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中石兽》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选自司马迁《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参考答案】9.A10.C11.B12.(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参考译文】【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2019湖北荆门)【甲】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乙】杜处士好画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
。(2)一日曝书画
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
12.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
。(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
。13.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甲文:
。乙文:
。【参考答案】10.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经历
(2)晒11.
翻译(4分,每小题2分)(1)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12.(4分)(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13.(写出启示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言之有理即可。4分。)甲文示例:(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乙文示例:(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参考译文】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2017湖南张家界)【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②须其夜艾()③阴布大网()④叹其以诈相笼()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分)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参考答案】10.答案:①依照②止,尽③暗中,秘密④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写法、作用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姓冯的人曾写了《雁奴说》,感叹他们用欺骗的手段来捕捉雁奴嫁祸于雁奴,他说:“哪里只是雁是这样呢,人中本来也有,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2017山东东营)【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害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嵌,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11.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1)山门圮于河(2)然则天下之事(3)尝与其父奢言兵事(4)秦悉坑之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顶是()(2分)A.二石兽并沉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寻十余里/未果,寻病终C.然不谓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而绝其粮道/哀转久绝13.翻译丈中画线句子。(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14.对于河中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15.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1.(1)倒塌(2)(既然)这样,那么(3)曾经(4)坑杀,活埋12.A【解析】A项的“并”都是“一起”的意思。B项第一个“寻”是_寻找”:的意思:第二个“寻”是“不久”的意思。C项第一个“然”是“然而”的意思,第二个“然”是“这样”的意思。D项第一个“绝”是“断鲍”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消失”的意思。13.(l)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呢?(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打败赵国军队的人一定是赵括。1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纸上谈兵。15.讲学家:一知半解、好为人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赵奢: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预见性。【参考译文】【乙】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2016辽宁锦州)【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纪昀《阋微草堂笔记》)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湮于沙上()②不亦颠乎()③虽危症亦立愈()④终不反顾()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转赠以金扶苏以数谏故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归途于窝集遇三盗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24.翻译下列句子(4分)(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甲】文的启示:____【乙】文的启示:____【参考答案】22.(1)埋没
(2)通“癫”
疯狂
(3)即使
(4)回头看(共4分,每空1分)
23.C(2分)
24.(1)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分,意近即可)
(2)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2分,意近即可)
25.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1分,意近即可)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1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从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2016四川南充)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是非/木柿
B.盖/石性坚重C.一老河兵/闻之
D.阅/十余岁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山门圮于河(倒塌)
B.遂反溯流逆上矣(顺流)C.沿河求之(代石兽)
D.竟不可得(终了,最后)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选文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的经典文献。B.选文简洁之至,又很生动。第一段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考虑不周,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D.选文情节波澜起伏,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最后又引出老河兵的“又笑曰”,揭晓谜底。1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②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5、联系选文内容,说说选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5分)【参考答案】11A
12B
13C
14、①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②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15、文章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庙里的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肯定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推断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说明了对待任何事物,都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的道理。启示我们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2020湖南娄底)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13、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11、①经过;②事物的道理。1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13、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多思考观察,联系实际;看待问题时不可片面,更不可主观臆断,要事实求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020湖南湘潭)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面黑体字词的意义(4分)(1)阅:___________啮:___________(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1)经过,过了;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指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事物的道理,规律12、(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13、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2020新疆阿克苏)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益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逐反溯流遂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颅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脑断款?(纪昀《河中石兽》)11.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12.老河兵为什么要“笑”,如何理解老河兵这个人物形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答案】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解析】应先初步感知语意,然后抓住断句标志来准确断句。“水不能冲石”主谓宾结构完整,“其”作代词,一般位于语句开头,故应在“其”前断开;“其反激之力”是“啮”的主语,语句较长,其后应断开;“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表意明确,且其结果是“渐激渐深”“至石之半”,所以其后应断开;“渐激渐深”“至石之半”语意并列,所以中间应断开。【考点】文言断句。12.【答案】老河兵笑(有嘲笑的意思)的对象是讲学家,因为他知道讲学家没有实际经验,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意思对即可)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意思对即可)【解析】应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出涉及人物“笑”的语句,然后分析原因并理解人物形象。原文中“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等语句写出了老河兵笑的原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石必倒掷坎穴中”写出他综合考虑了石头的性质、沙的特点及水的作用力,从而形成了“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观点,充分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性格特点。【文言文译文】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况且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虚浮,石兽被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颊倒了吗?”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虚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装机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冲击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他们,不是更颠倒了吗?”依照他的活(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方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吗?(2019宁夏)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湮于沙上(2)遂反溯流逆上矣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2)可据理臆断欤?(2分)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哦。”小红恍然大悟,并从河流的特点出发举出了不能于上流求石的两种情况:(1);(2)。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2分)【参考答案】19.(1)埋没(1分)(2)于是,就(1分)20.(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3分,译错一个关键词扣1分。关键词“尔辈、物理、是、木杮、岂、为”)(2)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分)21.要点:从河床角度,如河床太陡、淤泥或卵石河床等;从水流角度,如水流常年很浅、很缓等。(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017湖南株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棹数小舟棹:划船B.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C.渐激渐深激:猛烈D.转转不已已:停止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C.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参考答案】5.C6.A7.B8.D【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017四川成都)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山峦为晴雪所洗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1.请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译文:(2)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译文:12.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答:【参考答案】11. (6分)(1)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2分)(2)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4分)12.(4分)说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2017新疆乌鲁木齐)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阅十余岁阅:___(2)竟不可得竟:___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山门圮于河13.翻译下列语句。(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参考答案】11.(1)
阅:经过,过了(2)
竟:终于,到底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2.
山门/圮于河
评分说明:(1分)13.(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15.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 山门圮于河()(2) 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 一老河兵闻之()(2) 当求之于上流()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 23.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答:【参考答案】19. (3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20. (2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21. (1分)众/服为确论。22. (3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23. (3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写作评分时应注意:①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下列四项有—项突出者应评为一类卷:A.立意新颖;B.构思巧妙;C.感情真挚动人:D.语言富有个性②切忌打保险分(及格分)、印象分,要敢于拉开档次,敢于打髙分。③书写分3分。其中,文字规范1分,端正1分,整洁1分。(2016湖南常德)沧州南一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仲裁常年顾问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版农产品批发市场入驻协议书模板4篇
- 印尼动力煤2025年度环境保护与合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重型机械设备的买卖与安装指导合同3篇
- 2025版汽车经销商库存管理及销售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科技公司股权激励与分红实施细则协议3篇
- 2025年度林业生态补偿树木交易合同4篇
- 2025年度服装产品设计保密协议范本4篇
- 2025年度高端化妆品原料采购合作意向书(美容护肤)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草原恢复与草籽种植支持项目合同3篇
- 《请柬及邀请函》课件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机电安装工程安全培训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青海原子城的课程设计
- 常州大学《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
- 英语雅思8000词汇表
- 小学好词好句好段摘抄(8篇)
- JT-T-1059.1-2016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茶艺文化初探》(教学设计)-六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