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热就是反应放出的热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热D.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乙烯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理相同B.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C.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mol,完成燃烧生成3molH2O3、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A.反应停止了 B.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C.反应物全部转化成生成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4、工业上电解食盐水的原理是:2NaCl+2H2O2NaOH+H2↑+Cl2↑。成品碱中含有氯化钠杂质,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每克成品碱中氯化钠的含量,其测量值(吸光度A)与每克成品碱中氯化钠含量的关系如下图,氯化钠杂质小于0.0050%的成品碱为优品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光度A的值越大,样品中氯化钠含量越小B.分光光度法是对物质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C.图中G点所测的成品碱不是优品级D.成品碱是否含有NaCl,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5、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O2(g)的能量一定高于2molSO3(g)的能量B.2molSO2(g)和1molO2(g)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molSO3(g)的总能量C.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且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6、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Na的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Mg强B.HBr比HCl稳定C.C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D.H2SO4比H3PO4酸性强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SO42-→BaSO4↓B.Fe与HCl反应:2Fe+6H+→2Fe3++3H2↑C.碳酸钙跟盐酸反应:CO32-+2H+→CO2↑+H2OD.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8、已知3CuO+2NH33Cu+N2+3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NH3被还原C.消耗0.3molCuO转移0.6NA个电子 D.CuO是还原剂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3,3-二甲基-2-乙基戊烷B.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C.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其中能催化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D.乙烯和苯均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生成四氯化碳 B.乙烯与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C.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 D.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1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12、下列对检验方法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乙烷中是否混有乙烯,可用通过溴水是否褪色进行检验B.乙醇中是否混有水,可用加硫酸铜粉末是否变蓝进行检验C.乙酸中是否混有乙醇,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D.乙酸乙酯是否混有乙酸,可用加石蕊试液是否变红进行检测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烷中混有乙烯B向水解后的蔗糖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确定蔗糖是否发生水解C加入NaHCO3溶液确定酒精中混有乙酸D加淀粉确定食盐中含有KIO3A.A B.B C.C D.D14、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15、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是A.用着色剂将馒头染色B.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C.端午节时用CuSO4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D.自来水中通入大量Cl2进行杀菌消毒1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A.CH4和Cl2混合光照,属于取代反应B.乙烯使酸性KMnO4褪色,属于加成反应C.乙醇使酸性K2Cr2O7变绿,属于氧化反应D.合成聚乙烯,属于加聚反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已知:有机物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现以A为主要原料制备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2)反应①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利用该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试管甲上层为透明且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①实验结束后,振荡试管甲,有无色气泡生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和乙醇,应加入________,分离时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18、已知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六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①B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某些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污染。②C和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30和38的两种化合物。③E的某种氧化物M可用做漂白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C、D、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回答)。(3)C和D形成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4)写出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5)E、F两种元素形成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D、F形成的某种化合物N也可用做漂白剂,M、N以物质的量1∶1混合,混合物没有漂白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请观察该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哪几种(写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步骤:①按上图连接好仪器装置;②扭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______________;③关闭________,(填写K1或K2或K3)打开________,(填写K1或K2或K3),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就能使烧瓶产生喷泉。20、无水AlCl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课外活动小组尝试制取无水AlCl3并进行相关探究。资料信息:无水AlCl3在178℃升华,极易潮解,遇到潮湿空气会产生白色烟雾。(探究一)无水AlCl3的实验室制备利用下图装置,用干燥、纯净的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与纯铝粉反应制取无水AlCl3。供选择的药品:①铝粉②浓硫酸③稀盐酸④饱和食盐水⑤二氧化锰粉末⑥无水氯化钙⑦稀硫酸⑧浓盐酸⑨氢氧化钠溶液。(1)写出装置A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2)装置E需用到上述供选药品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3)写出无水AlCl3遇到潮湿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探究二)离子浓度对氯气制备的影响探究二氧化锰粉末和浓盐酸的反应随着盐酸的浓度降低,反应会停止的原因:(4)提出假设:假设1.Cl-浓度降低影响氯气的生成;假设2.__________。(5)设计实验方案:(限选试剂:浓H2SO4、NaCl固体、MnO2固体、稀盐酸)步骤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和结论①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_____继续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1成立②__________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2成立(探究三)无水AlCl3的含量测定及结果分析取D中反应后所得固体2.0g,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体积均换算成标准状况),重复测定三次,数据如下: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第三次实验D中固体用量2.0g2.0g2.0g氢气的体积334.5mL336.0mL337.5mL(6)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所得固体中无水AlCl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7)有人认为D中制得无水AlCl3的质量分数偏低,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______。21、实验室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Cl2(其余产物为MnCl2和水)。某同学欲用该方法制取448mL(体积已折算为标况下)的氯气完成某实验。(1)制取氯气的反应过程中,共转移了_________mol的电子。(2)该同学实验时,使用36.5%的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①已知,36.5%盐酸的密度为1.1g/mL,则该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______?②反应过程中,消耗了多少毫升的36.5%的盐酸______?③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反应热还包括反应中吸收的热量,选项A不正确;选项B不正确,反应速率大小与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无关系;反应热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系,选项D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C。2、A【解析】分析: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根据乙烯的性质和反应特征分析判断;B.根据油脂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分析判断;D.根据乙烷和丙烯的分子式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分析判断。详解:A、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两者的现象相似,但原理不同,故A错误;B.油脂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C.蔗糖与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乙烷和丙烯分子中都含有6个氢原子,故1mo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氢元素的物质的量为6mol,故完成燃烧生成的H2O为3mol,故D正确;故选A。3、D【解析】

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逆、等、动、定、变进行分析;【详解】A、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不会停止,故A错误;B、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V正=V逆≠0,故B错误;C、化学平衡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故C错误;D、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答案选D。4、A【解析】分析:A.根据图像分析判断;B.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C.根据G点对应的氯化钠质量计算每克成品碱中氯化钠含量;D.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吸光度A的值越大,样品中氯化钠含量越大,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分光光度法是对物质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的一种方法,B正确;C.图中G点氯化钠的含量是0.06g×10-31g×100%=0.006%>0D.检验氯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则成品碱是否含有NaCl,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D正确。答案选A。5、B【解析】

A.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molSO2(g)和1molO2(g)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molSO3(g)的总能量,而1molO2(g)的能量和2molSO3(g)的能量的相对大小不能确定,故A错误;B.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2molSO2(g)和1molO2(g)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molSO3(g)的总能量,故B正确;C.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和起始投料以及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D.化学反应的本质的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2SO2(g)+O2(g)⇌2SO3(g)的反应需要加热到450℃左右,故D错误;故选B。6、B【解析】

A.Na、Mg同周期,Na的金属性强,则Na失去电子能力比Mg强,故A正确;B.非金属性Cl>Br,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HCl比HBr稳定,故B错误;C.Mg、Ca同主族,Mg的金属性没有Ca强,则Ca(OH)2比Mg(OH)2的碱性强,故C正确;D.P、S同周期,S的非金属性强,则H2SO4比H3PO4酸性强,故D正确;答案选B。7、D【解析】

A.漏写了OH-和H+反应生成水,离子反应方程式错误,A项错误;B.Fe与HCl反应生成Fe2+,而不是Fe3+,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反应事实,B项错误;C.碳酸钙难溶,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写,C项错误;D.符合事实,拆分正确,原子、电荷都守恒,D项正确;答案选D。8、C【解析】

3CuO+2NH33Cu+N2+3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CuO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NH3为还原剂。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3CuO+2NH33Cu+N2+3H2O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故A错误;B.3CuO+2NH33Cu+N2+3H2O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故B错误;C.3CuO+2NH33Cu+N2+3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得到6个电子;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失去6个电子,因此0.3molCuO转移0.6NA个电子,故C正确;D.3CuO+2NH33Cu+N2+3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CuO为氧化剂,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氧化剂、还原剂概念的理解,可以通过“还原剂:失高氧(石膏痒)”帮助记忆。9、B【解析】

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A错误;B.乙酸和氨基乙酸均含有羧基,蛋白质含有肽键,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B正确;C.由于戊基有8种,则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其中能催化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分别是CH3CH2CH2CH2CH2OH、(CH3)2CHCH2CH2OH、HOCH2CH(CH3)CH2CH3、(CH3)3CCH2OH,C错误;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苯和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D错误。答案选B。【点睛】醇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构特点是: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上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其中要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醛则反应必须是“伯醇(-CH2OH)”。10、B【解析】

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详解】A项、光照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故A错误;B项、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故B正确;C项、在浓硫酸作用下,苯与硝酸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故C错误;D项、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取代反应,注意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特点,明确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是解答关键。11、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将不熟悉的元素和熟悉的元素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详解:①铍(Be)和铝位于对角线位置,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所以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故正确;②铊(Tl)是第ⅢA族元素,金属性比铝强,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不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故错误,③由同主族元素化合物性质相似和递变性可知,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故正确;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氧化锂,不是Li2O2,故错误;⑤锶和镁、钙、钡是同主族元素,根据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正确;⑥硒和硫是同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下方,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不稳定的气体,故错误。故选B。12、C【解析】C项,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因此不能用金属钠检验乙酸中是否混有乙醇。13、C【解析】

A.乙烷中混有乙烯,如果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乙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应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A错误;B.蔗糖水解需要加入稀硫酸,在酸性环境小直接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故B错误;C.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如果有气泡冒出,可以证明酒精中混有乙酸,故C正确;D.食盐中含有碘酸钾,遇到淀粉不会变蓝色,故D错误;故选:C。14、D【解析】

A、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错误;B、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B错误;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不能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选项C错误;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为防止倒吸右端导管口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选项D正确;答案选D。15、B【解析】分析:A、根据长期食用着色剂对人体有害进行判断;B、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常量元素;C、硫酸铜是有毒的物质,对人体有害;D、根据氯气有毒判断。详解:A、添加在食品中的着色剂即使不超标,长期食用对人体也是有害的,A错误。B、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以供给机体所需,B正确。C、硫酸铜有毒,浸泡粽叶后会污染粽子,危害人体健康,C错误。D、氯气是有毒气体,自来水中通入大量Cl2对人体有害,D错误。答案选B。16、B【解析】

A.CH4和Cl2混合光照,属于取代反应,故A说法正确;B.乙烯使酸性KMnO4褪色,属于氧化反应,故B说法错误;C.醇使酸性K2Cr2O7变绿,属于氧化反应,故C说法正确;D.合成聚乙烯,属于加聚反应,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H2=CH2羧基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8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漏斗【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以及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1)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即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反应①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②是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反应③是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因此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2)根据(1)的分析,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④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假设生成1mol乙酸乙酯,则乙酸乙酯的质量为88g,产物的总质量为(88+18)g,因此原子利用率为88/(88+18)×100%=83%;(4)①试管甲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从试管中挥发出来的有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因此有2CH3COOH+Na2CO3=2CH2COONa+CO2↑+H2O;②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同时可以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因此分离时主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18、第三周期,第ⅦA族O<S<NaNa+<O2—<S2—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H2SClO—+SO2+H2O=SO42-+Cl—+2H+【解析】已知A、B、C、D、E、F是分属三个短周期六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①B是植物生长三要素之一,它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某些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污染,B是N,则A是H。②C和D能形成电子总数为30和38的两种化合物,则D是Na,C是O。③E的某种氧化物M可用做漂白剂,E是S,则F是Cl。(1)元素C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IA族。(2)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C、D、E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O<S<Na;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C、D、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Na+<O2-<S2-。(3)C和D形成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过氧化钠,其中化学键类型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4)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氢氧化钠,电子式为。(5)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E、F两种元素形成氢化物中还原性较强的是H2S,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6)C、D、F形成的某种化合物N也可用做漂白剂,N是次氯酸钠。M、N以物质的量1:1混合,SO2被氧化,因此混合物没有漂白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SO2+H2O=SO42-+Cl-+2H+。19、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圆底烧瓶和烧杯盛NO的集气瓶内出现红棕色K1和K2K3【解析】

(1)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NO与O2混合,生成的NO2通入H2O中,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NO与O2反应,NO2与H2O反应;(2)本实验首先发生NO与O2的反应,然后NO2与H2O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3)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圆底烧瓶和烧杯;(4)扭开活塞K1和K2后,NO与O2混合,生成NO2,所以反应现象为:盛NO的集气瓶内出现红棕色;关闭K1和K2,打开K3,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烧瓶内NO2气体体积膨胀,与烧杯内H2O接触发生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产生喷泉。20、MnO2+4HCl△MnCl2+Cl2↑+2H2O⑥吸收多余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AlCl3+3H2O==Al(OH)3+3HClH+浓度降低影响氯气的生成NaCl固体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浓H2SO4,继续加热86.5%制备的氯气不足(或固体和气体无法充分接触;无水AlCl3发生升华,造成损失等)【解析】分析:本题分三块,制备氯化铝、氯化铝的纯度分析、探究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其中氯化铝制备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氯气与铝粉共热制备氯化铝,实验过程中要关注氯气的净化、保持无氧环境(防止生成氧化铝)、干燥环境(防氯化铝水解),并进行尾气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氯化铝样品中可能混有铝,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测定铝的含量,再计算出氯化铝的纯度;探究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可从二个方面分析:氯离子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和H+对实验的影响,据此解答。详解:(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由于生成的氯化铝易水解,则需要防止水蒸气进入D装置,因此装置E中的药品是无水氯化钙,答案选⑥;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以免污染空气。(3)无水氯化铝遇水蒸汽发生水解反应,则无水AlCl3遇到潮湿空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4)根据实验室利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反应原理可知,参加离子反应的离子为氯离子和氢离子,因此另一种假设为H+浓度降低影响氯气的生成;(5)可通过向反应装置中添加NaCl固体的方法增加溶液里的氯离子浓度,添加浓硫酸的方法增加溶液里的H+浓度来验证,即步骤实验操作预测现象和结论①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NaCl固体继续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1成立②往不再产生氯气的装置中,加入浓H2SO4,继续加热若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则假设2成立;(6)三次实验收集到的氢气平均值为(334.5mL+336.0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