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1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2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3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4页
2022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天津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意。

1.(2分)主张以德治国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

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

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分)下列属于秦朝管理制度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秦朝时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

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

的长官称县令和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

会组织。选项B符合题意。A是西周实行的制度,C是汉朝的制度,D是元朝的制度。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秦朝在地方上

推行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3.(2分)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

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

文帝()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C.善于用人D.虚怀纳谏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

【解答】题干现象说明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

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分)如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化情况,重点掌握人口变化的原因等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军阀混战是导

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大量死亡或流

徙,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

知识。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5〜6题。

5.《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

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等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采用考试选拔官吏,到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

制正式确立,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o

【点评】重点掌握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朝八股取士。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

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解答】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

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1905年,

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朝八股取士的相关规定

与影响。

7.(2分)如图是某同学归纳的关于边疆有效管辖的信息,据此判断其研究的区域是()

疥时达雅、祖禅

逅亶疑赋大臣

.........诲行至疝京冢.........

颁布《钦定藏内雨后后程法

A.新疆B.云南C.台湾D.西藏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顺治帝册封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

世达赖喇嘛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雍正

帝设立驻臧大臣,监督西臧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ABC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

是掌握基础知识。

8.(2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

C.陈化成吴淞口率众抵抗

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

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解答】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

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

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

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

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9.(2分)创办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张骞B.荣氏兄弟C.卢作孚D.侯德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与实业救国等知识。清末状元实业家张骞奉行“实业救国”

的理念,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轻工业。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马关条约》

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张骞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

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A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与实业救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分)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

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

的是()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

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他们评论

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分)1938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

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等知

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从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

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可以感受到抗日

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故C项正确;

北伐军胜利进军是192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

解放战争的时间是1946-1949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了解天津,鉴往知来。回答12〜13题。

12.如图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号布告。它颁布于()

A

中1

6室

<*»

氏A»

«a丁

A久

出A

*A府

人*4

▲g余

-

能▲R

这*

友■A•

嫌<d&

・4

・>

A.1947年B.1948年C.1949年D.1950年

【分析】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民国纪年年份加上1911即公元纪年年份,38+1911=1949。故天津市人民政府

第一号布告颁布于1949年。C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

基础知识。

13.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该事件反映的

是()

A.实业救国B.三大改造C.“大跃进”D.改革开放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等知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该事件

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

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2分)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

鹿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

()

A.邓世昌B.张自忠C.黄继光D.雷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模范人物等

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的“首战两水洞、廛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抗

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壮烈牺牲。C项正

确;

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排除A项;

张自忠牺牲于枣宜会战中,排除B项;

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2分)1978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

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H^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分析】本题以“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为切入点,考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16〜17题。

16.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解答】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

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

17.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这'乒'

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

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美建交。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71年4月,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中美关系走向正

常化,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

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

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部分,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中美建交,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

18.(2分)杨振宁在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信中说道:“稼先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

是我的永恒的骄傲。”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培育出釉型杂交水稻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掌握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王进喜等

人的事迹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解答】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

为两弹元勋。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

能力。

19.(2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临时约法》B.《汉谟拉比法典》

C.《商法典》D.《刑法典》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

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汉谟拉比法

典》的相关史实。

20.(2分)如图是19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如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吃马铃■的人》

A.亚历山大东征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

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解答】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建立了美洲和

欧洲的联系,马铃薯传入欧洲。B符合题意。

故选:Bo

【点评】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2分)《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谈到:“1689年的这一法案确实一劳永逸地确

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并在这情况下结束了几乎早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文

中“这一法案”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和平法令》

【分析】本题以《全球通史》为切入点,考查《权利法案》。

【解答】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

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确立了国会的最高权力,A项符合:,《独立宣

言》是美国颁布的,《人权宣言》是法国颁布的,《和平法令》是苏俄颁布的,所以排除

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权利法案》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2分)1868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

界。”表明日本将要()

A.学习唐朝进行大化改新

B.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

D.在美国扶植下进行社会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

【解答】“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的史实。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

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

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综上可知BD错误,A发生在公元7世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人

物、内容、影响相关史实。

23.(2分)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世界意义是()

美国军靓"宙苏里号"上的日是本投降仪式

A.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B.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

C.宣布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D.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分析】本题考查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投降书签

署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结束,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点。

24.(2分)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

急状态一样。”表明他准备()

A.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

B.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增加人们的就业岗位

D.宣布国家进入备战的状态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

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

【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

本身直接募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罗斯福新政采取的

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

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C符合题

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

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25.(2分)下面是李老师在历史课堂上展示的课件。它反映出()

裂变------渐变剧变

多极

加强两极瓦解

局。多极化趋

势的加强

A.一战前的欧洲局势B.一战后初期国际形势

C.二战前的国际关系D.二战后世界格局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苏联解体后,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建立“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一些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

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0分。

26.(16分)同学们观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后,对相关历史渊源很感兴

趣,想和你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

“凿空之旅: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朝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

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

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

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摘编自《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回答率领这支“和平使团”的人是谁?这一行程为什么被

称为“凿空之旅”?

(2)结合所学,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哪些地区?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宋元时

期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请写出该时期中西方交流的表现有哪些?

(3)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请从和平交流的视角列出相关史实。(至少答出两例)

【分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意义。了解中国

古代外交的和平交往的性质和重要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

西方的道路”可知,率领这支“和平使团”的人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

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因为他们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

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之旅”。

(2)结合所学,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波斯湾;东非海岸;宋元时期中外经济、

文化和科技交流有: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

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

(3)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的表现有郑和每到一处访问当地首领;使者

随行;赠送礼物:进行贸易等。

故答案为:

(1)人物:张骞;原因:因为他们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

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被称为“凿空之旅”。(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亦

可)

(2)地点:波斯湾;东非海岸;表现: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

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传到中国。

(3)访问当地首领;使者随行;赠送礼物;进行贸易等。(答出两点即可)

【点评】掌握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意义。

27.(18分)学校历史社团开展“我和伟人共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读伟人成长思民族未来】

1893年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年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一一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

社(1)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忆伟人论断寻革命道路】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

了怎样的变化?

【听伟人声音感使命担当】

1949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认识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等知识,重点掌握

八七会议、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解题关键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和关键信息

得出答案。

【解答】(1)根据材料“1910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可知,

曾受到1898年戊戌变法的影响;根据材料“1911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

山及同盟会的纲领”可知,曾受1911年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1915年开始成为《新

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可知,曾受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1918年开始

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可知,曾受1917年十月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再结合所学可知,八七会议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