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1111111111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梨园春秋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春秋:指"历史",孔子编《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影响深远,后人常用"春秋"指代历史.《梨园春秋》,就是戏曲史梨园弟子: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梨园唐玄宗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戏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中国古代的戏剧发展历程傩戏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活动——“傩”(nuó)
。一、戏曲的起源——傩戏“傩”产生的背景
在原始社会,人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都归结为“鬼”或“怪”作祟。为辟邪消灾,他们带起相貌凶恶的面具,口中高呼“傩傩”之声,以惊吓、驱逐恶魔。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
这是三星堆出土的铜人面具,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祈求丰收狩猎胜利的娱神舞蹈,舞者要戴木刻假面,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傩舞一、戏曲的源头—傩戏1、产生背景:原始社会: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活动——“傩”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2、先秦时期:为国家礼仪所吸收,称为傩仪。天子和诸侯认为其能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形式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思考】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汉画像石——方相氏方相氏(宋·《三礼图》插图)
西周和汉代,宫中设有驱傩的专职官员,扮方相氏的一个巫师带头大歌。方相氏身披熊皮,头戴黄金面具,有四个眼睛。方相氏一手拿着戈,一手拿着盾,率领率从人扮的“侉子”和十二兽,每逢腊月初一,举行大傩,在宫内边舞边喊,驱逐疫鬼。后传入民间,演化成傩舞和傩戏。安徽贵池傩戏
明嘉靖《池州府志》记载了贵池傩戏活动:“凡乡落,自(正月)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轮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马,或肖狮像,或滚球灯,妆神像,扮杂戏,震以锣鼓,和以喧号。群饮毕,返社神于庙。”闹社火信子牛车(清代陕西制造。纵120厘米,横190厘米)
社火,源于古代的驱傩。陕西的社火,实为傩舞。到明代又将高跷、采莲船、走解、地吊、锣鼓、细乐,以及傀儡戏加了进来。从驱疫鬼到娱神,发展为元宵节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图中牛车上,由三个孩子扮的《白蛇传·断桥》场面,陕西称为“信子”,即宋代流传至今的“肉傀儡”。孩子扮戏中傀儡人物,或由大人擎到肩上,或载到马车上游行,不说不唱,动作由下边的人指挥。清初,北京称肉傀儡为"连像",后称为"耍小孩儿"。2004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的地戏脸谱以及演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贵州省拥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的傩堂戏、彝族的撮泰吉、汉族和布依族的地戏等丰富的傩戏傩文化资源。图为几位头戴面具的农民演员在演地戏。彝族傩戏——撮泰吉(cuōtàijí)(变人戏),"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场面,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撮泰吉”的含义理解为“请变成鬼神的老祖宗来保佑后裔的游戏”或“人变鬼神的游戏”更恰当一些。
其实,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共生事象,原始的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区都有存留,美国的“万圣节”、德国的“魔鬼大游行”都是这一原始文化遗留的痕迹。但是,似乎只有中国独生出来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戏曲。一、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1、产生背景:原始社会: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活动——“傩”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
,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
。演员娱人戏曲表演2、先秦时期:为国家礼仪所吸收,称为傩仪。天子和诸侯认为其能影响社稷的兴衰存亡。1、原始社会——傩(萌芽)2、春秋战国:3、唐代:一、戏曲的起源宫廷宴乐、杂技百戏有更多戏曲元素“梨园”,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和戏剧冲突
黄梅戏《女驸马》二、戏曲形成—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所以叫南戏。宋代南戏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广为宣传,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有什么社会功能?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二、戏曲形成—宋代南戏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3、形成原因(产生的背景):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②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是一出婚变悲剧。写书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不认结发之妻。后其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又被许与张协,其妻对张羞辱一番后,夫妻和好。这出戏反映出当时“富易交,贵易妻”的社会现实。
(1)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2)出现了专门的娱乐的场所——瓦肆。(3)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二、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3、形成原因:1、含义:两宋之际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的一种戏曲,叫南戏。用多种艺术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2、特点:1.下图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一文物与哪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相关?A.傩戏B.南戏C.皮影戏D.傀儡戏2、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D文化艺人的创作3、先秦时期天子或诸侯重视“傩”的主要原因是()A、避邪消灾,驱逐恶魔B、奢侈享乐,声色犬马C、确保社稷兴衰存亡D、受民间风俗的影响4、下列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A、傩从一出现就有娱神和娱人色彩B、先秦时傩仪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C、汉唐时期傩舞失去了宗教色彩,成为普通的娱乐形式D、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5、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D、民间艺人的推动6、南戏之所以被称为南戏,主要因为()A、流行于浙江温州和福建泉州福州一带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由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创作D、在南宋时形成这两幅图反映了那一戏曲种类?元杂剧俑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元曲四大家《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元代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曲圣”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元杂剧代表作家,被誉为“元曲第一家”、“曲圣”、“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透、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3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窦娥7岁被父买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10年后死了丈夫。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口救了蔡婆婆,强行住进蔡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要强迫她为妻,窦娥不肯,后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不成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转而诬告窦娥,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为婆婆免于受刑,屈招了药死人的罪名。在赴法场的路上,她对天地大加斥责。窦娥的冤屈感动了天地,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六月大雪纷飞,三年不雨,草木干枯,最后她的父亲为她昭雪报仇。“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冤》《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钟情的书生张珙相爱并委身。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由而抗争。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西厢记》。王实甫与《西厢记》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西厢记》插图《窦娥冤》插图《窦娥冤》书影《感天动地窦娥冤》
元代剧本的创作极大地推动了戏曲的发展,以后的各戏种不断将之改编并搬上舞台。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其中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一位戏曲学家说:“杂剧在元代出现并且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决非偶然。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的”元杂剧繁荣的社会背景又是怎样的呢?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朝娱乐场所元朝戏班图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蒙古人色目人(中亚)“汉人”
(中国北方人)“南人”(中国南方人)十级: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汉族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元杂剧繁荣的原因1.兴盛原因:(元朝时在北方兴起)(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2)汉族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3)吸取前代艺术精华2、特点:(1)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2)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王实甫《西厢记》元杂剧--中国戏曲的成熟三、戏曲的成熟与发展─元杂剧与昆曲昆曲的兴盛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名副其实的“国剧”。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从明中叶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昆曲是当时的“国剧”。明代声腔三、戏曲的成熟与发展─元杂剧与昆曲昆曲--中国戏曲的发展
成为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昆曲的特点:①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乐不舞;②声腔婉转,极其细腻,格律、宫腔极其考究;③故事至情至性。一个是琅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编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情不只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昆曲之美“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影响:明代后期,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多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概况:兴起于江南昆山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时期(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
(3)特点:载歌载舞,声腔婉转,舞姿柔曼。
(4)意义:
明代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百戏之祖”三、戏曲的成熟与发展─元杂剧与昆曲昆曲--中国戏曲的发展1.与元杂剧兴起有密切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繁荣B.农业生产的恢复C.民族融合的加强D.社会生活的动荡2.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C.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D.把元杂剧艺术推向顶峰3、元散曲反映了汉族文人怎样的思想()A、积极进取B、努力抗争C、逃避现实D、思念故国4、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主要是指:()A、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B、不断融合吸收,博采众长,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要求D、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5、南戏与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
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6、下列剧种中于2001年5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是()A、南戏B、徽剧C、昆曲D、京剧京剧形成的内外因素(背景):①内部: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满足各类人群对文化娱乐的需要。②外部:四大徽班相继进京,融汇吸收各类剧种。四、戏曲的繁盛─京剧①京剧的发端遇到了什么契机?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③在北京地区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情况下,假设你是徽班的班主,你要怎样才能使你的徽班在北京站住脚跟,吸引观众,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产生过程:徽班进京(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京剧的发端的契机是: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80寿辰,“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徽戏进京。此为京剧形成的基础道光年间,汉调进京,徽汉二腔合流,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吸收了昆曲、秦腔等戏曲剧种优点和特长而成产生过程:京剧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称为“京剧”。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80寿辰“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徽戏进京道光年间,汉调进京,徽汉二腔合流,此为京剧形成的基础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京剧成熟清末民初全国流行民国以来走向世界京剧的发展道路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昌盛期。《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紫禁城漱芳斋戏楼
宁寿宫倦勤斋室内戏台
故宫宁寿宫畅音阁大戏台
德和园戏楼的“仙楼”
杨小楼余叔岩
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京剧的艺术特色A、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另有"正旦"之称,端庄、严肃、知书达理,在旦行里占据重要位置。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京剧四大名旦
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梅蘭芳(左)演出霸王別姬念做打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千斤话白四两唱”;B、京剧的艺术手段(综合性)京胡月琴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C、京剧的气氛渲染:锣鼓、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乐器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D、艺术特色:写意性京剧脸谱的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脸谱颜色的含义红:忠勇正直;紫:刚正威严;白: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英雄、将官,一种是奸凶武人;再一种刚愎成性;黑:铁面无私,性情猛直;金银或杂色: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黄:人物之骁勇暴躁;蓝:人物之刚强阴险;绿:人物之勇猛、莽撞红色姜维黑色张飞白色赵高金色绿色程咬金蓝色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越剧黄梅戏豫剧粤剧评剧中国的地方戏曲除京剧以外,中国还形成了其他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据统计,有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古今风韵,同为国粹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1.产生背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2.形成过程:(1)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的三庆班进京(2)产生:道光年间汉调以及昆曲等融合,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3)发展:同治光绪,《同光十三绝》(4)鼎盛:民国以来,走向世界3、特点:4、历史地位:A.四大行当:生旦净丑B.艺术手段:唱念做打(综合性)C.气氛渲染:乐器众多D.艺术特色:写意性a.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b.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c.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d.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新的高峰,“国粹”代表: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
1、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A、乾隆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2、徽班进京的直接原因是:()A、谋求艺术发展B、满足皇室文化娱乐需要C、庆祝康熙寿辰D、与昆曲进行竞争3、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最终形成这一新剧种,主要因素有()①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喜好京剧艺术③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A、产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C、得到朝廷统治者的推崇D、其他剧种的衰落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7、(2004全国新课程卷III-1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个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D一、源头—傩戏二、形成—宋南戏三、成熟—元杂剧与昆曲四、繁盛—京剧课堂小结产生背景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产生的背景流行区域和特色特点兴盛原因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历史地位、艺术成就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线索
说唱脸谱(部分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流转与农田规模化经营策略
- 特殊教育评估与个性化教学策略
- 2025年无机化工用催化剂合作协议书
- 关于高一家长会发言稿(10篇范文参考)
- 法规咨询与注册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神话故事动画片制作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水体自净能力提升方案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网络(手机)动漫经纪代理在线平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液体药品无菌灌装设备定制化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招教真题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中医养生之春季养生课件
- 《碳排放管理师》(高级)培训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道德与法治】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社区工作者考试题目及答案2024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齐鲁针灸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内蒙古聚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