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般数列的求和3课件-新人教A版_第1页
高三数学-一般数列的求和3课件-新人教A版_第2页
高三数学-一般数列的求和3课件-新人教A版_第3页
高三数学-一般数列的求和3课件-新人教A版_第4页
高三数学-一般数列的求和3课件-新人教A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数列的

求和方法1.教学目标正确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掌握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2.重点难点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法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3.公式法例1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n+1(n∈N*),其前n项和为Sn, 则数列的前10项和为______例2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a,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则数列的前n项和为:754.解题回顾直接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5.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Sn推导过程这种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6.倒序相加法例1求和:例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y=f(x)满足f(x)+f(1-x)=1,且(1)求(2)求数列{an}的前n-1项和7.解题回顾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2端等距的2项之和等于首末2项之和,可采用把正序写和与倒序写和的2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从而求出an的前n项之和8.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2)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Sn推导过程这种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9.错位相减法例3设bn=n·22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分析:首先将通项公式写成bn=n·4n

的形式,其中包含等比数列,联想到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求和.10.解:-3Sn=4+42+43+…+4n-1+4n-

n·4n+111.解题回顾使用错位相减法的基本步骤写出Sn

求(1-q)Sn求出Sn

*注意点:

(1)“同类项”要对齐,即“错位” (2)求解Sn

时注意q≠1适用对象cn

=an

·bn

,其中an为等差数列,bn为等比数列12.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3)例4求数列前n项和 分析:该数列的分子是偶数的平方,分母是奇数列相邻2项的乘积;分子、分母同次且没有一次项;使用处理分式函数的常用手段“分离常数法”即可把分子化为常数13.解:分组求和14.解题回顾裂项相消法 将数列中各项拆分为若干项,使得前后相消为零,从而达到求和的目的适用对象: 其中an为等差数列,c为常数

15.例5(2008,江西,理)

数列{an}为等差数列,an为正整数,a1=3,其前n项和为Sn,数列{bn}为等比数列,b1=1,且b2

S2=64.数列{ban}是公比为64的等比数列. (Ⅰ)求an与bn;

(Ⅱ)证明:16.解:(Ⅰ)设{an}的公差为d,{bn}的公比为q,且d为正整数,an=3+(n-1)d,bn=qn-1;依题意得由(6+d)q=64知q为正有理数,又由知,d为6的因子1,2,3,6之一,解得d=2,q=8,故an=2n+1,bn=8n-1.17.(Ⅱ)∵Sn=3+5+…+(2n+1)=n(n+2)∴18.解题回顾本例与例4的区别在于,裂项相消后剩下四项,故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一般地,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宜写出an的前、后三项,以准确地看出消去项的规律,进而决定保留哪些项19.课堂小结对于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可直接运用相应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需观察通项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其化归为等差、等比数列常用方法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20.课后练习1.求数列a,2a2,3a3,…,nan,…(a为常数)的前n项和.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点 均在函数

y=3x-2的图象上,(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3)求使得对所有n∈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3.某个体户开始时养殖兔子2只,1个月后变成4只并死去1只,

2个月后变成6只并死去1只,3个月后变成10只并死去1只,

……,按这种规律下去,(1)6个月后兔子的存活数是__;(2)求出n个月后兔子存活数的通项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