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1.gif)
![佛山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2.gif)
![佛山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3.gif)
![佛山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4.gif)
![佛山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8e9b133e932b6c4f1cca613a7ec1b75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佛山四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语文(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倔强/坚强蛮横/纵横泥土/拘泥B.诽谤/菲薄淘汰/陶冶濒临/颁布C.给予/供给畸形/崎岖证券/案卷D.废品/消费竣工/逡巡蔚蓝/欣慰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B.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C.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D.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C.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D.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②⑥①③④⑤B.②⑤⑥①④③C.⑤②⑥③①④D.⑤⑥②④③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李景让,字后己,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①亟论不可,遂知名。 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始,贫乏时,治墙得积钱,僮婢奔告,母曰:“士不勤而禄,犹灾其身,况无妄而得,我何取?”亟使闭坎。景让自右散骑常侍出为浙西观察使,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景让重请罪乃赦.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喧,召景让廷责曰:“尔镇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 大中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②,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 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斸其骗石焉③.清素寡欲,门无杂宾。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有改动)【注释】①延英:宫殿名。②丐致仕:请求退休。③斸:砍.骗石:上马时的踏脚石。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领盐铁领取 B。犹灾其身灾祸 C。景让起卒爵仓猝 D.书闻,辄还东都上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eq\b\lc\{\rc\(\a\vs4\al\co1(有孝于家, 无宜于公)) B.eq\b\lc\{\rc\(\a\vs4\al\co1(景让重请罪乃赦, 皆泣谢,乃罢)) C.eq\b\lc\{\rc\(\a\vs4\al\co1(尽书群臣当选者, 大臣有德望者))D。eq\b\lc\{\rc\(\a\vs4\al\co1(镇抚方面而轻用刑, 而景让名不得))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李景让“方毅有守”的一组是()(3分) ①诣延英亟论不可②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③公廉洁亡素储④性奖士类,拔孤仄⑤及去,命斸其骗石焉⑥尝怒牙将,杖杀之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景让的母亲用行动告诫孩子要靠勤劳获得俸禄,不能因家境贫寒而接受意外之财。 B。景让一怒之下杖毙了一名牙将,引起军中谋变,他母亲当众责罚儿子,平息了众怒. C.身为御史大夫的李景让没当上宰相很不高兴,见到宰相直陈自己政绩超过当代官员。 D。蒋伸在宴席上给景让敬酒,景让当即一饮而尽,蒋伸说他不适合喝这杯酒。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归燕诗①张九龄海燕虽微眇②,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的秋天,时朝政大权由李林甫把持。②眇:小.(1)诗中所写的归燕有什么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比一般人分外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2.下列各项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别样的趣味。B.一个人能否最大限度地见到“美"与“和",境遇与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C.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创造力与感受力的人,往往能感人所不能感,是快活的人。D.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不能领略趣味造成的.E.有修养的人具备在“静”中领略趣味的能力,而世间万物的沉寂更能让人心“静”.1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形态各异的石块,有人认为宜于装饰环境,有人认为只能做石料,是因为人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B.《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能从落花中感慨凄凉的身世,葬花吟唱,是因为她有比别人高一筹的感受力。C.“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在风雨中潇洒地漫步,是因为他能做到宠辱皆忘,心怀一颗空灵的心。D.不少都市人生活忙碌,仍有闲情逸致来舞文弄墨,是因为他们能偶然抛开一切,寻求一片悠然的空间.14.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章最后,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我的四季张洁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怎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一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演绎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16.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生命如四季”这句话的理解。(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春天和夏日?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的含意和作用是如何解读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叶铁桥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及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粉丝已达8.8万余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800余条,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许多知名人士也加入了打拐行列。《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也在自己的微博里号召:“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2008年调查广东、广西等地儿童拐卖情况时发现,被拐儿童部分流向职业乞讨产业。“在微博时代,我们可用微博联系和动员各地志愿者拍摄卖艺乞讨儿童,然后报警,通过警察来鉴别和做DNA鉴定对比。以前做不到的,今天可以做到.我们应贡献、整合和集中我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支持和协助公安部门的打拐行动。”这场全民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对此表示支持.2月3日,他在微博上写道:“反对拐卖,人人有责”,“禁绝拐卖、禁绝利用儿童乞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表示“反拐工作任务繁重艰巨,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欢迎提供拐卖犯罪线索,对每一条线索,公安部打拐办都会部署核查”.据介绍,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5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2009年4月开始的全国“打拐”专项行动中,全国破获拐卖妇女案件6574起,拐卖儿童案件4595起,打掉2757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拐卖犯罪嫌疑人17486人,抓获此类在逃人员3044人,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妇女11839人.事实上,自从2010年12月12日开通微博以来,陈士渠就随时接收网友线索,并对发现线索的当地公安部门进行部署。但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多个地区的警方已表示支持这场全民打拐行动,并号召当地民众响应。广东省中山市警方今日在微博中表示:针对“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爱心接力,中山警方将马上联合城管、民政等部门对全市乞讨儿童进行清查;对有被拐骗嫌疑的儿童采集血样,对其身份进行技术甄别并立案侦查;不是被拐骗的,将协助民政部门积极救助并遣送。警方提醒市民,发现行乞儿童身上有致残致伤痕迹疑似被拐的,请立即拨打110。该行动也引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2月5目,全国政协委员韩红在微博中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被拐儿童被虐待的帖子,不由得想起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的应禁止儿童乞讨、强制救助流浪乞讨儿童的提案,她由此愤怒地表示,要和人贩子“拼了”,“咱‘两会'提案见"!2月7日晚,韩红表示“提案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当天还召开了由律师、资深媒体人以及专家参与的第一次打拐提案启动会,2月8日,会议第二次召开。韩红在微博中透露,提案主旨已基本确定:(1)立法严惩;(2)解救收容;(3)开放福利院的创办规定;(4)提高低保人群的福利待遇。韩红说:“我们知道有困难、有危险、工作量巨大……但我们必须坚持!我们要相信政府一定会解决此事!”(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2月9日,有删改)19.根据文本内容,归纳“微博打拐”的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新闻具有时效性,本文是如何体现新闻的这一特征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这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会产生怎样深远的社会影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2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评论。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透过现象谈本质,一个角度不超过40字。(6分)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曾在某市做了一场题为“中国智慧漫谈”的精彩讲座.互动环节中,有听众提问道:“今天听您的讲座,主办方安排市领导坐在第一排,公务员坐在正当中,我们这些普通听众一票难求,还只能坐在旁边、后面,对此您有何评价?”这个极为尖锐的问题一经抛出,主持人随即陷入不知所措的尴尬之境;易中天先生则以其惯有的幽默风格回答道:“主办方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领导干部更需要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吧!”此语一出,全场笑声一片,市委书记带头为之鼓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下面是从《生活与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画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不超过15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但你拥有了一股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须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对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周国平的《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请仔细揣摩画线句子,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1.A解析:A项加点字依次读:jiànɡ/qiánɡ、hènɡ/hénɡ、ní/nì;B项加点字依次读:fěi、táo、bīn/bān;C项加点字依次读:jǐ、jī/qí、quàn/juàn;D项加点字依次读:fèi、jùn/qūn、wèi。2.C解析:A项“一失足成千古恨"指人一旦不慎犯了错误,就会成为终生的憾事。用于此处形容“失去机遇”属情感色彩不当.B项“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能把危重病人治好。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C项“明哲保身”指聪明有智慧之人,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身;也指为保全个人利益而回避原则问题的处世态度。D项“千古流芳”指好名声永远流传。不能用于形容“悲惨的故事”。3.C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为“传递……梦想”、“促进……友谊";B项成分残缺,应在第一个“添加剂"的后面加上“的专项活动”;D项语序不当,应将“一系列”放在“促进”的前面。4.C解析: 根据“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个语境,确定其后可跟②句或⑤句;由⑥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可以看出,前部分是说生产经营者的事情,后半部分说的是各个环节的问题,所以顺序应为⑤②⑥。这是一组内容,剩下的语句是另一组内容,对于食品管理,自然是先有机制,再有措施,然后到一种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正确顺序应该是③①④。5.D解析:A项“领”意为“兼任";B项“灾"是使动用法,意为“使……受祸害";C项“卒"意为“一饮而尽”。6.A解析: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第一个意为“对”,第二个意为“比”。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这才。C项两个“者”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却。7.B解析:④是说他对孤立无援的人的提拔,⑥是说他杖杀牙将,均不符合要求.8.D解析:根据文意,“蒋伸酌酒语客”不是对景让一人说的;“无宜于公"的意思是“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9.(1)母问行日/景让率然对/有日/郑曰/如是/吾方有事/未及行/盖怒其不尝告也/且曰/已贵/何庸母行?(2)①您如此廉洁平常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孩子们考虑吗?②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就叫“乐和李公”。[参考译文] 李景让,字后己,生性正直刚毅有节操。宝历初年,升任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用十万贯钱买得朝廷的欢心,请求兼任盐铁使,李景让到延英殿急切奏论不同意,因此出名.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治家严厉,亲自教诲勉励几个儿子。当初,家中穷困,修墙时得到别人积存的钱,家僮奴婢奔走相告,母亲说:“士人不靠勤劳获得俸禄,会招来灾祸,更何况意外之财,我怎么能取用?”赶快挖坑填埋。李景让从右散骑常侍出任浙西观察使,母亲询问动身日期,李景让轻率地回答:“已经定了.”郑氏说:“如果这样,我正有事,不能同你一起走."原来是气愤他不曾告诉自己。并且说:“你已经显贵了,哪里用得上母亲同行?"李景让一再请罪,母亲才原谅他.李景让曾经怒恨牙将,用杖打死他,军中将士谋划变乱,母亲为了平息众人的喧哗,召来李景让在庭院里斥责说:“你镇抚一方而轻率用刑,一人不得安宁,哪里只是上负天子,也使百岁老母含羞于黄泉之下啊,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呢?"准备鞭打他的背,官吏大将一再叩拜请求原谅,不答应,众人都流泪谢罪,才作罢,全军于是安定。大中年间,升任御史大夫,刚一上任,弹劾罢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朝廷上下庄重肃穆.任御史大夫三个月,蒋伸做宰相,李景让的名声一向在蒋伸之上,但是宣宗选择宰相时,将有宰相声望应该当选的大臣名字都写出来放进容器中,在宪宗的牌位前投壶决定,却没有投中李景让的名字。世人说授任御史大夫一百天后,如果有其他官员做宰相,就叫做“辱台”。李景让羞愧愤怒不能平静,拜见宰相,陈述自己的政绩考核超过群臣,于是拜授西川节度使.因病请求退休,有人劝他说:“公廉洁没有一点积蓄,不为几个儿子考虑吗?”李景让笑着说:“儿子们难道能饿死吗?”书疏递上,就回到东都。 李景让生性喜欢勉励士人,提拔孤立无援的人,像李蔚、杨知退都是由他推举引荐的。当初任尚书左丞时,蒋伸坐在宴席上,斟酒对客人说:“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人喝这杯酒。"客人沉默,李景让拿起酒杯一饮而尽,蒋伸说:“没有比李公更适合饮这杯酒的了。”李琢被免去浙西节度使,因与李景让住同一里坊前去拜访他,李景让回避不见,等李琢离去后,命令砍断他上马时踩过的踏脚石。李景让清心寡欲,门前没有乱七八糟的宾客。元和年间以后,德高望重的大臣,以居住的里坊而显名,李景让的宅第在东都乐和里,世人称颂德行廉洁的人时,就叫“乐和李公"。10.(1)归燕微小,辛勤衔泥作巢,不与他物相争。(2)托物言志(或: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替硝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OA办公系统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生活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理解自然界的能量转换
- 生态教育与商业决策的互动关系
- 南京市溧水区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考试与参考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2年七年级《语文B卷》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 苏州城市学院《摄影技术基础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工程大学《互换性与公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申请门牌号的申请书范本
- 恢复户口申请书范文
- 企业自查报告范文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 初中物理22-23人大附中初三物理寒假作业及答案
- 2024年生态环境局公务员考试600题内部选题库(A卷)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 课件 6- Julia REPL的几种模式
- 《物权法》本科题集
- 【基于单片机的超市自动存储柜的设计与实现(论文)8700字】
- 心尖球形综合征
- DBJT 13-460-2024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
- 2024年银行考试-商业银行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