉亲书》“夏月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纳凉,以防贼风中人。”“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泻,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具体措施秋季宜早卧早起。适合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秋三月,此谓容平,天地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具体措施冬季宜早卧晚起,日出而作。如果出现大风降温,气温骤降,不宜外出锻炼。“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耗伤正气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所寝之室,名安乐窝,冬暖夏凉,遇有睡思则就卧。”养形养神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劳逸适度《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病人都要保持适度的休息与活动。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抱朴子·内篇》“不欲甚劳,不欲甚逸。”《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适度避免过劳:避免久视,久视伤血;避免久立,久立伤骨;避免久行,久行上筋;避免神劳,思虑劳神过度,最易耗伤心血,损伤脾运。避免过逸避免久卧,久卧伤气;避免久坐,久坐伤肉。劳逸适度具体措施对处于急性期和危重的患者,要让其静卧休息或随病情好转在床上做适当的活动。对慢性病或恢复期的患者,可做户外活动,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增强抗病能力。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冬季宜早卧晚起,日出而作。《灵枢·本神》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防寒防暑。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中西医一般护理内容对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无扰乎阳。《抱朴子·内篇》“不欲甚劳,不欲甚逸。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注意防寒防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寒证、阳虚证,多畏寒怕风,宜阳面。《黄帝内经》有关护理学的论述十分丰富,提出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观察病人的方法,生活、起居、精神、饮食、服药等一般护理,针刺、艾灸、推拿、砭石等护理技术操作,特别是初步确定了辩证施护的重要原则,形成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以保护阳气顺应四时,平衡阴阳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生活起居护理,应顺应一年四时的变化,制定出不同的护理方法。第二节生活起居护理环境适宜3病室温度湿度适宜1病床安置辨证而定2病室整洁通风换气4病室亮度光线适宜1、病室安排寒证、阳虚证,多畏寒怕风,宜阳面。热证、阴虚证,多恶热喜凉,宜阴面。2、病室通风整洁夏季要经常开窗通风;冬季可短时间轮流通风换气,通风时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病人。对身体虚弱或已感受寒邪的病人,要在通风时盖好被子,缩短通风时间。若病人服用发汗解表药后,暂时不宜通风换气,待汗出热退以后,再通风。3、温度、湿度病室温度一般以18~22℃为宜感受风寒或年老、体弱、阳虚的病人,室温宜高些。感受暑热者、青壮年及阴虚或实热证病人,室温宜低些。病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对于因燥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高。对于因湿邪而致病的病人,室内湿度宜偏低。
阳虚证多寒而湿,宜偏燥;阴虚证多热而燥,宜偏湿。3、温度、湿度4、光线适宜对于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病人,室内光线宜充足。对于感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病人、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有眼病的患者室内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做到“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推陈出新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室内光线应稍暗。病室温度一般以18~22℃为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劳务招工合同样本
- 企业租赁物业合同样本
- 享受经济补偿合同样本
- 公租房拆迁合同范例
- 传媒公司学员合同样本
- 伐木木材出售合同标准文本
- 买卖酒合同标准文本
- 买物品正式合同样本
- 住房协议合同样本
- 全款买房房屋合同样本
- 某煤业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 隐患排查统计分析报告
- 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 2024年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熟生产线评价报告
- 足球准确传球训练技巧:提高准确传球能力掌控比赛节奏
- 自救器培训(2023年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师培训班随堂课程设计)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指南解读
- 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3年-2024年电子物证专业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