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首好诗,往往会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象春天的清新;一首好诗,往往只谱就一段旋律,就能让你想象出美妙的交响;一首好诗,往往只跳跃一朵浪花,就能让你想象出翻涌的大海.课外古诗词诵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奋斗是刘禹锡笔下“千淘万漉”的辛苦,奋斗是郑板桥笔下的“咬定青山”的坚韧,奋斗更是陆游笔下“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一番耐心和决心。现在就让我一起走进刘禹锡的《秋词》,感受他的那份豪情壮志。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友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很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著有《刘梦得文集》。背景链接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题下共有两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刘禹锡因参加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改革运动,受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谪居九年。他在遭受严重打击后,虽然苦闷,但并没有消沉。《秋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把握节奏liáozhāoxiāo诗意:赏析: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面对秋天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胜过春天。对比,先指出自古以来文人悲秋的传统,然后直抒胸臆,热情地赞美秋天,态度鲜明地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诗意:赏析: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仿佛冲破秋天的云霄,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的画面;隐含诗人因支持改革运动屡遭贬谪、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一个“排”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鹤冲破白云阻隔、直上云霄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这首诗一反过去的悲秋论调,赞颂秋天的美好,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与豁达乐观的情怀。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典型考题1.理解性默写。(1)《秋词》(其一)中诗人推出证据,写出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诗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论调,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达其观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云霄,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白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说世间有哪些美好的事物,爱情一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答案,它可以天真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也可以挚爱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它可以平凡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也可以珍惜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感受属于他的那份相思。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构思新颖,风格秾(nónɡ)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著有《李义山诗集》。背景链接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当时诗人在巴蜀(今四川、重庆一带),妻子在长安(今属河南),所以说“寄北”。这首诗就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七言绝句。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把握节奏诗意:赏析: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面对夜雨的情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子,(但我的)归期没有定,今晚山下着大雨,秋水涨满了池塘。两个“期”字,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漂泊在外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写眼前之景(实景),情景交融。面对凄凉的秋夜之雨,诗人愁随雨涨。表现了身居异乡的孤独、凄凉。“涨”字富于动态感,写出了巴山水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衬托出诗人的绵绵秋思。诗意:赏析:由实写虚,诗人想象日后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欢乐情景,把眼前的凄苦化成未来团聚的欢乐,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景的凄冷和想象团聚之景的欢乐,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身居异乡,盼望回家的感伤和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典型考题1.理解性默写。(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借助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2)《夜雨寄北》中一问一答,写眼前实景,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身居异乡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发了在巴蜀羁旅中的孤独凄凉之感,为后文抒发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做铺垫。3.成语“剪烛西窗”源于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剪烛西窗”在本诗中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在家中西窗之下秉烛长叙离别之情。后来泛指亲友灯下相聚畅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唐的边塞,与其说是征战的沙场,不如说是诗意的原野。诗人们来到这大漠戈壁,但看到的是边关冷月,想起的是龙城飞将,吟诵的是万里长城,怀抱的是家国深情。就像王昌龄的这一曲出塞,有一份艰苦卓绝,更有一份无上荣光。南宋偏安一隅,边关烽烟四起,更是让陆游痛心不已,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受他的那份报国志和忧民情。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游山西村》《关山月》《书愤》《示儿》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背景链接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陆游自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年近七旬,虽然年迈,但爱国之情不减,一心想要报效国家。把握节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shùlán诗意:赏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描写现实。“僵卧”道出诗人的老迈情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至极。但这不是诗人所要强调的意向,“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不自哀”是因为“尚思为国戍轮台”,一个“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并不为自己哀伤,(心中)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关。诗意:赏析:这两句由现实转入梦境。“风吹雨”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又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夜将尽,(我)躺在床上听那风吹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中。这首诗借写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典型考题1.理解性默写。(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饱含慷慨悲壮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诗人表达自己年老体衰,但仍想保卫边关,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僵”和“尚”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僵”写出诗人风雨夜老境的凄凉,与后面所写的诗人的报国壮志形成鲜明对比;“尚”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3.请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妙处。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风吹雨”既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又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如炽热火焰,如灿烂星河。它是弱冠之年的李白,登庐山时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自信潇洒;它是青年时期的杜甫,登泰山时抒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迸发。青春,让我们对生活报以向往、光明和希望,所以即使暮年之躯,李白也能叹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才能在悲苦了半生之后,还能感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劝君惜取少年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谭嗣同的《潼关》,感受他的那份少年意气。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杀。有《谭嗣同全集》行世。背景链接本诗选自《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诗人十多岁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把握节奏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cùsàntónɡ诗意:赏析: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仍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了。。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第一句写潼关的历史和气势。“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簇”不言城高而其高自见,从视觉的角度烘托了潼关城的高耸、壮阔。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从听觉上凸显了潼关城的寂寥与辽远。诗意:赏析: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这两句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黄河、秦岭,突出了黄河咆哮的气势和秦岭高耸险峻的形势。诗人写的是感觉中的山和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使人在山河的雄伟气势中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通过对潼关雄伟壮观景色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少年时的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典型考题1.理解性默写。(1)谭嗣同《潼关》一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谭嗣同《潼关》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潼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分期手机合同范例
- 微商控价合同范例
- 印刷合同材料上涨合同范例
-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
- 塑料生产材料采购合同范例
- 房建粉刷合同范例
- 家庭宾馆出租合同模板
- 娱乐玩具转让合同范例
- 公司正规劳务合同范例
- 抵押寄卖行合同范例
- 讲Z3040型摇臂钻床的电气控制
- 中职幼儿保育职业规划书
- 冰雪路面行车技巧
- 教科版(新)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试卷(含答案)
- 第14课 明清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 (沪教牛津版)深圳市小学1-6年级英语单词默写表(英文+中文+默写)
- 钢结构水平安全网施工方案
- 机械设计基础-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 《正确人生观》课件
- 《采供血过程风险管理 第2部分:献血者健康检查和血液采集风险控制规范》
- 《临床试验项目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