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运动训练周期_第1页
现代运动训练周期_第2页
现代运动训练周期_第3页
现代运动训练周期_第4页
现代运动训练周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第一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的思考和讨论李庆COMPANYLOGO第二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965年,前苏联学者马特维也夫教授提出了著名的运动训练周期论学说。近四十年训练周期理论影响了很多国家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特别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训练周期理论毕竟受年代,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等众多的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因此,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对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解释不足,特别是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规律缺乏科学的方向指导。在现代竞技体育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训练理论的总结以及新的训练理念和系统的探索,对于中国竞技体育一线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训练思路,观念的更新和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题的提出第三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马特维也夫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论

马特维也夫认为竞技状态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在整个训练年度之中需要经历下列三个阶段:准备期。运用一般基础训练手段,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负荷以量为主,培养和准备良好的竞技状态。比赛期。发展专项训练手段,提高专项的身体能力,训练负荷以专项强度为主,在比赛中达到运动成绩的最高水平。过渡期。积极性恢复,将训练状态保持在一个确定的水平上。第四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训练强度和运动量在全年训练中的比例第五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在全年训练中的比例第六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训练周期理论缺乏基础理论和试验的支持训练过程中,一般与专项训练的比例并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和运动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在青少年基础训练阶段一般训练的比例相对较大,而高水平训练阶段则以专项能力的训练为主。马氏训练周期理论没有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运动员区别对待,认为即使在高水平运动训练阶段也必须遵循一般与专项训练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固定比例。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负荷的“量”和“强度”表现出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而在一个训练区间中,“量”和“强度”则并不一定一直保持负相关的关系,它们有可能出现同时增长。“量”和“强度”的负相关的关系往往发生在大运动量或高强度的条件下,而在一些中,小负荷的训练阶段,它们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组合形式,“量”和“强度”在区域内同时攀升的情况,马氏训练周期理论没有对这一特点进行总结。第七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运动员的机体对训练负荷的刺激具有选择性应答,以发展运动员速度或快速力量为重点的训练,即使在准备期,也应该强调训练的“强度”,因“量”大而“强度”低的训练只能对慢肌产生刺激,使得那些对速度力量性项目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快肌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而以发展运动员有氧能力为主的耐力性训练,即使在比赛期,还要应当注意训练“量”的保证,以保持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适应频繁的高强度比赛。先用大的负荷量和较小的强度打基础,到比赛前再用小量和大强度,这种转换是不可信的。任何时期和阶段都应用符合尽快提高运动成绩的负荷,特别是专项负荷的重要意义,以量和强度搭配适当的负荷进行训练,全年训练过程应该呈小波浪形或跳跃式(俄.沃罗比耶夫)。第八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现代运动训练将训练过程视为机能性运动系统。系统机能的提高和发展主要以生物科学的理论为依据,即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适应性。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人为设计周期中的累加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整体,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长期运动训练下,身体器官的适应性的结果(德.契纳)。专项训练的负荷量应作为衡量和鉴定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一般训练负荷量,从一般身体素质的准备转变到高水平运动训练是五,六十年代的概念。专项训练的角色要大幅度提高(俄.维尔霍夫山斯基)。第九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已不适应赛制的发展传统的训练周期论的原则已不适合现代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现代比赛比六,七十年代增加了很多,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商业性比赛的参与和介入。田径的冬季室内赛,公路自行车项目大约赛季长达10个月。不可能有更长的准备期时间。运动员2001年全年比赛次数冬季室内∕夏季室外6-10月比赛次数室外17米以上的成绩Edwards(英国)23次6∕1710次17次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比赛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使运动员无法像原来那样从容的进行准备,只能加快体能的恢复,变传统的被动恢复为主动恢复,同时改变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质量,迫使机体适应频繁的比赛。并将一部分比赛作为提高训练强度的一种手段。随着商品经济对竞技体育的参与和介入,全年赛事频率的增加,现代运动训练的年周期已经演变成双高峰甚至是三高峰的安排。多年的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的年度最佳状态大都出现在第二个高峰。根据研究推测,大多数运动项目比较适合于双高峰的训练周期安排,三高峰的年训练安排在游泳,拳击等运动项目中采用,而对于那些超长距离,长时间耐力型项目和全能多项运动员则仍然依照单高峰的传统训练方式。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典型的双周期年训练计划的安排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对超量恢复理论的讨论亚可夫拉夫(俄.1972)提出了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理论。他将运动训练的全过程解释为:负荷-疲劳-恢复—超量恢复的过程。多年来一直作为体育学院教科书中运动训练的经典原则。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周期论中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产生和专项成绩的提高的理论支柱是“超量恢复”的理论。但“超量恢复”的理论在青少年运动员中的作用显著,但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效果不明显(比罗提.1978)。身体器官的适应性是通过综合的训练负荷和长期稳定的适应过程才产生的。但这个适应过程不是无终结的,整个身体适应过程能量储存的潜能是有界线的。这个界线大概已经被先天的遗传因素确定了(维尔霍夫山斯基.俄.1990)。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给出一个在缓慢负荷增长及运动专项成绩变化之间的比例。在运动训练前期出现的“超量恢复”现象是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裂变-合成过程的加速。但训练负荷量不是无休止地可以无限制累加。特别是在高水平运动训练之中(玛达.

德.1991)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小结运动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大运动量和高强度必须建立在运动员好的身体状态以及有效的恢复基础之上。适宜的,良性的和最大生理极限之下的负荷刺激是机体机能发生超量恢复的前提条件。疲劳程度的无限增加产生的后果是过度训练。不同的运动器官和系统,在同样的负荷的刺激下疲劳的程度不同,刺激停止之后疲劳的恢复速度也不同(如,肌肉和肌腱结缔组织)。超量恢复理论并未反映人体的机能极限,不同运动器官和系统的适应差异以及不同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对人体机能能力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人体的机能储备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机能储备的自然下降必然影响到运动员,特别是成年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此时,运动损伤的机率也随着能力贮备的减少而增加,因此,运动员在进入高水平训练阶段之后,为了避免损伤和过度疲劳的发生,训练的负荷量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维持高的运动水平,延长运动寿命的必要措施。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高水平运动员的阶段训练设想负荷量的堆积主要在传统的准备期中规定太多需要发展的素质能力,这与身体的适应性生理过程没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如果没有更多时间去保持这些素质,这些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埃苏林.以.2002)。力量耐力和有氧耐力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适应,这取决于因人而异的个人身体能力。总是一种素质先达到,另一种素质稍晚(爱斯瑞尔.1991)。一个准确的时间过程对适应性恢复是很难确定的,因为在训练过程之中,过去的负荷一直对适应性有滞后的影响。耐力训练的适应大约需要30–40天的协调磨合期才能建立一个神经–肌肉系统的通路(诺曼.1993)。不同的素质能力所保持的时间不尽相同,在训练中的负荷-疲劳-恢复过程产生的最后效果,我们称之为“训练滞后效应”。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训练后不同身体素质滞后效应的时间训练天数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长期运动训练下身体素质改善的生理背景

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训练滞后效应的生理背景

一个有氧竞技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毛细血管的增粗,糖原储存的增加,特别是有氧的酶酵解,原则上是40%-90%的增长。相反,一个短跑训练仅能使得运动员在某些方面有少量的适应性反应,如,肌酸磷酸盐的储存仅提高2%-5%,最大耐乳酸积累增长10%-20%,无氧非乳酸能力提高2%-20%。因此,有氧竞技能力通过形态和生化方面明显改变的支持,能够将几乎最大的竞技状态保持几个星期。而无氧竞技能力,特别是短跑,由于仅在某些方面有微弱的适应性反应,只能将几乎最大的竞技状态保持很短的时间。在现代医学和生理等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希望通过训后不同身体素质滞后效应的时间差,运用一种新训练周期的思路,尽量使得所需要的专项身体素质滞后效应的时间在特定的时间区域,赛前达到最佳状态。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现代运动训练的模式-“板块结构”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集中在三至四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不超过二个)。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二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板块中通过素质,比赛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集中检查训练效果。这就是“板块结构”核心的设想。三到四个这样的板块构成了训练准备期,同时在年训练周期之中,完成不同的训练负荷和目标的转换。在“板块结构”理论中,准备期同样安排比赛,在比赛期也安排主要的基础训练(如最大力量)。因为在高水平运动训练中,训练的刺激已达不到对运动员的强度要求和兴奋点,这必须通过比赛来实现。“板块结构”的系列成果将通过训练的滞后效应以及身体器官的适应性来完成。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板块结构”的三个阶段增长阶段。提高基础能力,有氧,最大力量和基本技术。转换阶段。提高专项能力,器官潜力的挖掘。主要发展专项耐力,力量耐力,专项技术的准备。目标实现阶段。保持专项快速力量的一个最高水平,赛前准备。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传统模式和板块结构的比较训练准备的特点传统模式板块结构负荷的主要特点不同训练负荷效果的综合利用集中重点的某一,两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阶段训练的战略构想主要平行发展在阶段重点突破发展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准备,比赛和过渡期多种板块组成比赛安排在比赛期参加在每个训练阶段后参加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总结在“板块结构”的重点课次中应以65%-70%的训练时间用于1-2个主要素质为重点目的提高和发展。这使得训练负荷更加集中和将足够的训练部分用于期望的训练影响。现代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周训练次数达到9-14次。一般包括至少二个重点课次,负荷量和强度都达到极限和最大。在重点课次大的训练负荷量和强度之后,应执行负荷明显下降的调整训练日。以增加肌肉横断面的力量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