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控制器_第1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控制器_第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控制器_第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控制器_第4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微控制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PAGEPAGE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题目: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时序产生器的原理,了解时钟和时序信号的波形。(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组成知识。(3)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字段功能。(4)掌握微指令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CM3+实验系统一套。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电路与微指令格式(A)微程序控制电路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0,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2816的E2PROM,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273)和一片4D(74175)触发器组成。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74)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在该实验电路中设有一个编程开关(位于实验板右上方),它具有三种状态:PROM(编程)、READ(校验)、RUN(运行)。当处于“编程状态”时,实验者可根据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将微指令二进制代码写入到控制存储器2816中。当处于“校验状态”时,可以对写入控制存储器中的二进制代码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判断写入的二进制代码是否正确。当处于“运行状态”时,只要给出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则可根据微程序流程图自动执行微程序。图中微地址寄存器输出端增加了一组三态门,目的是隔离触发器的输出,增加抗干扰能力,并用来驱动微地址显示灯。微程序控制器原理图图10先手动将微指令输入到CM中,然后利用存储好的微程序验证00100011(23)自加,并输出结果。思考题:设计并修改电路,编写用微程序实现存储器中两个单字节十六进制数的加法运算,结果输出至OUT单元。要求:操作数由IN单元R0MEMMEMR0ALUALUR0结果OUT单元输出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步骤连接好电路,按照要求内容进行实验记录本次实验的所有运行结果,故障现象及排除过程在要求实验的基础上试解决思考题的问题记录本次实验的收获和想法实验步骤、观察与思考:(一)几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参考微程序流程图如下NOPNOP00指令译码A+B->R0RO->BNOPR0->OUTIN->R0RO->AP<1>0130ADDINHLTOUT30323533350101040501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如果有‘滴’报警声,说明总线有竞争现象,应关闭电源,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2.对微控器进行读写操作,分两种情况:手动读写和联机读写。1)手动读写(1)手动对微控器进行编程(写)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1置为‘停止’档,KK3置为‘编程’档,KK4置为‘控存’档,KK5置为‘置数’档。使用CON单元的SD05——SD00给出微地址,IN单元给出低8位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时序与操作台的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单元的低8位。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5置为‘加1’档。IN单元给出中8位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时序与操作台的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单元的中8位。IN单元给出高8位应写入的数据,连续两次按动时序与操作台的开关ST,将IN单元的数据写到该单元的高8位。重复①、②、③、④四步,将表3-2-2的微代码写入2816芯片中。(2)手动对微控器进行校验(读)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1置为‘停止’档,KK3置为‘校验’档,KK4置为‘控存’档,KK5置为‘置数’档。使用CON单元的SD05——SD00给出微地址,连续两次按动时序与操作台的开关ST,MC单元的指数据指示灯M7——M0显示该单元的低8位。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5置为‘加1’档。连续两次按动时序与操作台的开关ST,MC单元的指数据指示灯M15——M8显示该单元的中8位,MC单元的指数据指示灯M23——M16显示该单元的高8位。重复①、②、③、④四步,完成对微代码的校验。如果校验出微代码写入错误,重新写入、校验,直至确认微指令的输入无误为止。2)联机读写将微程序写入文件联机软件提供了微程序下载功能,以代替手动读写微控器,但微程序得以指定的格式写入到以TXT为后缀的文件中,微程序的格式如下:$MXXXXXXXX 十六进制地址微指令微指令代码十六进制地址微指令微指令代码标志标志如$M1F112233,表示微指令的地址为1FH,微指令值为11H(高)、22H(中)、33H(低),本次实验的微程序如下,其中分号‘;’为注释符,分号后面的内容在下载时将被忽略掉。写入微程序用联机软件的“【转储】—【装载】”功能将该格式(*.TXT)文件装载入实验系统。装入过程中,在软件的输出区的‘结果’栏会显示装载信息,如当前正在装载的是机器指令还是微指令,还剩多少条指令等。校验微程序选择联机软件的“【转储】—【刷新指令区】”可以读出下位机所有的机器指令和微指令,并在指令区显示。检查微控器相应地址单元的数据是否和表3-2-2中的十六进制数据相同,如果不同,则说明写入操作失败,应重新写入,可以通过联机软件单独修改某个单元的微指令,先用鼠标左键单击指令区的‘微存’TAB按钮,然后再单击需修改单元的数据,此时该单元变为编辑框,输入6位数据并回车,编辑框消失,并以红色显示写入的数据。;//***************************************************//;// //;// 指令文件 //;// //;//***************************************************//;//***********StartOfMicroControllerData**********//$M00000001;NOP$M01007070;CON(INS)->IR,P<1>$M04002405;R0->B$M0504B201;A加B->R0$M30001404;R0->A$M32183001;IN->R0$M33280401;R0->OUT$M35000035;NOP;//**********EndOfMicroControllerData*********//3.运行微程序运行时也分两种情况:本机运行和联机运行。1)本机运行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1、KK3置为‘运行’档,按动CON单元的CLR按钮,将微地址寄存器(MAR)清零,同时也将指令寄存器(IR)、ALU单元的暂存器A和暂存器B清零。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置为‘单拍’档,然后按动ST按钮,体会系统在T1、T2、T3、T4节拍中各做的工作。T2节拍微控器将后续微地址(下条执行的微指令的地址)打入微地址寄存器,当前微指令打入微指令寄存器,并产生执行部件相应的控制信号;T3、T4节拍根据T2节拍产生的控制信号做出相应的执行动作,如果测试位有效,还要根据机器指令及当前微地址寄存器中的内容进行译码,使微程序转入相应的微地址入口,实现微程序的分支。按动CON单元的CLR按钮,清微地址寄存器(MAR)等,并将时序与单元的开关KK2置为‘单步’档。置IN单元数据为00100011,按动ST按钮,当MC单元后续微地址显示为000001时,在CON单元的SD27…SD20模拟给出IN指令00100000并继续单步执行,当MC单元后续微地址显示为000001时,说明当前指令已执行完;在CON单元的SD27…SD20给出ADD指令00000000,该指令将会在下个T3被打入指令寄存器(IR),它将R0中的数据和其自身相加后送R0;接下来在CON单元的SD27…SD20给出OUT指令00110000并继续单步执行,在MC单元后续微地址显示为000001时,观查OUT单元的显示值是否为01000110。2)联机运行联机运行时,进入软件界面,在菜单上选择【实验】-【微控器实验】,打开本实验的数据通路图,也可以通过工具栏上的下拉框打开数据通路图,数据通路图如图3-2-8所示。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1、KK3置为‘运行’档,按动CON单元的总清开关后,按动软件中单节拍按钮,当后续微地址(通路图中的MAR)为000001时,置CON单元SD27…SD20,产生相应的机器指令,该指令将会在下个T3被打入指令寄存器(IR),在后面的节拍中将执行这条机器指令。仔细观察每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体会后续微地址被强置转换的过程,这是计算机识别和执行指令的根基。也可以打开微程序流程图,跟踪显示每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按本机运行的顺序给出数据和指令,观查最后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4.思考题解答对于思考题还需要运用到前面的静态存储器的知识,需要将实验系统上的控制单元的(IOW/IOR)位置与存储器上对应的(IOW/IOR)位置连上。然后编写联机文件如下:;//***************************************************//;// //;// 指令文件 //;// //;//***************************************************//;//***********StartOfMicroControllerData**********//$M00000001;NOP$M01007070;CON(INS)->IR,P<1>$M38081001;IO->AR$M36200401;Ro->M$M37103001 ;M->Ro$M04002405;R0->B$M0504B201;A加B->R0$M30001404;R0->A$M32183001;IN->R0$M33280401;R0->OUT$M35000035;NOP;//**********EndOfMicroControllerData*********//结论:第一个实验输入:R000100011(23)理论输出:R001000110(46)实际输出:R001000110(46)思考题实验输入:R000100011(23)MEN00000011(3)理论输出:R000100011+00000011=00100110(26)实际输出:R000100110(26)实验心得:本次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三次实验,相比于前两次来说难度稍微大一些,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