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的人生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的人生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的人生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的人生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的人生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我的人生履历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在一学期的高中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他们也会进行回顾总结和未来展望,但往往都局限于学业,甚至很多学生都不曾思考过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的现在状况,也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要通往何方。因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亟需发现和澄清自己的需要,进而更好地去努力和行动,以让自己内心中种下的那颗与目标、梦想有关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活动目标1.以人生履历为主题,进行自我成长和人生目标梳理,激发内在的自我思考;2.通过曼陀罗绘画,以非言语的方式,来促动内在的自我整合,提升自我目标的画面感;3.参与、体验和感悟中,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动力驱动,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活动重点曼陀罗绘画,以非言语的方式,促动内在的自我整合。活动难点透过参与、体验和感悟,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动力驱动,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活动准备课堂作业纸;彩铅每组1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圈而坐;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课堂约定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重申心理课堂的约定,老师和学生齐声朗读:积极参与、真诚表达、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课堂约定的重申,一方面让学生调整状态,尽快投入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也形成一种心理契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状态。环节一:我眼中的履历环节二:画说我的人生履历环节三:我愿意从……开始1.教师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魔法师。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份空白的人生履历,它在不同的阶段里会有不同的呈现。你期待你的人生履历是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心理课堂——“我的人生履历”。2.思维拓展:你对履历的理解是什么?在不讨论的情况下,请学生来谈自己对于“履历”的认识和理解。1.桌面上的作业纸,人手一张,确认。2.引导学生将自己觉得最舒服的一只手放在作业纸的大圆上。3.静心放松:(1)引导前的放松:找一个你觉得舒服的姿势坐好,你可以睁着眼睛,也可以闭上眼睛,细细地去感受,你人生当中的这份履历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轻音乐)(2)放松指导语:静静地感受一下,如果我们的人生履历就浓缩在这一个大圆中,它会是什么样子?……请你静静地去感受,让自己在这一刻静下心来,细细地去体悟属于你的这份人生履历,也许它在你头脑中是一幅或清晰或模糊的画面,也有可能会幻化成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都没有关系。请你静静地去感受、去体悟,如果你的这份人生履历会说话,它会对你说一句怎样的话?请你细细地看着它,直视着它,去感受。……当它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你面前的时候,请你捕捉到对于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画面。慢慢地,慢慢地,将它印在你的脑海里,印在你的心上……静静地去感受……如果你觉得在你头脑中的那个景象,那幅画面已经够清晰了……请你再确认一下……待一会儿,我会从3数到1,当我数到1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地睁开眼睛,把你刚才在头脑中所浮现的画面,静静地记住,回到我们的现在来。……好,3……,这幅画面,这幅景象在你的头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2,它在你的心中已经呼之欲出……1,你已经将它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并且带回到我们的现在来。请你慢慢地睁开你的眼睛,将你对于人生履历的理解、感受以及领悟,呈现在你的作业纸上。4.大圆内绘画。(曼陀罗绘画)学生在小组内,依照自己刚才静心放松的感受和头脑中呈现的画面,选择彩铅,进行曼陀罗绘画。1.曼陀罗绘画作品完成后,每个同学要将自己的作品放在眼前观想,转换位置看,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并落款签上日期。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观想和欣赏。(1)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将自己的作品依次向左传递。(2)拿到别人作品的同学,要将作品先对着作者,让作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再进行欣赏。(3)欣赏完毕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继续(2)的步骤,依次轮换,直到作品重新回到作者手上。3.心分享全部轮换完毕后,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享。(1)当看到我的作品与我渐行渐远以及渐行渐近时,我的感受是什么?(2)分享小组成员的作品,我感受到了什么?开门见山地直接切题,能够把学生迅速拉入到课堂情境中。不利用小组讨论,而让学生来个别化、个性化地呈现自己的理解,是给学生造成观念上的冲击力,并且保持自己内在对于“履历”的理解,以便在下面环节中有个性化的呈现。曼陀罗绘画是一种艺术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平衡个体的左右脑,而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理想、励志和目标教育已经太多,单纯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更多地会呈现出非自我的本意和敷衍性的部分,而使用绘画的方式,不限制,不规定,就让学生在“我的人生履历”主题内积极想象,自由绘画,可以引导和推动学生打开自己的无意识之门,呈现出自己内在真实的声音,并且之于学生是安全的方式,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分享的部分来分享。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己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对话,进而达到自我统整的目标。相信每一位学生内在都有巨大的潜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量。小组内的作品轮换,能够让每一位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重新认识自己曼陀罗绘画作品中所传递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能够让成员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引发自我的思考和对人生履历的链接,进而在小组动力的推动中自我整合和提升。环节四:想把我说给你听邀请学生进行全班分享。教师导语:刚才大家在组内都做了一个小范围的分享。现在,哪个组的成员,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刚才,我们在第一轮绘画的过程当中以及第二轮传递作品的过程当中,有怎样的感受?学生自愿分享,教师根据学生分享内容,进行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曼陀罗绘画和传递感受,引发学生内在的画面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自我的动力,带着画面感走入学习生活中,投入自己的人生追求中。环节五:结语在今天这样一个过程里面,很感恩,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们,都真真正正地走了一趟心。在这个旅程当中,也许我们看到了,看到了我们人生履历中的冰山一角,也许我们还未看到,但是在我们人生未来的旅程上,我们都是且行且珍惜的,让我们一起往下走,走着走着,路就清晰了,走着走着,我们想要到达的那个位置,就去到了。所以,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的起点,而是我们所朝的方向。朝着我们心中的那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就会成为你所期待的自己。教师作结,是为了不打断学生在分享环节中的感受和体悟,让它们继续在学生的心中和胸中升腾,并能嫁接整合老师所给予的部分,从而带着信心和力量走出课堂,走入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我的人生履历》学情分析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情绪体验、自我意识、意志动机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的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而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且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期待掌握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并且,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增强,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行为的动机。高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初高中衔接的阶段,既有高中生的特点,又保留部分初中生的痕迹,因而,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更容易遇到自我意识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和动机不强烈的情况,当然,这些都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充分了解和考虑高一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要求,设计了本堂课,主题为“我的人生履历”,内容是借助“人生履历”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了解、澄清和发现,进而能够确立自我内在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这是目前高中生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了解自我,确立方向。本课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了解,推动学生的自我澄清和发现,进而生成学生自我的情绪情感经验和目标方向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点,在设计课时,反复推敲和斟酌,最终在课堂呈现时,将课堂约定放在了课堂开始之初。这是心理课的每一个课堂约定,也是一种心理契约,既让学生进行自我约定,也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课堂承诺,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以便进行下面的课堂环节。随后的“我眼中的履历”、“画说我的人生履历”、“我愿意从……开始”、“想把我说给你听”等课堂环节,都是基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和设计的,从认识和理解履历开始,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思考,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进而,通过静心放松让学生慢慢地进入到身心放松状态,打开无意识的闸门,去进行自我的对话和呈现,然后以曼陀罗绘画的方式来融合意识与无意识。随后,在“我愿意从……开始”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作品轮换,既能感受到自己作品渐行渐远和渐行渐近的内心感受,也能欣赏和观察到其他成员的作品,推动学生自我发现的同时,也能够去学习他人。“想把我说给你听”环节,则将学生前面几个环节的综合感受进行整合,并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全班分享,给分享者以自我的调整、融合和展示机会,也给听者、观者以心灵的冲击,从而实现“无声有声均走心”的状态。最后的结语部分,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收放自如,让学生能够将投放出去的力量和感悟收回,带着它们走向自己的生活,并融入生活中运用。《我的人生履历》效果分析《我的人生履历》这堂课,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一堂自我探索的课,引导学生梳理自我人生脉络,进行自我发现和澄清,进而明确自我的人生方向。教师在进行本堂课的授课时,充分考虑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以“人生履历”为主线,课堂上通过“我眼中的履历”、“画说我的人生履历”、“我愿意从……开始”、“想把我说给你听”、“结语”五个环节的层级递进式的课堂推进,逐步引发和诱导学生的内在自我探索,并通过自我的静心绘画、小组的作品传递和欣赏以及全班的分享,渐进式地推动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并较为圆满地完成既定课堂教学目标。本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如下: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前,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设置了较为适切的三维目标。课堂上,通过教学环节“我眼中的履历”,引发和触动学生的思考,加之后面“画说我的人生履历”、“我愿意从……开始”等环节的设置和实施,引导学生以人生履历为主题,进行自我成长和人生目标梳理,激发内在的自我思考,较好地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重点环节“画说我的人生履历”以及“我愿意从……开始”中,推动学生通过曼陀罗绘画的艺术心理训练,透过非言语的方式来进行内在的自我整合,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提升自我目标的画面感,使得学生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清晰和充满画面感,增强了学生的内在信心,提升了学生的自尊,基本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架构中,始终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用心体验和真诚感悟上,通过学生的静心放松、绘画练习、作品传递和分享以及全班分享等,使得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感悟中有所思考,思考中有所提升,提升中获得整合,推动学生自我内在的整合和目标动力的驱动,进而能够将课堂感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较完整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二、课堂活动环节的有效性设计《我的人生履历》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透过“人生履历”的思考、探索和呈现,推动学生的自我认识、了解和探索,提升学生自我觉察的能力,进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成长目标。因而,在进行课堂活动环节设计时,我格外用心,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设置了系列环节。初上课时的课堂约定,师生共同朗读,既让学生能够迅速聚焦课堂本身,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自我约定,形成班级心理契约,使得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真诚表达、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我眼中的履历”作为课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个楔子,以“你对履历是如何理解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意识。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去讨论出一个对履历的共同理解,而是直接提问,呈现学生个性化的回答,同时让学生在内心中保留对于履历的个人理解和疑问,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这一环节,也让学生对于下面的环节更加期待。“画说我的人生履历”是本堂课的重点活动环节。教师借由第一个环节,学生内心中的存疑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静心放松,让学生进入身心放松的状态,对自己的人生履历做积极想象,并将诱导出的画面、感觉、思考等,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在作业纸上。这个过程是走心的,让学生从外在的思考、头脑经验的状态,回归身体的感觉,开启自己的各种感官来梳理自己的人生脉络,反观自己的人生。而曼陀罗绘画的方式,则更是开启学生无意识的闸门,让学生在大圆的保护下进行绘画,将自己的感受、体悟、感觉、思考、画面等,用彩铅描绘出来,沙沙作响的彩铅,带动着学生的感觉和思考,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内在的梳理和调整,而教师仅仅只是默默关注、欣赏,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温暖和受保护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自我感受的呈现。“我愿意从……开始”则是上一环节的延伸,在学生将画好的曼陀罗作品命名、签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作品轮换,使得学生体验了自己的曼陀罗作品与自己渐行渐远和渐行渐近时,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和感受的变化,同时,也能够去欣赏到其他成员的作品,并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感悟。这是一个以小组动力来推动课堂进程的环节,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去感悟自己的作品,也更谦虚地去欣赏别人的作品。学生们的倾心投入就是课堂效果最好的证明。“把我说给你听”是整个课堂主体环节的升华。在学生前面的曼陀罗绘画以及小组作品传递并进行小组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全班分享,促动了某些学生的再一次的内心感受,使得部分学生勇敢分享,而同时那些在观望或犹豫状态的学生,也能够通过他人的整体分享,取得一些感受或画面感上的共鸣,并通过老师的回应来体验到一种包容、理解和支持的力量,进而增强自信心。此活动既勾起了分享同学的深度感受,也促动了观看和聆听同学的内在感觉开关,使得全班同学都能继续浸泡在曼陀罗绘画所带来的内心感受中。最后的“结语”部分,是本堂课的结束,也是收笔。教师没有让学生来进行课堂感悟分享,而是直接用了一段话来结束,是为了将学生投放在外的能量聚拢于心,更好地整合自己的内在,而后带着课堂的感受,进入生活、学习中,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三、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呈现?个人认为不在于教师个人的呈现多么完美,而是学生在这一堂课上是否真正地参与、用心地体验、真实地呈现了,心理活动课尤其如此,我很欣慰,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们能够入心、动心、用心地去参与每一个活动环节,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感悟、发现或用文字,或用图画的形式来生动呈现,同时,能够主动分享、积极探索,这就是一堂课最大的教学效果吧!一起分享一下我们学生的曼陀罗作品,看看学生走心的旅程吧!《我的人生履历》教材分析一、所用教材本课题《我的人生履历》选自学校自编心理校本教材《美妙的学习之旅》。本教材已列入学校拟出版校本课程资源库,是在广泛学习、借鉴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版本的基础上,立足我校校情、学情,所编写的一本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师教学需要的心理课程教材。二、教材内容分析整个教材内容的编排共15课,依据自我认识和发现、情绪情感了解与接纳和应对模式与解决途径的发展脉络来层级推进。本课《我的人生履历》是整个教材的第一课,从总体上看,它既属于自我认识和发现的部分,同时又涵盖着情绪情感的面对、处理与接纳,因而,是一节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澄清和发现的课。成长是每个人人生中所面对的最重要的课题,青春期的学生更是如此,进入高中,他们面临着重新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确立高中三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未来的考学目标等多重压力,也更容易面临多种选择而茫然不知所措,因而,促动学生内在的自我整合,提升学生的自我觉察和内省,生成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是高中心理课要完成的核心目标。本课立足于教材的整个目标,立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自我发现与领悟,通过曼陀罗绘画的艺术心理训练,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并期待学生能够将其内化、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三、教材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美妙的学习之旅》中15个课时的课程脉络,是依据自我认识和发现、情绪情感了解与接纳和应对模式与解决途径的层级推进的方式来展开的。本课作为整个教材的第一课,是一堂开局课,对于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触动学生内在的动力点?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能够用心参与的同时有所收获?怎样让学生以这节课为起点,对未来的课程充满期待和向往,并且能够持续地去关注自我,发现和了解自我,并提升和整合自我?本堂课就是一个引子,以“履历”勾起学生的好奇、探究的欲望,并通过曼陀罗绘画的艺术治疗方式,让学生用非言语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成长脉络的梳理、未来方向的构想和当下努力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为自己去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通过非言语的表达和言语的表达,达成意识与无意识的融合与沟通,推动学生的自我觉察和内在觉知,从而为下面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与情绪同行以及发现自己的应对模式,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四、教材编写思路与内容的关系本课《我的人生履历》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我眼中的履历、画说我的人生履历、我愿意从……开始、想把我说给你听、结语。本节课依据教材编写的总思路:启发、引导、发现、推动和提升来展开,以“履历”作为主线。首先,引导学生来对履历做个性化的解读,并通过个别学生的分享来促动自我的内在思考,从而产生初步的内在感受:我所认知的人生履历是什么样子的?我对履历的理解和别人一致吗?我期待的是什么?其次,“画说我的人生履历”,让学生经验不一样的心路历程,从语言、文字的描述转向非语言的艺术表达,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于“履历”的认知和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主,并能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的内在探索。再次,“我愿意从……开始”,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动力去发现自己的曼陀罗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以及从他人的作品中可以体会或感受到怎样的感觉,透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自我的内在整合。然后,“想把我说给你听”,在学生自我发现、小组内成员间彼此欣赏和发现的基础上,邀请学生进行全班分享,使得学生的感受一层层地酝酿和发散开来,从而能够达到深度的融合和感悟的整合,进而也能在分享时,给予其他同学以提示、启发。最后的结语,是帮助学生将教材内容收住,从向外的投递收回内心来,进而期待学生能够带着课堂上所学习的教材内容,走入学习和生活中。五、教法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环节设置,本节课在教法上,更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应用探索,具体来说,主要采用的教法有:1.谈话和讨论法。心理课堂要立足于学生的参与、体验和感受,而非教师的讲授与传递,因而,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来引导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澄清,比如:“我眼中的履历”环节,教师以谈话的口吻来询问学生对于“履历”的理解,诱导学生的自我呈现。在“我愿意从……开始”环节,通过学生的无声分享和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与无意识的沟通与澄清。2.自主学习法。学生是生成和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因而,课堂上我大胆启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从最初的“眼中的履历”环节开始进行自我思考,进而推进到“画说我的人生履历”,让学生以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为基础来进行曼陀罗绘画练习,同时在“我愿意从……开始”环节中,让学生在作品轮换中梳理和整合自我感悟,进而能够进行个性化的分享,一步步地推进学生的自我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内在的自我整合。3.心理技术法。心理课堂中,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心理技术的应用,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曼陀罗绘画练习、静心放松训练、澄清等心理技术,引导学生通过静心放松训练,让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安全、温暖和受保护的课堂空间内进行积极想象,并能将想象中所获得的感受、画面等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从而达到学生意识与无意识的联结,并能促动学生内在的思考与自我觉察,同时,也能让学生去守住自己内心的界限,只分享自己愿意分享和有勇气分享的部分,从而,充分抱持学生,并让学生获得自我的力量和勇气,能够带着课堂生成的力量走入真实生活中。4.合作探究教学法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合作探究的场域,我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彼此之间的连接和支持,因而,在课堂上,并没有过多地去指导或干预学生,而是让学生从个体的自我认知和理解到小组内的融入、体悟和分享,再到全班分享,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适度的时候,走入小组、团体中去相互包容、理解与支持,通过场动力的推动来促进自我内在的接纳与整合,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和内在的协调能力,进而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成长课题。我的人生履历※请依据你自己对于“人生履历”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跟随自己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请依据你自己对于“人生履历”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跟随自己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作品完成后,请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我的人生履历》课后反思《我的人生履历》这节课上完,我感觉自己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我终于找到了这堂课的感觉。一开始设计这堂课时,我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模糊的,到底要让学生达成怎样的目标?是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确定目标?还是进行自我澄清?似乎两者都有,但又不能兼顾,所以,在教案设计时,我反复推敲,不断打磨,却终究不得法,直到我真正地走入课堂,才发觉,原来课堂从来不是我们的,而是学生的。一堂课只有真正入了学生的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有所触动、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提升,那才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所以,课堂上我放开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大胆地放手学生,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课堂上,我最初并没有想以曼陀罗绘画作为整节课的主体活动来进行,但当学生在课堂上用彩铅开始曼陀罗绘画时,他们就停不下来了,贸然打断,容易将学生刚刚陷入的情绪和思索打断,所以,我就“将错就错”地将这个美丽的失误延续了,没想到,后面学生的呈现越来越精彩,他们认真而用心地参与每一个环节,他们真诚地分享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他们续写或改编着自己的人生脚本,他们的真实呈现让我感动,也让我对一堂课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首先,打碎教材,重组内容,因为学生先于教材。我还记得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就是以绘画作为一个引子,而后通过系列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进而梳理出一个公式化的道理来,但真正上课时,才发现学生对此其实并不感冒,他们对于教科书式的思想和知识灌输都很抵触,并且容易使得课堂浮于表面,看似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全员参与,但是这节课过了就是过了,在学生心中也许什么痕迹也没留下,因为那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思路,直到我遇到这群学生,有了这一堂“类生成”的课。说“类生成”,是因为课前我仍然有既定的教学设计,但这一次的教学设计,我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设定了大方向,将教材完全打碎,以曼陀罗绘画作为主线条的技术推进,而暗线则是基于学生本身的设计,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实践,发现效果竟然不错,因为真正地在贴学生的内心了,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和深入度,比以往都要好很多。他们沉浸在曼陀罗绘画的过程里,透过曼陀罗的绘画过程和作品呈现来一点点地进行自我对话,发现和澄清自我心底的声音。其次,教师要放下自己,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在一起。我曾以为,当我们站上讲台,就意味着师道尊严,我们口里言说着尊重学生,行动上却表现出对学生的不信任、不放心,一定要反复叮嘱、道理灌输才肯罢休。但其实,学生是很有智慧的,他们对我们的心思了如指掌,所以,课堂上我们的那些“好心”却常常伤了学生。我曾以为一堂心理课最后一定要给学生点什么,鸡汤也好,方法、步骤、策略也罢,只要给,总会是有用的吧?但效果并不佳,而这一堂课,当我真正地放下自己,确切地说,在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我并不清楚他们会呈现出什么,发现什么,分享什么,所以,也无从指导,进而自己就处于一种看似“无为”的状态,没想到,这反而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呈现和挖掘自己的机会,在我的默默欣赏却不打扰的关注状态下,学生自己就进行了自我的梳理和发现,并且通过小组内的作品传递和分享,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成长脉络和内在核心定向。由此可见,学生真的是具有无穷潜力的有生命力的个体。作为教师,我们只要放下自己,走入他们中间,去感受,去体验,去经历,就会发现学生内心中美好而坚定的种子在发芽、生长。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面对问题、应对问题的智慧,作为教师,尤其是心理教师,我们只需遵循“先跟后带”的原则,静静欣赏,默默关注即可。孩子们在老师的包容、理解、支持与鼓励下,会自我凝聚力量,会在同伴中寻求智慧,会进行自我整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必将自己置于“神坛”之上,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再次,教学是一件常做常新的事情,要依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框架,不拘泥于既定教学设计,注重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作为实施心理活动课的教师,我们常常要一个主题上6次左右,如果一个教学设计用到底,上到最后,教师的激情也被磨没了,而学生也会感觉到无趣,因为,教学其实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命交互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来及时调整既定教学设计,在基本的教学框架内,进行修整。《我的人生履历》这个主题的心理课,在每个班级上的都不一样,不断地寻找与学生内心的契合点,也不停地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面对每个班的学生,上课的进度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似乎都有所调整,但教学目标是不更改的,在对接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期待的和我们要给他们的其实是有出入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跟随学生去看一看,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而后,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和发现,经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经验、感受,才是最宝贵的。所以,我很感动,我的学生们能够接纳老师和他们一起走一段未知的心灵旅程,愿意在我的陪伴下,敞开自己。课堂上,他们对于曼陀罗绘画的倾心投入,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他们在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的真情分享,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上的所得,都来源于学生,学生与老师在生命深处的交互是课堂生发魅力的关键点,也是课堂是否有效的决定因素。所以,深深感恩,感恩孩子们的勇敢表达,真诚探索和走心的分享,才成就这一堂真实而充满温度的心理课。当然,回顾和梳理这一堂课时,我仍有诸多的遗憾和对自己的不满,比如:课堂进程的推进速度仍然有些快,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因而,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必须要限定时间,尤其是曼陀罗绘画的部分,限时10分钟,但仍然有部分学生是没有完全完成自己的作品的,若能给予他们一个等待和陪伴的充分时间,他们的呈现会更深刻,而我还是着急了,尽管做了一些补救,比如,提前给学生一个提醒,还有2分钟时间,其他同学分享时,未完成的同学可以做一个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