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淮安市盱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年淮安市盱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年淮安市盱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年淮安市盱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年淮安市盱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淮安市盱眙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高频考点题库附答案解析预祝考试顺利!一.综合题库(共1000题)1.医生:教师(

)A.水泥:房屋B.音乐:体育C.哲学:人文D.权力:利益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医生和教师是两种职业,二者为反对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水泥是修建房屋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音乐和体育是两种科目,二者为反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哲学是人文学科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权力和利益无明显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对于被胁迫参与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表述正确。3.开机时,按下主机箱上的POWER按钮,几秒后不松手,则:A.重启计算机B.注销计算机C.进入休眠状态D.强制关闭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知识。第二步,长按电源键,是发出一个持续高的电平到主板,当主板接到这个信号后,即会发出关机指令,系统关机。因此,选择D选项。A项:同时按住Ctrl+Alt+Home组合键就可以让电脑重启。A项和题意无关,排除。B项:同时按住“Ctrl+Alt+Del”组合键,在完成键盘快捷键之后,点击“注销”。等待一会就可完成。B项和题意无关,排除。4.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________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资料的极端________,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街谈巷议晦涩

B.耳熟能详隐秘

C.司空见惯分散

D.妇孺皆知匮乏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如“却”。第二步,第一空,根据提示词“却”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看起来新奇、鲜活”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再结合词义,选择与文段语境最相符的一项即可。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由“却”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看起来新奇、鲜活”构成反义对应关系。“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妇孺皆知”指妇女、小孩全都知道,形容众所周知。结合词义可知,“司空见惯”填入最符合语境。

第二空,对应题干中的“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此处填入“分散”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前文中说的“散见于”可知,第二空强调资料不集中。A项“晦涩”指不流畅,不易懂,文中并未强调“难懂”,排除A项。B项“隐秘”指隐蔽不显露,文段提到“大多出现在报章之中”,所以不能是“隐秘”,排除B项。C项“分散”与“资料的极端分散”呼应,符合语境。D项“匮乏”指缺乏、贫乏,文段说资料大多作为逸闻而散见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匮乏”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根据转折关联词“却”可知,第一空填入词语应与“新奇”“鲜活”意义相反。“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先从第二空入手,考查实词的搭配。文意是说资料不被重视,大多作为轶闻见诸报章。选项中,报章是公开发行,不可能“隐秘”,B项排除;私人笔记和报章的记载并不会少,D项“匮乏”排除;根据前文的“散见”一词可知,C项“分散”合适。

第一空,考查成语的搭配,横线处所形容的事情在当时“并不被社会重视”,可推断应该是平常、普通之事,所以填入C项“司空见惯”合适。

故正确答案为C。5.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A项正确,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项错误,张僧繇的《梁武帝像》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C、D两项错误,周昉、吴道子均为唐朝画家。故正确答案为A。6.守株待兔∶望梅止渴A.唇亡齿寒∶鸡鸣狗盗B.闻鸡起舞∶指鹿为马C.掩耳盗铃∶拔苗助长D.不寒而栗∶不学无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二者均是贬义词。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唇亡齿寒”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为中性词,“鸡鸣狗盗”指偷偷摸摸的行为,为贬义词,排除;B项:“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为褒义词,“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贬义词,排除;C项:“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二者均是贬义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D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为中性词,“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为贬义词,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7.1,2,3,10,39,(

)A.157B.257C.390D.49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各项递增排列,增幅不大,但是,选项数字相对题干来说大很多,可以判断存在乘积运算。数项“3,10,39”有明显的和倍关系,观察其他项,前两项之和与第三项都有倍数关系。第一项×(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1×(1+2)=3,2×(2+3)=10,3×(3+10)=39,10×(10+39)=(490),故本题选D。8.行政诉讼中的原告与被告一般是(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B.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C.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D.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是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所以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故正确答案为A。9.甲、乙、丙、丁四位球迷有一段对话。甲说:“Y球队能进入决赛。”乙说:“如果X球队能进入决赛,那么Y球队也能进入决赛。”丙说:“我看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但X球队能进入决赛。”丁说:“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A.X和Y球队都能进入决赛B.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Y球队能进入决赛C.X和Y球队都不能进入决赛D.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题干给出四个人的话,并明确“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可以寻找其中是否存在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并据此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情况。乙的话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推理关系为“X球队能进决赛→Y球队能进决赛”,其矛盾命题为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即“X球队能进决赛,Y球队不能进决赛”,发现与丙的话一致,因此乙和丙的话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根据“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可知甲和丁的话均为假,由甲的话为假,可知Y球队不能进决赛,由丁的话为假,可知X球队能进决赛。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第二步,找关系。甲:Y;乙:X→Y;丙:X且¬Y;丁:¬X。乙和丙为矛盾关系。第三步,看其余。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只有一人是对的,说明乙和丙其中有一人是对的,则甲和丁说的是假话;由甲的话为假可知:¬Y;由丁的话为假可知:X。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为乙和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本题只有一人是对的,故甲和丁的话均是错的。由甲和丁所说的话可知,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故正确答案为D。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实践出真知。强调了实践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因此,选择D选项。A项:人的知识可以从直接经验(实践)中获得,也可以从间接经验(书本)中获得。A项中“都是”表述过于绝对。A项错误。B项: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是指意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题干中没有体现意识的创造性。B项错误。C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的认识不能独立于实践之外。C项中“独立于”表述错误。C项错误。11.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实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A.4∶3B.2∶1C.5∶2D.3∶1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普通水稻、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x、y,由题意可得x+y=1.5x,化简得y∶x=5∶2,即超级水稻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为5∶2。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步,赋值试验田面积为3,则超级水稻试验田面积为1,普通水稻面积为2。赋值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为2,则现在普通水稻产量为2×2=4,总产量为1.5×2×3=9,超级水稻的产量为9-4=5,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为5÷1=5,故超级水稻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为5∶2。因此,选择C选项。12.256,269,286,302,(

)A.254B.307C.294D.316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平缓,优先考虑做差。第二步,做差如图所示:观察差数列,发现13=2+5+6,17=2+6+9,16=2+8+6,差数列由原数列前一项各位数字之和构成,下一项为3+0+2=5,所求项为302+5=307。因此,选择B选项。13.如果丁做电工,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甲或做焊工,或做水工B.乙或做焊工,或做木工C.丙或做木工,或做焊工D.戊或做水工,或做焊工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题干涉及5个人以及5个工种,并给出三个条件,要求选择可以得出的一项。分析发现,题干包含“如果……则”“或……或”等关键词,则主要考查复言命题推理,解题时需准确运用复言命题的相关推理规则。如果戊做瓦工,根据(3)可知,丙做电工。根据(1)可知,甲不做焊工。根据(2)可知,乙和丁都不做水工,则只能是甲做水工,乙和丁一人做焊工,一人做木工,但二人具体的工种无法确定。故本题选A。14.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属于系统2运行引发的行为是:A.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B.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C.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D.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系统1运行引发的行为:“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运行引发的行为:“需要费脑力”、“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不确定是否需要脑力思考,保留;B项:“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是无意识且快速的反应,属于系统1运行,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是无意识的,且处于自主控制状态,属于系统1运行,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是需要耗费脑力的,且需要选择和专注,符合定义,保留;比较A、D选项,D选项中需要作出判断是否得体,显然比A更需要费脑力,通过比较D选项更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系统2”,其关键信息如下:①系统1: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②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察觉语气的不友善是即时的感觉,符合“不怎么费脑力”,属于系统1引发的行为;B项:确定声源,是瞬时快速的反应,符合“无意识且快速的”,属于系统1引发的行为;C项:感到恐怖直接做出厌恶的表情,符合“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属于系统1引发的行为;D项:观察行为是有目的的,需要专注,是否得体需要通过思考进行判断,符合“费脑力的大脑活动”,属于系统2引发的行为。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系统1和系统2两个定义,但只考查系统2,可重点关注该定义。分析题干,发现其关键点为“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A项,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是无意识的快速反应,不怎么费脑力,属于系统1运行引发的行为,而非系统2,不符合定义。B项,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是无意识的快速反应,不怎么费脑力,属于系统1运行引发的行为,而非系统2,不符合定义。C项,确定突然出现的生源,是无意识的快速反应,不怎么费脑力,属于系统1运行引发的行为,而非系统2,不符合定义。D项,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与人的行为相关联,是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属于系统2运行引发的行为,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15.①张先生接到同事电话后调转车头返回②张先生接到客户报修电话③张先生同事帮张先生的客户修好了净水器④客户看到张先生同事在邻居家修理相同品牌净水器⑤张先生开车出门前往客户家将以上五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③④②①⑤B.⑤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⑤D.②⑤④③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按事理逻辑,先②句“客户报修”,接着④提及“客户看到同事”,最后同事才会“帮客户修好净水器”。应是②④③的顺序,排除A项、B项和C项。答案锁定D选项。第二步,验证选项,符合事理逻辑。因此,选择D选项。16.“螃蟹文化”指的是,篓子中如果放了一堆螃蟹,不盖盖子,螃蟹也爬不出去。因为只要有一只往上爬,别的螃蟹就会纷纷攀附在它身上,结果是把它拽了下来,最后没有一只逃出去。“螃蟹文化”也是一种竞底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螃蟹文化”的表现的是(

)。A.当大多数人对某个人的主张表示反对时,这个人也会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B.组织中能力突出的人常会受到其他组织成员的排挤,甚至诋毁C.个体倾向于和与自己具有某类相同特质的其他个体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D.看到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于是也为自己的孩子报名乐器学习班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从定义中能够总结出,“螃蟹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互相制约的文化,结果是大家都不能前进或进步。文中的“篓子”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我们的各类组织,在组织中,有些人不喜欢看到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更怕别人超越自己,因而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他人,对应B项。A项,没有反映出这些想法的目的是为了制约、打压他人的意思,排除;C项,属于“物以类聚”的表现,与文段不一致,排除;D项,是一种盲从的现象,没有体现破坏和打压,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7.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消费者的首要权利是:(

)A.安全保障权B.知悉真情权C.自主选择权D.公平交易权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消费者的权利。A项正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安全保障权是消费者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B项错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C项错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D项错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故正确答案为A。18.下列哪一项诗句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C.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错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色。B项正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C项错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色,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D项错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刘禹锡的《望洞庭》,描写的是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景色。故正确答案为B。19.8岁女孩杨某,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天,正在放学路上行走的杨某被疲劳驾驶的陈某撞伤,经鉴定为五级伤残。经认定,陈某在此次事故中是全部责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杨某监护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B.杨某可以向交通事故肇事者陈某与其车辆所授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C.校方依法不承担相应的责任D.杨某可以自己到法院起诉陈某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A项正确,杨某8岁,属于未成年人,在放学路上被撞伤,其监护人未尽到监护义务,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B项正确,杨某作为被侵权方,可以向交通事故肇事者陈某与其车辆所授保的保险公司申请理赔。C项正确,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杨某已经放学,学校的监管责任已经结束,故校方不承担责任。D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杨某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提起诉讼的行为超越了其行为能力,起诉行为应该由其代理人代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0.下列诗句未涉及秋天的是:

A.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B.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诗句与季节的对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出自宋代陈棣的《蜡梅三绝》,“寒菊已枯”“春兰未秀”指冬季。该诗句描写的是冬季腊梅盛开的景象,未涉及秋天。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解答。“黄花”“霜叶”“西风”都属于咏秋诗中特有的意象,本题为选非题,排除A、B、C。

A项错误。“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出自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写的是重阳节与朋友赏菊,重阳节处于秋季。

B项错误。“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出自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C项错误。“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出自杜牧的《齐安郡中偶题·其一》,绿荷、西风说明是秋天。

D项正确。“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出自陈棣的《蜡梅三绝》,蜡梅大多在冬季开花。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A项,“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出自宋代苏轼《九日次韵王巩》,“黄花”是秋菊,涉及秋天;B项,“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出自宋人陈棣的《腊梅三绝》,腊梅在冬季开放,未涉及秋天;C项,“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数树深红”描写的是秋天的红叶,涉及秋天;D项,“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西风”即秋风,涉及秋天。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1.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心理现象并选错误项。第二步,“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把工作做完。二者不对应。因此,选择B选项。22.此刻,我们经历的时光,将来都会变成从前。时光如落花,盛开时我们忽略它的美,反而在它凋落之时嗅到它的余香。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A.旧事物,总是被诗化B.因为失去,所以珍惜C.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D.逝水流年,拥有不如怀念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人们往往忽略此刻的时光,却在消逝之后意识到它的美好。尾句进一步总结指出,人们往往拥有时“漠然”,失去后才觉得“珍贵”,意在强调我们应当珍惜当前所拥有的。C项“只恨当时作寻常”可以体现出拥有时的漠然,“偏是人间留不住”又体现出失去后的珍惜,强调应当珍惜“当时”,与文段对应恰当,当选。A项,对旧事物的“诗化”,不能体现出失去后的珍惜,表述不明确,排除;B项,在失去和珍惜之间强加因果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文意强调应珍惜当下拥有的,“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被诗化的从前》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把时光比作落花,进而指出“面对当下的事物我们的态度是不珍惜的”,最后一句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当事物在眼前时我们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时候才追悔莫及”,意在强调我们应珍惜眼前拥有的。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可以体现文中“等到一切成为从前”,强调的是应当珍惜,“只恨当时作寻常”可以体现文中“我们拥有时是漠然的”。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阅读文段可知,前文的“落花”“爱情”等都是引论内容,可略读。重点关注尾句作者的观点,正确答案应是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概括。文段以人们总是在花谢后才会嗅到余香为引,阐述人们总是忽略眼前事物,等失去了才会意识到它的美好的心理。末句引出作者观点,“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强调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D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与失去后珍惜和拥有时漠然对应恰当。A项,未体现失去后的珍惜和拥有时漠然的状态,且“总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强加因果,珍惜并非因为已经失去,排除。C项强调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段强调在拥有时多加珍惜的观点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23.以下诗句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B.意欲捕鸣蝉,忽而闭口立——袁枚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苏轼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正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努力寻找心中的太阳。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的问题。B项正确,“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C项错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中的诗句。芳林指长满花草的树林;陈叶指枯叶。本义指春天万物复苏,树林里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奔腾的激流中,前面的波浪主动让位给后面的波浪。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表达了作者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D项正确,“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4.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失信已经侵蚀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例如,假话、假新闻满天飞;假冒伪劣产品畅通无阻;合同协议拒不执行;欠款不还等等。现在,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还不够。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A.改革开放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B.失信使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受到损害C.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刻不容缓D.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对失信造成的问题负有责任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和第二句论述现在失信现象泛滥,最后一句作者强调对于这种失信现象人们都不够重视。综合起来看,文段为“分—总”结构,第三句是主旨句,强调要重视失信现象。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C选项。A项、B项和D项:“改革开放”“受到损害”和“谁该对这一问题负责”在文中均未体现。25.健康权是指公民保护自己身体各器官机能安全的权利,它是以(

)为前提和基础的人格权。A.身体权B.生命权C.隐私权D.名誉权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健康权,是指维护个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以及心理的良好状态的权利。健康权主体限于自然人,仅能由权利人本人享有,不得转让和继承,也不得抛弃。公民无生命及无健康,故自然人享有健康权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生命权。故正确答案为B。26.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下列哪项最适合作为这段话的标题:A.醉江南B.江南文化C.江南风物D.水性江南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阐述了江南的水滋润了江南的景和人,第二句论述江南的水是一切的哺育,江南美就是美在江南的水,第三句说明江南具有刚柔之美。概括文段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江南”和“水”的关系,江南的水成就了江南美。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的概括,最适合做文段标题。因此,选择D选项。A

项:“醉”无中生有。B

项和C项:“文化”“风物”表述片面,未突出“水”这一主体。27.以“银发经济”为代表的家庭类消费持续升温,中老年群体逐渐成为数字化消费的大军。大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群体大体可分为“出门浪”和“家里蹲”两大阵营。10月1日至3日,去体检机构进行全面检查的40岁以上中老年消费者数量比去年增长近2倍。去医疗美容机构进行口腔护理、医美手术的中老年人也比去年增长近2倍。另外据各订票平台统计,电影院3张及以上购票订单占比同比增长33%,家庭观影也成为黄金周核心休闲娱乐方式之一。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家庭类消费成为消费主力B.中老年消费者倾向休闲保健类消费C.“银发经济”成为“十一”黄金周的新潮流D.数字化消费已广泛普及进中老年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中老年群体成为数字化消费的大军,接着举例在“十一”期间,中老年群体分为“出门浪”和“家里蹲”两大阵营,后文通过具体数据阐述在这两大阵营方面,中老年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速快,成为数字化消费大军。故文段属于总-分结构,文段首句是重点,强调在数字化消费中,中老年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大,对应D项。A项,“家庭类消费成为主力”在文段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B项,“休闲保健类”只是例证阐述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C项,“十一”新潮流属于文段例子的部分,为了说明在数字化消费中占比越来越大,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8.下列公文语言应用恰当的是(

)。A.责成阿里、腾讯、百度等主要应用商店对SDK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问题进行排查B.以上请示如无不妥,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C.我们排除了种种不利因素,东方贸易商城终于在第一季度建成D.请体恤我单位财政资金十分紧张之窘况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识。A项正确,符合公文语言应用,恰当合理。B项错误,后半句与请示结尾常用语不符。请示的结尾常用语有“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请示属于上行文,不能出现命令性语气,因此“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使用错误。C项错误,该项存在语病,应改为:我们排除了种种不利因素,终于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城。D项错误,该项存在语病,成分重复多余,应把“之窘况”删除。故正确答案为A。29.“新零售”虽然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概念,但究竟何为新零售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专业的说法是“人、货、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下的重构”,通俗地理解大概就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然后辅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传统零售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以下说法可以从原文推出的是:A.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是实现新零售的必要条件B.新零售能够弥补传统零售业线下销售渠道单一的不足C.新零售大量运用高科技,能够有效降低传统人力成本D.传统电商的增长瓶颈是推动新零售落地的动力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辅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文段没有提及新技术出现是实现新零售的“必要条件”,属于偷换逻辑,错误。B项对应“对传统零售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销售渠道属于销售环节,升级改造是弥补以前的不足,是一种进步,合理推测出“新零售能够弥补传统零售业线下销售渠道单一不足”,正确。C项对应“然后辅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传统零售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升级改造”,文段没有提及“人力成本”,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根据文段“线上和线下结合”、“对传统零售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可知,新零售有助于改善传统零售业的销售情况,故B项表述正确。A项,根据“辅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只是实现新零售的辅助而不是必要条件,排除;C项“人力成本”、D项“传统电商的增长瓶颈”文段均未提到,无中生有,无法从原文推出,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新零售的机遇与挑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结合选项,在文段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信息,并进行一一对照,从而判断其说法是否正确。同时,需要注意,有一类错误是“无中生有”,也就是说在文段中无法找到对应信息的选项是错误的。A项,由“辅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是实现新零售的辅助条件,并非必要条件,表述错误,排除。B项,由“线上和线下结合……对传统零售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实现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可知,“弥补……不足”表述正确。C项的“降低传统人力成本”、D项的“传统电商的增长瓶颈”在文中均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B。30.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A.12个月B.10个月C.6个月D.3个月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因此,选择C选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31.蚊虫叮咬后,用肥皂水止痒是因为肥皂水具有弱酸性。(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第二步,蚊子叮人时,在人的皮肤内留下一种叫做甲酸的东西,甲酸的刺激性很强,使人觉得皮肤发痒。肥皂水是碱性的东西,被蚊子叮咬过后,涂上肥皂水,就能和人皮肤下的甲酸发生“中和反应”,人就不再痒了。因此,本题错误。32.之前科学家们预估,海平面在20世纪的上升速率在每年1.6-1.9毫米之间。然而,海伊等人指出,从1901年到1990年间,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实际只有大约每年1.2毫米。而所有研究者都同意,从1990年之后到现在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每年3毫米左右。也就是说,从新的研究结果来看,___________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A.海平面在1901到1990年间的上升速率并没有想象中快B.在整个20世纪中海平面的上升速率超过科学家的估计C.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并不是每一年都相同的D.近年来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增幅比人们预想的更大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文语境。文段先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表明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比预估的小。后又提到“从1990年之后到现在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每年3毫米左右”,说明在这一时段内,海平面的上升速率比预估的大。而横线前出现“也就是说”表明横线处所填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A项:谈论1901年到1990年之间的情况,而“新的研究结果”对应的是1990年之后的情况。B项:整个20世纪不都是上升的,1901年到1990年之间的情况是低于估计的,表述错误。C项:“每一年”表述不恰当,文中没有提及每一年的情况,强调的是十年间的整体情况。33.排球比赛的球网高度,没有男女之分。(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第二步,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球网高度球网置于中线上方,男子网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所以,“排球比赛的球网高度,没有男女之分”的表述错误。题干表述错误。因此,本题错误。34.某宿舍住着小华、小峰、小明、小刚和小强五名本科生,在确定学年论文指导老师时,他们将分别被分给张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当中的一人。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已知:(1)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2)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若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兴趣被分配给了指导老师,则以下各项都是符合题干的陈述,除了哪项?A.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B.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C.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D.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1)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2)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3)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4)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5)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6)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分析选项。提问方式为哪项不符合题干的陈述,因此,可以考虑代入法。代入A项,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李老师,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此时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排除;代入B项,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只能分配给李老师,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此时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排除;代入C项,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李老师,此时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排除;代入D项,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只能分配给王老师,此时王老师已经指导了三个学生,与条件(4)矛盾,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已知:剩余两位学生为小明和小强,由于每位导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所以剩余两位学生小明和小强应分配给张老师和李老师。A项:如果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那么正好张老师和李老师各一个学生,可以分配;B项:如果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那么正好张老师和李老师各一个学生,可以分配。C项:如果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那么正好张老师和李老师各一个学生,可以分配。D项:如果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分配给张老师,小强感兴趣的是古文字学,是王老师的专业,与前面推出的分配给张、李两位老师矛盾,所以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是错的。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五名本科生、三名老师及其研究的内容,要求我们推出三类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不符合题干陈述的一项,可根据题干涉及的老师的研究内容作为突破口,寻找相关条件解题。题干条件:①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②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③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④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⑤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⑥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根据“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兴趣被分配给了指导老师”和②④⑤可知,只能是小峰或小刚对古文字学感兴趣,因此D项的“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不符合题干的陈述。故本题选D。35.在管理控制活动中,哪种控制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A.预先控制B.间接控制C.同期控制D.反馈控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A项错误,预先控制是指在制定执行计划时,已经做好产生偏差的充分准备,使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偏差减少到最低程度。最理想的控制莫过于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预先控制的意义。B项错误,间接控制是指根据计划和标准考核工作的实际结果,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并追究责任者的个人责任以使其改进未来工作的一种控制方法,多见于上级管理者对下级人员工作过程的控制。C项错误,同期控制又称过程控制,控制点处于事物发展进程的过程中,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给予指导与监督,以保证活动按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方法进行,这类控制是针对行动过程,一旦发生偏差,马上予以纠正。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本次活动尽可能少发生偏差,改进本次而非下一次活动的质量。D项正确,反馈控制是指在某一行动和任务完成之后,将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下一步行动的进行产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这就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故正确答案为D。36.下列哪一种现象的物理原理不同于其他三项?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B.水中的手指变粗C.在宁静的湖边可以看见“云在水中飘”D.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可用排除法解答。根据我们所学物理知识,A项中池水比实际浅、B项中水中手指变粗、D项中瞄准鱼的下方叉鱼都属于光的折射原理,而C项在水中能看到云的投影,很显然是光的反射原理。观察选项我们发现,题中案例都是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的杂糅,因此,考生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不只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A项不选。“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池底的反射光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上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人的眼睛却会以射入眼睛的光线即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作为自己感觉的依据。而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高于池底。所以池水的深度看上去比实际的浅。这体现的物理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B项不选。“水中的手指变粗”的物理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C项当选。“在宁静的湖边可以看‘云在水中飘’”体现的是光的反射原理。D项不选。“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是因为光的折射原理。当人从上方看水中的物体时,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到的鱼的位置并不是真正的鱼的位置,而是鱼的虚像。因此有经验的渔夫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第二步,光的反射是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光的反射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水面相当于镜子,“云”在水面形成倒影,属于镜面反射,是光的反射现象。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A项正确,盛水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就如同一个凸透镜(放大镜),对手指有放大作用,使得水中部分手指看上去变粗了。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B、C项正确,从池底或鱼身上(S点)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了折射,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使得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或鱼的位置偏高(如图S’点),看上去池子变浅了,叉鱼时也须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D项错误,宁静的湖水有平面镜的效果,能将天空中云朵反射进小明的眼中,体现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37.管理决策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目标性、择优性、针对性和(

)。A.实践性B.创效性C.强制性D.抽象性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管理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而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一种决策。管理决策的特性包括:(一)目标性,即决策必须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决策就失去了标准和依据;(二)择优性,即决策的要求是在既定的目标和条件下寻求优化目标和最佳地实现目标;(三)针对性,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是拟定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以供选择;(四)实践性,即一个管理决策是否正确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故正确答案为A。38.小李本来是穿着十分普通,但是看到身边的同事都是一身名牌,觉得没面子,自己也买了一身,这属于(

)。A.从众心理B.嫉妒心理C.攀比心理D.自闭心理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微观经济。A项错误,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B项错误,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或者是敌视的心理状态,俗称为“红眼病,吃醋,酸葡萄”等。C项正确,攀比心理,是指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但有时由于受一定时期社会消费水平日渐增高、“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互相激活,导致互相攀比。小李的行为属于“面子消费”,是攀比心理。D项错误,自闭心理是属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也称“孤独症”,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隔绝。故正确答案为C。3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每段图形组成元素相同,局部元素方向不同,考虑旋转和翻转。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第一段,图形每次顺时针旋转90°;第二段,图1到图2逆时针旋转90°,应用规律,图2逆时针旋转90°得到问号处图形。只有A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40.甲乙两辆汽车都由北京经长沙开往广州,出发时两车共有乘客160人,在长沙站甲车增加17人,乙车减少23人。这样在开往广州时,两车的客人数正好相等,则甲车出发时有(

)人。A.60人B.75人C.90人D.100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第二步,两车经过长沙站后,总人数变为160+17-23=154(人),此时两车人数相等,则此时甲车人数为154÷2=77(人)。而在长沙站甲车增加了17人,因此甲车原有77-17=60(人)。因此,选择A选项。41.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不可抗力的是:A.因天气原因不能起飞而导致的航班延误B.因地震导致房屋倒塌,使租赁合同不能履行C.因出口国发生战争而导致的货物延期交付D.因卖方工厂倒闭而导致的不能交付货物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天气变化是自然灾害,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符合定义;B项:地震是地质灾害,对于房屋租赁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符合定义;C项:发生战争是社会治安的问题,对于进出口商家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符合定义;D项:工厂倒闭是经营管理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是商家可以预见和避免的,不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客观情况”。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天气符合“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也符合“客观原因”,符合定义,排除;B项:地震符合“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也符合“客观原因”,符合定义,排除;C项:战争符合“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也符合“客观原因”,符合定义,排除;D项:工厂倒闭是一种主观原因,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可以避免和克服的,不符合“客观原因”,也不符合“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不可抗力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不可抗力强调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A项,天气原因是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属于不可抗力,排除。B项,地震是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属于不可抗力,排除。C项,出口国战争是不能预见、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属于不可抗力,排除。D项,工厂倒闭是有先兆的,属于可预见和可避免的,不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故本题选D。42.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一种觉察光的蛋白质,可以“分辨”光的强弱。这种能力很可能使植物看到人类视力所看不到的波长,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植物能感觉光照射过来的方向,光使植物知道早上什么时候该醒来,同样也能促使植物额外分泌栎精和堪非醇这两种无色色素,它们能过滤强烈的阳光,充分发挥遮光剂的作用,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强烈照射。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植物是怎么辨别方向的B.植物是如何避免阳光暴晒的C.植物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视觉”D.感知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第一句说植物体内察觉光的蛋白质可以使其“分辨”光的强弱,后面解析这种能力能够感觉光照过来的方向,同时还能过滤阳光。整个文段属于一个“总—分”结构,“提出观点—解释说明”。所以第一句是文段的主旨。C选项中一定意义上的“视觉”是对“分辨”光的强弱的同义替换,故正确答案为C。A选项与B选项属于分论点中的两点,属于解释说明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感知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文段未提,故排除。故正确选项为C。【文段出处】奥数网:《植物的感觉之谜》43.她________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________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尽管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________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信

沉醉

顶礼膜拜B.自信

沉溺

诚心诚意C.坚信

沉浸

三步一叩D.确信

沉迷

毕恭毕敬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横线前后的“喜欢”“信仰”“圣城”可知,语境的感情色彩是积极的,B项“沉溺”、D项“沉迷”一般指陷入不良的事物或现象,色彩偏消极,排除B项和D项。A项“沉醉”和C项“沉浸”色彩中性偏积极,符合语境。第二步,再看第三空。空格与“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相连,语境体现的是信徒对大昭寺的崇敬之情,感情色彩也是积极的。A项“顶礼膜拜”指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与后文“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状态不符合,排除A项。C项“三步一叩”指走三步一磕头,引申表示对某些事物的虔诚和敬畏,多用于朝圣者,符合“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状态。锁定答案C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坚信”指坚决相信,代入第一空,说明她非常相信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语义明确。因此,选择C选项。44.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过程中,医生经过询问发现,同一天就诊的中毒者吃的食物各有不同,但是所有人都吃了某农贸市场出售的一种蘑菇,据此断定,中毒可能是由这种蘑菇有毒引起的。下列推论的方式与题干相似的是(

)。A.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健康人的头发中钙的含量平均高于患有心肌梗塞的人的头发的钙的含量,因此,根据头发含钙量的变化,就能推断心肌梗塞的程度B.人们发现,夏天过夜的食物如馒头、米饭、肉制品都会变质,他们的质地各不相同,但由于都是在高温季节,易于细菌繁殖,因此,高温条件是食物变质的原因C.搓手可以发热,撞击石头可以发热,摩擦可以发热,这些都是摩擦,没有相反事例发生,所以,摩擦可以发热D.人们通过观察企鹅滑雪姿势,设计了一种极地越野车,时速可达50公里,速度超过企鹅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题干是通过调查,在不同之中归纳、总结出共性原因。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通过比较分析健康人群与患有心肌梗塞的人群的不同之处,寻找原因,属于对比分析,不符合题干。B项,通过总结变质食物的一些共性因素,寻找原因,符合题干。C项,是由特殊现象推理出一般规律,由个性推理出共性,不符合题干。D项,通过观察事物,受到启发,应用于另一类事物中,不符合题干。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正确答案为B。45.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颂的是三国时期(

)的丰功伟绩。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孙权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错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意为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刘备主要是受诸葛亮辅助,而本诗大意是赞赏诸葛亮的丰功伟绩。B项错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意为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曹操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也是一位乱世之奸雄,本诗中并没有提到曹操。C项正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意为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D项错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意为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而孙权在三国中是一个有胆略、顾大局、名事理、辨忠奸的形象,但本诗中并没有提到孙权。故正确答案为C。46.有些人从某一管理职位退下来后,常抱怨“人走茶凉”,这反映了他们过去在单位中拥有的是职位权力。(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职位权力又称职权,是由组织领导者的地位决定的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定权力。它有明确的范围,权力因职位不同而变化。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当从职位上退下来后,依照法律规定也就不能再行使以往的权力。故有些人从某一管理职位退下来后,不能再行使以往的权力,会感叹“人走茶凉”。故表述正确。47.“一问三不知”出自(

)。A.道德经B.左传C.战国策D.吕氏春秋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指怎么问都不知道,很糊涂或很无知。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指怎么问都不知道。故正确答案为B。48.在该公文处理中,不必要或不正确的是:A.团区委办公室做了核稿B.团区委办公室在审核时将文件编号C.由团区委办公室签发D.由团区委办公室主任亲自分送各主送单位参考答案:CD解题思路:公文签发指机关领导对审核的文稿进行最后审定并签署印发。主体应是机关领导而不应是团区委办公室。公文的送发不必由办公室主任亲自执行。故正确答案为C、D。49.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南方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温度高;而在夏季时,纬度越高则白昼越长,北方的白昼时间较南方偏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就很小。故表述正确。50.不确定性避免是指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不确定性避免的是:A.学校号召研究生出国深造,小王觉得自己生活比较安定,不想出去,就说:“我的外语水平不行,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吧。”B.随着金融风暴的到来,股市涨跌起伏不定,小赵将自己手上的股票迅速抛售C.毕业答辩日期临近,小李对于答辩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心里没底,非常紧张D.小张在去国企工作还是自己创业之间反复思考,觉得后者风险太大,于是选择进入国企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了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分析定义的关键是“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景”、“试图加以防止”。根据定义的要点分析各选项,选择不属于不确定性避免的一项。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要点:①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②试图加以防止。A项,出国深造对于小王属于前途未卜,做出不想出去的决定,属于不确定性避免。B项,股市涨跌起伏不定属于不确定的情景,选择抛售也符合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C项,毕业答辩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心理没底,但并没有因此不参加毕业答辩,不符合要点②,不属于不确定性避免。D项,由于创业风险太大而选择进国企,也符合不确定性避免的定义。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②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③总是试图加以防止。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出国深造,属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是对小王安定生活的“一种威胁”,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体现了“加以防止”,符合定义;B项:股市涨跌起伏不定,属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是对小赵股票的“一种威胁”,迅速抛售体现了“加以防止”,符合定义;C项:对于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心中没底,是一种紧张感,未体现“一种威胁”,也未体现小李“试图加以防止”,不符合定义;D项:自己创业,属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风险太大体现了“一种威胁”,进入国企体现了“加以防止”,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景”、“试图加以防止”。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B、D三项中的情境都是不确定、含糊的、前途未卜的,且都试图加以阻止,符合定义,排除;C项,小李没有试图阻止,不符合“试图加以防止”,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51.关于职业化的职业观的要求,下列项选中内容理解正确的有:A.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愿意付出,是现代职业观念的基本价值尺度B.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要求从业人员承担责任C.即使职业并不让人满意,也要严格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开展工作D.从业者要满足“在其位谋其政”的原则,在工作职责范围内负责到底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职业道德知识。第二步,职业观,是指人们关于职业方面问题的根本看法。A项:从业人员首先要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愿意为职业付出,这是现代职业观念的基本价值尺度。A项正确。B项:正确的职业观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观,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承担职业带来的责任。B项正确。C项:要严格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开展工作,不被个人主观喜好影响。C项正确。D项:从业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作。D项正确。因此,选择ABCD选项。52.荆棘:困难A.布衣:学生B.折柳:惜别C.心腹:信任D.桎梏:束缚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荆棘引申为困难;桎梏引申为束缚。B项折柳的含义就是惜别;C项心腹是被信任的人。故答案选D。53.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省情。青海湖为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面积约为4543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故表述正确。54.(

)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A.公益性研究B.应用技术研究C.人文社会科学研究D.基础科学研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第二步,公益性研究是指一些涉及公众整体利益,难以分割的技术研究和运用,如关系到气象服务、灾害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和研究等。洪水、地震、疫病、环境的污染、灾害性天气等等,是人类生存的心腹之患。抵御天灾、控制疫情,是人类为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韧性战斗。随着人类科学认知能力的提高,世界各国相继成立了专门从事上述天灾人患研究、防范的科学机构,研究制定防范标准、相应法规及检测方法的相关体系,这就是公益研究。因此,选择A选项。B项:应用技术研究,是指相对于基础研究以应用技术为侧重点的应用研究。B项错误。C项:人文科学研究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来含义几经演变,其狭义指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C项错误。D项: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D项错误。55.(

对于

司汤达

相当于

《高老头》

对于

)A.《红与黑》;巴尔扎克B.《雾都孤儿》;雨果C.《傲慢与偏见》;狄更斯D.《战争与和平》;奥斯丁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A项:《红与黑》的作者是“司汤达”,二者属于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高老头》的作者是“巴尔扎克”,二者属于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雾都孤儿》的作者是狄更斯,排除;C项:《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简•奥斯汀,排除;D项:《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5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冬天户外用嘴呼气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白炽灯泡用久后玻璃泡壁变黑,是凝华现象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干冰发生的变化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房顶上的积雪虽没有融化,却逐渐减少,是蒸发现象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A项错误,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刚呼出时温度较高(36.5摄氏度),为气态;而冬天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会大量凝结为小液滴且浓度较高,所以会看见白气,此为液化现象,而不是汽化现象。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B项正确,凝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过程物质要放热。用久的白炽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是在电灯泡工作时发热,而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遇冷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C项错误,液化是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放热。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当它投放到云层中时就会吸热升华。从而使云层迅速降温,让云层中的一些水蒸气和小水滴凝成小冰晶或大的水滴,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因此,干冰发生的变化属于升华现象,而不是液化现象。D项错误,蒸发是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而雪融化属于固态转变为液态,因此D项中的现象不是蒸发现象。此处应主要为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正确答案为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常识。第二步,白炽灯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是固态钨附着在上面,灯泡发光时温度升高,固态钨丝升华变成气态,当灯泡熄灭时温度降低,气态钨凝华再变成固态附着在灯泡里面,使灯泡变黑。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中的物态变化相关内容。如果考生清楚物态变化的六种形式,则不难作答。A项,冬天户外用嘴呼出的气体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小液滴,是液化放热的过程。C项,干冰在空气中会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而不是液化,排除。D项,蒸发是液体变化为气体的过程,而积雪是固态,排除。A项说法错误。冬天户外用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