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班级:初三(13)班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2)理解碱的化学性质的实质就是OH-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来探究、来理解碱的化学性质.(2)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清楚表达自己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大胆地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2)通过对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与反思:提问:(1)盐酸除铁锈的反应原理;(2)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原理;(3)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4)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所有酸溶液中都含有哪种相同离子?碱溶液种含有哪中相同的离子﹖学生活动:板演化学用语意图: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知识同时与旧知识进行对比学习。通过形象的回顾,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导入:前面我们以稀盐酸和稀硫酸为例学习了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碱的真面目教师活动板书:碱的化学性质1、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的反应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和老师演示实验总结并记录现象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总结得出:碱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巩固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学生活动:完成学案题目3、4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与生锈铁钉的混合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在NaOH和Ca(OH)2溶液中分别加入铁钉和生锈的铁钉,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总结得出结论:碱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反应。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中分别加入CuCL2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方程式整理到大作业上2NaOH+CuCl2=Cu(OH)2↓+2NaClCa(OH)2+CuCl2=Cu(OH)2↓+CaCl2学生活动:完成学案2、5题4、在Ca(OH)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Ca(OH)2+Na2CO3=CaCO3↓+2NaOH学生活动:完成学案7题5、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创设实验情境:我们在上册书中学习过实验室当中检验二氧化碳。选用的试剂是澄清的石灰水,也就是氢氧化钙的溶液。二氧化碳不但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同样也可以发生反应。参照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方程式,尝试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教师活动: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1)做对比实验(2)通过检验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证明.视频播放学生活动:完成学案8、9师生活动:(本节小结)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练习:1.下列试剂中,能将烧碱和澄清石灰水区别的是()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石蕊试液D.酚酞试液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A.变红色B.变蓝色C.不变色D.变无色3.农业上用石灰乳[Ca(OH)2]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配制能防治葡萄等作物病害的波尔多液。请写出在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随堂检测题:1.若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溶液的颜色变成色;若是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的是无色的酚酞试液,则溶液的颜色。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的溶液都有滑腻感B.烧碱在空气中放置不会发生化学变化C.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D.碱性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3.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NaOH+CuSO4=Ca(OH)2+CO2=作业布置:教材:98页挑战自我郭美松等同学整理、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写在大作业上)学情分析

学生对碱并不陌生,经常能接触到碱性如肥皂水等物质,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溶液酸性的判断并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检测溶液的酸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所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去探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中收获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困惑,甚至不敢去做实验,教材在本单元的设计这么一节课,目的在于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评测练习氢氧化钠应该怎样保存?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易,还能和空气中的起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_保存。2、有人用石灰乳刷墙,并在室内烧一个炭盆,开始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壁就变得又硬又白了。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A.氢离子B.氢氧根离子C.金属离子D.酸根离子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的清洁剂B.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C.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5、请结合“碱”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是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等气体,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2)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的缘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因此氢氧化钙应保存。6、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生成的碱可用

检验。7、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实验验证】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教学后的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本节课教学环节紧凑,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

从已有知识储备常见的酸的角度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新课,诱人深入,激发学生兴趣。

2、本课题的教学思路清晰,授课语言流利、简练,教态自然,充满自信与熟练。对学生的回答能恰当地肯定、评价。

3、从总体上看,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教学效果比较好,基本上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热烈,在教师面前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拘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二、本节课不足之处:

1、学生动手实验欠缺,否则效果会更好些。

2、这一课传统的授课方式比较明显,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讲的多了点儿,让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少了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总结也由教师来总结。如能由学生代表或全体来完成,效果会更好些。放开学生,他们去看、去想、去总结。这样老师会更轻松一些。这样更符合现代教学法——教师起着组织、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更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平才能提高。课表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单元学习目标、本课核心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情况,按照课标解读的方法要领,制定《碱的化学性质》一课的学习目标,陈述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