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1章-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课件_第1页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1章-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课件_第2页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1章-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课件_第3页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1章-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课件_第4页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1章-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1章交换技术及通信网概述1.1交换的引入1.2交换技术1.3交换技术的演进1.4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关键技术1.5通信网的基本结构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2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1.1交换的引入通信的方式:两人打电话两人传输文件话音数据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1.1.1点到点的通信方式定义点到点的通信方式——只有两个终端和连接两个终端的传输线路的通信方式。终端传输媒介终端电信号电信号信息信息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51.1.1点到点的通信方式点到点的电话通信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61.1.2多点间的通信——全互连方式无交换的多个终端要实现相互间通信,必须以全互连的方式两两相连若终端数为n,则线对数为C2n=n(n-1)/2(当终端n=100时,线对数=100X(100-1)/2=4950)增加第n+1个终端时,必须增设n条线路,安装维护困难(终端=5、线对数=10)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71.1.2多点间的通信——引入交换机交换机负责监测各个用户状态,需要时在两用户之间建立和释放通信连路无需开关;需要N条线路;增加新终端时,只需增加一条线路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81.1.3通信网的组成多个交换结点组成的通信网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91.1.3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结合信令过程、协议和支撑运行系统组成的网络。(1)终端设备

完成待传消息到信道传输信号的转换和反变换。可有电话机、传真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等。(2)传输系统

终端到交换机及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媒质,是信息的传送通路,包括PCM数字时分系统、微波、光纤等传输系统。(3)交换设备

实现通信信号的汇接、转接和分配功能,按交换方式的不同可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等。1.2交换技术目前在通信网中所采用的或曾出现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IP多媒体子系统。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10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111.2交换技术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21.2.1电路交换:定义电路,指承载用户信息的物理层媒质,可以是一对铜线、一个频段或时分复用电路的一个时隙。电路交换模式,交换设备只为通信双方建立透明的通路连接,不对用户信息进行任何检测、识别或处理。电路交换设备,常称作程控交换机,在软件控制下,接收和处理用户呼叫信令,分配资源,提供双向通信电路。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3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最早的电话交换机,1878年英国人设计了磁石电话交换机,采用Ring-Donw方式。15年后步进制交换机问世,通过号盘话机拨号使直流通断直接控制接续选择。1919年后,纵横制交换机,采用记发器集中收号,通过标志器驱动纵横接线器动作完成自动接续。1.2.1电路交换:技术演进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4随着半导体技术发展,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计算机诞生后,将交换机的接续控制用计算机完成,有了模拟空分交换机。20世纪70年代,PCM技术成熟,产生了数字程控交换机,交换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可交换数字话音、数据和图文业务。1.2.1电路交换:技术演进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5交换结点A交换结点B交换结点C建立传送释放实质:通信双方间存在一条物理电路——电路交换1.2.1电路交换:基本过程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6ABCD发送呼叫信号传输1.交换2.发送呼叫信号传输1.交换2.发送呼叫信号传输1.作出反应2.发送回应信号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1.2.1电路交换:基本过程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71.2.1电路交换:交换机的分类(1)按信息表示形式分:模拟和数字交换机模拟交换机交换机构对模拟信号进行交换,包括人工交换台、步进制、纵横制、脉幅调制等交换机。数字交换机

交换机构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包括用于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语音交换的程控数字交换机。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8(2)按交换机构组织形式分:空分和时分交换机空分交换机交换机构由空分电路阵列组成,接续电路在时域和频域上被通信双方完全占用。时分交换机

交换机构由共享存储器或共享总线组成,通信双方只在某一瞬间占用连接媒介。1.2.1电路交换:交换机的分类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9(3)按控制方式分:人工、布控逻辑和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人工交换机通过接线员完成请求接收、状态监视和接续操作。布控逻辑交换机通过逻辑电路对呼叫译码和选择接续通路。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利用存储在控制计算机中呼叫处理软件处理呼叫请求和控制接续动作。1.2.1电路交换:交换机的分类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面向连接(物理连接):呼叫建立时向网络申请资源,建立一条主叫到被叫的通路;呼叫结束时释放该通路。如果申请不到资源,则发生呼损。同步时分复用:时隙固定分配带宽:通信过程中,双方始终占有这条通路,保证数据快速传递。支持实时的、交互的通信,但线路利用率低。对信息进行透明传输。即对通信信息不作处理(信令除外),原封不动地传送,用作低速数据传送时不进行速率、码型的变换。适用于话音业务。1.2.1电路交换:特点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1电路交换的优点

时延小,通信质量有保证控制简单

电路交换的缺点呼叫建立需要时间每个连接带宽固定(不能适应不同速率的业务)不传信息时也占用资源(不适用于突发业务)对信息无差错控制,不适合差错敏感的数据业务流量控制是基于呼叫损失制的1.2.1电路交换:特点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2多速率电路交换(MRCS:Multi-RateCircuitSwitching)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为用户提供多种速率的通信信道。其实现方法有两种:采用一个统一的多速率交换网络,设置多种基本信道速率采用多个不同速率的交换网络1.2.2多速率电路交换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3采用多个不同速率的交换网络1.2.2多速率电路交换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4

本质还是电路交换技术;

速率是事先定制好的,不能任意更改,灵活性不够;

不能真正适应突发业务的特点;

交换系统比较复杂,实现成本偏高。1.2.2多速率电路交换:特点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5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虽然提高了带宽利用率,但控制复杂,要求快速处理大量信令;传送信息的时延比电路交换大。

当呼叫建立时,呼叫连接上所有交换结点要在相应的路由上分配所需的带宽,并不立即占用网络资源,只有当发送信息时才占用资源,不发送信息时就释放资源;用快速“随路”信令控制资源分配;1.2.3快速电路交换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61.2.4报文交换(MessageSwitching)基本的报文交换动作是存储报文、分析报文中的收报人地址和报文转发;每一个报文由头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都有接收地址和发送地址的标识,交换结点只需寻找到一条下一结点的空闲电路,就可将信息发送出去;有多个报文送往同一地点时,要排队按顺序发送。报文传送中有检错和纠错措施。ADCB发送报文传输等待-发送传输等待-发送传输1.2.4报文交换:特点优点中继线利用率高,多个用户报文按“先来先服务”的工作顺序共同使用中继线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可实现不同速率的各种突发性业务的信息传输;能进行差错控制。缺点以报文为单位传输,长报文在网络中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和时延,影响其后多个短报文的发送,因此对要求传输时延较短的数据业务不适应。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271.2.5分组交换(PacketSwitching)分组交换综合了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同时对它们的缺点进行改进,分组交换比较好地支持了数据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的不同在于:分组交换将用户要传送的信息分割为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中有一个分组头,含有可供选路的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28

Data分组头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9分组:为保证传输时延小,交换效率高,将报文截成许多短的、限长的、统一格式的分组(Packet),直接在内存中排队和处理。存储转发:各个分组要携带源、目的地址,供交换机路由选择。有序号:各个分组可能走不同的路径,因此要携带序号,使接收端能将各个分组按序重组成长报文。实质:“分组—存储—转发”传送信息1.2.5分组交换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0数据数据数据数据分组11010011101•

•••••••00101001110报文发送端首部分组数据首部分组首部数据发送发送发送在前发送接收端数据首部数据首部数据首部11010011101•

•••••••001010011101.2.5分组交换:基本过程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1分组从A传送到B的过程(存储转发)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网络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AB查找路由表目的地下一跳路由器查找路由表目的地下一跳路由器查找路由表目的地下一跳路由器1.2.5分组交换:基本过程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2分组交换网中路径的不确定性H1A分组交换网BDECH5H6H4H2H3H1向H5发送分组H2向H6发送分组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结点交换机主机1.2.5分组交换:基本过程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31.2.5分组交换:分类数据报DGDatagram每个分组包含完整地址信息,独立寻找路由;分组到达的顺序不同,传输时延大,时延差别大;对网络故障适应性强。面向连接的方式和无连接方式虚电路VCVirtualCircuit每次通信要有建立连接、分组传送、清除连接三阶段;虚电路建立后,属于同一呼叫的数据分组均沿着同一虚电路传送,它不同于电路交换中的物理连接,而是逻辑连接;传输时延小,时延差别小,分组有序到达,网络故障时要重新连接。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4ABCDE135624M3M2M1N3N2N1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5ABCDE135624M3M2M1N3N2N1M2M1N2N1虚电路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6虚电路ABCDE135624N3M2M1N2N1M3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7虚电路ABCDE135624N3M2M1N2N1M3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8虚电路ABCDE135624N3M2M1N2N1M3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39虚电路ABCDE135624N3M2M1N2N1M3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0数据报ABCDE135624M3M2M1N3N2N1M2M1N2N1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1数据报ABCDE135624M3N3M2M1N2N1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2数据报ABCDE135624M3N3M2M1N2N1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3数据报ABCDE135624M3N3M2M1N2N1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4数据报ABCDE135624M3N3M2M1N2N1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5虚电路和数据报的对比虚电路数据报连接的建立必须有不要目的站地址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都有目的站地址路由选择在虚电路建立时进行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故障处理相关虚电路都不能工作可变化路由分组顺序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可能不按序到达差错处理由通信子网负责由主机负责流量控制由通信子网负责由主机负责1.2.5分组交换:2种方式比较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461.2.5分组交换:虚电路的两种方式交换虚电路(SVC:SwitchedVirtualCircuit)

用户通过发送呼叫请求分组来建立虚电路的方式永久虚电路(PVC:PermanentVirtualCircuit)

应用户预约,由网络运营者为之建立固定的虚电路,而不需在呼叫时临时建立虚电路,可直接进入数据传送阶段的方式。1.2.5分组交换:特点面向(逻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统计时分复用可变带宽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但语义透明适用于数据业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471.2.6帧交换:X.25协议分组交换基于X.25协议,该协议包含了3层,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分组层,对应于OSI模型的下三层。分组交换的低速率主要是由复杂的协议处理导致的,特别是需要在各段链路上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48物理层X.25分组层LAPB123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1.2.6帧交换目标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思路简化协议,其协议栈只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降低网络中交换结点的处理负荷,减少网络中的时延。方法交换结点只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上进行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上传送的基本数据交换单元为帧。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491.2.7帧中继目标在分组交换基础上适应实时和高速的业务。思路降低网络中交换结点的处理负荷,减少网络中的时延。方法差错控制方式由点-点改为端-端;交换结点只进行差错检查;基本数据交换单元为帧。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01.2.7帧中继帧交换和帧中继实现的条件具有高带宽、高质量的传输线路的大量使用;终端系统日益智能化,将纠错功能可放在终端完成,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增加了应用上的灵活性。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11.2.8ATM交换目标综合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支持所有业务。思路采用信元交换。方法存储转发,异步传送模式——适应不同速率要求;以更小的定长分组(信元)传送,减少存储转发的时延;面向连接,减少时延差,保证传输有序;取消逐段的差错控制——支持透明、实时传输。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21.2.8ATM交换:特点固定长度的信元信元(cell)只有53个字节,其中头5个字节称为信头(cellheader),其余48个字节为信息域,或称为净荷(payload)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3采用很短的信元可以减少交换结点内部的缓冲器容量以及排队时延和时延抖动。信元的长度固定,则有利于简化交换控制和缓冲器管理。信元头部(5字节)有效载荷(SAR-PDU)(48字节)GFCVPIPTICLPVCIHEC4816318bits通用流控制。用于UNI接口中的流量控制。在NNI接口中,此字段与后面的8位构成12位的VPI。虚路径/虚信道标识符。它们共同决定了信元的路由。载荷类型标识符。用于指明信元中有效载荷的类型。信元丢弃优先级。用于指明本信元的优先级。遇到拥塞时,CLP=1的信元将首先被丢弃。信元头错误校验码。用来对信元首部进行检错和纠错。也用于信元定界。1.2.8ATM交换:特点信头简化ATM信元的信头功能有限,主要是虚连接的标识,还有优先级标志、信头的差错检验等。面向连接ATM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即用户信息传送前,先要有连接建立过程,在信息传送结束后,要拆除连接。它不是物理连接,而是一种虚连接(VC:VirtualConnection)。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41.2.8ATM交换:特点异步时分复用标志化信道:每个分组前附加标志码,标示分组的输出端或传送路径;统计时分复用用于分组交换和帧中继;异步时分复用用于ATM交换(分组长度固定)。而同步时分复用:是位置化信道,即依据数字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区别各路信号。用于电路交换,语音PCM传送方式。适用于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任意业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51.2.8ATM交换X.25、帧中继、ATM差错控制的比较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6321321321321终端终端交换节点完全差错控制完全差错控制32b2a1有限差错控制有限差错控制2a12a132b2a1完全差错控制321b1a1b1a1b1a321b1a完全差错控制X.25分组异步转移模式

ATM帧中继FR1.2.8ATM交换:总结ATM技术是以分组传送模式为基础并融合了电路传送模式高速化的优点发展而成的。

ATM克服了CTM不能适应任意速率业务,难以导入未知新业务的缺点;简化了分组通信中的协议,并由硬件对简化的协议进行处理,交换结点不再对信息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处理能力。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7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581.2.9IP交换:思想应用广泛、技术简单,可扩展性好,路由灵活

;但是传输效率低(分组数据报方式),无法保证服务质量。IP网络技术面向连接交换技术技术先进,动态分配带宽,可满足多业务需求,快速交换、传输效率高,有服务质量保证;但是技术复杂,可扩展性不好。ATM交换技术交换IP1.2.9IP交换:ATM与IP技术的比较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591.2.9IP交换:IP与ATM融合的思想集成IP路由技术的灵活性和ATM交换的高速性。保持IP无连接的特性,结合ATM硬件交换所提供的高性能。通过IP进行选路,建立基于ATM面向连接的传输通道,利用第二层交换来加速IP分组转发的机制将IP封装在ATM信元中,IP分组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和交换,从而使IP分组的转发速度提高到了交换的速度。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01.2.9IP交换:IP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IP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重叠模型集成模型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11.2.9IP交换:IP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重叠模型IP层运行在ATM层之上

2个地址空间(IP地址与ATM地址)

2种选路协议(IP选路协议与ATM选路协议)需要地址解析功能

CIPOA、LANE、MPOA是重叠模式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21.2.9IP交换:IP与ATM融合的两种模式集成模型单一的IP地址空间单一的IP选路协议需要控制协议(将3层的选路信息映射到2层直通交换机制)IP交换、Tag交换、MPLS是集成模式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32023/6/10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641.2.10光交换光交换系统光信号光信号光传输+电交换的模式全光网络1.2.11软交换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它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最核心的思想: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51.2.11软交换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6

应用服务器网管业务/应用层SCP路由服务器企业运营支持系统BOSS控制层核心/传输层CorePacketNetworkBroadbandAccessPSTN/ISDN/PLMNSS7NetworkPBXPrivateNetwork媒体/接入层SG信令网关SG/TG/AGTG/AGAG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设备)TG中继网关AG接入网关

媒体资源服务器MRSIP或ATM1.2.12IP多媒体子系统IP=基于IP的传输基于IP的会话控制基于IP的业务实现Multimedia=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组合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各种不同能力终端Subsystem=依赖于现有网络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重用现有网络系统无线网络把PS/GPRS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固定网络把基于固定接入IP系统作为承载网络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71.2.12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通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引入语音、数据、视频三重融合等差异化业务的重要方式。将在第10章详细介绍.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681.3交换技术的演进电路交换技术的演进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8年出现了第一部人工磁石式电话交换机。1892年诞生了第一部步进制史端乔自动交换机。第一个纵横制交换机于1932年投入使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第一个电子交换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了软件控制的交换系统。20世纪70年代,交换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路交换技术是目前通信网中使用的一种主要交换技术。传统电话交换网中的交换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