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1.gif)
![组织学与胚胎学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2.gif)
![组织学与胚胎学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3.gif)
![组织学与胚胎学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4.gif)
![组织学与胚胎学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dd473aeec63ce019061ddaf3a8a6352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专第一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三章、上皮组织
复层上皮位置功能复层扁平上皮(体内最厚的上皮)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角化:皮肤表皮保证了营养的供应、较强了连接;耐摩擦、防止异物侵入保护性强变移上皮排尿管道防止尿液侵蚀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男性尿道单层上皮类型位置功能单层扁平上皮胸膜、腹膜、心包膜、肺泡、肾小壁分泌浆液使表面湿润、光滑单层立方上皮腺导管、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分泌和吸收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分泌、吸收、分泌的粘液可润滑和保护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呼吸道粘膜(有纤毛)将肺泡的异物排出呼吸道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与基底面;上皮内大多无血管。第二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名称结构特点功能游离面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向表面伸出的微细的指状突起。微绒毛的中轴内含有微丝增加细胞表面积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质和胞膜向表面伸出较长的突起。纤毛内部有“9+2”的微管结构纤毛可作定向运动侧面紧密连接环绕在细胞顶部的周围,由相邻细胞膜成对应的嵴状部分融合而成封闭细胞顶部的细胞间隙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的下方,呈连续的环带。相邻细胞膜之间有窄隙,其中有丝状物连接相邻的胞膜,在两侧细胞膜内面有少量致密物质,与终膜网的横行微丝束紧密联系加强细胞间的黏着维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桥粒相邻细胞膜的局部呈斑状连接,大小不等。细胞间隙较宽,中央有一条与细胞膜平行的致密中线,有丝状物交织而成;细胞膜内侧面有附着板,张力细丝附于该板上使相邻细胞之间牢固连接缝隙连接呈斑状,相邻的两细胞膜间断融合,由连接小体的中央小管相互通连而成细胞间离子交换和冲动的传递基底面基膜分为基板和网板层支持、连接、半透膜扩大细胞的表面积,利于水、电解质转运质膜内褶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内陷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之间的胞质内有大量纵行排列的线粒体加强上皮细胞与基膜的连接半桥粒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内侧,其结构为桥粒的一半第三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四章、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特点:(1)细胞少、细胞间质多(2)细胞种类广、分布广、无极性(3)细胞间质由基质和纤维组成2.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分类与作用3.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纤维分三种: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4.软骨组织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5.长骨骨干骨板的排列类型包括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6.红细胞结构特点: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含大量血红蛋白:运输O2和CO2。7.白细胞的分类与作用细胞分类作用成纤维细胞分泌纤维与基质成分,修复损伤巨噬细胞变形运动、趋化性、吞噬、提呈抗原、分泌作用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及防御反应脂肪细胞参与脂质代谢及脂肪储存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成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白细胞参与防御反应分类作用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形运动、吞噬功能、防御嗜酸性粒细胞减轻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防御无粒细胞单核细胞防御、调节免疫反应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第四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五章、肌组织肌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肌细胞之间有量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及神经。肌细胞因呈细长纤维状,故又称肌纤维,其细胞膜称肌膜,细胞质称肌浆,胞质内的滑面内质网称肌浆网,肌细胞内有大量的肌丝,是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物质基础。肌组织根据肌纤维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肌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又称横纹肌。骨骼肌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其收缩和舒张活动受意识控制,又称随意肌。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之间有薄层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起收缩有自动节律性。平滑肌广泛分布于消化管、呼吸道、血管等中空性器官壁内。肌纤维分布形态意识支配横纹细胞核横小官肌浆网特殊结构骨骼肌躯干及四肢骨骼细长圆柱状受有多核位于细胞膜深面发达位于明暗带交界处发达心肌心脏短圆柱状不受有单核或多核位于中央较发达位于Z线较发达二联体闰盘平滑肌内脏及血管长梭形不受无单核位于中央不发达不发达第五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六章、神经组织(一)神经元的结构特点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有圆形、锥形、梭形和星形等,大小相差悬殊,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2)细胞质尼氏体:强嗜碱性,分布均匀,在大神经元呈粗大的斑块状,在小神经元呈颗粒状。神经元纤维:HE染色切片无法分辨。(3)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2.树突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形如树枝状,分支上有树突棘。神经元整合信息的能力与树突地分支程度以及树突棘的数目密切相关。3.轴突一般比树突细,直径较均一。轴突起始段轴膜易引起电兴奋,常常是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的起始部位,神经冲动形成后沿轴膜向轴突终末传递。(二)突触特点1.突触是一种细胞连接方式。2.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含乙*胆碱的突触小泡多为圆形清亮小泡,含单胺类递质的是小颗粒型小泡,含氨基酸类递质的多是扁平清亮小泡,含神经肽的多是大颗粒型小泡。3.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地突触称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突触称抑制性突触。4.突触的兴奋或抑制。第六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4种,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2种。细胞名称分布形态特征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白质胞体星形,突起长而直,分支少,胶质丝丰富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灰质胞体星形,突起粗短,分支多,胶质丝较少少突胶质细胞胞体附近及轴突周围胞体较小,核卵圆形、染色质致密,突起较少少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体积最小。胞体细长,核小,突起细长有分支室管膜细胞脑室和中央管立方或柱形,游离面有微绒毛施万细胞神经纤维于有髓、无髓神经纤维中形态有异,外表面有基膜卫星细胞神经节内扁平或立方形,核园或卵圆形,染色质较浓密第七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名称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其施万细胞为长卷筒状,相邻细胞间有郎飞结。施万细胞胞膜构成髓鞘。HE染色:髓鞘中类脂被溶解,仅见网状蛋白质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末端包卷神经元的轴突形成髓鞘无髓神经纤维其施万细胞未不规则长柱状,胞体凹陷成许多纵沟,细小的轴突陷在纵沟内。胞膜不形成髓鞘。无郎飞结轴突外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包裹,轴突裸露两类神经纤维的比较第八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五)神经末梢的分类1.感觉神经末梢(1)游离神经末梢其细支裸露,分布广泛。(2)环层小体感受较强的应力,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3)触觉小体数量随年龄递减。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4)肌梭梭内肌纤维和肌梭周围的肌纤维一同收缩或舒张,其张力变化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冲动传入中枢后,产生对骨骼肌伸缩状态的感知。2.运动神经末梢(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骨骼肌纤维数目少者1·2条,多者上千条:但是,一条骨骼肌纤维通常只接受一个轴突分支的支配。(2)内脏运动神经末梢神经纤维较细,无髓鞘。(六)神经节的结构特点1.脊神经节属感觉神经节,其内的神经纤维大部分是右髓神经纤维。2.脑神经节其结构与脊神经节相似。3.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神经核副交感神经节。第九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七)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1.脊髓传导上、下行神经冲动和进行反射活动。2.小脑皮质从外到内明显地分为3层,即分子层、浦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颗粒层颗粒细胞轴突与浦肯野细胞的树突间建立大量突触,一个浦肯野细胞的树突上可形成几十万个突触,故每一个浦肯野细胞都处于很多颗粒细胞的影响之下。3.大脑皮质由表及里一般可分为6层。4.血-脑屏障如果将染料台盼蓝注射动物血液后,动物的很多器官被染成蓝色,而脑却不着色,因为在血液与脑的神经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5.脉络丛和脑脊液脉络丛上皮细胞不断分泌无色透明的脑脊液。第十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七章、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构成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体内一套封闭而连续的管道系统组成,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壁自内向外依次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构成。心内膜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心肌膜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外膜为心壁外面的一层浆膜。除毛细血管外,血管管壁由内向外依次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而毛细血管可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淋巴管系统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补充部分,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淋巴导管最终注入静脉。
(二)心壁的组织结构特点心脏壁的心内膜构成:①内皮,与血管内皮相连续;②内皮下层,为薄层结缔组织;③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血管、神经和心脏传导系的分支(Purkinje纤维)。心肌膜特点:①心肌膜为心脏壁的主体,由大量心肌纤维构成;②心室的心肌膜比心房的心肌膜厚,两者的肌纤维互不连接;③心肌纤维大致按内纵、中环、外斜三种方向排列;④肌纤维间有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⑤有些心房肌纤维内有心房颗粒,其内含肽类物质,称为心房钠尿多肽(ANP),ANP有强的排钠、利尿、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作用;⑥在心房和心室交界处,有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心脏的支架,称为心骨骼,心房肌、心室肌和心瓣膜都附着于此。心外膜特点:①为浆膜,是心包膜的脏层;②有血管、神经和脂肪。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中动脉的组织结构特点中动脉的内膜包括:①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②内皮下层,是一薄层输送结缔组织;③内弹性膜,很明显,可作为内膜和中膜的分界。中膜特点:①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组成;②肌纤维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③无成纤维细胞,由平滑肌细胞产生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和基质。外膜特点:①与中膜等厚;②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③外弹性膜明显,可作为中膜和外膜的分界。~名称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管径>10mm1~10mm0.3~1mm<0.3mm内皮有有有有内皮下层薄,为结缔组织薄,为结缔组织极薄无内弹性膜发达,无明显界限明显明显不明显中膜40~~70层弹性膜10~40层平滑肌3~9层平滑肌1~2层平滑肌外膜薄,为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和神经薄,为结缔组织,外弹性膜薄,少量结缔组织很薄功能借弹性回缩推动血液前景借平滑肌收缩推动血液前进调节血流量调节血流量别名弹性动脉肌性动脉肌性动脉、阻力血管阻力血管第十二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毛细血管的电镜组织结构特点电镜下连续毛细血管特点:①内皮细胞连续;②基膜完整;③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④相邻内皮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或桥粒。有孔毛细血管特点:①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菲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窗孔,有的窗孔有一层隔膜封闭;②基膜完整。血窦特点:①腔大、壁薄,形状不规则;②内皮细胞有窗孔,细胞间有较大的间隙;③基膜不完整或缺如。名称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管径5~10um不定30~40um管壁较厚薄薄,不规则内皮胞质含吞饮小泡多含吞饮小泡少含吞饮小泡少内皮小孔无较多有,较大基膜连续而完整连续不完整,有缺如分布肌、结缔组织等处胃肠粘膜、肾小球等处肝、脾、骨髓等处第十三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八章、免疫系统(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组织包括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性淋巴器官和周围性淋巴器官,前者主要由骨髓和胸腺,后者主要由淋巴结、脾和扁桃体。(二)胸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胸腺实质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由上皮性网状细胞、胸腺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髓质的特点包括:①上皮性网状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②淋巴细胞多数为较成熟的淋巴细胞;③常见由扁平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围成的胸腺小体。胸腺的功能是分泌胸腺素、胸腺生成素,产生T淋巴细胞等。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起源内胚层中胚层发生早,胚胎时期卵黄囊血岛晚,有中枢淋巴器官播散而来退化早晚功能培育淋巴细胞的苗圃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抗原刺激与抗原刺激无关与抗原刺激有关中枢淋巴器官与周围淋巴器官比较第十四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淋巴结的结构包括皮质和髓质,皮质结构有:①浅层皮质,由B淋巴细胞构成;②副皮质区,有T淋巴细胞构成;③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窦腔内有网状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髓质的结构有:①髓索,由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的索条状结构;②髓窦,为髓索间的腔隙,窦腔内也含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四)脾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脾的结构由被摸、白髓、红髓和边缘区构成。被摸主要为致密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白髓包括:①动脉周围淋巴鞘,为包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淋巴细胞构成;②脾小体(脾小结),主要由B淋巴细胞构成。红髓包括脾索和脾窦。边缘区位于白髓与红髓之间,其中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脾的功能有滤血、造血、储血和参与免疫应答等。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百分比75%10%~15%5%~7%2%~5%来源胸腺骨髓骨髓骨髓分化效应性T、记忆性T浆细胞无无寿命记忆性T长至数年短,数日至数周短,不参加再循环短,不参加再循环免疫方式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介导杀伤靶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淋巴细胞比较第十五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指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并具有强烈吞噬功能的细胞群体。包括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肺内的尘细胞、肝Kupffer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内的破骨细胞和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九章、消化系统(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依次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消化管的主要内分泌细胞细胞名称分布分泌物D细胞胃、肠生长抑素D1细胞胃、肠血管活性肠肽G细胞胃、小肠胃泌素I细胞小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K细胞小肠抑胃多肽L细胞肠肠高血糖素M0细胞小肠胃肠动素N细胞小肠神经降压素PP细胞胃、大肠胰多肽S细胞小肠促胰液素特点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腺泡纯浆液性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多于混合性或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主要为粘液性腺泡,半月较多导管闰管较长,纹状管较短,间质中常见脂肪细胞闰管短,纹状管较长闰管、纹状管不明显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较多含唾液淀粉酶较少,粘液较多以粘液为主三对唾液腺的比较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结构特点名称食管胃小肠大肠腔面形状有7~10条纵行皱襞有不规则皱襞,有许多胃小凹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小肠绒毛无绒毛上皮黏膜固有层粘膜肌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无杯状细胞单层柱状上皮夹杂杯状细胞,有纹状缘单层柱状上皮,大量杯状细胞无腺体胃底腺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有小肠腺,中央乳糜管。空场和十二指肠有孤立淋巴小结,回肠有集合淋巴小结肠腺很发达,大量杯状细胞纵行平滑肌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粘膜下层有较多的粘液性食管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十二指肠有大量的粘液性十二指肠粘液腺结缔组织肌层内环外纵两层上1/3为骨骼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兼有两者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内环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外膜纤维膜浆膜部分十二指肠壁为纤维膜外,余均为浆膜大部分为浆膜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胰腺的结构特点胰腺表面覆以薄层结缔组织被摸,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将实质分成不明显地小叶。腺实质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起重要作用;内分泌部分泌激素,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1.外分泌部腺泡为纯浆液性腺泡;闰管比较长,有泡心细胞。
2.内分泌部主要由A细胞、B细胞、D细胞核PP细胞组成细胞类型数量比例特殊染色(Mallory染色)分泌的激素作用A细胞20%胞质鲜红色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70%胞质橘黄色胰岛素降低血糖D细胞5%胞质淡蓝色生长抑素调节A、B细胞的分泌功能PP细胞很少有分泌颗粒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胆囊收缩第十九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肝的结构特点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产生的胆汁经胆总管输入十二指肠,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肝的结构和功能很特殊,与其他消化腺有很大差异,在机体代谢中具有合成、分解、转化、贮存、解毒、参与免疫和灭活激素等重要作用。
1.肝小叶包括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胆小管和窦周隙。
2.门管区为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含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五)肝内的血液循环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肝动脉小叶间动脉(六)胆汁的分泌与排泄途径肝细胞分泌胆汁
胆小管
Hering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十二指肠小叶下静脉肝静脉第二十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章、呼吸系统(一)气管和支气管1.黏膜(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有5种细胞组成。(2)固有层为弹性纤维丰富的结缔组织。3.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多的混合腺。3.外膜含“C”字形透明软骨环的结缔组织,软骨环缺口处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束。*五种细胞分别为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基细胞。1.纤毛细胞纤毛细胞数量最多,细胞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纤毛向咽部快速摆动,将黏液及其黏附的尘埃、细菌等推向咽部咳出,净化吸入的空气。2.杯状细胞较多,分泌的黏蛋白与混合腺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构成黏液性屏障,可黏附空气中的异物颗粒,溶解吸入的SO2等有毒气体。3.刷细胞柱状,游离面有排列整齐的微绒毛,形如刷状,该细胞可能有感受刺激的作用。4.小颗粒细胞是一种内分泌细胞。数量少,锥形,可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5.基细胞呈锥形,位于上皮深部,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上皮中其他各类细胞。*固有层的结缔组织中富含弹性纤维,也常见淋巴组织和浆细胞。浆细胞与上皮细胞协同产生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释放至黏膜表面,增强局部的免疫功能。第二十一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肺1.导气部由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组成导气部各段管壁结构比较2.呼吸部由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组成。(1)呼吸性支气管上皮为单层立方上皮,管壁上有肺泡开口,有成段的管壁。(2)肺泡管上皮为单层立方或单层扁平上皮,有大量肺泡组成的管道,管壁结构很少,仅存在于相邻肺泡之间的开口处,呈结节状膨大。(3)肺泡囊由多个肺泡围成的囊状结构,相邻肺泡开口处无结节状膨大。(4)肺泡1)由型和型两种肺泡细胞组成。
Ⅰ型肺泡细胞:扁平细胞,数量少但所占面积大,胞质内细胞器少,吞饮小泡较多。
Ⅱ型肺泡细胞:立方形或圆形细胞,数量多,可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2)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肺巨噬细胞;吞噬灰尘后的肺巨噬细胞称尘细胞3)气血屏障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4)肺泡孔相邻肺泡之间相通的小孔。比较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黏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渐减少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减少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消失黏膜下层混合腺渐减少混合腺减少渐消失混合腺消失外膜软骨片渐减少平滑肌相对增多软骨片减少渐消失环形平滑肌明显软骨片消失完整环形平滑肌ⅠⅡ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三)肺的血管肺的血液供应来源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是肺的功能性血管。入肺后,伴随支气管一同分支,最终在肺泡隔内形成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后,汇成单独行走的肺静脉出肺。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性血管,亦随支气管树行走,在各级支气管壁内形成毛细血管,营养肺组织。支气管动脉也分支参与形成肺泡隔内的毛细血管网。上述毛细血管部分汇入肺静脉,部分形成支气管静脉,与支气管伴行,经肺门出肺。(四)肺的其他功能近年研究发现,肺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酶活性特征。1.内皮细胞游离面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将血液中的绝大部分血管紧张素转换成血管紧张素,后者经血流作用于中枢神经,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体循环的小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后者缩血管作用较前者强50倍。2.内皮细胞内含有缓激肽酶,可分解灭活血液中的缓激肽(缓激肽可引起体循环血管扩张),因此能使血管紧张,血压升高。3.内皮细胞既能合成前列腺素,又能灭活前列腺素。此外,肺导气部上皮内的内分泌细胞还能分泌5-羟色胺和肽类激素。由此可见,肺除了有气体交换功能外,还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过程。第二十三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肾脏的基本结构肾小体肾单位
近端小管
肾小管细段
远端小管尿液的生成过程及排出:(简单)
血浆→肾单位(肾小体→肾小囊)→近端小管→远端小管→集合管→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肾小体的特点:①血管球的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短而粗,使血管球内保持较高的血压,有利于滤过。②肾小囊: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脏层)由足细胞构成。足细胞的裂孔膜参与构成滤过屏障。
肾皮质*肾髓质包括肾锥体和肾柱肾小球肾小囊
近端小管曲部近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曲部髓袢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第二十四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还可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滤过屏障组成: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足细胞的裂孔膜组成。功能:滤过血液,形成原尿。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生理功能分泌肾素最终可使血压升高还有保钠和水离子感受器感受远曲小管的钠离子浓度变化,当钠离子浓度过低时,可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又称极垫细胞在肾小球旁器中可能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肾素转换酶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管结构的比较(四)肾的间质肾的间质是指肾内的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分布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之间,皮质内的间质少,髓质内略有增加,愈接近肾乳头越多。肾间质中除了一般结缔组织细胞外,尚有一种特殊的细胞,称为间质细胞。细胞呈星形,有较长的突起,胞质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及嗜锇颗粒。间质细胞能合成髓脂Ⅰ,分泌后在肝内转化为髓脂Ⅱ,这是一种血管舒张剂,可降低血压。(五)肾的血管循环肾的血液循环与肾的泌尿功能密切相关,其特点是:肾动脉直接起于腹主动脉,短而粗,血流量大,流速快;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血管球内血流量大,血压高,有利于滤过;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即入球微动脉分支形成血管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微动脉出球后再次形成球后毛细血管网,分布在肾小管周围,此处的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的物质进入血流;髓质内的直小血管与髓袢伴行,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尿液浓缩;90%的血液供应皮质,进入神小体后被滤过。比较近端小管远端小管集合管官腔不规则较规则规则细胞分界不清楚较清楚清楚嗜酸性强较弱弱微绒毛多而长少而短更少质膜内褶发达发达不发达第二十六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一)甲状腺甲状腺表面包有薄层结缔组织被摸,并伴随血管伸入腺实质内,将甲状腺分成许多界限不明显地小叶,每个小叶内有20~40个滤泡,滤泡构成甲状腺实质。滤泡间有少量结缔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及滤泡旁细胞,构成甲状腺间质。
1.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立方形,界限清楚,核园位于中央。其形态随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电镜下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发达,线粒体和溶酶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位于核上方。(2)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形成需要经过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贮存、碘化、重吸收和分解释放等过程。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尤其对婴儿的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较大。
2.甲状腺滤泡旁细胞(1)分布滤泡之间或滤泡壁上。(2)结构细胞较大,HE染色标本中胞质着色浅。银染法可见胞质内有嗜银颗粒。(3)功能分泌降钙素,降低血钙。第二十七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实质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组成,主细胞的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素能使血钙升高,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共同调节血钙的浓度。(三)肾上腺
1.肾上腺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肾上腺皮质分为3个带: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等,作用使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和体液的动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有调节作用;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也有少量的雌激素。口诀:一个性网的人;做糖束鱼;加点球状盐。
2.肾上腺髓质细胞又称嗜鉻细胞,嗜鉻细胞又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第二十八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垂体垂体有称脑垂体,其表面有一薄层被膜,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血管。垂体的实质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神经垂体包括漏斗和神经部。1.腺垂体远侧部有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三种。嗜酸性细胞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可促进乳腺的发育和乳汁的分泌。嗜碱性细胞分为三种。①促甲状腺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②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在女性可促进卵泡的发育,在男性可促进精子的发生,黄体生成素在女性可促进排卵和黄体的生成,在男性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嫌色细胞多数是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前体细胞,或为它们的脱颗粒状态。2.神经垂体由无髓神经纤维和垂体细胞构成,无髓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轴突。神经垂体是下丘脑激素贮存和释放的部位。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室旁核分泌催产素,是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速分娩。第二十九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五)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相互关系1.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构成该部的无髓神经纤维;神经垂体是贮存和释放下丘脑所形成激素的部位,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着直接联系,共同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系。当机体需要时,神经垂体释放激素进入血液,作用于靶器官。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时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实现的。腺垂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大脑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在漏斗处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初级毛细血管网;继而入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至远侧部再度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为次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的漏斗核等分泌多种激素,激素沿轴突运输到漏斗处,释放入初级毛细血管网,经垂体门微静脉到远侧部的次级毛细血管网,从而调节远侧部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这些激素中对腺细胞分泌起促进作用的,称释放激素;反之,称释放抑制激素。下丘脑与腺垂体虽无结构上的直接联系,但由其所产生的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的分泌,而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又可调节相应靶器官的分泌和功能活动;另一方面,靶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和其他物质,又可影响腺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这种调节称反馈性调节。机体通过这种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第三十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三章、男性生殖系统(一)睾丸1.睾丸的一般结构睾丸表面被覆有浆膜,浆膜的深面是白膜。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膈,睾丸纵膈前缘分支伸入睾丸实质将其分为许多锥形体的小叶,每个小叶中有1~4条生精小管,生精小管近睾丸纵膈处移行为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膈,汇合成睾丸网。生精小管构成睾丸的实质,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为睾丸间质。2.生精小管的结构管壁由生精上皮构成,生精上皮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3.精子的发生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称为精子发生。睾丸部的解剖:由外向内依次是皮肤、肉膜、浅筋膜、提睾肌、深筋膜、睾丸鞘膜。精子的发生过程:
A型A型(干细胞)精原细胞
B型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分裂分裂分化精子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分裂发育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4.睾丸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名称形态大小位置染色体数功能精原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2um生精小管,紧贴基膜46部分为干细胞,部分发育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圆形,核呈丝球状直径18um生精小管46经第一次成熟分裂发育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圆形直径12um生精小管,初级精母细胞内侧23经第二次成熟分裂发育成精子细胞精子细胞圆形直径8um生精小管,近腔面23变态为精子精子蝌蚪形长约60um生精小管,吸附在支持细胞顶端23有受精能力支持细胞不规则的高锥体形不定生精小管,生精细胞之间46支持、营养、转运生精细胞,吞噬作用,分泌作用,参与构成血-睾屏障间质细胞圆形、卵圆形,胞质嗜酸性直径12~20um睾丸间质内46分泌雄激素第三十二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5.血-睾屏障(1)结构由毛细血管的内皮和基膜、生精小管的基膜和支持细胞侧突形成的紧密连接构成。其中以紧密连接为主要结构。(2)功能阻止间质内大分子物质进入生精小管管腔,保持生精小管内较稳定的内环境,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溢出生精小管,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二)生殖管道1.附睾有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组成。输出小管管腔不规则,呈波浪状。附睾管管面平整。2.输精管管壁由黏膜、肌层、外膜组成,肌层较厚。(三)附属腺体前列腺:①表面有一层被摸,腺组织由30~50条副管泡状腺组成;②可分成黏膜腺、黏膜下腺和主腺;③腺上皮形态不一,有单层立方、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上皮;④腺腔不规则,其内常见凝固体。精囊腺是一对长椭圆形的囊状器官,腔面有许多黏膜皱襞,黏膜表面是假复层柱状上皮。黏膜皱襞相互融合。将囊腔分割为许多彼此通连的小腔。黏膜外有薄的平滑肌层和结缔组织外膜。尿道球腺是一对豌豆大小的复管泡状腺。腺上皮为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腺的间质中有平滑肌和骨骼肌纤维。第三十三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四章、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卵巢表面被覆一层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称为表面上皮。上皮下方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卵巢的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皮质较厚,主要由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黄体、特殊的结缔组织(内含大量分化程度低的基质细胞)等构成。髓质范围较小,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皮质无明显分界,含有许多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卵巢门处除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进出以外,还有门细胞,该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睾丸间质细胞,可分泌少量的雌激素。1.卵泡的发育青春期前,卵巢内只有原始卵泡,至青春期,在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作用下,原始卵泡开始陆续发育。①排卵前36~48小时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减少为23条名称位置直径卵细胞卵泡细胞卵泡膜原始卵泡皮质浅层40~50um初级卵母细胞单层、扁平无初级卵泡皮质浅层增大初级卵母细胞增大单层立方、柱状或多层不明显次级卵泡由皮质浅层向深层移行更大初级卵母细胞更大6~12层时出现卵泡腔,形成放射冠,颗粒层分内膜层和外膜层成熟卵泡占皮质全厚并突向卵巢表面可达2cm①卵泡液激增,卵泡腔扩大明显闭锁卵泡皮质内不一溶解消失退化消失膜细胞肥大构成间质腺各期卵泡比较第三十四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形成排卵。排出的卵细胞如果不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则退化;如果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即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1个成熟的卵细胞和1个第二极体。排卵的时间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3.黄体的形成和退化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和卵泡膜塌陷,它们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增大分化形成暂时性的内分泌团块,称为黄体,此时颗粒细胞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若卵细胞未受精,则黄体持续2周,称为月经黄体;若卵细胞受精,则黄体持续约6个月,称妊娠黄体。无论是月经黄体,还是妊娠黄体,最终都退化变成白体。4.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功能(1)雌激素由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协同产生,膜黄体细胞和颗粒黄体细胞也协同产生雌激素。雌激素能促进女性生殖器官(尤其是子宫)及第二性特征的发育。(2)孕激素由颗粒黄体细胞产生,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和子宫腺的分泌等。(3)松弛素有妊娠黄体的颗粒黄体细胞产生,可使妊娠子宫的平滑肌松弛,以维持妊娠;并在分娩时使子宫颈平滑肌松弛,以利于胎儿的娩出。(4)雄激素由卵巢门细胞产生,若门细胞增生或发生肿瘤,患者常伴有男性化症状。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子宫1.子宫内膜结构由上皮和固有层形成,上皮下陷形成子宫腺。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又可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位于浅部,可发生周期性变化,妊娠时胚泡也植入到功能层;基底层位于深面,有修复内膜的功能。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发生周期性变化所致;只发生在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功能层;1个月经周期的时间为28天;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三)阴道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1.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黏膜突起形成环形皱襞。上皮为非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上皮细胞中出现许多糖原(排卵前后最甚),表皮细胞脱落,糖原在阴道内乳酸杆菌作用下转化为乳酸,是阴道呈酸性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绝经后,上皮变薄,细胞变小,糖原减少,脱落细胞减少,阴道夜变为碱性,微生物易于生长,常通过作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帮助诊断生殖道的疾病。黏膜固有层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2.肌层较薄,为左右螺旋动脉相互交织的平滑肌束,肌束间并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故阴道壁易于扩张。阴道外口为环形的骨骼肌。3.外膜是富含弹性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第三十六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名称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时间第5~14天第15~28天第1~4天子宫腺小而少,逐渐增长弯曲,腺腔狭窄,核下区出现糖原积聚粗而多,更弯曲,腺腔扩大充满分泌物,糖原由核下区移至核上区停止分泌,后期残留腺体增生修复表面上皮螺旋动脉增长并轻度弯曲进一步增长弯曲,伸达内膜浅层收缩后,突然短暂扩张,毛细血管急性充血并破裂基质细胞分裂增生,产生大量纤维和基质继续增生肥大,妊娠时,部分细胞变成蜕膜细胞功能层萎缩坏死内膜厚度达2~4mm5~7mm,固有层组织液增多,出现生理性水肿1mm,功能层萎缩坏死,随血液一起排出卵巢状态出现生长卵泡,分泌雌激素。末期,卵泡成熟并排卵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雌激素黄体退化,孕激素、雌激素骤然减少月经周期各期的比较(四)女性月经
自青春期开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功能层出现周期性的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为月经周期。通常情况下,1个月经周期为28天。*在月经末期,基底层的子宫腺细胞及基质细胞就开始分裂,不久就进入增生期。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直接受卵巢的控制,而卵巢的周期性活动又受腺垂体的调节,腺垂体又受下丘脑弓状核的调控,血中高浓度的雌激素通过反馈而影响垂体和下丘脑活动,故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内膜之间关系非常密切,有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之称。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五章、皮肤(一)皮肤的构成1.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2.真皮致密结缔组织。3.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二)表皮1.表皮的细胞分为两类(1)角蛋白形成细胞表皮的主体细胞,有深层至浅层排列为5层。(2)非角化蛋白形成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核梅克尔细胞3种。2.表皮的分层(由深层至浅层)(1)基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构成,为表皮干细胞,也称生发层。(2)棘层有4~10层多边形有棘状突起的细胞构成。胞质中角蛋白丝增多,出现板层颗粒。(3)颗粒层由2~5层扁平梭形细胞构成。胞质中出现透明胶质颗粒,板层颗粒增多。(4)透明层由几层扁平细胞构成。胞核和细胞器消失,HE染色呈透明均质状。(5)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膜增厚,胞质内充满角蛋白。3.表皮的角化角蛋白形成细胞由深层向浅层,不断增值、分化、推移,逐步生成角蛋白的过程称角化。角质层是构成表皮保护功能的最主要结构。4.非角蛋白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分散在基底细胞之间,为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胞质中含黑素体,可产生黑色素,具有决定肤色和吸收紫外线的作用。(2)朗格汉斯细胞分散在棘层细胞之间,为有树枝状突起的细胞,胞质中含伯贝克颗粒。该细胞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免疫应答。(3)梅克尔细胞分散在基底层细胞之间,为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胞质中含梅克尔颗粒。该细胞可能有感受触觉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真皮1.乳头层纤维细密,细胞较多,富含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2.网织层胶原纤维粗大、稠密,弹性纤维丰富,含环层小体及皮肤附属器。*网织层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还有毛囊、皮脂腺、汗腺,深部可见环层小体等。婴儿骶部皮肤真皮中有较多的黑素细胞,使局部皮肤显灰色,称胎斑。(四)皮肤附属器1.毛毛由多层胶质细胞紧密排列构成,分毛干和毛根两部分,毛根外包毛囊。毛球处的细胞幼稚称毛母质细胞,是毛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的生长起重要作用。毛根与皮肤表面所成钝角侧有立毛肌。2.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单泡状腺或分支泡状腺,属全泌腺。分泌皮脂,起润泽皮肤和毛发的作用。*皮脂为脂类混合,分布于皮肤表面,对皮肤及毛发起柔润保护作用,也可能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皮脂腺的发育及分泌受性激素调节,青春期分泌活跃,皮肤、毛发润泽光亮。如分泌过盛,腺体开口阻塞时,则成粉刺。老年人皮脂腺萎缩,皮脂分泌少,皮肤及毛发干燥,失去光泽。3.汗腺位于真皮深层,为单曲管状腺,分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两类。排汗有散热、排除废物等作用。第三十九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汗腺1.外泌汗腺又称局泌汗腺或小汗腺,遍布全身皮肤中。外泌汗腺分泌的汗液为无色稀薄液体,除含大量水分外,又含有钠、钾、氯、锌、磷、乳酸盐和尿素等。汗液分泌是集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排汗具有湿润皮肤、调节体温、影响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及排泄部分代谢产物等作用。外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胆碱能神经支配,温度升高及某些精神因素可使汗液分泌增加。2.顶泌汗腺又称大汗腺,分布于腋窝、乳晕和会阴部。与外泌汗腺相比,腺体较大,为单管状腺或分支管状腺。腺细胞分泌的汗液为较黏稠的乳状液,其中除含大量水分外,还含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分泌物被细菌分界后产生特殊气味,俗称狐臭。此腺的分泌主要受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支配,还受性激素的影响,于青春期分泌旺盛,老年时逐渐萎缩。第四十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六章、感觉器官(一)眼 眼时视觉器官,由眼球及眼的附属器官组成,眼球近似球形,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三层: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内容物从前向后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眼的附属器官主要指眼睑、眼外肌和泪腺。(二)纤维膜1.角膜(1)角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2)前界层为薄层透明均质层。(3)角膜基质为大量平行排列的胶原原纤维。(4)后界层为透明均质膜。(5)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2.巩膜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眼的组成角膜纤维膜巩膜虹膜
眼球壁血管膜睫状体脉络膜眼球视网膜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眼玻璃体眼睑
眼附属器眼外肌
泪腺第四十一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三)血管膜1.虹膜(1)前缘层含成纤维细胞和色素细胞,与角膜内皮相连。(2)虹膜基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色素细胞呈星形或圆形,胞质有大量的色素颗粒。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不同人种虹膜的颜色。(3)视网膜虹膜部由两层色素细胞构成。前层特化为肌上皮细胞,近瞳孔缘的肌纤维呈环形排列,称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在括约肌外侧肌纤维以瞳孔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称瞳孔开大肌,它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开大。后层细胞为大立方形,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2.睫状体(1)睫状肌为平滑肌。肌纤维的排列有3种方向,外侧呈纵行,中间为放射状,内侧为环形。睫状体的内面与晶状体之间有细小的纤维连接,称睫状小带。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厚;看远物时,睫状肌舒张,睫状小带拉紧,晶状体变薄,借以对视力进行调节。睫状肌暂时痉挛性收缩形成假性近视,痉挛不消除则形成真性近视。(2)血管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3)睫状上皮外层为色素细胞,内层为非色素上皮细胞,具有分泌房水的功能。3.脉络膜位于巩膜内面,为血管膜的后2/3部分。含丰富血管和色素的结缔组织,有营养视网膜外层的功能。第四十二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四)视网膜视网膜主要由4种细胞构成。1.色素上皮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最外层,为单层矮柱状细胞。顶部有细长突起,核为圆形或卵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粗大的色素颗粒和吞噬体。当受强光照射时,色素可吸收光线,保护视细胞。此外,色素上皮细胞还能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形成。2.视细胞(又称感光细胞)(1)视杆细胞胞体向外的突起呈杆状,电镜下可见有许多平行排列的膜盘,外节膜盘上含视紫红质,能感受暗光或弱光。视紫红质的和合成需要维生素A的参与。因此,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引起夜盲症。(2)视椎细胞胞体向外的突起呈圆锥形,能感受强光并产生色觉。人和绝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3.双极细胞为双极神经元。它有两个突起,树突向外与视细胞形成突触,轴突与节细胞形成突触。双极细胞是纵向联系的中间神经元。此外,还有水平细胞和无长轴细胞,它们是横向联系的神经元,对视觉起调节作用。4.节细胞位于视网膜最内层。为神经元,其轴突形成视神经。*视网膜中除上述细胞外,还有一种起支持作用的放射状胶质细胞,或称米勒细胞,其胞体呈长柱状,有许多突起,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保护的作用。第四十三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
(五)耳的组成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骨迷路包括三个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膜迷路是悬于骨迷路内的膜性管道,包括膜性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膜蜗管三部分。莫目录中某些部位黏膜增厚形成位觉和听觉感受器。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二者互不相通。膜迷路中黏膜增厚形成位觉和听觉感受器。(六)膜半规管和壶服嵴由支持细胞核毛细胞组成,其功能是感受头部的旋转运动。(七)前庭迷路和位觉斑由支持细胞核毛细胞组成,其功能是感受头部的直线运动及头在静止状态下的位置觉。(八)螺旋器1.柱细胞具有支持功能。2.指细胞具有承托支持毛细胞的功能。3.毛细胞是接受声波刺激的细胞。第四十四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七章、人体胚胎学(一)受精5个条件:成熟的精子和卵;精子获能;精子的数量和质量正常(正常男子每次射精排出的精液为2~6ml,每毫升精液平均含精子1x109个。当精液中精子的浓度过低时(低于4x106个/ml),常可导致不育。另外,当精液中畸形精子数比例过高(超过总数的30%)时,也可导致不育。还有当精子的活动率小于60%亦可导致不育。);精子和卵在限定时间内相遇(精子在女性生殖管道内维持受精能力约为24h,卵在输卵管壶腹部也仅存活12~24h,其受精能力维持时间更短。因此,受精一般必须在排精后20h内和排卵后12h内实现。);男女双方生殖管道通畅;女性内分泌功能正常。3.个过程:精子和卵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并发生顶体反应;皮质颗粒的释放与透明带反应;雄原核与雌原核的融合。3.个意义:标志一个新个体生命的开端;恢复了二倍体;决定性别。第四十五页,共五十一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二)卵裂、胚泡形成与植入1.受精卵在进行卵裂是,沿输卵管向子宫方向运行。卵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受精后第3天,形成一个由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形似桑椹胚。此时由于外周仍有透明带包围,限制了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营酒吧合同
- 股份制改革流程文书模板与指导
- 汽车美容店合作协议书年
- 委托培训协议书
-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指导书
- 2025年青海货运从业资证孝试模似题库
- 小学三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口算
- 2025年黔东南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5年上海货车丛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5年汕头货运从业资格证怎么考试
- 心电图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细则
- 北师大版英语课文同步字帖三年级下册课文对话原文及翻译衡水体英语字帖三年级起点
- 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拥抱亲情》PPT
-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 2022年行业报告我国FEVE氟树脂涂料发展现状及展望
- 焊口外观检查记录
- Y2系列电机样本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解决方案
- 许慎《说文解字》(全文)
- 我国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评估体系探究(金)
- 井控-井口套管头装置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