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材料题专项复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2分)和唐文化的特点。(2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分)(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2分)2.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来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唐]杜甫《忆昔》(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的盛世景象,这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玄宗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2分)材料二观察图1和图2图1图2(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什么用途?(2分)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1分)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材料四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4)材料四的“他”是谁?(1分)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1分)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材料二《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材料三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材料四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南宋)王应麟撰、章太炎重订《三字经》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军民顽强抵抗”的效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2)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在起义中黄巢提出了哪一口号?(4)材料四中的“梁灭之,国乃改”指什么?“五代”建立的地区在哪儿?(5)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说明了什么现象?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材料三: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材料四: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句话主要阐述了什么关系?他为处理这一关系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4)材料四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2)从“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1分)(3)(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2、(1)发展经济,改革税制;(2)耕地和灌溉;(3)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4)玄奘;《大唐西域记》。3、(1)安史之乱。安史叛乱被平定。标志着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2)节度使(或方镇)。藩镇割据局面。中央权力衰微,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严重削弱了唐朝国力,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3)875年,黄巢领导发动起义,后攻入洛阳、占领长安,建国号“大齐”。均平。(4)907年,朱温建后梁,唐亡。中原地区。4、(1)君和人民的关系;措施: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中华:汉族,夷狄:少数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3)和亲、会盟;藏族(4)促进了吐蕃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间的友好关系。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宋时期的榷场材料二“澶“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国民族史纲要》材料中的“兴庆”是哪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2分)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归纳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主要领城。(4分)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2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1111年)南宋与金对峙形势图(1208年)图A图B元朝疆域图(1330年)由图A到图C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图B中,南宋与金议和划定的西段段边界是_____(填字母);图A、B出现的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元朝时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其特点是____________,如教材所描述“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4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北宋定都于何处?北宋建立之初在民族关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3分)②元朝何时统一全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首创?元朝在交通和对外贸易方面有何发展?(3分)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所得到的启示。(1分)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任答两点即可)依据材料二,从图一得知北宋时期已经产生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3)材料二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宋朝社会风俗画卷,他的作者是?)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4)综合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曾问赵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答曰:“……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1)材料一中宋太祖为节制地方经济权力,“制其钱谷”,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请例举一项宋太祖加强权力的其他措施。(2)材料二中“帝”是哪位皇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是什么措施?“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材料三中“……年间”省略号处应该填什么?最初设置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1.(1)西夏。临安。(2分)(2)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统一。(2分)(3)两宋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的贸易场所。政治;经济(生活);文化。(4分)(4)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2分)2.(8分)(1)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1分);C(1分);金(1分);自由和自治(1分)(2)①都城:开封。(1分)问题:辽占据幽云十六州(或辽建立后,不断向南扩张)。(1分)解决: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1分)②时间:1279年。(1分)首创:行省制度。(1分)发:交通:陆运、海运、漕运大大发展;外贸: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重视海外贸易;大都、泉州、杭州等是著名的商业的大都市。(任答一点得1分)(3)启示: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趋势,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发展呈现多元一体趋势,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任答一点得1分)3.(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相对较稳定;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
(2)交子。
(3)张择端;瓦子。
(4)①要采取积极发展的政策②要保持安定的团结的局面③要重视科技④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等。4.(1)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派文官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2)明太祖;
废除丞相制度,把中书省权力分归六部;皇帝亲自掌握军政大权。
(3)雍正;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4)君主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1、王朝更替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二:“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哈《朱元璋》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清朝皇帝先后册封西藏宗教首领“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根据材料三,说说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置的机构是什么?清朝对西藏等边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谁?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行政制度?材料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2)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名称是什么?该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有何特点?材料三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3)赵普认为自唐以来“战斗不息,苍生涂地”的原因是什么?为“制其钱谷”,北宋在地方设置了哪一官职?材料四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材料四中军机大臣应属于清朝设置的哪一机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3、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材料四: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它的设立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清朝对西藏加强管辖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思考清朝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4、2018年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世界潮流,宣示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重大举措。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遍览中国古代史,亦有很多对外交往的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移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材料一中体现的文明交流方式是请进来和走出去,请分别列举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对外交往有何特点?
材料三:远洋航行的中外航行家航海家项目郑和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时间1405年-1433年1492年-1504年1495年-1524年1519年-1522年航海次数7次4次3次1次航海船只41-310艘3-17艘4-14艘5艘每次航海人数约2.7-2.8万人90-1500人未知270人据材料三,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居于何种地位?
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四说说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以古为鉴,谈谈你对古代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5、对外交流的范围和方式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领域宽泛的科技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三大发明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论》
(1)材料中所言的我国古代“在学术上”、“在战争中”、“在航海方面”的重大发明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影响。材料二:规模浩大的主动交流。观察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2)上图为明成祖时期的一幅航海路线图。请结合此图,指出图中人物的姓名及其船队最远到达的范围。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航海壮举的历史意义。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3)“人为地隔绝于世界”是指哪一政策?试概括该政策对当时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