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层作业)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层作业)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层作业)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层作业)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年新编)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分层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制裁(cái)恍若(huǎng)赃物(zāng)B.琉璃(liúli)瞥见(piē)绸缎(chóu)C.珐琅(fàláng)给予(gěi)劫掠(jié)D.惊骇(hài)箱箧(qiè)晨曦(xī)【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ABD三项正确。C项修改为:给予(jǐ)。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恍惚荒谬地窑不可名状B.脏物琉璃晨曦荡然无存C.匍匐鞠躬拂晓丰功伟迹D.制裁赔偿恳切永垂不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ABC三项修改为:A项,地窖;B项,赃物;C项,丰功伟绩。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D.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答案】D【解析】考查对反语的理解。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A.反语“赞誉”,表达了雨果强烈的愤慨和藐视之情;B.反语“漂亮”,以巴特农神庙为例子与圆明园作对比体现出了雨果对巴勒上校远征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反语,以强盗的口吻,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把英法联军刻画成两个强盗的形象,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D.该句为陈述句,没有反语;故选D。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B.雨果,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答案】B【解析】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故选B。5.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是()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ACD三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变化。B项的“赞誉”是褒义贬用,含讽刺意味。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C.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D.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答案】C【解析】A.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使用恰当;B.荡然无存:意思是完全不存在。使用恰当;C.丰功伟绩:意思是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使用不恰当;D.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使用恰当。故选C。7.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故选C。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一座园林。为了圆明园,曾经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A.创造消费创建 B.创建消费创造C.创建耗费创造 D.创造耗费创建【答案】C【解析】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解答此类题型需了解词句的本意,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创建:指新建立,创造:首次建立或做出;前者主要指创立一种形体、制度或者体系,后者主要指率先制作一个物体或物品,前者比后者的对象无论在范围或深度上都具有比较广义、普遍的意义。消费:指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消耗物质资料,消耗:指逐渐减少,“人的劳动”指人的精力体力,应该是逐渐减少;故选C。9.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反语)C.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排比)D.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对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是设问,自问自答。二、课内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①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篮。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④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10.下列不属于“材料”的一项是()A.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B.法兰西帝国把圆明园的藏品拿出来展出,C.那儿不仅仅有艺术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D.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答案】10.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判断。“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是作者的观点,不属于材料;故选D。第⑤段中,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________”,其行为是“___________”,作者的情感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窃贼②.偷窃③.鄙视(抗议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从第⑤段“有两名窃贼”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称呼是“窃贼”;“发生了一次偷窃”其行为是“偷窃”;由“偷窃”“窃贼”两个词语可知,作者对英法联军的行为表示鄙视。12.(1)概括节选第①段内容。(2)作者借节选第①段内容要表达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英法联军将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2)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解析】(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一般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结合“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可概括为: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回到欧洲。(2)结合文中语句“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可知,作者认为英法联军的远征是野蛮的强盗行为。13.节选的第③段、第④段依次表达了作者的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答案】①.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应该受到制裁②.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③段“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是:英法联军的行为应该受到历史的制裁;从第④段“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英法联军应该把赃物归还给中国。联系语境,简析加点部分的含义。【答案】用反语的手法,讽刺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洗劫圆明园的无耻行径,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进行控诉谴责。【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词语意思和语境,综合进行分析。“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赞誉”的意思是“称赞”,用在这里是反语的修辞,讽刺并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据此分析概括作答。三、课外阅读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有删改)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答案】①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被毁于一旦;②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段历史,变得麻木而无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结合题干所在文中位置的上下文分析概括即可。结合“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分析得出: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被毁于一旦;“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分析得出,作者看到部分国人不知铭记历史而十分伤心、难过。作者写自己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答案】第一次流泪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的惨痛历史而伤痛,为民族的耻辱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无奈,对人们不理解废墟的价值的愤怒与悲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流泪的原因即可。找出流泪的段落。第一次流泪在第二段: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结合“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分析得出:作者为圆明园的惨痛历史而伤痛,为民族的耻辱历史而感到悲伤。第二次落泪在最后一段“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