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母乳喂养是否更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某研究团队肯定了这一点。团队对1500个孩子在他们9个月、2岁和4岁时进行了追踪测试,研究发现母乳喂养超过3-5个月的儿童在智力测试中得分高于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的儿童,而后者的得分又比没有经过母乳喂养的儿童高。下列选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上述论述的是:A.提供母乳喂养的母亲对孩子情绪更为关注B.提供母乳喂养的母亲大多数都是中等以上文化水平C.母乳中某些促进大脑发育的营养成分是无法人工合成的D.父母在早期为孩子朗读书籍的频次能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论据:母乳喂养超过3-5个月的儿童在智力测试中得分高于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的儿童,而后者的得分又比没有经过母乳喂养的儿童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该项提到母乳喂养的母亲对孩子情绪更为关注,但情绪是否对所有孩子都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无法确定,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提到母乳喂养的母亲大多数都是中等以上文化水平,说明可能是文化水平差异引起的智能差异,该项提出了另外一个原因,具有削弱作用。C项:增加论据。该项提出母乳中有些促进大脑发育的营养成分无法人工合成,说明母乳喂养有其他喂养方式没有的优势,母乳喂养更好,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D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孩子朗读书籍的好处,论点说的是母乳喂养的好处,论题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2.伤害感受神经能够对造血干细胞动员进行调控,增强造血干细胞的黏附或迁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伤害感受神经元主要分泌的神经递质分子。研究者发现,给予CGRP可以显著增强造血干细胞动员。CGRP可以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诱导细胞表面形成CALCRL和RAMP1蛋白形成的二聚体受体,并促进造血干细胞进入血管。研究专家认为,吃辣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如果上述结论为真,需要补充的前提是:A.骨髓神经纤维中高达77%都是伤害感受神经元B.辛辣食物导致的“辣味”是一种痛觉,会激活伤害感受神经C.辣的食物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加速胃肠道蠕动D.造血干细胞会在神经的调控之下,从骨髓释放进入循环,对损失的血细胞进行补充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吃辣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论据:伤害感受神经能够对造血干细胞动员进行调控,增强造血干细胞的黏附或迁移,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伤害感受神经元主要分泌的神经递质分子。研究者发现,给予CGRP可以显著增强造血干细胞动员。CGRP可以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诱导细胞表面形成CALCRL和RAMP1蛋白形成的二聚体受体,并促进造血干细胞进入血管。本题论点说的是“吃辣”与“造血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论据说的是“伤害感受神经”与“造血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话题不一致,且提问方式为“前提”,加强优先考虑搭桥,即建立“吃辣”与“伤害感受神经”之间的联系。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指出骨髓神经纤维中的伤害感受神经元占比高,不能说明“吃辣”与“造血干细胞动员”之间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B项:指出“辣味”会激活神经纤维中的伤害感受神经,这说明吃辣可以影响伤害感受神经,进而影响造血干细胞动员,在“吃辣”与“伤害感受神经”之间建立了联系,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C项:指出辣的食物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与造血干细胞无关,属于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D项:指出造血干细胞能够对损失的血细胞进行补充,未提及吃辣对其的影响,属于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近日,火星车在加勒陨坑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暗示着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具有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地球沙漠土壤与火星土壤不同,是对论据的削弱,无法加强,排除。B项:经化学物质分析后,陨坑内土壤与地球上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相似,与论据表意相同,是对论据的加强,保留。C项:火星远古土壤样本情况仅表明火星早期的环境比现在宜居,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当时是否存在生命,不明确选项,排除。D项:磷在土壤裂纹剖面中有损耗,说明有微生物存在,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土壤裂纹剖面就说明可能有生命,属于搭桥加强。B、D两项都能加强,但是D项搭桥的加强力度强于重复论据的B项。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远古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论据: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不明确项。地球土壤多孔中空结构,硫酸盐浓度较高,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指出火星土壤和地球沙漠土壤有区别,这种区别是否与生命有关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B项:不明确项。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不确定这种相似是否与生命有关,不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宜居性”和是否存在生命无关,和土壤状况也没有必然联系,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建立联系。火星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解释了为什么可能通过地球和火星相似的土壤样本来推测生命的存在,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具有加强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拍摄的图像发现”后面的内容,论点为“这暗示着”后面的内容。要支持该结论,可以说明远古时期火星确实存在生命。题干推论由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类似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推出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A项,指出火星土壤层不具备地球沙漠土壤的某些特征,并不能说明远古时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无法支持题干结论。B项,指出陨坑内土壤的某些情况与地球土壤状况接近,则由地球土壤存在生命的实际情况,说明远古时期火星也可能存在生命,对题干有一定的支持作用。C项,指出远古时期火星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但宜居并不能说明存在生命,无法支持题干结论。D项,指出这些土壤中的磷损耗与地球土壤类似,而地球土壤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微生物所致,则类比可推测火星远古时期可能也存在微生物,即存在生命,直接支持了题干结论。相较于B项,该项的支持力度更强。故本题选D。4.理性预期指的是,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的时候,如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理性预期的是:A.省立医院分院一投入使用,小陈就在附近开了一家水果店B.老秦获悉某政策即将施行,凭着长期炒股的经验进行股票操作C.传言说城南要建某重点中学分校,老刘立即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D.小张得知其高考成绩在全省排第二十位,果断决定第一志愿报清华大学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人们是理性的”、“他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人们到医院看望病人时经常选择水果作为礼物,所以医院的投入使用会使得水果的需求量增加,那么小陈选择在医院附近开水果店,符合“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且其做出的判断是理性的,符合定义,当选;B项:政策的施行可能对股票产生影响,老秦获悉这一信息后进行股票操作,符合“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但凭着长期炒股的经验,不能确定其判断是否理性,不符合“人们是理性的”,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建重点中学可能会影响其附近的房价,但该消息为传言,传言是否是真实并不确定,故老刘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这一决定是否是理性的并不明确,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小张根据高考成绩填报志愿,不符合“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时;②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做出行动;③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存在预期一定是由于存在不确定、不明朗的情况,而医院的投入使用必定带来人流量的增加,也必然导致购买水果人数的增加,这是明确的情况,不能称之为在预期的情况下开设水果店,并且购买人数增加不属于“经济现象”,医院刚一投入使用就开店,也不属于“充分利用信息做出行动”,不符合定义;B项:获悉政策即将施行,那么该政策会对经济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属于“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这种影响会体现在股票的波动上,老秦凭借长期的炒股经验进行操作,属于“充分利用信息而做出行动”,而且政策对股票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预期即为了获取利益或避免损失,符合“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符合定义;C项:老刘立即在附近买房子是预期到房价的上涨,属于“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但是给出的是传言,相信传言而做出行动,不属于“充分利用信息而做出的行动”,做出的决策也是不理性的,有可能犯系统性的错误,不符合定义;D项:小张的大学报考志愿,是个人意愿的表现,不属于“对经济现象的预测”,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涉及定义的客体、手段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要点分析选项。理性预期的定义要点:①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时;②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做出行动。A项,医院已经投入使用,小陈充分利用了所得到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期而开了水果店,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去医院看望病人时经常会购买水果,所以医院附近的水果确实比较畅销,因此小陈的决定体现了理性预期,符合定义。B项,老秦在政策还未实施时就进行操作,不符合要点②。C项,老刘听到传言就买了一套房子,不符合要点②。D项,说的是小张报考志愿,并不是针对某个经济现象进行预期,不符合要点①。故本题选A。5.科技成果转化的对外合作,涉及(
)事项的,依法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A.国家秘密B.国际政治C.国家制度D.国有企业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我国1996年公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对外合作,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依法按照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故正确答案为A。【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8月29日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法》,已删除了该条】6.对某班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该班的学生或者喜欢打篮球,或者喜欢打羽毛球,如果喜欢打排球,则不喜欢打羽毛球,该班的班长喜欢打排球,因此他也喜欢打乒乓球。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假设?A.该班的班长至少喜欢三项体育活动B.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都喜欢打羽毛球C.喜欢打篮球的学生都喜欢打乒乓球D.该班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只有篮球、羽毛球、排球和乒乓球四项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喜欢打排球→喜欢打乒乓球。
论据①:喜欢打篮球或喜欢打羽毛球。论据②:喜欢打排球→-喜欢打羽毛球。①喜欢打篮球或者喜欢打羽毛球,②喜欢打排球→-喜欢打羽毛球;①是一个选言命题,等价于:-喜欢打羽毛球→喜欢打篮球。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班的班长至少喜欢三项体育活动,并不能得到喜欢打排球就一定喜欢打乒乓球,排除;
B项: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都喜欢打羽毛球,喜欢打乒乓球→喜欢打羽毛球,喜
欢打羽毛球→–喜欢打排球,所以喜欢打乒乓球→–喜欢打排球,跟论点相反,是削弱论点,排除;C项:在论点和论据中间搭桥,起加强作用;
D项:该班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只有篮球、羽毛球、排球和乒乓球四项,跟A项一样并不能推出喜欢打排球就一定喜欢打乒乓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题干涉及多个复言命题,可将其转化为推理关系,再结合推理规则进行解题。需注意,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应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结合题干条件,由“如果喜欢打排球,则不喜欢打羽毛球”和“班长喜欢打排球”可推出“班长不喜欢打羽毛球”,再由“该班学生或者喜欢打篮球,或者喜欢打羽毛球”可推出“班长喜欢打篮球”,要推出班长喜欢打乒乓球,需要保证“喜欢打篮球的学生都喜欢打乒乓球”,C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其他三项均不能确保题干结论必然成立。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假设”,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班长喜欢打乒乓球论据:①篮球或羽毛球,②排球→¬羽毛球。③班长喜欢打排球第三步,辨析选项。由①根据否定肯定式,可得③“¬羽毛球→篮球”,②与③递推可知“排球→¬羽毛球→篮球”,若加上“篮球→乒乓球”,在论据与论点之间建立联系,则可得到“排球→乒乓球”,C项符合要求。因此,选择C选项。7.无论是现代游戏,还是传统游戏,都________出了一定的知识、社会和时代特征,同时也________了团结、多样性和包容的价值。但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游戏正在一代又一代的________中逐渐消逝。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反射传播更新B.折射传递更迭C.影射传承更替D.投射传达更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选项中的词语意义相近,需要根据文段和选项,通过辨析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第一空,“反射”指自然现象中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也指物理光学中的光传播现象。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A。“影射”指用一种事物暗示或说明另一种事物。此处没有“暗示”之意,排除C。第二空,“传达”多与“精神”“消息”等搭配使用,与“价值”搭配不当,排除D。第三空填入“更迭”,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无论是现代游戏,还是传统游戏,都________出了一定的知识,社会和时代特征”可知,文段表达的意思是游戏反映出了时代的特征,该空与“特征”搭配。A项“反射”多用于声波或广播的折回,不符合文意,排除A选项。B项“折射”指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符合文意。C项“影射”指借甲指已,暗指,文中不存在借助和被指代的对象,排除C项。D项“投射”指对着目标扔,光线或目光向物体照射,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三空。“游戏传递了团结的价值”,符合文意。“更迭”指更换,交替,与“一代又一代”搭配,强调一代又一代的变化过程,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词语搭配“特征”,A项“反射”多指机体对内在或外在刺激有规律的反应,与“特征”搭配不当,排除;B项“折射”与“特征”搭配恰当,保留;C项“影射”是借此指彼、暗指某事或某人,文中没有提及借助和被指代的主体,排除;D项“投射”侧重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与“特征”搭配不当,排除。代入第二空,“传递价值”为常见搭配。第三空,“更迭”指交换、更替,与“一代又一代”形成了对应,因此B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网络时代,传统游戏如何焕发新生》8.一只密码箱的密码是一个三位数,满足:3个数字之和为19,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大2。若将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调,得到一个新密码,且新密码数比原密码数大99,则原密码数是:A.397B.586C.675D.964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方法一,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为x、y、z。则,解得x=5,y=8,z=6。原密码数是586。故本题选B。方法二,直接运用代入排除法。根据“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调后得到的新密码比原密码大99”判断只有B项符合。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位数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根据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发现四个选项都满足,根据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新密码比原密码大99可得,只有B选项586对调后得到685,且685-586=99满足题意。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密码是一个三位数,此题为多位数问题,依次代入选项验证,A项,,十位9比个位7大2,对调百位和个位得到793,,错误;B项,,十位8比个位6大2,对调百位和个位得到685,,符合条件,正确;C项,,错误;D项,,十位6比个位4大2,对调百位和个位得到469,,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注:考场上不用验证C、D选项。9.下列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是:A.阴天——晴天——阴天B.进步——倒退——进步C.动乱——稳定——动乱D.分裂——统一——分裂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第二步,否定之否定是对否定的再次否定,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这是事物发展普遍存在的周期性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上升和前进,而事物实现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的。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进步——倒退——进步体现了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因此,选择B选项。A项:阴天——晴天——阴天属于正常的天气变化,并未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项错误。CD项:动乱——稳定——动乱、分裂——统一——分裂,最终落脚点在落后的方面,并不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CD项错误。10.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因题干信息真假不定,选项信息充分,优先采用代入法。A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错、错”,小王的猜测为“对、对”,小方的猜测为“错、错”,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对、错”,小王的猜测为“错、错”,小方的猜测为“错、错”,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错、错”,小王的猜测为“错、错”,小方的猜测为“对、对”,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代入后,小李的猜测为“错、对”,小王的猜测为“错、对”,小方的猜测为“对、错”,符合题干要求。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题干涉及三个人和三种职业,要求我们推出两类元素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根据三个人“都只猜对了一半”,可以结合找突破口法进行解题,即寻找某个人的半句与另一个人的两个半句均矛盾的情况,即可判断出这个人的半句一定为假,进而继续推理得出结论。利用找突破口法解题。分析三人的话发现小方的后半句和小李的两句话均不能同时为真,因此小方的后半句一定为假。根据三个人“都只猜对了一半”可知小方的前半句为真,即甲是律师;结合小王的话可知丙是工程师,则乙是教师。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题干条件不确定,优先采用代入法。将A项代入,小李和小方两句都猜错了,而小王两句都猜对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将B项代入,小李两句一对一错,而小王和小方两句都猜错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将C项代入,小李和小王两句都猜错了,而小方两句都猜对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将D项代入,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符合题干要求,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11.甲将其电脑借给乙使用,乙却将该电脑卖给丙。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乙丙之间买卖电脑的合同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无效B.有效C.效力待定D.可变更或撤销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合同法。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无权处分效力】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由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可以推知该买卖合同为有效合同。因此,选择B选项。12.计算机中存储器包括储存器和U盘。(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第二步,计算机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①内存储器简称内存,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一般指插在计算机主板上的内存条,但也包括主板、CPU、显卡、声卡等上带的内存,但不能随便拆下。②外存储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如硬盘、软盘、ZIP盘、U盘、磁带等。因此,本题错误。存储器单元实际上是时序逻辑电路的一种。按存储器的使用类型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在计算期间被用作高速暂存记忆区。数据可以在RAM中存储、读取和用新的数据代替。当计算机在运行时RAM是可得到的。它包含了放置在计算机此刻所处理的问题处的信息。大多数RAM是“不稳定的”,这意味着当关闭计算机时信息将会丢失。只读存储器(ROM)是稳定的。它被用于存储计算机在必要时需要的指令集。存储在ROM内的信息是硬接线的”(即,它是电子元件的一个物理组成部分),且不能被计算机改变(因此称为“只读”)。13.甲、乙、丙三个植树队同时各种400棵树,当甲队把400棵树全部种完时,乙队还有150棵树没种,丙队才种了220棵树。当乙队全部种完时,丙队还有多少棵树没种?A.48B.52C.66D.74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由当甲队把400棵树全部种完时,乙队还有150棵,乙种了400-150=250(棵),此时丙种了220棵,因此乙、丙两队的效率之比为250∶220=25∶22(时间一定,效率与总量成正比),分别赋值乙和丙的效率为25和22。第三步,乙种完还需要时间为150÷25=6,在这段时间内,丙种了6×22=132(棵),丙还有400-220-132=48(棵)没种。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题干中给出当甲队完成时乙队与丙队的种树情况,相当于给出在相同时间内乙队和丙队的种树情况,则乙、丙两队的效率比=所种棵树比。当乙队完成400棵时,根据效率比可求得丙队的完成情况。当甲队全部种完时,乙队种了400-150=250棵,丙队种了220棵,则乙队400棵全部种完时,丙队种了400×=352棵,还剩400-352=48棵,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由题意已知相同时间内,乙、丙两个工程队,完成的工程量之比为,则效率之比为。相同时间内,当乙队完成剩余150棵时,丙队完成了棵,则丙队还剩下棵未完成。故正确答案为A。14.普罗泰戈拉哲学的语境既涉及认识论也关涉价值论,并没有完全地把两者加以分离,也不完全是理性抽象规定中的人,主要是从感性具体向理性规定转变过程中的“特殊人”,以当时公民阶层的社会属性来理解人的规定;尺度标准既有个别性也有一般性,没有提出一个绝对的统一标准,而是自发要求针对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标准,但又感到统一标准的存在。根据上文,作者对普罗泰戈拉哲学的态度是:A.否定B.肯定C.不置可否D.辩证分析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通过文段中的“既涉及认识论也关涉价值论”以及“尺度标准既有个别性也有一般性”,可以看出作者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普罗泰戈拉哲学。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辩证分析”就是作者对普罗泰戈拉哲学的态度。因此,选择D选项。A项、B项和C项:均无法体现出作者分析时的客观性。15.群体决策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两种形式。(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决策知识。第二步,群体决策的形式:①领导群体决策是指一个领导集体共同进行决策,也即最高管理层的决策集团在一起拍板。②群体参与决策是指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次决策的情况。它集中表现在群体成员参与领导决策的过程,并对决策的形式、内容和执行施加影响。因此,本题正确。16.报销:凭据:发票A.平衡:支出:消费B.乘车:凭证:车票C.辩护:律师:法律D.观赏:电影:门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报销需要凭据,二者之间是对应关系,发票是一种报销凭据,二者之间是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A项:消费是支出的一种方式,但是平衡和支出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乘车需要凭证,车票是一种乘车凭证,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辩护需要律师,但法律是律师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律师的一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观赏和电影之间是动宾关系,而且门票和电影也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7.公文中的请示均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限期批复。A.向上呈报B.征求意见C.明确作答D.及时传阅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第二步,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属于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因此,选择C选项。18.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类型和水平差异显著,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教育发展的历史传统、现实模式和未来图景也各有特点。高质量教育体系由充满活力、因地制宜和各具特色的子系统组成,这需要将教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为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硬性底线要求以确保改革创新方向不动摇,也为不同地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弹性和广阔空间以促进更丰富多样的特色发展。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实施分类指导B.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突出制度引领C.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持续改革创新D.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夯实资源保障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受地域、经济发展各方面影响,我国各地各类教育发展的特点存在差异,接下来介绍“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特征,并通过对策标志词“需要”指出教育发展应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注重改革创新方向不变的同时保持各自特色。故文段先引出话题然后提出对策,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注重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对应A项。B项“制度引领”和D项“资源保障”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C项,“持续改革创新”属文段对策的意义效果,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六个维度》19.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每个图形均由2种元素组成,考虑数素。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中的三幅图黑点总数量为8个,白点总数量为8个,黑点与白点数量相同。规律代入第二段中,已知的两幅图的黑点总数为6个,白点总数量为7个,黑比白少一个,所以问号处填入的图形只需黑比白多一个即可保证第二段中所有的黑白点数量相等,选项中仅有C项能满足。因此,选择C选项。20.一位厂长这样说:“走得正,行得端,领导才有威信,说话才有影响,群众才能信服,才能对我行使权力颁发‘通行证’。”这位厂长在这里强调了领导的力量来源于(
)。A.法定权力B.奖惩权力C.专家权力D.感召权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A项错误,法定权力是指在组织机构中,因为所处的工作职位而拥有的法定性的权力,员工一旦得到任命了,就具有了相应的法定权力。题干未涉及。B项错误,奖惩权力是指通过奖励下属或者剥夺一定有价值的东西来让人们愿意服从领导的指挥。题干未涉及。C项错误,专家权力是指来源于领导本身特长、专业、知识领域的权力。题干未涉及。D项正确,感召权力是指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他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别人的赞赏、认同和钦佩,从而愿意主动服从跟随他。题干中“走得正、行得端”强调的就是领导的感召权力。故正确答案为D。21.&$¤¥¥¤$&A.&$¤¥¥¤&$B.&¤$¥¥¤$&C.¢¤£<<£¤¢D.&$¤¥¤¥$&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字符间的关系。从左往右,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点,其中1号和8号、2号和7号、3号和6号、4号和5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1号和8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B项:2号和7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C项:1号和8号、2号和7号、3号和6号、4号和5号位置上的字符相同,与题干字符的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3号和6号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22.下列不属于非刑罚性处置措施的是:A.赔礼道歉B.具结悔过C.训诫D.管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应用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根据法条可知管制属于刑罚性处置措施,不属于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因此,选择D选项。ABC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ABC项排除。23.(
)对于“闭月羞花”相当于“玉树临风”对于(
)。A.才貌双全——惊才风逸B.宛如天仙——婀娜多姿C.沉鱼落雁——风流倜傥D.风华正茂——雄心壮志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将选项代入题干,判断题干词语间的逻辑关系。题干词语是全同关系,为近义词。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的逻辑关系。C项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近义词,在古代用来形容女子很漂亮;“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是近义词,形容古代男子很英俊。故正确答案为C。24.389,569,479,587,299,()A.845B.787C.673D.668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数列各项均为三位数,不易做加减乘除运算,可优先考虑数位组合规律。数列各项均为三位数,不易做加减乘除运算,可优先考虑数位组合规律。观察发现,各项百位、十位、个位数字之和均为20,只有D项符合,6+6+8=20。故本题选D。25.和基础教育一样,医疗卫生________地拥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它们都曾经________了公益性质,也因而带来了种种矛盾。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与生俱来丧失B.理所当然摒弃C.毋庸置疑偏离D.责无旁贷扭曲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可知,此处并无“责任”之意,排除与此不符的“责无旁贷”。第三步,第二空,结合句意及词语含义的轻重程度,排除语义过重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一空,拥有某种属性决定于事物的性质,不是责任,“责无旁贷”填入不恰当,排除D。第二空,句子说的是市场化改革削弱了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这些产品的公益性,A项的“丧失”和B项的“摒弃”词义程度均过重,排除。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此题为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第一空,根据“和······一样”可知此处指“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具有相同的性质,“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用于此不合语境。第二空,根据“但”引导的转折关系,在市场化的改革下,它们的公益成分发生了一定改变,但二者拥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属性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丧失”或“摒弃”过于绝对;“扭曲”与“公共性质”不相搭配。故排除A、B、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26.办事公道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人双方(
),不论对谁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办事。A.厚此薄彼B.偏听偏信C.公平合理D.不偏不倚参考答案: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第二步,公道与公平、公正的含义大致相同,意指坚持原则,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实事求是地待人处事。办事公道就是指我们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当事双方公平合理、不偏不倚。C项: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C项正确,当选。D项:不偏不倚是指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D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CD选项。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A项:厚此薄彼是指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淡另一方,比喻对人、对事不同看待。A项错误,不当选。B项:偏听偏信意思为片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不公正。B项错误,不当选。27.坚果
对于(
)相当于(
)对于
琵琶A.苹果;乐器B.松仁;扬琴C.板栗;弹拨乐器D.浆果;打击乐器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A项:苹果不是坚果,二者为反向包容关系,琵琶是乐器,二者为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松仁是坚果,二者为种属关系,扬琴和琵琶是两种乐器,二者为并列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板栗是坚果,二者为种属关系,琵琶是弹拨乐器,二者为种属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浆果和坚果是两种不同的果实类型,二者为并列关系,琵琶不是打击乐器,二者为反向包容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8.研究结果显示,只要手机在视线范围或
的范围之内,就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下降。这并不是手机的推送或通知分散了人的注意力,而是人们下意识地不去“
”手机,但发布这个指令的过程本身就会耗费有限的认知资源,造成脑力流失。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近在咫尺牵挂B.唾手可得惦念C.触手可及惦记D.一步之遥想念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手机在视线范围”可知,所填词语表达距离手机很近之意。A项“近在咫尺”形容离得特别近,C项“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D项“一步之遥”指一步的距离,比喻距离很近,三项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下意识地不去“想”手机的过程本身就会耗费有限的认知资源,故所填词语应体现“总想着、记着”之意。C项“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置于此处形容人心里一直想着手机,符合文意,当选。A项“牵挂”指挂念,因放心不下而想念,D项“想念”指对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两者均有主观上关心之意,形容“手机”不恰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科普:手机在身边会影响大脑认知功能》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手机在视线范围”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与手机的距离近。A项“近在咫尺”指距离非常近,符合文意。B项“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未能体现“距离近”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符合文意。D项“一步之遥”指一步的距离,比喻很近,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并不是……而是……”可知,反向并列前后语义相反,因文中出现否定词“不去”,故文中要表达的意思与“分散了人的注意力”语义相近。A项“牵挂”指因放心不下而想念,不符合上述语境,排除A项。C项“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符合语境。D项“想念”指思念,怀念,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所填词语应表明距离很近之意,且能修饰“范围”,排除不符合文意的B和不能修饰“范围”的C、D。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由“或”可知,所填词语应与“视线范围”语义相近,表示距离很近,且能修饰“范围”。“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其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B。“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通常说某物、某地近在咫尺;“一步之遥”指一步的距离,比喻很近,通常表述为“距……一步之遥”。两词均不能修饰“范围”,排除C、D。验证第二空,“惦记”指(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填入符合语境。故本题选A。29.A.AB.BC.CD.D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中右上角的黑块每次顺时针平移一格,下一幅图应平移到左下角;题干中左下角的黑块每次顺时针平移一格,下一幅图应平移到右上角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对应A项。故正确答案为A。30.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年B.2007年C.2008年D.2009年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方法一:设出生年份为年。若当年为年,根据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可得:,解得,不满足条件;若当年为年,可得:,解得,即出生于1971年,依次代入选项:2006年为35岁,不符合9的整数倍,排除A项;2007年为36岁,是9的整数倍,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方法二:若1980年,数字之和为,若满足年龄等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则出生年份,不满足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若1990年,数字之和为岁,若满足年龄等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则出生年份,满足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且从1990年开始连续十年都满足要求。所以出生年份为1971年,依次代入选项2006年为35岁,不符合9的整数倍,排除A项;2007年为36岁,是9的整数倍,B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31.(1)通过反馈回路,心脏向大脑发出信号(2)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对心脏造成冲击,使血液涌向心脏(3)心肌失常,心率失调,引发猝死(4)大脑输出更多信号,加速心脏跳动(5)大脑接收到心脏泵血信号
A.2—1—5—4—3B.2—4—1—5—3C.1—4—3—2—5D.1—2—4—5—3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跟在“(5)大脑接收到心脏泵血信号”后面的必定是“(4)大脑输出更多信号,加速心脏跳动”,而不是“(3)心肌失常,心率失调,引发猝死”故排除B;通读事件是一个压力造成心率失常进而猝死的过程。根据首尾句原则,可知“(3)心肌失常,心率失调,引发猝死”一定是尾句。排除C;
当“(1)通过反馈回路,心脏向大脑发出信号”后,“(5)大脑接收到心脏泵血信号”一定紧随其后,故排除
D。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②中选择。比较①②可知,应该是血液涌向心脏之后,再发生心脏向大脑发出信号,即首句为②,排除C、D项。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①④中选择。可知只有心脏向大脑发出信号后,大脑才能接收到心脏泵血信号,之后大脑才会输出更多信号,加速心脏跳动,即第二句为①,排除B项。因此,选择A选项。32.如果中医药在动物保护这些价值上也受到批评,还怎么能再和西药竞争中获得一席存身之地呢?不用动物入药,的确可能对目前一些中医构成了压力,但是真正的良医不会________,他们会化压力为动力,努力钻研医术,________中医药的优良传统。恪守生态文明原则,拥抱动物保护,是中医药现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束手无策
继承B.画地为牢
弘扬C.故步自封
复兴D.舍本逐末
倡导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真正的良医不会________,他们会化压力为动力,努力钻研医术”可知,第一空与“化压力为动力,努力钻研医术”形成相反相对的关系,“束手无策”比喻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舍本逐末”指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A项、B项、C项都符合语境。D项“舍本逐末”是指次要的事物和重要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用动物人药”和“不用动物入药”并不属于重要和次要的关系,根据后文“恪守生态文明原则,拥抱动物保护,是中医药现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可知,作者认为不能用动物入药,立场明确,故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继承”指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受过来。“弘扬”指发扬光大。“复兴”指衰落后使之再兴盛起来。根据“如果中医药在动物保护这些价值上也受到批评,还怎么能再和西药竞争中获得一席存身之地呢?不用动物入药,的确可能对目前一些中医构成了压力”可知,不用动物入药,使中医药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冲击,缺少了竞争优势。而此时真正的良医通过研究其他的方法,也能做到“________中医药的优良传统”,所以,“复兴”更能体现在中医院遭受冲击后又使之再兴盛起来的含义。而“继承”和“弘扬”未体现这个特点,故排除A项、B项。因此,选择C选项。倡导:带头提倡。33.当一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一起完成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多个部门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
)工作。A.审核B.签发C.会商D.会签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第二步,会签是撰拟公文的过程中,主办单位主动与有关单位协商并核签的一种办文程序,一般当公文的内容涉及本单位的多个部门或与其它单位有关时,需要进行会签。会签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内部会签和外部会签。内部会签用于与本单位内部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并核签;外部会签用于与外单位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并核签;二者的性质相同,但处理形式不同。因此,选择D选项。34.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第二步,核酸是一类生物聚合物,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是所有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体内。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即组成核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因此,本题正确。①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②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运核糖核酸,简称tRNA,起着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信使核糖核酸,简称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核糖体的核糖核酸,简称r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35.在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中,警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是最大。这些城市中的“无目击证人犯罪”的犯罪率也最低。看来,维持高比例的警察至少可达到有效地阻止此类犯罪的效果。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有效的削弱上述推论?()A.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大多数罪犯并不是被警察抓获的B.无目击证人犯罪在所有犯罪中本来就只占很小的比例C.高人口密度本身使得犯罪现场无目击证人的可能性减少D.警察的工作态度和巡逻频率在各个城市是有很大差别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论点:维持高比例的警察至少可达到有效地阻止此类犯罪的效果。论据: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警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很大。这些城市中的“无目击证人犯罪”的犯罪率也最低。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题干想要用警察人数多来有效防止“无目击证人犯罪”,不是讨论谁抓获的罪犯,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题目论据是通过警察人数与犯罪率的关系来说明警察人数对犯罪率的积极作用,不是讨论某种犯罪的比例问题,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提出一个观点,即“高人口密度使得犯罪现场无目击证人的可能性减少”,所以“无目击证人犯罪”的犯罪率低的原因不是由于警察的作用,而是“高人口密度本身使得犯罪现场无目击证人的可能性减少”,能削弱。D项,题目论据是通过警察人数与犯罪率的关系来说明警察人数对犯罪率的积极作用,不是讨论警察工作态度的问题,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C。36.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无疑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B.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吗?C.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是不是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呢?D.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恐怕不能不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了。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语气的强弱的判断。这类题目比较简单,需要考生具备关于语气判断的相关知识。“最委婉”的即语气最弱的一项。通常具有商量意味的句子语气较弱,表达较委婉,而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的语气较强。A项“无疑应该”语气非常肯定;B项“难道不应该”反问加强了语气;D项“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较强。C项“是不是”有商量的意味,语气最委婉,故当选。解题思路:重点考查语气轻重,在语气表达中,A选项中“无疑应该”加重语气;B选项中反问句式加重语气;D选项双重否定句式加重语气;C选项疑问语气最轻,表述为不确定。故正确答案为C。37.法律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下列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是:A.指引作用B.化解社会冲突C.实施社会管理D.分配社会利益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第二步,法的作用可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是从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这一角度提出来的,而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一种目的的角度来认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规范作用是手段,社会作用是目的。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指引作用属于法律的规范作用。A项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38.当天空出现彩虹的时候,最内层的颜色是:A.红色B.黄色C.紫色D.蓝色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第二步,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彩虹七彩颜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因为水对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红光的折射率比紫色光小,而紫光的偏向角度比红光大。由于光在水滴内被反射,所以观察者看见的光谱是倒过来,紫色在最下方。因此,选择C选项。39.市场放缓,有实力的车企调整对策,使得自主品牌车企在乘用车市场的表现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趋于成熟的自主品牌车企
,越走越好;也有一些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已到
的地步。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势如破竹如履薄冰B.所向披靡进退维谷C.如日中天如临深渊D.激流勇进骑虎难下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后的“越走越好”可知,横线处应填入表示“成熟的自主品牌车企正不断向前发展”之意的词语,A项“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B项“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D项“激流勇进”比喻不畏险阻,奋勇向前,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横线处仅表示向前发展,并没有体现发展到十分兴盛之意,故填入文段程度过重,排除。第二空,根据“也有一些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知,横线处词语应表示这些企业现在特别小心谨慎,A项“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符合文意,当选。B项“进退维谷”、D项“骑虎难下”均强调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文段并非强调这些企业处于两难境地,而是强调其行事小心谨慎,故与文意不符,排除B、D两项。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理解横线部分的意思。第二步,辨析选项词语的意思。第一空备选的四个词语填入似乎都可说通,可先从第二空入手。第一空备选的四个词语填入似乎都可说通,不易区分,可先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进退维谷”比喻进退两难;“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又无法中断,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一些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是说企业发展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而不是进退两难的境况中,“进退维谷”填入不恰当,“骑虎难下”也与句意不符,排除B、D。第一空,“势如破竹”形容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在兴旺的时候。由“趋于成熟”“越走越好”可知,“势如破竹”填入更符合语境,排除C。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从“越走越好”可知成熟的自主品牌车企正在不断发展,还没有达到最好的程度。A项“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B项“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D项“激流勇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A项、B项和D项均符合文意,能够体现出成熟自主品牌车企良好的发展之势。C项“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而文段强调的是正在发展,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从“也有一些企业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可知,已到非常严重的地步。A项“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符合这些企业的处境。B项“进退维谷”和D项“骑虎难下”均表示陷于进退两难的地步,文段并非强调两难的境地,排除B项和D项。因此,选择A选项。40.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外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异物接触和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一系列防卫机制。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唾液内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患麻疹后不会再感染麻疹D.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疫苗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长期进化逐渐建立的一系列先天性的防卫机制。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遇到具体病原微生物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后天性免疫力。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接种牛痘后产生了对天花的免疫力,符合“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不符合“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排除;B项,唾液内溶菌酶是先天就具备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符合“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当选;C项,患麻疹后产生了对麻疹的免疫力,符合“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不符合“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排除;D项,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免疫力,符合“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不符合“非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方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4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岗前公共科目培训一般采取(
)方式进行。A.在职培训B.网络培训C.脱产培训D.以师带徒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岗前公共科目培训由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编制计划,统一组织或者委托专门培训机构组织,或者授权主管部门、事业单位按规定组织,一般采取脱产培训方式进行。岗前专业科目培训由主管部门或者事业单位组织,一般采取脱产培训、网络培训、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故正确答案为C。42.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亿万年来我们正是依靠阳光的照射才生存到现在。”但是,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资料显示,环境中的电磁波辐射源包括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这一类电磁辐射源,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A.阳光属于本底辐射中的一种B.雷达属于电磁波辐射污染源C.电磁波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D.本底辐射对环境无不良影响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可知,C项与文意相悖,当选。
A项:根据“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及“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可知,A项与文意相符,排除。
B项:根据“人类发明、制造和使用的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这一类电磁辐射源,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因雷达属于人类发明的电子仪器,所以B项与文意相符,排除。
D项:根据“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可知,D项与文意相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影响儿童认知,电磁波又被“黑”了吗》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解答思路是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原文,然后对比判断。由“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可知,A项正确。由“能够产生辐射电磁波的一切电子仪器、装置和设备……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可知,B项正确。由“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可知,D项正确。由“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可知,C项“电磁波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前两句,“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又称为环境电磁波的本底辐射”“阳光也是一种电磁辐射”,阳光属于自然界产生的电磁辐射,因此也属于本底辐射,符合原文。B项对应文段最后两句话,“环境中的电磁波辐射污染源包括人类发明……被称为电磁波辐射污染源”,雷达属于人类发明的设备,因此属于电磁波辐射污染源,符合原文。C项对应“另外一类电磁辐射源所发射的电磁波,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D项对应“本底辐射对人类生存环境,无不良影响”,符合原文。因此,选择C选项。43.共同加害行为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致使他人人身或财产受损的行为。下列属于共同加害行为的是:A.甲、乙两人与丙有积怨,甲怂恿乙去打丙,乙没有听从。后来,乙在路上遇见丙并与之发生争执,将丙打伤B.甲、乙两家居住在同一栋楼房中,两家都有在阳台上养花的习惯。一日大风突起,甲、乙两家花盆均被吹落,一个花盆砸伤行人丙,但不能确定是谁家的花盆将丙砸伤C.公路上,甲车因刹车失灵撞向乙车,致乘坐乙车的丙受伤D.甲因与乙不合,对外谎称乙有贪污受贿行为,丙听到此事后不知真假,到处传播,造成乙名誉受损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是关于共同加害行为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共同加害行为的定义要点,然后分析选项,选择符合定义要点的一项。共同加害行为的定义要点:①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②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A项,乙与丙发生冲突与甲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定义要点。B项,行人丙是被一盆花所砸,不符合要点①,不属于共同加害行为。C项,侵害方只有甲一人,不符合要点①,不属于共同加害行为。D项,甲与丙的行为共同造成乙的名誉受损,符合定义,属于共同加害行为。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②或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乙将丙打伤,是个人主观行为,未体现“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且甲虽然对丙有积怨,但对丙没有直接侵害行为,未体现“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B项:甲乙其中一家花盆将丙砸伤,是一家的过失引起的侵害行为,另外一家未体现“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或“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C项:甲车刹车失灵,司机主观上是无意,未体现“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且引发事故导致丙受伤,乙并未实施侵害行为,未体现“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不符合定义;D项:甲捏造虚构的事实破坏乙的名誉,主观上是故意,丙不知真假传播信息,两人共同的侵害行为均造成乙名誉受损这一共同结果,属于“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4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非都是不好的现象,在落实上级政策的时候,下级制定有关“对策”其实是很正常的。下列哪项判断能对上述推断构成最有力的支持:A.一般来说,下级的对策总是对上级政策的篡改或曲解B.一般来说,下级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级政策进行细化,以方便政策执行C.上下级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是不一样的,下级也应拥有一定的政策权限D.下级只能开展政策执行,不能进行政策制定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论点是有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好的现象,本题论据是在落实上级政策的时候,下级制定有关“对策”其实是很正常的。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中“下级的对策总是对上级政策的篡改或曲解”说明下面的对策阻碍了上面的政策的执行,这不是好现象,A是削弱选项,错误;B中“下级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上级政策进行细化,以方便政策执行”说明下面的对策对上面的政策起好的作用,这是好现象,B是加强选项,正确;C中“下级也应拥有一定的政策权限”与题干的论述无关,C错误;D中“下级不能进行政策制定”与题干中“下级制定有关‘对策’其实是很正常的”不符,D是削弱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非都是不好的现象。论据:在落实上级政策的时候,下级制定有关“对策”其实是很正常的。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增加反向论据。“下级的对策是对上级政策的篡改或曲解”,说明是不好的现象,具有削弱作用。B项:解释论据。下级对上级政策进行细化,以方便政策执行,说明起到了好的作用,是好的现象,具有加强作用。C项:无关选项。“政策权限”题干并未提及,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削弱论据。“下级不能进行政策制定”,直接否定论据“下级制定有关‘对策’其实是很正常的”,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45.《爱莲说》字数不多,却写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殊性格,在
的咏荷之作中,可算是
。只是这篇佳作出自宋朝理学
周敦颐老先生之手,未免使人觉得遗憾。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数
不落窠臼
权威B.众多
独树一帜
祖师爷C.万千
鹤立鸡群
大师D.汗牛充栋
绝唱
代表人物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应填入“很多”的意思。A项“多数”指整体中占较大比例的数量。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D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语境可知,应表达与众不同之意。B项“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符合语境,答案锁定B选项。C项“鹤立鸡群”指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特殊。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周敦颐”是宋朝理学开创者,用“祖师爷”搭配得当。因此,选项B选项。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46.为什么有人乐于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朋友,有人却对此避之不及?有研究人员提出,与其他人相比,CD38基因表达量较高、CD157基因序列存在特定变异的人更乐于社交,所以这两种基因影响了人的社交能力。但是,有反对者提出,人的社交能力是由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1区的催产素决定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的大脑都能合成这种激素,它对人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A.CD38和CD157基因控制着催产素的分泌B.催产素的分泌影响着人的共情能力、信任和慷慨程度等C.上述两种基因中哪一种对人的社交能力影响更大还不确定D.基因表达是否能影响行为,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人的社交能力是由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1区的催产素决定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的大脑都能合成这种激素,它对人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本题无明显论据。A项:该项说的是CD38和CD157决定着催产素的分泌,论点说影响人的社交能力的是催产素的分泌,而不是CD38和CD157,因此CD38和CD157对人的社交能力起根本作用,削弱反对者观点即削弱论点,当选;B项:论点讨论的是影响人的社交能力的是催产素的分泌,而不是CD38和CD157,而本项说的是催产素分泌对除了人的社交能力以外的其他影响,与论点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C项:该项说的是不确定哪种基因对于人的社交能力影响更大,而论点说的是催产素决定了人的社交能力,二者话题不一致,排除;D项:该项讨论的是基因表达是否可以影响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环境,与论点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反对者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中的两个观点。题干首先提出“CD38和CD157这两种基因影响了人的社交能力”这一观点,接着提出反对者的观点,即“人的社交能力是由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1区的催产素决定的”。要削弱反对者的观点,可以说明人的社交能力并非是由催产素决定的,或者说明催产素的产生其实受CD38和CD157这两种基因影响的。题干中反对者的观点:人的社交能力是由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1区的催产素决定的。A项,指出CD38和CD157基因控制着催产素的分泌,因此归根结底,人的社交能力还是由CD38和CD157这两种基因控制的,削弱了反对者的观点。B项,指出催产素的分泌影响人的共情能力、信任和慷慨程度等,而这些表现又可能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说明催产素可能确实对人的社交能力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对者的观点。C项,指出CD38和CD157中哪种基因对人的社交能力影响更大还不确定,并未涉及催产素是否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不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D项,指出基因表达能否影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并未涉及催产素是否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不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人的社交能力是由位于人类4号染色体长臂1区的催产素决定的,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大脑都能合成这种激素,它对人的社交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
增加反向论据。反对者认为不是CD38和CD157基因决定人的社交能力,而是催产素,而该项指出这两种基因控制着催产素的分泌,说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CD38和CD157基因,具有削弱作用。B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催产素的分泌影响人的共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平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MP基础知识课件
- 737机型培训课件
- 【名校密卷】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一)及答案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告与数字营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消防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电力大学《第二外语(三)(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伙经营机械合同范本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2025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员额制人才招聘8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招聘实验技术人员52名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标准卷
- 2025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直属事业单位招聘27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托辊投资规划项目建议书
- 车间叉车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2篇)
- 危险品运输汛期应急预案
-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级别设定与考试要求中国舞-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