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分析学习目标1、了解印度民族振兴的概况。说出“非洲独立年”的由来;简述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2、列表归纳亚非拉代表国家在争取国家独立、捍卫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懈努力的史实,提高归纳和表述能力。3、认识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学习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学习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学法提示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一、思想状况分析九年级1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九年级2班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二、学习状况分析九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水岭。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然也在督促。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另外,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学习自主性不太强,基础较薄弱,通过七、八年级的精心培养,学生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语言文明,思想健康,积极、认真、扎实。但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纷纷展开了民族独立运动。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独立的国家是()

A、印尼B、埃及C、印度D、新加坡2.二战后初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开展起来,开展最早的地区是()

A、北非B、东非C、中非D、南非3.18世纪的英国因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而号称“日不落帝国”,其中,被誉为“英王王冠上的一颗最明亮的宝石”指的是下列哪个国家?()A、印度B、印度尼西亚C、菲律宾D、马来西亚4.下列国家中,在1947年以前与印度是一家的是()A、巴勒斯坦B、缅甸C、斯里兰卡D、巴基斯坦5.印巴分治以后,印度成立了共和国,这个国家的第一任总理是()A、吴努B、西哈努克C、甘地D、尼赫鲁6.20世纪60年代初对于非洲来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因为就是在其中的一年中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也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是在()A、1960年B、1961年C、1962年D、1964年7.真正让非洲人民扬眉吐气、彻底摆脱五百年来殖民者奴役和压迫的事件是()A、1960年有17个国家先后取得独立B、埃及“七月革命”赢得了真正的独立C、非洲首先开始了民族解放运动D、纳米比亚取得独立8.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国家中,不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A、中国B、朝鲜C、越南D、印度尼西亚9.长期遭受英美殖民控制的拉丁美洲,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在经济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有()A、巴西.墨西哥B、古巴.巴西C、古巴.墨西哥D、阿根廷.古巴10.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因此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的巴拿马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A、卡斯特罗B、尼赫鲁C、拉吉夫·甘地D、托里霍斯11.印度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是()A.尼赫鲁B.甘地C.卡思特罗D.阿拉法特12.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A.印度获得独立B.纳米比亚获得独立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A.印度独立B.古巴革命胜利C.巴基斯坦独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4.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力争减少美国的控制,拉美各国实行()A.政治上的联合B.军事上的联合C.文化上的联合D.经济上的联合二.想一想:1.拉丁美洲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给了你什么启示?2.1995年4月20日,以图西族为主的爱国阵线武装士兵以武器被夺为由在卢旺达西南部的基伯奥难民营内开枪射击,打死胡图族难民13人,打伤22人。4月22日,据国际救援机构人员证实,一批胡图族难民企图冲出设立在难民营周围的封锁线,但遭到爱国阵线武装士兵的开枪扫射,难民营内陷入一片混乱,混乱中又有不少胡图族难民被踩死。造成数百名胡图族难民死亡。4月23日,爱国阵线武装用迫击炮轰击了卢西南部的基伯奥难民营,打死数千名胡图族难民。连续三天,基伯奥难民营内约有5000人丧生。酿成了继二战之后的最大惨案。看到这段材料后,请简单说出你心中所想。3.根据地图和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讨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4.认真观察非洲地图,你会发现:许多国家的国境线都是笔直的,好象是在纸上划出来的一样,请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参考答案:第14课1.C2.A3.A4.D5.D6.A7.D8.D9.A10.A11.A12.B13.B14.D问答题1.思路:斗争:反对强权政治,捍卫国家主权,巩固民族独立;摆脱外来控制,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启示:拉丁美洲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除了需要团结一致外,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的根本途径。2.思路:现代社会,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依然处在动荡之中,流血冲突依然存在,世界的和平需要大家共同维持。言之有理即可。3.言之有理即可,抓住其中一点重分析。思路:位于两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战略地位重要,缩短航程,经济作用极大等等。4.原因一是地理方面,此地主要地形是沙漠,缺乏山脉、河流等自然地形作为参照物,只能以纬度和经度划分。原因二是帝国主义在划分殖民地时更多的是在图纸上进行分割。本节课讲述了亚非拉人民的独立斗争,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导致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导致了今天亚非拉的贫穷和落后。课文讲述了印度民族振兴的概况,“非洲独立年”的由来;古巴独立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认识亚非拉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目标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情况。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独立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独立运动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史实。难点:《印度独立法案》的实质和克什米尔问题的因果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后果吗?全世界有80%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在亚非拉的统治,老牌帝国主义衰落,殖民地人民迅速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和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推进新课一、翱翔的“蓝孔雀”1.背景(1)提问:“蓝孔雀”指什么?(2)教师挂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结合教材小字内容在图上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独立道路的大批亚洲国家,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红旗,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上贴上小黄旗。(3)提问:在这些独立的国家中,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那么英国为什么同意印度独立?难道它就心甘情愿地放弃这颗宝石吗?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并整理学习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将遇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来提问,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涉及印度独立的背景、经过、发展、成就等几个方面。2.经过(1)学生阅读思考归纳后,师生共同探讨以上问题:印度的工人罢工、农民斗争和海军起义都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2)出示投影材料《印度独立法案》又称《印巴分治方案》或《蒙巴顿方案》,是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为打破政治僵局和防止印度爆发革命而提出的,是英国统治阶级同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和伊斯兰上层势力的穆斯林联盟三方妥协的一个产物。教师简介:《印度独立法案》按印度居民信仰原则将印度分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成为一个遗留至今的问题,影响着印巴两国的关系。(3)提问:克什米尔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点拨:《印度独立法案》按印度居民宗教信仰原则划分印度和巴基斯坦导致了克什米尔问题的出现。克什米尔有500万人口,穆斯林占78%,印度教徒占20%,但多是上层统治者。印巴都力图使这一地区归属自己,由此,造成两国武装冲突不断,且不时呈现升级态势。3.发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补充:尼赫鲁家族在印度政坛执政的37年,为印度的国力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时间里,这只翱翔的“蓝孔雀”在经济、科技等方面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亚洲各国的独立运动彻底摧毁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那么非洲各国的独立情况又是如何呢?二、“黑暗大陆”现曙光1.提问:用“黑暗大陆”这个词语来寓指非洲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20世纪初,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之外,其他非洲国家均被西方列强所瓜分。2.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独立进程图》,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历史地图并思考以下问题:(1)北非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是哪一个?(2)非洲独立年是哪一年?当年有多少个国家独立?(3)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是哪一个?有什么意义?(4)从地理方位看,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以下线索归纳整理非洲独立运动的进程: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基本是由北向南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从西非向东非扩展。总体上只有少数国家采用了武装斗争的形式,大部分民族独立运动是通过和平斗争的方式取得的。3.讨论:非洲独立后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认识到独立后发展民族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真正实现非洲国家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三、艰难发展中的拉丁美洲布置学生自学本目内容,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相对而坐,互相质疑,教师做补充、解释,并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涉及如下问题:1.古巴独立前面临怎样的形势?2.古巴是何时独立的?主要领导人是谁?采用的形式是什么?3.美国为什么不断对古巴加大封锁压力?4.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背景是怎样的?是什么时间收回的?是怎样收回的?5.拉美各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联合?联合情况如何?6.古巴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和拉美各国实行经济联合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成员思考分析,共同研究、解答对方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体系。这是殖民地人民共同团结、坚持不懈斗争取得的。只有民族强盛国家才能久安,才能发展壮大。企盼和平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心声。板书设计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园地】让评课充满智慧与温馨评课是教师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让评课充满智慧与温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我们明确,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评课的。评课者应是有爱心的人,他们会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真心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教师的感受。评课者应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发现每一个教学细节给学生带来的细微变化。评课者应是民主的倡导人,他们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他们把评课作为研究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指令,他们的评课更多的是商讨与切磋,通过他们的指导,教师们能感受到智慧的光芒。其次,要评课不要评人。每一位教师在执教每一节课前都会做认真的准备,这节课是他们劳动的结晶,可能他们自己也会感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他们渴望通过评课使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进行严厉批评,和教师本身的利益、荣誉联系起来,甚至对教师本身进行一个偏颇的评价,这样的评课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导致他们在很长的时间内萎靡不振。评课要就事论事,切忌以课论人。再次,要评出自信与勇气。教师是文化层次及自身修养较高的群体,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的情感体验,被尊重的需要是他们的共性。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劳动,让教师感到“骄傲”,感到“被尊重”,感到“被重视”。另外,让评课充满智慧与温馨,对评课者来说,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善良。生活已经有太多的无奈与烦恼,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对教师来说,无异雪上加霜;激发他们内心的那种激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工作,无异是一种善举。从深层次来说,我们倡导给学生一片晴朗的天,要给学生以赏识,为什么我们不能给教师一片阳光,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呢?试想,一个工作方面被认为一塌糊涂的教师,怎么能微笑着面对学生呢?让我们的评课充满着智慧与温馨吧,让我们的教师在教育的乐园中舒心地学习,开心地工作,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本节课是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殖民废墟上的重建”,教学内容较少,有利于拓展内容和活动的展开。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真正的把课堂还跟了学生,转变了教学理念,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所以我们提倡老师在课堂上懒惰一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通过发言、讨论、辩论、竞赛、板演和测试等多种方式,大胆地把问题教给学生去探究、去落实。只有当学生出现卡壳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定印象深刻,收获颇多,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后反思一、本课的亮点本节课课堂情节设计合理,恰当整合教材,用幽默夸张的段子导入新课,简单易行,方便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图片资料丰富,增强直观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巧妙的设计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史论结合,增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历史学习离不开历史资料的学习,傅斯年先生说“”过,一份材料一分话,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大量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问题,提高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同时,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会史实符合学生的探索欲,从而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2、学生为本,增强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