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
据江苏媒体《新华日报》报道,2022年9月20日是南京理工大学69周年校庆日,当天,经国际
天文学联合会(IAU)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530739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
理工星”。“南理工星”位于小行星带,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70亿公里。完成1〜2题。
1.该小行星带两侧主要天体属于()
A.类地行星与类地行星B.类地行星与巨行星
C.巨行星与远日行星D.远日行星与远日行星
2.“南理工星”绕太阳一周的周期约为()
A.0.24年B.0.62年C.1年D.5.71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日地研究卓越中心的通讯专家JanJanssens在整理了有关太阳活动的研究之后
说:“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12月23日”。完成3〜4题。
3.下列太阳活动及其对应的太阳大气层位置正确的是()
A.黑子光球层B.耀斑光球层C.日珥日冕层D.太阳风色球层
4.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性规律,2019年后,下列最可能处于太阳活跃期的年份是()
A.2022年B.2025年C.2030年D.2031年
北京时间9月19日10时07分在台湾花蓬县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如图为地震波在
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④为地球内部围层)示意图。完成5〜6题。
9
度
o
n
e
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6.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纵波无法通过该层B.②-内部物质主要由铁、镇组成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其运动可能产生地球磁场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如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
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
A石
•二三
A白
«.古
«防
M真
K费A
seX近6
陀
e圮
eft纪
纪纪
圮
*£ttw妃
古生代中等代H生代
7.古老的两栖类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B.②C.③D.©
8.中生代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
C.裸子植物迅速发展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如图为四地自然景观图。完成9〜10题。
9.图示景观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0.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A.降水量大小B.风力大小和风向
C.地表松散碎屑物的多少D.岩性的软硬
在美国纽约州西北部,有十二个狭长的湖泊,近距离并排呈南北走向,形似手指或指痕,被称为
手指湖,最长的湖泊长度达61千米,每个湖泊的湖盆剖面基本呈U形。完成11〜12题。
11.形成手指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冰川沉积D.海浪侵蚀
12.影响手指湖长度差异的主耍因素是()
①降水量
②地形坡度
③气温
④岩性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如图为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丙表面有许多海沙。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与地貌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①甲一海蚀柱
②丙一海滩
③乙一海蚀平台
④丙一离岸堤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14.形成乙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波浪侵蚀B.波浪沉积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
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的变化图。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①大气层特点的描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中纬度地区,夏季厚度大于冬季
④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的成分是()
A.水汽和臭氧B.水汽和杂质C.氮和颊D.二氧化碳和臭氧
据报道,2019年8月南美洲亚马逊森林大火燃烧多时,烟雾飘到1700公里以外的巴西最大城市圣
保罗,当地甚至出现了白昼如夜的景象。完成17〜18题。
17.关于圣保罗白昼如夜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形成的B.会引起白天气温的上升
C.是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而形成的D.会导致气温日较差增大
18.弥漫的烟雾导致该地()
A.地面反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反射减弱,地面辐射增强
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气温升高D.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地面辐射减弱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北岸。每年7月,“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成为拉萨一项独特的
景象。完成19〜20题。
19.拉萨夜雨形成时,其近地面气流、气压状况是(
等小而
B.
D.
20.有关拉萨夜雨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谷底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D.夜晚谷底冷空气聚集,水汽易凝结成雨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新月形流动沙丘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下列有关该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坡面位于迎风坡B.①②坡面位于迎风坡
C.①③坡面以搬运为主D.①②坡面以搬运为主
22.在下列防治沙丘移动的措施中,治沙效果较好的是()
A.制作草方格沙障B.退耕还林C.栽种乔木.D.栽种沙棘等灌木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
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
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完成23〜24题。
!06,E
39**N
2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B.河流、沟谷众多
C.岩石裸露D.坡度和缓
2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A.河流流程较长B.山地相对高度较小C.地势起伏大D.地表破碎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5〜26小题。
25.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②和④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②为地面反射,属于短波辐射B.②为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C.④为地面反射,属于长波辐射D.④为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使③明显减弱B.大气中云量增多,会使①增强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②增加D.地面积雪,会导致④在晴天减弱
图1示意某地区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上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完
成27〜28题。
27.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处位置比较,②处气压值最高
B.四处位置比较,④处气压值最低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处比②处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③处比④处高
28.图示时刻,关于近地面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较乙地气压低B.甲地较乙地气温低
C.甲地盛行上升气流,乙地盛行下沉气流D.乙地可能出现降水
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月亮的形状变化与其公转位置有关,完成
29〜30题。
29.有关月相说法正确的是()
A.上弦月清晨可见,月面朝西B.傍晚时可见上弦月,月面朝西
C.满月于傍晚时从东方地平线升起D.新月于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升起
30.当月球公转至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比太阳早升先落B.月球比太阳迟升后落
C.下半夜可见月亮出现在东方天空D.上半夜可见月亮出现在西方天空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为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
量图。
(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
长较短的波段。
(2)根据图2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逐渐
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纬度的增高而。
(3)根据图1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地(填序号),该区域位于
(填地形单元)。
(4)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③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多石林,地下多溶洞、地下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广布。图
1为云南省简图,图2某河谷剖面示意图,图3为云南石林,图4为云南九乡溶洞钙华池景观。
材料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地质活动活跃。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雨季降水量
大。
图3国4
(1)喀斯特地貌又称地貌,图3云南石林为喀斯特地貌,图4九乡溶洞钙华
池为喀斯特地貌。
(2)云南西部横断山脉(填外力作用)作用强烈,形成深邃壮观的地貌,ffi
季时易发地质灾害。
(3)云南澜沧江上游沿岸居民多选择图2中(填序号)作为居住地与耕作地,分析
其原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
边沙漠的现象。如图为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示意图。
(1)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季(冬/夏)。
(2)据材料分析,与该地区沙漠比较,该地区绿洲夜间地面辐射较(强/弱),水分
实际蒸发量较(大/小),近地面气压较(高/低),气温变化较(快/
慢)。
(3)受地表热力环流影响,白天该地区绿洲盛行气流(上升/下沉),夜晚该地区沙
漠盛行气流(上升/下沉)。
(4)据图描述9时至15时该地区沙漠和绿洲气温变化的特征。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B、D
【解析】
1.【分析】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按照它们的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它们分为类地行星(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类。小行星带在
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本题主要考查八大行星的类型,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小行星带内侧紧邻的是火星,外侧紧邻木星,火星的类地行星,木星是巨行星,故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运行周期=周长+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南理工星”绕太阳一周的周期计算,属于基础题,读图解答问题。
【解答】
解:根据题干可知,“南理工星”位于小行星带,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70亿公里,“南理
工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42万公里的前进,相当于每秒16.4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所以其绕
太阳一周的周期约为4.7亿千米-142万千米/24小时-5.71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4.【答案】A、D
【解析】
3.【分析】
太阳黑子是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太阳风是发生在日
冕层上的太阳活动。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黑子是发生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故A正确。
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故B错误。
日珥是发生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故C错误。
太阳风是发生在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故D错误。
故选:A。
4.【分析】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周期是11年。
本题的难度小,根据课本知识分析解答,记住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关键。
【解答】
解: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II年,所以2020+11-2031年是最可能处于太阳活跃期的年份,故D
对。
故选:D。
5〜6.【答案】A、C
【解析】
5.【分析】
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
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17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
米。
该题目难度较小,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in,而题干中的震源深度16km,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
故选:A。
6.【分析】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壳、地幔
和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为古登堡界面。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图中①表示地壳,纵波可以通过该层,故A错误。
图中②表示地幔,而内部物质主要由铁、镇组成的是外核,故B错误。
由于横波在②③交界面附近突然消失,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下降,而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
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所以③圈层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故C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④为地球内部围层,而地球的磁场是通过外核中的液态铁合金的对流产生的,
故D错误。
故选:C。
7〜8.【答案】C、C
【解析】
7.【分析】
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
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
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
【解答】
解:古老的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后期出现,在古生代末期的物种大灭绝时期灭绝,对应图中的③
时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分析】
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
陆地植物,早期出现的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在这个时期,哺
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它们是由古爬行动物进化形成的。中生代末期地球上曾发生了某种事件,
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灭绝.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从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年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
题。
【解答】
解:前寒武纪是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A错误。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繁盛,鱼类逐渐进化成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B错误。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出现在中生代,C正确。
联合古陆在新生代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错误。
故选:C。
9〜10.【答案】A、A
【解析】
9.【分析】
流水侵蚀地貌有侵蚀沟谷、V型谷,河流中上游、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的地貌形态。
本题以地貌景观为材料,主要涉及地貌成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
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解答】
解:读图分析,①为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作用,①正确。
②为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②正确。
③为新月沙丘,属风积地貌,③错误。
④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④错误。
故选:Ao
10.【分析】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
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本题以四地自然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了风力侵蚀作用,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
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
【解答】
解:④景观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与降水量大小无关,观点错误,故A符合题
意。
岩性差异、风力大小和风向不同、地表松散碎屑物多少的差异均可能导致风力的差异性侵蚀,导
致风蚀蘑菇的形成,观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12.【答案】B、B
【解析】
11.【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
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受冰川、流水、风力和海浪侵蚀与堆积作用,形成多种侵蚀和堆积地
貌。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文字材料背景和景观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
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熟记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地貌类型成因是答题关键。
【解答】
解:由材料可知,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由于纬度较高,气温低,地质时期有冰川分布,
且“每个湖泊的湖盆基本呈U型“,说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蚀,B对,ACD错。
故选:B。
12.【分析】
手指湖位于北美洲五大湖附近,纬度较高,气温低,地质时期有冰川分布,且“每个湖泊的湖盆
基本呈U型“,说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侵蚀。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冰蚀湖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熟
记基础知识,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是答题关键。
【解答】
解:手指湖,纬度高,每个湖泊的湖盆剖面基本呈u形,主要是受冰川侵蚀作用,而地形坡度
大小及岩石岩性坚硬程度对冰川侵蚀出来的湖盆长短有影响,坡度大,岩性软,容易被冰川侵蚀,
手指湖的长度较长,反之较短,②④对。
降水量及气温主要影响湖泊的数量大小,对长度影响不大,①③错。
故选:B»
13〜14.【答案】D、A
【解析】
13.【分析】
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
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
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海蚀地貌的相关知识,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读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①甲一海蚀柱;②丙一海滩;③乙一海蚀崖;④丙一沙滩,D正
确。
故选:D。
14.【分析】
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
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
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海蚀地貌的相关知识,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读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乙为海蚀崖,其成因是海浪的侵蚀作用,A正确。
故选:A。
15〜16.【答案】A、B
【解析】
15.【分析】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
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平流层气
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能见度高,适合飞机飞行;平流层高度大约12千米到50千米。高层大
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人造卫星等在此运行;高层大气大约50千米以上的大气。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大气垂直分层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
分析能力。
【解答】
解:①层为对流层,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故距下垫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
的增加而递减,①正确。
对流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②正确。
中纬度地区的夏季气温高比冬季高,对流运动比冬季强烈,对流层的厚度大于冬季,③正确。
某地对流层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对流运动的强弱,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此对
流运动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比高纬地区大,④错误。
故选:A。
16.【分析】
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解答】
解: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大气增温,但对天气影响小,AD
错误。
水汽和固体杂质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天气变化影响很大,B正确。
氨气和敏气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对天气影响小,C错误。
故选:B。
17〜18.【答案】C、D
【解析】
17.【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小,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结合课本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森林大火导致整个亚马孙雨林烟雾浓重,大量的烟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增强,使得圣保罗白昼如夜,故A选项错误;
B,大量的烟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会引起白天气
温的下降,故B选项错误;
C,大量的烟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使得圣保罗白
昼如夜,故C选项正确;
D,大量的烟雾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会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小,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
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
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
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
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
行解答。
【解答】
解:圣保罗出现白昼如夜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火产生的浓雾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而形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20.【答案】A、C
【解析】
19.【分析】
热力环流原理: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空气上升,在顶部辐散开,在底部辐合;空气下
沉,在顶部辐合,在底部向四周辐散;空气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难
以凝结,天气晴朗。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
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解:夜晚,谷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若上升气流中含有较多水汽,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
水汽凝结形成降雨,A图中风由山顶吹向谷地,谷地为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
故选:Ao
20.【分析】
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
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典
型例子有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
结合具体案例掌握热力环流的过程原理,学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解答】
解:夜晚降水多是由于夜晚吹山风,而谷地大气抬升易凝结成云致雨,而河谷夜晚降温不快,A
错误。
白天近地面不会形成逆温层,B错误.
夜晚降水多是由于夜晚吹山风,而谷地大气抬升易凝结成云致雨,C正确。
白天河谷吹谷风,谷地大气下沉不易凝结成云致雨,即为谷地升温缓慢,D错误。
故选:C。
21〜22.【答案】BD、AD
【解析】
21.【分析】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风积地貌主
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新月
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
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本题以新月形沙丘为切入点,考查风积地貌,解题关键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的了解,能够区
分外力作用的表现,并能在不同的图中熟练应用。
【解答】
解:结合沙丘示意图分析,①②在坡缓,为迎风坡,B正确。
结合沙丘示意图分析,①③坡陡,位于背风坡,A错误。
①③坡位于背风坡,坡面以堆积为主,故C错误。
①②位于迎风坡,风力大,坡面以搬运为主,坡面上的沙粒不断搬运到陡坡处沉积,D正确。
故选:BD。
22.【分析】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
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
长;⑥铺设草方格沙障等。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治理,难度较小,关键是熟记相关知识,具有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要防止沙丘移动,可以制作草方格沙障,恢复植被面积,可以栽种沙棘等灌木,这些方法都
是有效防止沙丘移动的措施,AD正确。
乔木的生长周期长,要达到防止沙丘移动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所以,栽种乔木效果最差,故C错
误.
流动沙丘分布的地区没有耕地,不可能退耕还林,B错。
故选:AD。
23〜24.【答案】AB、AB
【解析】
23.【分析】
洪积扇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流多为
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
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
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
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
解题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对洪积扇形成的了解,考查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
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结合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山势较高,东侧为夏季
风迎风坡,降水偏多。东侧河流、沟谷较多,且短小流急,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众多,在山麓处地
势降低,泥沙沉积,因此形成集中连片的洪积扇,所以AB正确。
岩石裸露,坡度和缓不利于洪积扇形成,CD错误。
故选:AB。
24.【分析】
流速往往影响流水堆积物颗粒大小,也是影响冲积扇(洪积扇)沉积结构的重要因素。
本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沉积作用及沉积作用的分
选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河流流程较长,而且流域内多为低山,山地相对高度较小,这样水
流速度和缓。流水在上游侵蚀、搬运能力弱,携带的颗粒物较小,造成在甲地的堆积物中砾石较
少,AB正确,C错误。
如果地表破碎,将易被河流侵蚀、搬运,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多,所以D错误。
故选:ABo
25〜26.【答案】AD、BD
【解析】
25.【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
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
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
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
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
行解答。
【解答】
解:②为地面反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改变波长,属于短波辐射,A正确,B错误。
④为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C正确,D错误。
故选:AD。
26.【分析】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
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
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
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
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
行解答。
【解答】
解:大气中的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③为空气分子的散射作用,影响
不大,A错误。
大气中云量增多,会使①反射作用增强,B正确。
②为地面辐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
④为地面辐射,地面积雪主要是影响地面反射率,会导致地面辐射在晴天减弱,D正确。
故选:BD。
27〜28.【答案】BD>BD
【解析】
27.【分析】
同一海拔高度的两地,高压中心等压面向高空凸,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低处凹;高空和近地面气压
状况相反。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读图可知,甲处近地面气压与高空差异大,故近地面气压特征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处与
高空的气压差小,故推算出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即为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
④地,A错误,B正确。
分析可知①为高压,②为低压,而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
压处等压面下凹,故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C错误。
分析可知③地气压高于④地,而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
处等压面下凹,故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③地比④地高,D正确。
故选:BD。
28.【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一
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一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一大
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图1为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①②为近地面,③④为高
空,大气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图2表示近地面与600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可知,
乙处与高空的气压差小,故推算出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甲处近地面气压与高空差异大,
故近地面气压特征为高压、高空为低压;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
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
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甲地较乙地气压高,甲地较乙地气温低,A错误,B正确。
甲地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乙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
乙地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D正确。
故选:BD。
29〜30.【答案】BC、AC
【解析】
29.【分析】
一般情况下,月球有一半被太阳照亮。农历上半月形成的月相,亮面凸向西方;下半月形成的月
相,亮面凸向东方。新月时月球与太阳同步升降,望月时月球与太阳此升彼降。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解答】
解: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前后,此时月球的亮面朝西,在傍晚可见,A错误,B正确。
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前后,太阳落山时出现在东方天空,C正确。
新月与太阳同步升降,全天不可见,D错误。
故选:BC»
30.【分析】
新月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
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上弦月是到了农历初七、八,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
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满
月是到了农历十五、十六,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
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月球
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下弦月是到了农历二
十二、二十三,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
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本题主要考查越向东相关内容,属于最基础的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丙位置的月相是下弦月,下弦月月球比太阳早升先落,故A正确,B错误。
下弦月月球出现在下半夜的东方太空,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31•【答案】电磁波可见光赤道减少增大①青藏高原
【解析】解:(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阶段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高三地理第一轮教案-中国地理
-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物理(含答案)
- 低音吉他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头发护理咨询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宠物用除虱梳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勺形铲餐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1 Section A (1a-2d)随堂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Section A 测试卷
- gyb-创业意识培训课件针对学生
- 模具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8篇】
-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长征课件
- 2023年05月2023年广东省中医院招考聘用(第三批)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实施方案C
- 压气站压缩机试运投产方案
- 国有企业内部专家评聘管理办法
- 信息化项目启动会领导讲话8篇
- 毕淑敏中考阅读理解14篇(含答案)
- 《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 人美版 美术 四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我们的现在和将来》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