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福建省宁德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谱中,占比例最大的生活型是()
A.地下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3.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A.荒漠化B.酸雨C.温室效应D.水体富营养化
4.野生向日葵的根分泌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抑制了其他植物的生长。这种现象是由()。
A.种间竞争引起的B.种内斗争引起的C.他感作用引起的D.进化原则引起的
5.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作用。
A.竞争B.共生C.寄生D.他感
6.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7.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8.下面关于草食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被草食动物危害的程度,因损害部位、植物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
B.植物不能移动逃逸,因而只能被动地遭受食草动物的危害
C.牧场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而适当地放牧会产生积极作用
D.有些植物为阻止食草动物的“捕食”,会产生“防卫”反应,以减少自身的伤害
9.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10.我国西部大开发提出退耕还林(草)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畜牧业B.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生态旅游D.提高木材产、蓄量
11.下列食物链中,最典型的捕食食物链是()。A.马→马蛔虫→原生动物B.草→蚱蜢→青蛙→蛇→鹰C.动植物残体→蚯蚓→鸡D.稻草→牛→牛粪→蚯蚓→鸡
12.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的是()。
A.森林和草原之间的灌丛地带B.湖泊到山地的森林地带C.山地到农村的农田带D.海陆交界的潮间带
13.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14.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活型为()。A.地上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
15.在演替过程中()
A.水生生境变得中生一些而中生生境变得干旱一些
B.水生生境变成旱生生境
C.旱生生境变成水生生境
D.水生型的生境和早生型的生境都趋向于中生型生境
16.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
A.光照时数B.光照强度C.光谱成分D.温度
1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转化要遵循一定的定律,不属于这些定律的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能量守恒定律D.能量传递定律
18.系统功能的整合性是指()
A.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B.整体功能等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C.整体功能小于各组成部分的分功能之和
D.以上三者都不是
19.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20.根据生物类型生态学可分为()。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D.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21.对冬小麦完成春化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A.高温B.低温C.长日照D.短日照
22.下列植物属于耐阴植物的是()。
A.槐B.红豆杉C.侧柏D.松
23.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B.水分C.养分D.以上三者皆是
2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5.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26.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A.锌B.铝C.磷D.锰
27.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A.成群型B.均匀型C.随机型D.聚集型
28.下列因素属于非周期因素的是()
A.光B.暴雨C.季节D.温度
29.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水稻→稻飞虱→青蛙→蛇→老鹰B.田鼠→鼬→植物C.吃草籽的鸟→吃虫的鸟→猫头鹰D.兔→狐狸→鹰
30.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31.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由于夏季气候干燥,森林内的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高大,林内没有有花附生植物,隐花附生植物也很少,藤本植物也不多见。但林下常绿植物很多,生长茂盛。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鳞茎、球茎、根茎植物特别多。常绿乔灌木的叶片大多数呈坚硬革质,这样的森林叫做()。
A.常绿阔叶林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常绿硬叶林D.夏绿林
32.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33.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4.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35.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低层次是()
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36.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37.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理化性质
38.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
A.增长率上升B.出生率增加C.死亡率降低D.老龄化严重
39.在我国,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40.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41.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A.生物量B.生产力C.利用率D.周转率
42.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43.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特征是()
A.矮化B.顶冠C.根不发达D.旗冠
44.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5.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46.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47.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A.多种生物种群B.共生生物种群C.伴生生物种群D.共建种群落
48.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49.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A.水域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50.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治病是一个典型的()应用的例子。A.黑箱方法B.白箱方法C.灰箱方法D.含这三种方法
二、填空题(20题)51.种群的分布型一般可分为_______、随机型和成群型三种类型。
52.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______。
53.地形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重新分配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因而它是()生态因子。
54.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______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55.生态学的发展时期可分为萌芽时期、建立时期、_______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56.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群包括生活在该区域内的_______。
57.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______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能够_____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生物的某种特征。
58.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___。
59.北方针叶林分布在()。
60.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61.根据对水分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______植物和旱生植物。
62.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我们称之为______,如大多数鸟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
63.某些植物分泌出的酚类物质,抑制了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发育,对土壤中氮素要求高的丛生禾草______生长。
64.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现象称为______。
65.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植物______的良好发育。
66.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
67.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是指生物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它包括生物群落的镶嵌性、两个以上的生物群落有规律地重复交替的结构格局、生物群落复合体和生物群落的交错区。
68.自然资源可分为自然恒定资源、______和生物资源。
69.按形成的主导因素,隐地带冷性土壤可分为水成土壤、盐成土壤和____________。
70.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三、判断题(10题)71.酸雨是指PH值等于6.0的降水。()
72.第一性生产是指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A.正确B.错误
73.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常年温度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74.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75.在光、温、水和地形等生态因子中,地形是直接因子。()
A.正确B.错误
76.夜间辐射冷却时,靠近坡面的空气冷却得快,因此山谷底部的温度较低,山谷中上部温度较高。()
77.营养物质循环变慢是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A.正确B.错误
78.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他们的观点认为,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的强烈影响。()
79.温室效应是解释全球变暖的理论。()
A.正确B.错误
80.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季相不分明。()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简述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82.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83.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4.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85.森林的主要生态效应有哪些?
五、论述题(5题)86.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87.论述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88.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9.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90.生态环境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六、单选题(0题)9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参考答案
1.D
2.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3.D
4.C
5.B
6.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7.B
8.B
9.B
10.B
11.B
12.D
13.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14.B
15.D
16.B
17.D
18.A
19.B
20.A
21.B
22.C
23.D
24.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5.C
26.C
27.C只有当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随机型。
28.C
29.A
30.A
31.C
32.A
33.D
34.C
35.A
36.B
37.B
38.A
39.D
40.D
41.B
42.B
43.A
44.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45.D
46.D
47.D
48.B
49.D
50.A
51.均匀型均匀型
52.边缘效应边缘效应
53.间接间接
54.平衡状态
55.巩固时期
56.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57.生物、模拟生物、模拟
58.种群波动
59.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60.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61.中生中生
62.昼行性动物昼行性动物
63.不易不易
64.生殖隔离生殖隔离
65.建群种建群种
66.旱生(或原生)旱生(或原生)
67.水平水平
68.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69.钙成土壤
70.停止
71.N
72.B
73.N
74.Y
75.B
76.Y
77.A
78.Y
79.A
80.A
81.(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1)植物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变化规律的反应。(2)昼夜变温与植物干物质积累的关系:①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有机物质合成多;②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质消耗少,从而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82.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83.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4.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85.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强大的生态效应,其主要生态作用是:(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净化空气,防止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86.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87.(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纽带(中心环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种养的有机结合农工贸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在合理利用化肥、农药等石化产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作用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投入。(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调整和安排好农业产业结构和各业内部的结构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纽带(中心环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种养的有机结合,农工贸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在合理利用化肥、农药等石化产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作用,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投入。(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调整和安排好农业产业结构和各业内部的结构,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提高
88.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宠物照料保姆雇佣合同协议书
- 商铺转让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抚养权变更与财产分割调解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个人挖机租赁与施工验收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房东转租合同-科技园区房产租赁
- 2025年度医院医护人员岗位调整与劳动合同
- 2025年度互联网企业期权投资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影视作品宣传策划代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经济领域聘用业务经理专属合同
- 2025年度原油出口退税及关税优惠合同
- 2025年湖北中烟工业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集团限公司招聘2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石油行业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方案
- 医嘱或处方的督导检查、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 劳动保护知识培训课件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家政职业经理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水果加工工厂规划
- 十八洞精准扶贫课件
- 2024年湖北省恩施利川市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8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九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8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现代汉语》课件-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