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1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2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3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4页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通用22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两组角〔如图〕。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要求学生比拟它们的大小,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并说出比拟的方法。2,想一想:测量线段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呢?〔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一认〔1〕拿出量角器,指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你发现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先独立考虑,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2〕小结: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半圆边上的刻度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小格标上一个数,右为起点的是内刻度,左为起点的是外刻度。〔3〕介绍周角,平角及1°。2,试一试〔1〕量一量p27∠a∠b各是几度,说一说是怎么量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第一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场,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2〕质疑:量角器上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3〕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呢与同桌交流量角的方法。〔三〕练一练: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2,p28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判断谁说得正确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学生先估计是锐角还是钝角〕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四〕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五〕作业:练一练2,3〔1〕第2题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才能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根底。〔2〕数学游戏:先让学生读懂游戏规那么,然后同桌两人比赛。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3、进步学生动手操作才能。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老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拟接近的角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2、老师谈话:假如我们可以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终究相差多少呢?〔提醒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度量。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出示量角器的图片。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2、〔1〕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老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3、量角的方法。〔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量角方法”。〔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理解学生掌握情况。〔5〕老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6〕讨论:怎样防止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7〕继续演示课件“角的度量”,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拟”。〔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老师进展总结〕〔二〕角的分类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2、小组讨论:〔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直角、钝角、平角、锐角……〕三、稳固练习。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1〕直角〔2〕平角〔3〕120°〔4〕30°〔5〕77°四、质疑总结。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齐顶点和0刻度线,如何确定看哪一圈刻度〕2、老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五、布置作业。完成第127页第9题。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12°92°179°34°89°160°58°100°五、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比谁猜的准活动目的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假如结合角的分类和估测可以防止这一问题,根据先判断角的种类。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展实际测量,不仅能防止错误,进步学生估测才能,还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两、三人即可〕进展比赛。活动过程1、轮流画出一个任意角,先共同判断属于哪一类角。达成共识后,组员各自估测此角的度数大约是多少,然后组员共同用量角器测量其准确值。2、比一比看谁的估测值与准确值最接近,五局三胜,选出组冠军。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3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刚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内刻度和外刻度。〔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老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以下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打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以下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老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2、量出以下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拟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拟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x开的大小,x开得越大,角越大。五、稳固练习:1、p38“做一做”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5°105°120°135°150°180°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0、5、7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4【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材简析】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终究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为角的度量单位的过程中引入量角器,并用量角器去测量角的大小。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开展需要,从让学生追问为什么这样规定的需要出发,设计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环节。【教学目的】1.在比拟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在用单位角度量的过程中产生对量角器的需要,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初步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2.在逐步准确的测量过程中,体会考虑数学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3.在活动中感受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到学习数学快乐。【教学准备】1.量角器、三角板、信封〔内装60°、50°、20°角的纸片及由60个1度角组成的大角〕2.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比拟角大小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单位产生与形成过程1.明确比拟方法,产生度量需要〔1〕比拟角的大小老师黑板上出示4个角①50°、②60°、③35°、④110°,请学生比拟大小。〔2〕交流比拟方法直观比拟角的大小,得出不能直接看出∠1和∠2的大小。学生可能出现的比拟方法:A、重叠法比大小B、临摹法比大小C、借助活动角比大小交流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顶点对齐、边边重合”的比拟策略。[设计意图]“顶点对齐,边边重合”是进展角的大小比拟,也是一个量角的过程,这也是为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展浸透!〔3〕准确描绘角的大小考虑:要想知道∠2有多大?∠1有多大?∠2比∠1大多少怎么办?引导学生想方法来量。2、量角的大小,产生对1°角的需要〔1〕讨论如何量角的大小电脑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请学生考虑: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设计意图]数学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建立联络”,由于测长度用的是特定的长度作标准来测、测面积用特定的正方形的面积作标准来测、测角的大小就用特定的小角作标准来测,这样在此复习测长度和面积的方法,期待顺利过渡到测角用小一点的角作标准。小组讨论后达成共识:用小一点的角去量这个大角。〔2〕小组合作量角的大小、并汇报方法老师为学生提供用透明的硫酸纸做20°的小角和∠2、∠1,供学生操作用。第一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2有多大,得出正好是3个小角。师:用小角去测∠2正好,那用它去测∠1呢?动手试一试。第二次:用信封中的20°小角去量一量∠1有多大,得出2个多的小角。师:用小角去测∠1时是有2个小角还多,但3个又不够?这样又不准确了,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考虑把测量的小角变得更小。师:怎样把这个小角变得更小呢?第三次:再用对折后的小角去量∠1,得出正好5个新的小角那么大!师:用对折后的这个小角去测∠1正好,那去测∠2呢?〔正好6个〕是不是说用这个小角去测∠3、∠4也一定正好呢?不正好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考虑把这个小角变得再小!师:那要小到什么程度呢?[设计意图]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测角的大小,用作标准的角应该尽量的小。3、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师:过去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面是平的,他们发现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而太阳与地球中心连成一条线,再与地面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角,太阳走到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不同的角,这样人们把太阳升起再落下这个过程与地面形成的角平均分成180份,就有180个小角,每个小角就是1度。[设计意图]介绍了古时候人们是如何规定1度的,这也是追根溯的最好表达,我们在设计时争取还知识以本来面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感受数学的神奇、有趣与博大,同时也能理解一些数学文化。〔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60份的过程〕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给学生提供一个近似的1°角,拿在手里仔细看一看;翻开书看看书上的1°角;再把眼睛眯到快闭上了,眼角大约就是1°;让学生感受1°角的小![设计意图]相比1厘米、1平方厘米、1分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1度的表象更难建立,这样的设计也不能让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只是想让学生知道1度角是很小的,小到什么程度可以自己去感受。活动二、在量角的需要中,感受量角器产生与形成过程1、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产生“用量角器量”的需要引导考虑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角的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2。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测量的费事和不准确,并考虑对策。[设计意图]学生真的去测过后,会发现这样的测量在理论上能实现,可现实中真的太难办到了,这样学生就有一种改进测量方法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地想方法解决问题。2、制作量角器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达成共识,把60个1°角合在一起形成一个60°的扇形,用它去量角的大小。并试着去量∠1、∠2,谈谈量后的感受?方便吗?请学生考虑怎样改进这个“量角器”?老师这时可以提供应学生直尺作为例子!让学生考虑为什么直尺在测量长度时那么方便呢?引导学生在这个简易的“量角器”上标上刻度。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量黑板上的∠4,感受这个简易量角器的小。师:既然还是费事,测量时需要挪动,还不准确?该怎么办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没有标刻度的60度的简易量角器太小,不能满足测量所有角的大小的需要;还有没标刻度太不方便,容易数错。从而为感受量角器的伟大创造。3、认识量角器并用量角器测量请学生拿出书桌堂内准备好的量角器,对照屏幕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量角器。认识后,请同学们承受挑战,根据刚刚的学习和以前自己对量角器的认识,同桌两人分别来试着量一量∠1、∠2的度数,也验证一下大家用简易的“量角器”测量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到多媒体展台下示范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汇报后引导学生交流内圈和外圈度数的读法,明确测量方法。引导学生与自制的“量角器”比,感受量角器的方便。[设计意图]在感受量角器的方便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感悟学习数学的快乐。活动三、建立常用角的直观表象,进步估计意识1、量一量有趣的角度,形成30°、60°的表象〔1〕60°——立正时两脚之间的角度。〔2〕30°——室内楼梯的最适宜坡度。2、先估计再测角的大小出示人们电脑打字最正确姿势图片。先估计再测量:眼睛与电脑屏幕上下边所形成的角、肘部所形成的角。[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建立30度、60度等特殊角的表象,也以此来培养估测意识,虽然这一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但只有这样不断地浸透才能使“学生有估测意识”变成一种可能。【点评】对于一名优秀老师,面对着一群优秀的学生,据此制定的教学目的一般可以包括根本目的和拓展目的。这里所说的根本目的是指教材要求的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在老师用书中有明确的规定。拓展目的,多是老师基于学生调研,在完成根本目的的情况下,为进步学生的数学素养或高层次思维才能而设计的目的。从王老师的教学目的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很希望在这节课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同时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把纯熟测量的技能准备随时调整到下一节课。王老师的这些思路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对此也存有一点忧虑——太多的期望都寄托在四非常钟里,学生会不会消化不良?比方对于“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顶多是简单体验一下,而“经历”其“产生”的过程真的不是40分钟的课上能完成的。再如估测、类比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很难想象在1节课中都能关注到。〔编者〕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的:〔一〕、结合详细的活动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二〕、通过观察、比拟、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开展空间观念。〔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形成勇于探究、大胆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和度量单位,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度量。关键:正确摆放量角器,明确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里圈的度数还是外圈的度数。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25页上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天角的王国里发出了争吵声,〔示两个相差很小的角:∠A和∠B〕∠A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B说我大,我应该当大王,就这样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来。同学们,他俩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来度量角,当一次法官来帮他们断这场官司。板书: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尝试操作: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比角的活动,发给每人一张画有∠A和∠B的题单。问:你有方法知道∠A和∠B分别多大吗?看谁想的方法又多有好。然后,由学生操作,交流方法。学生各抒己见,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有的……有的……还有的……最后,老师小结:你们真擅长考虑,想出这么多比角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比出谁大,但到底是多大?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度量角的单位和工具。2、认识计量角的单位和量角器首先结合教具〔25页上〕图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一个圆被平均分成360份,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一度,记作:1,〔板书:1度,记作1度〕。这一周就是360度。顺利引出周角=360度〔板书〕。同时引导学生建立10度、30度、45度、60度、120度、150度的表象,为后边的练习第二题打下根底。然后、引进量角器:演示并告诉学生,将教具一半移走。剩下的一半加上刻度,就制成了如今的量角器。请大家拿出量角器观察,再与同桌交流“你从量角器上都看到了什么?”最后,用投影仪出示量角器,集体汇报,引导学生说出:〔1〕、有180个小格,一格是一度,共180度。板书:平角=180度。〔2〕、有中心点和零刻度线〔3〕、读数有两种排列方式。3、第三环节就是使用量角器量角。先让学生借助书上的试一试的测量,试着说说量角器的摆放以及读刻度的方法。之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边操作边介绍,老师协助操作,逐步引导,最后精辟归纳出量角的一般方法:〔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即点与点重合。〔板书〕〔2〕、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即边与边重合。〔板书〕〔3〕、读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假设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内圈的度数;假设角的一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的度数。过度:在读角的度数时要知道对不对,你还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引导学生讨论:观察量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一个度数,钝角那么选择较所大一个度数。最后,让学生亲自理论,在题单上量角。老师巡视,重点指导量角器的摆放和读度数。指名汇报度量的结果,老师板书:∠A=80度,∠B=85度,板书之后强调书写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师小结:如今,有理有据,我们可以宣判结果了:角国里的国王是∠B。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三、稳固练习,形成技能:第一题〔书〕,谁说得对小黑板出示练习第二题〔书〕,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小黑板出示〕。第三题,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板每一个角的度数。让学生记住度量的结果,为下一节课用三角板画特殊度数的角做准备。第四题,在身边找角,量角。你还想知道身边哪些角的度数,就找出来量一量,把结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四、全课总结,强化新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很大。把你的收获讲给全体同学听。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的单位,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3:教学中注重浸透数形的结合思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量角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量角器的使用。学具、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小角教学设计:课前活动:你玩过滑梯吗?来,我们自己做一个滑梯的小游戏:把自己的文具盒拿出来,拿了出自己的橡皮,像我一样把盒子倾斜起来,把橡皮放在上边,你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喜欢什么样〔角度〕的滑梯?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活动一:让学生比拟一下∠a和∠b,这两个角哪一个大?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那就用自己的方式比拟角的大小。学生分组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量角。可能出现的想法:〔1〕用直尺量。〔2〕用三角板来量〔3〕描出一个角,将描的角挪动后来比拟。〔4〕用活动角来比拟。〔5〕用小角来量。〔6〕用量角器来量。学生探究活动时,主要引导学生用小角来量,用小角量的。假如让学生把所用的小角对折后再来量,看一下,∠a和∠b是不更能说明谁大谁小呢?此时讲解: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测量重量有重量单位,那度量角呢?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单位?活动二:尝试使用量角器。如有用量角器的,你能介绍一下自己的量角器吗?〔看谁是优秀的讲解员活动〕看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看书,与小组成员交流,从量角器上面的字开场介绍,把量角器的特点介绍出来。〔师讲: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的角叫做一度,记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生介绍后,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①能从量角器上找到直角吗?〔要说出直角的顶点和两边的位置——认识量角器的中心与零刻度线〕②你能找到几个直角?〔要说出直角两边的刻度,注意区别内圈刻度线与外圈刻度线〕③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最小的角吗?〔说一说它与直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是直角的九非常之一,或直角是它的九十倍〕④向学生介绍如何规定1度的角〔度量角的单位〕后,明晰直角是多少度?平角是多少度?3、再量∠a和∠b。找学生演示量角的过程:学生在演示时,通过学生的操作,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点对齐,边重合。学生动手操作量角,可能出现的错误有:1、中心点与顶点没有对齐、2、0刻度线没有与一条边对齐3、没有分清是读内圈还是读外圈的度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展指导讲评。〔此时,还应该注意:学生易错的题目学生假如不出现,还得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下〕讨论交流量角的方法,然后汇报应该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注意:测量往往有误差,所以学生量得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要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测量得到的都是近似结果,测量的误差也因人而异〕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误差?〔比方,延长角的两边,使它们超过量角器的半径……〕稳固练习:p28练一练,第3题生独立练习第2题引导学生结合三角板来估计角的大小总结: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后汇报。课外作业:体会量角的用途我们要设计滑梯,如何来设计坡度?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7一、设计思想1、本节课以学生开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拟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动手操作、分析^p概括及语言表达才能。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效劳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知识经历根底上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二、教材分析^p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打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究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根底,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局部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根底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拟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开展,但仍然以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p、综合、归纳、概括才能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三、学情分析^p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根底,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局部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生疏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缺乏,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根底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独有的数学体验。四、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根底上,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与功能,通过探究、理论,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五、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化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根底,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一样的小角,比拟角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才能和抽象才能,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七、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提醒课题1、复习角的概念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2、故事引入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呢?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③提醒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拟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考虑,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二)探究新知1、1°角的产生(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展测量、比拟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2)介绍1°角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适宜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拟角的大小,浸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历。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2、认识量角器(1)谈话: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①摆一个直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②摆一个60°的角,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③摆一个120°的角呈现错例,比拟辨析。【设计意图】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1)出例如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4、反应: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表达量角方法。5、小结【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理论、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三)稳固深化(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2)猜猜看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表达量角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表达量角方法。【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根本的活动经历。(四)总结延伸(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理论。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才能。]九、板书设计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②零刻度③内刻度④外刻度角的度量单位:“度”,符号“°”角的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十、教学反思1、“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提醒量角方法——进展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2、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化考虑,逐步探究,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究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屡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才能。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究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历。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时【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实例,比拟角的大小过程中,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1°角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角实际有多大。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并会估测生活中角大小。3.在逐步准确的探究过程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三个角大小的过程,感受度量角的意义和认识角的度量单位。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1°角的产生、开展过程,理解用小角量大角的方法。【教学准备】滑梯中的三个角、360等分圆、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生活情境引入,体会角的作用〔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讨论:〔1〕三个不一样的滑滑梯,你喜欢玩哪个?为什么?〔2〕同样是滑滑梯,为什么会给人不用的感觉?结论:滑梯面和地面所形成角度的大小不一样,角度越小,滑下来的速度就会越慢;角度越大,滑下来的速度就越快,越刺激。〔课件抽象出滑梯中的三个角〕3.提问问题:那这三个角到底有多大呢?你有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角度的大小呢?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探究角的大小利用剪好的滑滑梯的三个角,动手操作,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2.用直尺量边——感知量边比角的局限直尺测量法——在固定边的长度位置处,量张口的大小。结论:能比拟出这三个角的大小,但确无法准确知道这三个角详细是多大。3.用角量角——初步感知“标准角”由大到小的变化小角量大角法——用最小的∠1去量,把∠1对折1次,再去量;把∠1对折2次,再去量。结论:测量的标准越小,所剩余的局部就会更小。4.认识角的度量单位—1°〔1〕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微课讲解度量单位1度是怎么来?并引出度量角的单位。〔2〕建立1度角的表象。课件演示1°,并比划比划,理解1度角的意义。〔3〕认识直角、平角和周角。课件演示10°,感受10°的大小。并通过课件依次演示直角、平角、周角,理解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与度数。深化理论,深化思想1.估角利用附页1中图1的360等分圆,来估计这三个滑滑梯的角度的大小。汇报:第1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15°;第2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41°;第3个滑滑梯的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大约是63°。2.估一估,下面的角是多少度?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说说自己的收获2.设疑:角的度量有没有专门的工具呢?它是怎么测量角的大小的呢?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9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知识经历根底上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教学目的: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3.通过观察、操作、考虑、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学情与教材分析^p: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局部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根底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拟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开展,但仍然以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p、综合、归纳、概括才能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比拟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1.老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生:活动角。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2.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生:∠1大。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详细大出的局部。有方法解决吗?生:用活动角量一量。3、用活动角量角。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拟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局部。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设计意图: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惯用活动角比拟角的大小以及比拟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理解量角工具产生的历程。1.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拟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1)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两个角的大小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2)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老师深化小组指导,一个小组上黑板上操作。)(3)交流反应:度量的方法。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生:所有小角的顶点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4)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师: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的优点是什么?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解决的数学问题更加多了。师:假如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生:太费事了。师:你能想个方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师:这个方法可以吗?是个会创造的孩子。2.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0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半圆量角工具)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生:到了半圆的中间。师:数一数,半圆中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角?生:10个。[设计意图: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根底。比拟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缺乏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考虑,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考虑就有了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究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进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生:∠1里有(4)个小角,∠2里有(12)个小角。师:说一说是怎么量的。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的关键。我们再来量一下这个角吧。(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终究有多少个同样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方法改进吗?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设计意图: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可以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三、进一步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理解量角器的构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1.改进量角工具(1)细分半圆工具。师:为了更加准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生:180个。(2)认识1度的角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根本单位“度”。(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3)认识几度的角。(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详细的方法?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2.认识内、外刻度线(1)出示22度的角。师:量一量这个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2度,量好后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这个角里有2个10度和2个1度的角,就是22度。(2)出示130度的角。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你会测量吗?生:130度。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测量好后,10度10度地数出来的。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生:有点费事。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师:这个方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我们再量一个角体验一下(练习纸上量∠5)(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生:50度,130度。师:终究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那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生:50度。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进。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师:那我们就来理论理论(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量∠6体验体验,好不好使。4.认识量角器。(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局部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3)认识量角器教具。师: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局部的名称介绍给大家。[设计意图: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好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好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根底。]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0°和45°)。(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1)学生独立量角。(2)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3)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开场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屡次量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历的意识和才能。]3.学生独立量角(1)量两条边较短的(85°)角。师:量这个角,有的学生又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生:先延长两条边后,再量。因为角的大小不会改变。(2)出现误差后的应对策略:师:同样大小的角,怎么会量出84°、85°、86°三个不同的结果呢。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生:出现了“误差)”。师:看来尽管我们会量角了,但在量的过程中还会有小小的误差。但有些时候必须把误差降到最低最低,我们来看画面。(课件演示“神七”发射成功的情境画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读)“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师:看到这里,你受到哪些启示?生:量角的时候,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设计意图:学生测量时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老师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误差。借助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让学生体会到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0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二、【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开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学生的好奇心为打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考虑,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才能。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兴趣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三、【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才能。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2分钟出示简笔画:问:同学们,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1和∠2谁大,大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学生仔细观察后汇报:①我发现图中两个人分别在跑和站立;②我发现有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线段和角,还有圆形;③我发现它的手和脚是由锐角、直角或钝角组成的。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0分钟那么量角用什么工具呢?〔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根据学生答复,板书:〔中心点、0刻度线、内外刻度〕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创造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2、建立1°角的概念。让学生看书,自学1°的概念,并根据学生答复板书〔1度〕〔课件演示1°角〕3、认识几度角。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30°处,问: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知道的?问: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课件闪烁〕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至150°处,问:这又是多少度的角?〔课件出示〕小结:如今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量角的大小时有些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试着用量角器量这两个角。同学们赶快动手吧。学生仔细观看,合作研究量角器。学生汇报研究结果:量角器中间有个空心点,边上有许多刻度线,还有许多数字……学生自由提问〔老师适时启发〕学生看书学习:量角器把1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角。学生可能答复30°角或150°角学生开场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应得出:这个角是锐请____下载Word版完好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1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答复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场和完毕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如今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假如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如今,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一样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一样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5.做“练—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二、认识角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2.认识角和各局部名称。角是怎样的图形呢?如今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络刚刚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局部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老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提问:假如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3.做“练—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知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局部,学生齐说各局部名称。三、课堂小结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才能目的:通过各种理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才能和合作学习才能。情感目的: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难点:量开口向上、向下和边不够长的角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学工具有:多媒体课件、红领巾、量角器、三角板、要量的角图片、活动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周末,海尔兄弟决定去郊外爬山,当他们到达山脚时:〔课件出示海尔兄弟的对话〕,此时,摆在海尔兄弟面前的两座山坡都可以到达山顶,但是一个平缓,一个陡峭。2、师问:假如你是他们,你们会怎么选择?引出坡度的问题,在我们数学里研究的实际就是角度的问题。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3、质疑:你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吗?引入: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接着问:用什么去量?从而引出量角器。〔板书:量角器〕【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老师引用了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形象,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1、观察:先让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2、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有的说有数字,不管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都是从0到180;还有同学发如今量角器下方的中间有一个点……3、课件自动播放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量角器的中心、1度角的大小,内刻度及外刻度。〔课件出示〕4、读写:用符号表示角的度数。5、练习:写出以下各角的度数的练习,同时强调在书写角的度数时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步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打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二〕“探”〔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图片〔50度〕,先让学生猜这个角的度数,再照样子量出这个角的度数。2、让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首先……然后……再……”的陈述方法把量角的过程说完好。3、指名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4、用课件出示50度角的另一种画法,让同桌互相汇报自己量出的结果。总结:我们读角时要注意分清内圈和外圈的刻度。”【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开展他们的操作才能、分析^p才能以及初步思维的才能。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尝试动手度量,选择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度量的角,让学生示范,并进展讨论交流。学生搜集到多方面信息后,自己总结归纳出度量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三〕“收”〔学生承受,概括的过程〕课件形象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量角的一般步骤: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板书:量角的过程〕【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但凡学生能独立考虑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但凡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获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老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表达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三、应用进步、稳固深化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2、要求学生拿出红领巾图片,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3、量一量4、出示两种角,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说一说它们哪个大?很多同学采用平移的方法得出两个角一样大。通过活动,学生发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四、质疑反应,全课总结1.看书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总结、提炼,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掌握,才能得以进步,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升华,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数学。五、板书设计角的度量量角器中心重合顶点方法:0刻度对齐一边度数读另一边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3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教学目的: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教具准备: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一样的小棒,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一样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拟角的大小公平吗?二、层次铺垫——打破难点〔一〕量角器的认识1.认识量角器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老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⑶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老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2.游戏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老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场,即从两臂重合开场,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渐渐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答复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二〕用量角器量角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2.学习量角的方法⑴老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⑵学生小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⑶老师演示详细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根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三〕知识整理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忆一下。量角器的构造有那些?应该作业量角?如今,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三、拓展延伸——纯熟应用1.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2.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打破对策详细步骤如下: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根底。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浸透、处处铺垫的方法,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4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根底上,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理论,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具准备:老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感受角的大小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学生讨论,明确: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x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3、出示老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三、学习量角、编儿歌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学生议:〔点对点〕板书。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好。“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70°。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5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刚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内刻度和外刻度。〔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老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以下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打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以下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老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2、量出以下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拟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拟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x开的大小,x开得越大,角越大。五、稳固练习:1、p38“做一做”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5°105°120°135°150°180°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0、5、7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篇16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