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方案_第1页
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方案_第2页
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方案_第3页
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方案_第4页
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方案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高处作业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经理部2017年05月目录TOC\o"1-2"\h\u1.编制目的、范围和依据 31.1编制目的 31.2适用范围 31.3编制依据 32.工程概况 43.高处作业形式及事故原因分析 53.1高处作业形式 53.2高处作业事故 63.3事故原因分析 74.事故预防基本要求 74.1规范高处作业 74.2保证防护质量 84.3杜绝违章操作 94.4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94.5改良作业环境

95.高处作业及各类洞、坑、沟槽防护措施 105.1临边与洞口作业 105.2攀登作业 125.3悬空作业 135.4操作平台 145.5交叉作业 185.6建筑施工安全网 206.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 216.1验收规定 216.2参与人员 216.3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资料 216.4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内容 216.5检查维修 227.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227.1.高处作业隐患部位 227.2.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准备 227.3应急响应 267.4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流程图 287.5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线路图 297.6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电话 30

1.编制目的、范围和依据1.1编制目的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切实落实,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制订如下高处作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以供执行。1.2适用范围本专项施工方案适用于全线高处作业工点。1.3编制依据类别名称编号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91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安徽省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建安[2008]211号《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合建质安[2015]2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合建质安[2015]20号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安全网》GB5725-200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其他《中建一局集团施工现场标准化图册》2016年12月版《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施工图纸》最新《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最新2.工程概况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2地理位置合肥市新站区东方大道与文忠路交汇3建设特点公共医疗建筑4建设单位合肥京东方医院有限公司5设计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6勘察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7监理单位安徽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8施工总承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9合同工期2017年02月21日至2018年7月31日,共计526日历天。10建筑面积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93413㎡,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34468㎡,地下建筑面积为58945㎡。11建筑设计建筑总高82.8m,最大基坑深度-13.9m,层高最大6.5m12结构设计基础结构分为住院楼梁板式筏板基础、其他平板式筏板基础;主体结构形式分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位于医疗街以及钢雨棚;屋盖结构为平屋面3.高处作业形式及事故原因分析3.1高处作业形式3.1.1高处作业定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凡本项目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包括临边、洞口、悬空、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网搭设等高处作业应按相关施组方案文件及本方案内容中高处作业有关规定执行,在施工中采取相应必要安全技术措施。3.1.2临边作业: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时的高处作业。3.1.3洞口作业孔:楼板、屋面、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的;墙上,高度小于75㎝的孔洞。洞:楼板、屋面、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等于或大于25㎝的孔洞;墙上,高度等于或大于75㎝,宽度大于45㎝的孔洞。孔与洞口旁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作业。3.1.4攀登作业:借助登高用具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3.1.5悬空作业: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的高处作业。3.1.6操作平台:现场施工中用以站人、载料并可进行操作的平台。3.1.7移动式操作平台:可以搬移的用于结构施工、室内装饰和水电安装等的操作平台。3.1.8悬挑式钢平台:可以吊运和搁支于楼层边的用于接送物料和转运模板等的悬挑型式的操作平台,通常采用钢构件制作。3.1.9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的上下不同层次,于空间贯通状态不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3.2高处作业事故3.2.1高处作业施工人员直接坠落在行走中被障碍物所绊而失足。在脚手架、爬梯上下攀爬失手而坠落。3.2.2高处作业施工人员间接坠落(1)踩中易滚动或不稳定物件而坠落。(2)操作中用力过猛或猛拉猛甩不受力物件。(3)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架子管因变形、断裂而失稳导致人员坠落。(4)工作中登高工具折断或在倾倒下导致人员坠落。(5)触电、物件打击或其他方式导致人员坠落。3.2.3高处落物伤人事故(1)起重机械超重或误操作造成机械损坏、倾倒、吊件坠落。(2)各种起重机具(钢丝绳、卸卡等)因承载力不够而被拉断或折断导致落物。(3)用于承重的平台承载力不够而使物件坠落。(4)起吊过程吊物上零星物件没有绑扎或清理而坠落。(5)高处作业时拉电源线或皮管时将零星物件拖带坠落或行走时将物件碰落。(6)在高处持物行走或传递物品时失手将物件跌落。(7)在高处切割物件材料时无防坠落措施。(8)向下抛掷物件。3.3事故原因分析(1)对广大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技术知识教育不够,职工不熟悉高处作业的操作方法,存在操作不当行为,不熟悉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

(2)没有坚持对从事高处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致使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严重贫血病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于因睡眠、休息不足而精神不振的员工也没有按要求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事高处作业。

(3)防护措施不落实,如未按要求设置护栏、立网、铺满架板、盖好洞口,未按规程规定架设安全平网,现场高处边缘缺乏栏杆或盖板,脚手架不按规定搭设,梯子摆放不稳等都会导致事故发生。

(4)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差,有的施工企业未按规定给作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帽,有的职工未按规定正确使用或根本不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必备的防护用品。

(5)职工素质低,建筑业作业人员大多数是临时工、农民工,文化程度多为初中以下,大部分工人未经专业培训考试考核合格,专业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差,高处作业思想不集中或开玩笑、追逐、嬉闹以及酒后进行登高作业等违章冒险蛮干现象相当普遍。

(6)各级管理者和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明确,对于威胁现场作业人员的隐患和现象麻痹大意,未能及时整改制止,未能按标准规范以及施组方案文件指导现场施工,未能按相关要求采取必要安全技术措施。4.事故预防基本要求4.1规范高处作业高处作业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并应正确佩戴配备相应防护用品,并应经专人检查。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严禁酒后高空作业,经常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或调离岗位:禁止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应当定期给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有妨碍高处作业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应当调离岗位。

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组织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对有关规程、标准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减少作业风险。

领导应当主动关心职工的生活、工作思想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各自的需要,排除干扰安全生产的生理疲劳及心理疲劳因素,特别要做好五种人(不懂技术的粗鲁人、盲目蛮干的野蛮人、结婚前后的幸福人、探亲归来的疲劳人,家庭纠纷的烦恼人)的安全防范措施。

寻找事故发生规律,做好高处作业人员二重或三重临界日或情绪临界日的安全防护工作或将其调离岗位。4.2保证防护质量把好材料关,施工中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坚固、可靠,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每隔3层或10m设置一道200mm宽警示带,固定于立杆外侧,剪刀撑应连续设置,横杆露出架体外立面长度为100-500mm;脚手架钢管表面涂刷黄色油漆,剪刀撑和警示带表面涂刷红白警示漆,脚手架内侧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安全网封闭严密,张紧、无破损,颜色新亮。安全网必须经过试验,以100kg重的沙袋从10m高处抛下,沙袋落网后安全网的网绳、边绳和系绳均不断,方为合格。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验收可分层或分阶段进行。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应采取能代替原防护设施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坚持“四口五临边”防护措施。悬空作业人员或具有危险性的高处作业应挂好安全带。安全三宝必须三证齐全。对施工作业现场所有可能坠落的物料,应及时拆除或采取固定措施。高处作业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理干净;拆卸下的物料及余料和废料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放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料时不得抛掷。

4.3杜绝违章操作为预防坠落事故,首先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处作业的方式,其次对不属于高处作业的工程,也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高处作业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中应按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并结合工程特点编制的包括临边与洞口作业、攀登与悬空作业、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网搭设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等内容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施工。

加强对脚手架搭设方案的审核、审批工作与脚手架搭设后检查验收工作。高处作业施工前,应检查高处作业的安全标志、安全设施、工具、仪表、防火设施、电气设施和设备,确认其完好,方可进行施工。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上岗或酒后作业。

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注意身体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身体重心超出支承面而发生事故。施工现场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塔吊及其他位置危险源位置设置有监控头,并不定期采用无人机监控,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覆盖,与公司联动,监视高处作业动态和查处违章操作行为。

4.4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高处作业检查、教育制度,坚持“四勤”即勤教育、勤检查、勤深入作业现场进行指导、勤发动群众提合理化建议;查身边事故隐患,实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的目的。

控制有妨碍高处作业的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应当及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防止高处作业人员产生过度生理疲劳。

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对安全生产工作业绩与年终分配考核结果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4.5改良作业环境

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置消防器材,当进行焊接等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措施。在雨、霜、雾、雪等天气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冻措施,并应及时清除作业面上的水、冰、雪、霜。禁止在大雨及六级以上强风天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悬空作应当对脚手架进行认真检查和清理。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时,应立即修理完善,维修合格后再使用。

在脚手架上进行撬、拨、推拉、冲击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5.高处作业及各类洞、坑、沟槽防护措施5.1临边与洞口作业5.1.1临边作业针对现场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进行的临边作业,在临空一侧设置防护栏杆,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1)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安装有防护栏杆;外设楼梯口、楼梯平台和梯段边还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2)建筑物外围边沿处,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进行全封闭,没有外脚手架的工程以及施工进行中未开始进行外架搭设的施工作业区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将临边全封闭。完成脚手架搭设的工程,将密目式安全立网设置在脚手架外侧立杆上,并与脚手杆紧密连接。(3)施工升降机楼层运料平台应自成一体,并与结构进行可靠有效的连接;施工升降机以及塔式起重机等各类垂直运输设备设施与建筑物间设置的通道平台两侧边,设置有防护栏杆上栏杆高1200mm,下栏杆高600mm.以及200mm挡脚板,并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工具式栏板封闭。施工升降机以及卸料平台口设置有高度2m的楼层防护门,并设置有防外开装置。(4)基坑周围采用钢管搭设三道防护栏杆(下道栏杆离地200mm,中道栏杆离地700mm,上道栏杆离地1200mm),立杆间距不超过2000mm,立杆与基坑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防护栏杆内侧满挂密目安全网,刷红警示漆;防护栏杆外侧应设置排水沟,采取有组织的排水,基坑周边砌筑20-30cm高挡水墙,在挡水墙外侧刷红白警示漆;基坑周边宜设置夜间警示灯。楼层边、阳台边、屋面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搭设;防护采用三道栏杆形式,第一道栏杆高度1200mm,第二道高度700mm,第三道高度200mm,立杆间距不大于1800mm,内侧满挂密目安全网,下设200mm高挡脚板;(3)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刷红白警示漆。(6)马道应满铺脚手板,脚手板设置防滑木条;马道宽度不小于1m,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坡度值采用1:3,休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运料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500mm,坡度值采用1:6,马道两侧应设置挡脚板和双道防护栏杆(上道栏杆高度1200mm,中间栏杆居中设置)挡脚板高度200mm,栏杆和挡脚板表面刷红白警示漆;马道两侧挂密目安全网封闭,马道的侧立面应设置剪刀撑;(4)通道口内侧悬挂提示牌。5.1.2洞口作业针对施工作业区域内各类洞口,采取对应防坠落措施。(1)楼板、屋面和平台等面上短边尺寸小于500mm的洞口,采用上覆能承受不小于1.1kN/㎡的荷载的工具式盖板封堵,短边尺寸在500-1500mm之间的洞口,采取预留钢筋网片加专项盖板方式防护,防护需能有效承受坠物冲击的封堵;(2)边长≥1500mm的洞口四周用钢管搭设三道防护栏杆,第一道栏杆距楼面1200mm,第二道栏杆距楼面600mm,第三道栏杆距楼面200mm,立杆高度1300mm;洞口尺寸不大于2000mm时,中间设一道立杆,洞口尺寸大2000mm时,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洞口采用木模板和木枋封闭或者洞口采用水平安全网封闭;防护栏杆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防护栏和密目网外侧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图5.1.1洞口封堵示意图图5.1.2洞口临边防护图(3)电梯井口设置防护门,其高度为1.5m,防护门底端距地面高度50㎜,并设置有200mm挡脚板。(4)在进入电梯安装施工工序之前,每层设有一道水平安全网。电梯井内的施工层上部,设置专项盖板隔离防护。(5)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洞口、坑、沟、槽、高处临边等危险作业处,悬挂有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灯光警示。(6)墙面等处落地的竖向洞口、窗台高度低于800㎜的竖向洞口及框架结构在浇注完混凝土没有砌筑墙体时的洞口,均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5.1.3防护栏杆的构造临边作业的防护栏杆由横杆、立杆及200㎜高的挡脚板组成,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1.2m,下杆应距地面高度0.6m。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600㎜;防护栏杆立杆间距1.5m。防护栏杆立杆采用48mm钢管,底端固定牢固,位于基坑土体直接打入固定。(3)防护栏杆横杆及栏杆立杆采用48mm脚手钢管,采用扣件进行连接固定。(4)栏杆立杆和横杆的设置、固定及连接,需确保防护栏杆在上下横杆和立杆任何处,均能承受任何方向的最小1kN外力作用,对于易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和物件碰撞的位置,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立杆间距。(5)防护栏杆均张挂密目式安全立网。5.2攀登作业5.2.1现场作业人员按规范和方案要求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的上下通道、梯子及其他攀登设施和用具登高。攀登作业所用设施和用具的结构构造应牢固可靠;作用在踏步上的荷载在踏板上的荷载不应大于1.1kN,当梯面上有特殊作业,重量超过上述荷载时,应按实际情况验算。5.2.2不得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在通道处使用梯子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或设置围栏。脚手架操作层上不得使用梯子进行作业。便携式梯子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GB12142和《便携式木梯安全要求》GB7059金属材料或木材制作。5.2.3单梯不得垫高使用,使用时应与水平面成75°夹角,踏步不得缺失,其间距宜为300㎜。当梯子需接长使用时,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5.2.4折梯张开到工作位置的倾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GB12142和《便携式木梯安全要求》GB7059的有关规定,并应有整体的金属撑杆或可靠的锁定装置。5.2.5固定式直梯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的规定;梯子内侧净宽应为500㎜,固定直梯的支撑应采用L70×6的角钢,现场埋设与焊接牢固。直梯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05m高的扶手。5.2.6攀登高度宜为5m,且不超过10m时使用固定式直梯进行攀登作业时。当攀登高度超过3m时,加设护笼,超过8m时,设置梯间平台。5.2.7当安装钢柱或钢结构时,应使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当钢柱或钢结构接高时,设置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防护栏杆高度为1.8m。5.2.8现场深基坑施工,设置有扶梯、入坑踏步以及或斜道等,斜道加设间距不大于400mm的防滑条等防滑措施。现场严禁沿坑壁、支撑或乘运土工具上下。5.3悬空作业5.3.1悬空作业配置有安全带等登高和防坠落的设施,悬空作业立足点必须为现场通过验收合格的支撑架体或模板上的牢固位置。5.3.2现场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时的悬空作业规定如下:钢结构吊装,构件在地面组装,并设置安全设施。在作业层下方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后方可进行吊装。吊装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柱等大型构件前,应在构件上预先设置登高通道、操作立足点等安全设施。在高空安装大模板、吊装第一块预制构件或单独的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应站在作业平台上操作。当吊装作业利用吊车梁等构件作为水平通道时,临空面的一侧应设置连续的栏杆等防护措施。当现场采用钢索做安全绳时,钢索的一端应采用花兰螺栓收紧;当现场采用钢丝绳做安全绳时,绳的自然下垂度不应大于绳长的l/20,并应控制在100㎜以内。钢结构安装施工时在施工层搭设水平通道,在水平通道二侧设置防护栏杆,利用钢梁作为水平通道时,并在钢梁一侧设置连续的安全绳,安全绳采用钢丝绳。钢结构、管道等安装施工的安全防护设施均采用标准化、定型化产品。5.3.3严禁在未固定、无防护的构件及安装中的管道上作业或通行。5.3.4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和拆卸时的悬空作业规定如下:(1)模板支撑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不得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装拆模板。(2)现场利用稳定牢固的支撑架体系进行拆模,高处拆模作业必要佩戴安全防具,2m以上高处搭设与拆除柱模板及悬挑式模板时,应设置操作平台。5.3.5绑扎钢筋的悬空作业规定如下:(1)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2)现场搭设操作平台用于2m及以上的高处绑扎钢筋。5.3.6混凝土浇筑与结构施工时的悬空作业规定如下:浇筑高度2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时,需设置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悬挑的混凝土梁、檐、外墙和边柱等结构施工时,需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设置防护栏杆,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5.3.7屋面作业规定如下:在屋檐边设置不低于1.5m高的防护栏杆,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屋面搭设临时走道板,并采取在梁下支设安全平网或搭设脚手架等安全防护措施。5.3.8 外墙作业规定如下:门窗作业区域采用必要的临边防护,现场作业应有防坠落措施,禁止操作人员在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站立在樘子、阳台栏板上作业,现场借用牢固稳定的外架进行高处安装,严禁采用坐板式单人吊具。5.4操作平台5.4.1操作平台应均满足设计计算,架体构造与材质应满足相关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定。对于面积、高度或荷载超过本规范规定的卸料平台、高支模、悬挑架已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操作平台的架体采用钢管、型钢等组装,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及相关脚手架行业标准规定。平台面铺设的钢、木等材质的脚手板,应符合强度要求,并应平整满铺及可靠固定。操作平台的临边应按第5.1.3节的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单独设置的操作平台需设置供人上下、踏步间距400㎜的扶梯。操作平台投入使用时,应在平台的内侧设置标明允许负载值的限载牌,物料应及时转运,不得超重与超高堆放。5.4.2移动式操作平台为满足现场施工作业要求,可按规范和方案要求设置移动式操作平台,经各方验收后投入使用。(1)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5m,高宽比不应大于3:1,施工荷载不应超过1.5kN/㎡。(2)移动式操作平台的轮子与平台架体连接应牢固,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80mm,行走轮和导向轮应配有制动器或刹车闸等固定措施。(3)移动式行走轮的承载力不应小于5kN,行走轮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不应小于2.5N·m,移动式操作平台架体应保持垂直,不得弯曲变形,行走轮的制动器除在移动情况外,均应保持制动状态。(4)移动式操作平台在移动时,操作平台上不得站人。5.4.3落地式操作平台(1)落地式脚手架和操作平台的搭设应按项目专项方案执行,落地式操作平台的架体构造需满足以下规定:①落地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应超过15m,高宽比不应大于2.5:1;②施工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应超过2.0kN/㎡,接料平台的施工荷载不应超过3.0kN/㎡;③落地式操作平台应独立设置,并应与建筑物进行刚性连接,不得与脚手架连接;④用脚手架搭设落地式操作平台时其结构构造应符合相关脚手架规范的规定,在立杆下部设置底座或垫板、纵向与横向扫地杆,在外立面设置剪刀撑或斜撑;⑤落地式操作平台应从底层第一步水平杆起逐层设置连墙件且间隔不应大于4m,同时应设置水平剪刀撑。连墙件应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并应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2)落地式操作平台的搭设材料及搭设技术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脚手架规范的规定。(3)落地式操作平台应按相关脚手架规范的规定计算受弯构件强度、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立杆稳定性、连墙杆件强度与稳定性及连接强度、立杆地基承载力等。(4)落地式操作平台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5)落地式操作平台的拆除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应随工程施工进度逐层拆除。(6)落地式操作平台应符合有关脚手架规范的规定,检查与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搭设操作平台的钢管和扣件应有产品合格证;②搭设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搭设中应随施工进度按结构层对操作平台进行检查验收;③遇6级以上大风、雷雨、大雪等恶劣天气及停用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应进行检查;④操作平台使用中,应定期进行检查。5.4.3悬挑式操作平台(1)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外架、卸料平台、施工电梯平台均采用悬挑式脚手架结构,施工过程中需按以下几点要求进行操作:①按方案设置悬挑式脚手架以及操作平台的搁置点、拉结点、支撑点进行可靠可靠连接;②不得私自设置悬挑式脚手架和操作平台;③施工中严禁损坏悬挑式脚手架以及操作平台的结构,作业荷载不应超过其设计承载力。悬挑式脚手架结构编制有专项方案,搭设应符合以下几点规范:①严格按经设计承载力验收后的方案中悬挑梁悬挑长度进行施工;②不得私自更改钢梁截面尺寸,采用不小于16号工字钢;③节点利用螺栓或焊接为刚性节点,配合采用斜拉方式,即在平台两边各设置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③脚手架钢管表面涂刷黄色油漆,剪刀撑和警示带表面涂刷红白警示漆,脚手架内侧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安全网封闭严密,张紧、无破损,颜色新亮;④脚手架架体及悬挑梁固定符合规范要求,架体底层应采用硬质防护封闭,⑤每隔3层或10m设置一道200mm高警示带,固定于立杆外侧,横杆露出架体外立面长度为100-500mm。图5.4.1悬挑脚手架剖面示意图包括卸料平台在内的悬挑式操作平台编制有专项方案,使用前需验收合格,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主梁应使用整根槽钢(或工字钢),型号采用20号工字钢,锚固端预埋φ20U型环;②两侧应分别设置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钢丝绳直径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小于Φ21.5,每个吊点的受力钢丝绳应独立设置;③平台底部应满铺脚手板,固定牢固,与外架之间封闭良好;④临边设置不低于1.5m的防护栏杆,栏杆内侧设置硬质挡板,挂限载标识牌。⑤安装悬挑式操作平台的外侧应略高于内侧;外侧应安装固定的防护栏杆并应设置防护挡板完全封闭。⑥卸料平台限载标识牌采用镀锌铁板或铝塑板或户外写真覆5mm发泡板制作,面层采用户外车贴,尺寸为450×300mm,固定于平台入口左侧上部;平面图立面图图5.4.2悬挑式卸料平台示意图图5.4.3悬挑式卸料平台效果图(4)方案涉及采用支承方式的悬挑式操作平台,下方设置有两道斜撑,斜撑的一端支承在钢平台主结构钢梁下,另一端支承在建筑物主体结构。(5)当平台板上的主梁采用与主体结构预埋件焊接时,预埋件、焊缝均应经设计计算,建筑主体结构需同时满足强度要求。(6)悬挑式操作平台安装吊运时应使用起重吊环,与建筑物连接固定时应使用承载吊环。(7)当悬挑式操作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采用专用的卡环连接,钢丝绳卡数量应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且不得少于4个。钢丝绳卡的连接方法应满足规范要求。建筑物锐角利口周围系钢丝绳处应加衬软垫物。(8)不得在悬挑式操作平台吊运、安装时上人。5.5交叉作业施工现场立体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的位置,应处于坠落半径之外,坠落半径见表7.0.1的规定,模板、脚手架等拆除作业应适当增大坠落半径。当达不到规定时,应设置安全防护棚,下方应设置警戒隔离区。5.5.1坠落半径(m)序号上层作业高度坠落半径12≤h<5325≤h<154315≤h<3054h≥3065.5.2 施工现场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应搭设防护棚(图7.0.2)侧立面图 b)正立面图图5.5.1 通道口防护示意(单位:㎜)1-密目网;2-竹笆或木板5.5.3处于起重设备的起重机臂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顶部应搭设防护棚。5.5.4操作平台内侧通道的上下方应设置阻挡物体坠落的隔离防护措施。5.5.5防护棚搭设基本要求:①多层建筑防护棚长度不小于4000mm,高层建筑防护棚长度不小于6000mm;②防护棚采用双层顶棚,两层板之间应保持500mm间距,顶层满铺50mm厚脚手板;③防护棚两侧搭设剪刀撑并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④防护棚两侧应搭设钢管立柱,在进口处张挂安全警示标志牌和安全宣传标语。图5.5.2 悬挑式防护棚(单位:㎜)1-安全平网;2-不小于50㎜厚的木板;3-型钢(间距不大于1.5m)5.5.6悬挑式防护棚悬挑杆的一端应与建筑物结构可靠连接,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4.3节的规定。5.5.7不得在防护棚棚顶堆放物料。5.6建筑施工安全网5.6.1一般规定(1)建筑施工安全网的选用规定如下:①安全网的材质、规格、要求及其物理性能、耐火性、阻燃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的规定;②密目式安全立网的网目密度应为10cm×10cm=100cm2面积上大于或等于2000目。(2)当需采用平网进行防护时,严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平网使用。(3)施工现场在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前,应检查产品分类标记、产品合格证、网目数及网体重量,确认合格方可使用。5.6.2搭设(1)安全网搭设应牢固、严密,完整有效,易于拆卸。安全网的支撑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密目式安全立网时搭设每个开眼环扣应穿入系绳,系绳应绑扎在支撑架上,间距不得大于450㎜。相邻密目网间应紧密结合或重叠。(3)当立网用于龙门架、物料提升架及井架的封闭防护时,四周边绳应与支撑架贴紧,边绳的断裂张力不得小于3kN,系绳应绑在支撑架上,间距不得大于750㎜。(4)用于电梯井、钢结构和框架结构及构筑物封闭防护的平网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平网每个系结点上的边绳应与支撑架靠紧,边绳的断裂张力不得小于7kN,系绳沿网边均匀分布,间距不得大于750㎜;②钢结构厂房和框架结构及构筑物在作业层下部应搭设平网,落地式支撑架应采用脚手钢管,悬挑式平网支撑架应采用直径不小于9.3mm的钢丝绳;③电梯井内平网网体与井壁的空隙不得大于25mm。安全网拉结应牢固。6.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6.1验收规定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也可分层进行,或分阶段进行。6.2参与人员安全防护设施,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验收,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6.3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资料(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方案;(2)安全防护用品用具产品合格证明;(3)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4)预埋件隐蔽验收记录;6.4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内容防护栏杆立杆、横杆及挡脚板的设置、固定及其连接方式;(2)攀登与悬空作业时的上下通道、防护栏杆等各类设施的搭设;(3)操作平台及平台防护设施的搭设;(4)防护棚的搭设;(5)安全网的设置情况;(6)安全防护设施构件、设备的性能与质量;(7)防火设施的配备;(8)各类设施所用的材料、配件的规格及材质;(9)设施的节点构造及其与建筑物的固定情况,扣件和连接件的紧固程度。6.5检查维修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应建立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制度,发现隐患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7.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为了加强对高处作业中重大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类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救援工作,保护项目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尽可能减少或降低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给项目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特制定合肥京东方医院项目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7.1.高处作业隐患部位凡本项目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包括临边、洞口、悬空、操作平台、交叉作业及安全网搭设等高处作业部位。7.2.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准备7.2.1.目的为了保护本企业从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本企业在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本企业及本企业员工所造成的损失。7.2.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内部实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及施工现场所有操作人员。7.2.3.责任机构本项目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项目经理:张英雷主持全面工作执行经理:黄秀冰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安全总监:徐建辉应急救援实施工作后勤部:孙栋参与应急救援实施工作财务部:祝小娟安全生产及救援资金保障7.2.4.安全应急救援小组(1)组织检查各施工现场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执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2)进行教育培训,使小组成员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同时具备安全(3)生产管理相应的素质水平,小组成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4)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企业和现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验收、监控和危险预测。组长:张英雷职责:应急准备总策划,应急响应总指挥,确保人员到位、设施到位、资金到位。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副组长:黄秀冰、孙栋、徐涛、马继伟、徐建辉、李海滨、尹博职责:协助组长进行应急准备策划并组织实施,紧急情况发生时,按方案、预案各就各位进行现场指挥。灾害救援组:顾海涛、郁蒙、王永忠、王莹莹、田坤、陈永胜、姜维、王瑞、李伟峰、雷华金职责:负责组织调配抢救队伍和物资,进行抢险救援;对应急救援的机械设备、救援器材进行储备。负责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抢救和救治,协助联络相关医院。落实有针对性的抢救和治疗方案,对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等事故负责对口上报并牵头组织事故处理。负责初步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法律室负责涉及相关问题的法律支持。现场保护组:现场保安职责:由保卫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救援的协调。对火灾和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进行对口上报并牵头组织事故处理,保护灾害事故现场。紧急疏散组:张海东、徐争佳、李翔、肖雄、丁致祥、宋群华职责:为防止灾害危及到周围其他人群,应及时协调相关人员有组织有秩序的对灾害区域的人群进行疏散,安排到相对安全区域。综合协调组:孙晓夫、刘广财、程粤明、白明鹏、李小龙、孙佳、王洪岩职责:协调各专业处置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抢险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负责协调有关单位,落实各项抢险人员、物资、机具、设备的后勤保障工作。7.2.5组织培训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成员经培训,掌握并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必须配备相应的急救器材和设备。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项目每年进行一次按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项目经理部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现场设有值班室,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2)如发生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3)应急电话的正确使用为合理安排施工,应事先拨打气象专用电话,了解气候情况拨打电话掌握近期和中长期气候,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组织施工,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专用应急响应电话应急电话设置在项目工程部,由专职人员妥善保管并保证电话通畅。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枪救应拨打120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火警、火灾事故应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应拨打报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煤气管道设备急修,自来水报修、供电报修,以及向上级单位汇报情况争取支持,都可以通过应急电话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通讯的畅通,以及正确利用好电话通讯工具,可以为现场事故应急处理发挥很大作用。(4)电话报救须知①公司应急值班电话:67682271昼夜②火警:119医疗急救:120999匪警:110③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a.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b.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c.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传呼机或传呼电话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通过电话通讯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7.2.6.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管理(1)应急电话的安装要求:电话安装于值班室。在室外附近张贴“119、110、120”电话的安全提示标志,以便现场人员都了解,在应急时能快捷地找到电话拨打报警求救。电话机旁应张贴常用紧急急用查询电话和工地主要负责人和上级单位的联络电话,以便在节假日、夜间等情况下使用,房间无人上锁,有紧急情况无法开锁时,可击碎窗玻璃,便可以向有关部门、单位、人员拨打电话报警求救。(2)急救箱的配备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3)器械辅料类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棉球、棉签、绷带、胶布、绷带、生理盐水、酒精、碘酒、创可贴、简易担架(4)药物黄连素、诺氟沙星胶囊、增效联磺、口服补液盐、白药、呋喃唑酮片、颠茄片、扑热息痛、强乐苏、康必得、咳平、复方甘草片、治咳枇杷露、藏青果含片等常用药。(5)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a有专人保管,但不要上锁;b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及时补充;c放置在明显的位置,使现场人员都知道;7.2.7其他应急设备和设施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等设备。由于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就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有时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还必须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按要求配置各项消防物质及器材,由消防保卫部负责保管。各项临时需用物质如潜水泵、草袋、砂石等,由材料部负责调配。7.3应急响应7.3.1事故发生后一旦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外包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生产负责人做相关辅助工作。事故发生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生产负责人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长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7.3.2事故后处理工作①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②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④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⑤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⑥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7.4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流程图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书处理结果应急响应紧急情况现场管理者代表主管副总经理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部安全保证部保卫部总经理火灾、匪警、交通、急救等紧急情况可直接外部报警:消防:119匪警:110交通:122急救120/999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实施救援保护现场急救员消防员组长或副组长报告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公司意见及预防纠正措施匪警/火警119/110急救120/999交通122派出所(0551)4320010应急响应小组办公/p>

7.5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线路图应急路线一:项目部→东方大道→文忠路→新海大道→物流大道→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医联体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医联体电话急路线二:项目部→东方大道→文忠路→淮海大道→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院区)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院区)电话/p>

7.6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电话应急准备、响应领导小组职务姓名联系电话组长张英组长黄秀组长孙组长徐组长李海组长尹组长徐建组长刘广组长马继组员宋永平1591283829组员姜员李伟员雷华员张海员徐争员肖员李员丁志员李小员程粤全总监徐建11-01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HYPERLINK"/detail.h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