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母亲》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八年级的学生更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们中学语文组在研讨会上一致通过坚持以读导学,以读促学,自读感知内容,品读体味语言,研读质疑解难;因为朗读是学生对文章理解深度的展现。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学生心灵净化、习性养成过程。那么我在教学《我的母亲》这节课时,也是特别重视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语文课的味道就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我的母亲》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观照。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时应有所拓展,甚至有必要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五篇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是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作者以细腻、真挚、朴实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40岁的胡适,已是大学者和文化名人了,但他说“混”了二十多年。有幸和胡适交往,或读过他传记的人,都会感觉到他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美好品质。但作者在说到自己的“美德”时,却极为低调。用了“如果”“学得”“一丝一毫”“一点点”等限制词,体现了谦谦君子风度。文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而这一点正是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仿佛是与知心朋友话往事,拉家常,听凭心泉自然流淌。但细细品读起来,文中还是有艺术技巧可寻的,比如,文中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又极其宽容;对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涉及自己的人格,又非常认真,毫不马虎,等等。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还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我的母亲》学情分析本人在本学年度仍担任我们镇中学八年级(8)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这一批学生相处已近两年了。一路走来,感慨颇多,而感觉最遗憾的是当下没有几个父母能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都一心扑在挣钱上。所以大部分农村儿童中,更多的则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现状想必大家都不言而喻了;加上乡下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智力相对较低,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7-8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还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还算比较欣慰,感觉自己的汗没白流,功夫没白搭,没白付出。总算有了些许汇报。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还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更有甚者,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有时真是让人心急。因此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到了八年级,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但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八年级,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途径是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所以在教授《我的母亲》这一篇课文时,我特别重视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语文课的味道就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以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又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叮咛当成唠叨。所以我想借助这篇美文,让学生感受亲情,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自主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整体把握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案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及附录,完成预习案,提出疑问[学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讨论法。4.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感导入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课题。母爱,一个饱含柔情的永恒的话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童年,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力量!(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认识母亲形象。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个的母亲。分别简洁概括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1、严厉对我的管教(教之严):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2、温和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3、刚强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学生还可能引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气量大、性子好;最仁慈、最温和;也可能概括回答如:勤劳;刚柔并济;坚强;有原则……三、重点研讨,深入探究:(一)与作者对话。——大家对胡适的母亲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那么作者写这么长的文章来写他的母亲,他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一份怎样的感情呢?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怀念、感激、敬爱)2、体会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轻声地读,把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到里面去,再轻声地把自己的情感读出来。让学生自己边读边体会,尽量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如个读、点评读、齐读……)深入语言文字,细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可先请学生自告奋勇,品读第四自然段,再找其他人点评,着重强调;再齐读。强调“恩师”,那这是怎样的一份恩情呢?我们说养育之恩,无以为报。对胡适来说,这份恩情是什么?这个“恩”在此指什么?生可能会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那么在这一段里是哪个词?——“训练”。(师板书)然后再来品读第十三自然段,可先找“专家”当评委,当然评委尽量是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老师强调可从语气、语调、以及情感的传达上来评价;既要点出优点,又须指出不足,找几个同学读,最后在理解文段、找准情感的基础上再齐读。通过品读第十三自然段,那么在这一自然段里,作者感激母亲什么呢?此文段中的词语——“极大极深的影响”。(师板书)(二)与文本对话所以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品读,作者强烈地表达出对母亲的这份感激之情,感激母亲对他做人的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那么这是怎样的一份训练、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先一起来赏读课文的5—7段:1、课件出示问题“仔细阅读5—7段,在作者的心中这是一种怎样的做人的训练?”(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4)希望我能踏上我老子的脚步,不要跌他的股──殷切期望(5)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关爱(老师简写板书)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即兴发挥的见解……2、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3、大家都不同程度地诠释了自己对胡适母亲训练的见解。的确在胡适心中,母亲对他的这份做人的训练,严厉中透着关爱,严厉中透着呵护,在严厉中充满着期望;那么我想现在我们真得要来认识一下这位著名的学者。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胡适,现在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1917年任北大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可指名谈此时的感受。师:胡适一生中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很了不起,很伟大。那么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在见到母亲并把这一切成就都摆在母亲面前时,你觉得他会对母亲表达一些怎样的心里话呢?——说出胡适的心声:例句:你那一句“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让我的人生之路有了方向,从此不再迷路。你那,让我。4、大家都说出了胡适的心声,母亲给了他这么大的帮助,那么母亲当时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地呢?胡适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快速阅读8—12段,体会母亲与家人相处时,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问题)(1)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2)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3)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老师简写板书)由此可看出作者感受到了母亲的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母亲的这一切胡适是亲眼目睹,耳濡目染,受到了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最终成为了一个完全的人,然而上苍有时真的很不公平:——引入材料: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和未能尽孝的悲哀!配乐深情朗读1918年11月23日,母亲冯顺弟病殁于上庄,年仅46岁。胡适在《先母行述》中写到: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留给胡适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尽的惨痛!再深情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深层体会作者内心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感激之情!(生齐读)——学完课文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母亲,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爱“我们”的母亲!下课![板书设计]训练:严厉、关爱、期望母亲胡适影响:温和、宽容、刚气《我的母亲》评测练习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厌恶(wù)管束(sù)广漠(mò)质问(zhì)B、责罚(zé)眼翳(yì)调度(diào)轻薄(bó)C、庶祖母(zhé)嬉戏(xī)抽屉(tì)野蛮(mán)D、文绉绉(zōu)绰号(chuò)牢骚(sāo)宽恕(shù)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①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________(A、慈详B、仁慈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②在这_______________(A、广漠B、茫茫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__(A、约束B、管理C、管束)过我。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_______________(A、请D.找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3、“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对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明作者对自己在童年时代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的强烈惋惜之情。B、“一点”表明作者童年时学到的东西不多。C、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D、加粗词语用双重否定强调作者童年时代就很有成就。4、阅读最后一段,回答:①第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②对文中“混”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混”字,其实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B、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暗接,“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C、一个“混”字,潜在地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很大,即使没有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D、一个“混”字表明当时作者的境遇并不理想。③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文中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加上“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B、加上“如果”,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C、加上“如果”,是作者谦虚的表现,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D、加上“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排比,没有别的含义。④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⑤请用语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我的母亲》效果分析今天的语文课在同学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感觉同学们在这节课中真正深入到课文当中去了,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角色上体会到了胡适母亲的不易和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从他们的表现上也可看出他们对“母亲”真正有了深刻的理解。很多同学在这节课上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这节课上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本堂课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细细回顾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打破教学常态,适当穿插背景平常我们教学,一般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先来简介作者及背景资料,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作者进行感知,总感觉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这节课中我尝试在适当的环节把背景穿插进去,就是在母亲对作者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之后;我发现文学常识在此时的呈现,更有一种“语惊四座”的效果,读到作者的简介资料,大家都惊呼作者的成就真是非常人之可及。也不由得深深赞叹母亲的教子有方了!二、构建本色课堂,突出语文味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我一直坚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所以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我特别重视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品,读中悟。语文课的味道就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三、共鸣诉诸笔端,有助写作提高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因而,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在本节课当中我设计了“说出胡适心声”这一环节,而实际也证明了学生们都从中受到了感染,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积极写作,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有感而发才能写出真东西,也才真能锻炼写作水平。四、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共赢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成了读、写、品三个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我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了语文课堂教学中那种死板的缺乏生气的单向度的教学过程,解除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紧张氛围,创建了多向度的立体交互形式,为学生的更优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五、巧妙利用网络,情感升华高潮在本节课教学的末尾,我网上搜集整理了胡适母亲的资料,并发挥自身计算机优势剪辑了一段轻音乐,图文及音乐的互伴,让学生深入情景,直观地感受,再加上声情并茂地深情地朗诵,把整节课,也把学生的情感和对“母亲”的理解及敬仰推向了高潮!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神经,激发了学生对作者进一步的理解,也更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地怀念和感激之情。这也就实现了我们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目标。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课堂还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节课上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师生信息交流畅通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的母亲》课后反思今天第二节课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虽然课前设计,自认为已经很详细了,课堂进行得也较顺利,但一节课下来,感觉既有收获之处也有遗憾之点;但不管怎样,我不喜欢花哨的课堂,而整堂课我更注重进行语文味地教学,通过自主探究,不同形式的阅读,以达到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目的。接下来梳理一下我这节课的感受:收获:1、《我的母亲》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在教学之前,我再三吟诵,反复咀嚼,使得自己对本文的研究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因为我知道,“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要有一桶水!”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发展中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穷的。因为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见解。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首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继而诱导其发现问题,最后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如果说以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如果说以前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我没有想展现太多的东西,只把理清思路作为重点,以此引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及原因。这样,课堂上出现几个主问题,便于学生对课堂的把握,便于学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课堂上讲的东西过多,学生什么都涉猎了,最后也什么都没有弄明白。在学生的回答上,我没有为了让课堂进展的顺利而刻意地去挑选好学生,而是把中下等学生作为重点,如果他们回答不上来,再让好一点的学生去补充;这也是我上课的一贯原则:“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在我的眼里,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别。”这样既照顾了差学生,又兼顾了课堂。因而,课堂上我表现的也比较轻松。3、收获了学生学习的高涨热情。以前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老是被动地学习,不叫不举手,不叫不回答;而这节课可谓人人激情参与,个个激情饱满,就是后几名的从不举手的同学,在这节语文课上不但屡屡举手而且是只要会就抢着举手,希望我点他们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课就45分钟,不能给每个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不过我的公平原则就是一节课不只叫成绩好的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610-2024工业铬酸酐
- 【正版授权】 ISO/TR 11797:2024 EN Ophthalmic optics – Spectacle lenses – Power and prism measurements
- 全面施工合同模板集
- 房屋贷款保险合同参考
- 合作设立公司合作协议2024年
- 建筑工程价格调整合同条款12024年
- 2024年简易工程委托协议范本
- 共同生活期间财产分配协议
- 2024年工厂土地转让合同书格式
- 环保搬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管合同
- 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范表
- 期中阶段测试卷(六)-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GB/T 2977-2024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中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冠词和数词+导学案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 (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数学期中复习试卷
- 北京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叶圣陶鲤鱼的遇险
- jgj276-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程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