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污水泵站二期工程)检测报告_第1页
基坑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污水泵站二期工程)检测报告_第2页
基坑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污水泵站二期工程)检测报告_第3页
基坑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污水泵站二期工程)检测报告_第4页
基坑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污水泵站二期工程)检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共7页一、工程概况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组的委托,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对污水泵站二期工程基坑边坡顶部水平、竖向位移进行监测。郑污水泵站二期工程位于,为一处地下污水泵站。污水泵站主体为水池构筑物,为全地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建筑面积271.11m2,设计流量为6.1万吨/天。泵房水池主体采用C30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底板垫层为C15素混凝土。基坑设计最深为17m,基坑上口尺寸约39mx52m,基坑支护形式为土钉墙支护。设计基坑降水为抽渗结合的管井降水,共设置8口管井,井深26m,管内径为300mm,成井井径650mm。基坑支护为临时支护,支护结构形式为土钉墙,设计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二、监测的内容、目的和依据监测内容根据基坑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的监测内容为:.沉降观测:观测基坑四周测点的沉降情况;.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基坑四周测点的水平位移情况。监测目的.施工过程中监测基坑四周沉降和位移的发展情况,并将监测数据反映给有关各方,做到信息化施工;.持续观测测点的累计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发出预警。监测依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污水泵站二期工程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图》(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3月);

三、监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变形监测点应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变形体上,且点位应设置于变形体的特征部位,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结构合理。根据基坑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与委托方、现场施工方、监理方商定了基坑监测点的布设。该项目沿基坑周边共布置10个监测点,并采用沉降和水平位移同点观测的布点方式,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如图3.1所示。开挖深度17mI基坑上口线

平台1外边线

平台1内边线

平台2外边线

平台2内边线

基坑下口线'i开挖深度17mI基坑上口线

平台1外边线

平台1内边线

平台2外边线

平台2内边线

基坑下口线'i基础外边线I・1-51T.图3.1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沉降及水平位移测点表3.1观测点布设一览表序号测点编号观测内容备注11-1沉降、水平位移基坑上口外侧(南)21-2沉降、水平位移基坑上口外侧(西南)31-3沉降、水平位移基坑上口外侧(西北)41-4沉降、水平位移基坑上口外侧(北)51-5沉降、水平位移基坑上口外侧(东北)61-6沉降、水平位移基坑上口外侧(东南)72-1沉降、水平位移平台1顶(南)82-2沉降、水平位移平台1顶(西)92-3沉降、水平位移平台1顶(北)102-4沉降、水平位移平台1顶(东)基准点的布设本项目监测基准网采用独立坐标系和独立高程系统。该项目共布设4个基准点,构成监测基准网。基准点全部布设在施工区以外稳固的结构物上。基准点布设完成后,对基准网经过多次复测,确认基准点处于稳定状态时方可使用。监测期间,定期对基准点的稳定情况进行校核。四、监测方法与频率监测方法与仪器基坑变形监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观测,监测基准网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和独立高程系统,并进行一次布网。测量仪器采用高精度的CTS-632R4全站仪,CTS-632R4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水准测量采用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1km往返水准测量标准偏差:±1.0mm。高精度仪器为精密测量提供了技术保障。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技术要求。根据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交会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测点竖向沉降观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监测频率与周期初次测量应对全部测点进行测量,以获得各监测点的初始值。监测点的监测频率根据变形速度和变形量的大小以及施工状况,按表4.1确定。当监测发现测点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变形速率加快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变形监测初期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以获取测点的大致变形速率,以便根据变形速率确定后续监测频率。基坑变形监测期至基坑回填至二级边坡结束,并出具监测总报告。表4.1测点的监测频率变形速率W(mm/d)监测频率备注W>3每天1次施工出现坍塌、流沙、管涌、渗漏或沉陷时应加强观测,并随时上报监测数据,作出预警。1<W<3每3天l次施工出现坍塌、流沙、管涌、渗漏或沉陷时应加强观测。0.5<W<1每7天1次施工出现坍塌、流沙、管涌、渗漏或沉陷时应加强观测。W<0.530天1次施工出现坍塌、流沙、管涌、渗漏或沉陷时应加强观测。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为减少随机误差,做到测量、采集数据专人专项负责,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对于手工记录资料要保存好原始记录表,对于智能式记录器要及时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以防丢失。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应进行重测。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绘制变形曲线。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提供阶段性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包括阶段变形值、累计值,并绘制变形曲线,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相邻两期监测点的变动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可认为该监测点在该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监测报警监测报警值应由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共同控制。计确定的基坑变形控制等级为二级,监测报警值为:水平位移累计值小于35mm,变形速率小于3mm/d;竖向位移累计值小于35mm,变形速率小于3mm/d。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警戒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根据现场监测点变形量及变形速率情况判断,具体如表5.1所示。表5.1监测报警值预警级别预警状态描述黄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累计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极限值)的70%时,或双控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橙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红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且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另外,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通知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等各单位采取应急措施。.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露等。.根据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监测数据及报表2019.4.14日完成了监测点布设并对其初始值进行了测量,目前已累计完成5期观测。测点累计变形统计如表5.1、5.2、5.3所示,测点累计变形曲线如图5.1、5.2、5.3所示。表5.1测点X方向累计位移测点编号观测日期2019.4.182019.4.222019.4.262019.5.31-1-6.9-6.2-3.8-12.41-2-1.3-7.0-2.3-9.1

1-3-2.1-7.7-2.4-12.41-4-2.1-9.6-2.9-15.71-5-3.2-8.9-3.3-12.81-6-1.9-8.2-3.3-9.52-10.5-6.9-2.2-3.82-2-1.8-7.6-2.4-11.02-3-2.5-9.2-2.9-15.22-4-1.8-10.0-3.1-10.8注:X方向为基坑长向,位移均以mm计。X轴方向位移量(mm)图5.1测点X方向累计位移曲线表5.2测点Y方向累计位移量测点编号观测日期2019.4.182019.4.222019.4.262019.5.31-1-5.7-0.1-10.71.11-2-1.4-2.0-7.72.91-3-1.7-3.8-10.11.31-4-2.3-4.4-11.91.81-5-2.6-1.1-8.97.01-6-0.9-0.2-7.19.32-1-0.30.5-4.910.02-2-2.4-2.9-8.51.52-3-2.8-4.3-11.31.92-4-0.4-2.7-7.08.6注:Y方向为基坑短向,位移均以mm计。Y轴方向位移量(mm)图5.2测点Y方向累计位移曲线表5.3测点竖向累计位移量测点编号观测日期2015.5.102015.5.142015.5.182015.5.251-1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