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课件_第1页
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课件_第2页
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课件_第3页
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课件_第4页
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作品:古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反思文学的内容:

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古华《芙蓉镇》

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叶蔚林《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

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王蒙《蝴蝶》

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反思文学三种反思方式:

历史反思、现实反思、生命反思。反思文学的特征:

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害;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

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1)内容上,文革/建国30年以至更早的革命历史时期;(2)情感上,情感性宣泄/冷静的理性思考;(3)表现方式上,单一的政治批判/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全面反省。“反思文学”的思想艺术成就及意义

(1)把理性批判精神注入了文学,所涉及的问题即是政治批判又超越了政治批判,使之更加理智、冷静;(2)在题材方面大大扩展了文学的艺术视野;(3)促使文学的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发生变化(大跨度的时间转换、主客观的交织,引进西方意识流和蒙太奇手法)。

古华,生于1942年,湖南嘉禾县人,现旅居加拿大。代表作品:《芙蓉镇》(1981年发表,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崖豆杉》《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浮屠岭》。

《芙蓉镇》以60、70年代政治运动为背景,塑造了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李国香、王秋赦等人物形象。小说寓政治风云于民情风俗,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作品围绕芙蓉姐胡玉音勤劳致富却招来不幸的故事,揭露了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摧残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灾难。《芙蓉镇》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从1963年至1979年间四个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农村经济复苏时期、“四清”运动时期、“文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如此风云多变的大动荡年月,作者让生旦净丑、红脸白脸、花头黑头在历史舞台上一一亮相,演出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人间悲喜剧。

《芙蓉镇》滥觞于作者家乡一个年轻寡妇的真实故事,作者由此扩展生发,将久蓄于心的、富有典型意义的风俗民情熔于一炉,使作品流贯着强烈的客观生活实感,几乎找不出刀切斧凿之痕,写得美、奇、真。的确,《芙蓉镇》以它那散发着浓郁泥土香气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主人公胡玉音1963年,芙蓉镇上称得上生意兴隆的可以说是本镇胡玉音开设的米豆腐摊子。胡玉音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女子,人称“芙蓉姐”,人长得秀美动人,加之待客热情,性情柔顺,食具又干净,米豆腐量足,作料香辣,她的摊子面前总是客来客往不断线。她的米豆腐摊子有几个老主顾是每圩必到的。

首先是粮站主任谷燕山,40多岁的南下干部,是个鳏夫。为了成全胡玉音的小生意,每圩从粮站打米厂卖给她碎米谷头子60斤。再一个是党支部黎满庚,30来岁,转业军人,曾是玉音情投意合的少年情郎,因玉音出身不好只能做她的干哥。他吃米豆腐,无形中印证了摊子的合法性。还有一个是镇上有名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专吃白食。每逢开展什么运动,必定跑红一阵,胡玉音自然招惹不起。还有一个怪人秦书田,原是本县歌舞团的编导,后划为右派被开除回乡生产。他总是等客人少的时刻来吃米豆腐。镇上饮食店来了位女经理李国香,今年32岁,尚未成家。这位全县商业战线以批资本主义出名的女将有个当县委财贸书记的舅舅杨民高。她气不过胡玉音容貌好、生意隆,认定那米豆腐摊子是镇上唯一能和她争一高下的潜在威胁,加之在向谷燕山求爱时碰了壁,更是怀恨在心,暗中开始了她的“政治调查”。胡玉音从此家破人亡。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湘南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人情是美的,正如芙蓉镇景色的优美。然而当全国开“左倾”思潮泛时,一切开始改变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风俗一下子或者说促不及防地变成了“人人防我,我防人人”,现实就是那么严峻。在严峻的现实政治中,作者小山镇青石板街作为中心场地,将俏丽善良的“芙蓉姐”胡音的故事穿插进一组人物当中去:耿直义气的“北方大兵”燕山、矫情阴毒的“政治女将”李国香,在良心悔恨中挣扎的队书记黎满庚、馋懒顽劣的“运动根子”王秋赦、佯装癫狂“铁帽右派”秦书田等。这些人物写得个个血肉饱满、各具色,其命运相互关联、旋转交错,组成一个不断在变迁的“小会”,而其中隐现了整个大世道千家万户之聚散沉浮。总之善良的人遭了殃,虚伪的嘴脸上了台面。难怪,作者古华在说的扉页就题下了这样的几个字:“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

作品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反思社会、警醒世人的背后亦贯穿着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围绕着胡玉音命运变迁及爱情悲剧的几位男性—秦书田、黎满庚、谷燕山、桂桂、王秋赦组成了当时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身份背景的代表,李国香也是文革岁月政治野心家的典型,他(她)们填充了胡玉音的岁月,构成了芙蓉镇的社会形态,标定了一个特殊年代的中国现实特征。作品用现实主义结合略带幽默反讽手法去讲述这场浩劫对哪怕一个偏远小镇中人性的异化、扭曲以及深深的身心创伤。作品对文革历史反思的高度在今天看来也是最为犀利的:近乎写实的“再现”了像李国香这样在文革时期整人谋求政治资本的反面人物因在文革过后“及时转化身份”反而获得升迁的社会形象;秦书田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和谷燕山酒醉出现梦境后高喊“完了!完了!”成为那个岁月社会大众面对浩劫的现实遭遇和无奈的呐喊;而结尾处已经疯颠了的王秋赦敲着破锣仍旧在芙蓉镇上高叫“运动了!运动了!”更是创作者在此警戒世人,如果不对此深刻反省,“文化大革命”的悲剧还可能再度重演。

高晓声(1928-),江苏武进人。1957年和江苏省文坛的几位崭露头角的青年作者陆文夫、方之、叶至诚、陈椿年等人提出“干预生活、探求人生”的创作主张,在南京筹建“探求者文学社”(探求社,办刊物《探求者》),发表探求小说《不幸》,而被划为右派,押送回武进乡下劳动,连续生活了二十二年(1957—1979)。

1979年冤案平反,重返文坛,过去的生活尤如喷泉一般涌出,仅一年之内,就连续发表了《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等11个短篇小说。80年又发表《陈奂生上城》、《钱包》等10多个短篇。(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高晓声以乡土题材“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精神历程,揭示了他们生活命运与政治、经济、历史和民族性格和心理的关系。高晓声的文学成就在于他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在物资生活变化的同时,精神生活的变化和要求,形象地建立起他的国民性反思与批判的艺术世界。《李顺大造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是作家高晓声辍笔二十多年后于一九七九年创作的。这篇作品凝聚着作家长期农村生活的深刻体验,真实地透露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和思绪,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不仅远远突破了作家自己早期的创作,而且在建国三十年短篇小说艺苑中,也是一朵有特色、有生气的奇葩。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但却使人心酸、发人深省的故事。农民造屋,在解放后的农村,虽然颇不容易,但也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然而,李顺大造屋的遭遇竟十分不平常!他在土改翻身后就立下了造三间屋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三次盖房的经历1、他以最简单的工具进行拚命的劳动去挣得每一颗粮,用最原始的经营方式去积累每一分钱,以整整六年的心血与汗水换回了造屋的全部材料。可是,一九五八年的“共产风”一刮,他造屋的砖头只好被拿去筑了炼铁炉,木料制了推土车,瓦片也上了集体猪舍的屋顶。“台风”过后,李顺大造屋的理想顿成泡影,只好睁着泪眼到尚未打扫的“战场”凭吊一番。

2、六十年代初,靠了农村工作“六十条”的贯彻,李顺大又积聚了能造三间屋的钞票,而“文化大革命”这场更可怕的“红色风暴”,再次毁掉了他的希望。3、直到一九七七年,乾坤初转,李顺大的造屋理想才能得到实现,但为弄到砖瓦材料,也还得几经周折。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为了建造三间普通的屋子,尝尽酸甜苦辣,耗去了近三十年的光阴。

这个特殊而又真实的经历怎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李顺大的境遇和命运,反映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揭露了左倾思潮在农村工作上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它唤起人们对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命运的深情关注,更促使人们去认真总结三十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反思文学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以及心理的负重前行。

代表作《陈奂生上城》(最早发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是系列中最为精彩的一篇,使陈奂生这个形象获得了特殊的艺术生命。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平凡小事,生动地刻画出处于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新时期的农民在精神、观念和心理上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精神贫困。

作者自述

“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而又沉重,高兴而又慨叹。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们的情况改善了,我们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这篇小说,解剖了陈奂生也解剖了我自己,希望借此来提高陈奂生和我的认识水平、觉悟程度,求得长进。”

陈奂生是一个处于传统小农意识向现代开放文明之间转移初期的农民,是一个过渡的、成长变化之中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勤劳善良,而又怯懦自私,同时还具有难以根除的“阿Q”气。他长期因贫穷饱受屈辱,根本谈不了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政策转变经济有所好转之后,他也产生了精神层面上的追求,虽然这个追求微不足道,但对他来说却是了不得的大事。然而,在满足和实现这个愿望的过程中,陈奂生表现出了精神上的卑微与可笑。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1)自我安慰

“便安心坐着啃饼,觉得很舒服。头脑清爽,热度退尽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劳。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2)自我欺骗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贴。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3)宣泄中求平衡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成了猪圈,也不值!”从这一连串的行为和心理可以发现,陈奂生以破坏为满足的自私心理,这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宣泄中求平衡,但对改变自己的现状并没有任何益处。因此,作者通过陈奂生形象的性格特征艺术地表现了刚进入新时期的农民精神上因袭重担和对新生活的渴求,他的这种令人感到可怜又可笑的性格,表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作为社会主人公的农民在精神上还未作好准备,从而传递出农民解放并提升精神世界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从而对农村题材创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奂生上城》赏析

陈奂生性格与精神贫困

A、目光短浅、容易满足

B、自卑怯懦,自轻自贱

C、自我陶醉和自我譬解

D、自我安慰、精神胜利

艺术特色

A、叙事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B、心理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