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1.gif)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2.gif)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3.gif)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4.gif)
![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2d1570c827a3bbf8dbe1b71958956ae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号 .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荷花/负荷 屏除/凝神屏气 满园芳菲/妄自菲薄・ ・ ・ ・ ・ ・B.驿站/演绎舞蹈/洪水滔天家喻户晓/忠贞不渝・・・・・・C.人参/参差种族/刀耕火种塞翁失马/茅塞顿开・・・・・・D.洗涤/丝绦精湛/堪当重任容光焕发/涣然冰释・・・・・・.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竣工震慑B.端详赝品C.典籍脉膊A.竣工震慑B.端详赝品C.典籍脉膊D.抑郁寒喧防微杜渐歇斯底里别出心裁登峰造及.古诗文默写。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攀高峰,言豪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表达了攀登高峰时不怕困难和高瞻远瞩的豪情;杜甫在《望岳》中用“,”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我们没有理由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登上山巅,眺望壮丽的山川,留存美丽的风景;我们细数历史,仰望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心灵的净化;我们畅想前景,。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①学而不已,阖棺而止。(春秋•孔子)②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唐•李欣)③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现代•陈伯吹)④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英•培根)⑤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野总是不断变化的。(法•雨果)⑥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有力量。(苏联•高尔基)材料二:人类社会三次知识浪潮下的革命--第一次:计算机及其技术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革命。第二次:互联网的出现,使企业能够对全球运营系统进行紧密结合。第三次:新一代的智能互联产品与互联网相连,他们具有超越传统产品的性能和功能。第1页,共15页
材料三:人类知识更新频率人类知识翻一番所需时间次数年限年数第一次1-1500年1500年第二次1500-1800年300年第三次1800-1900年100年第四次19世纪50年第五次20世纪10年第六次目前3年请阅读材料一二三,各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学电性人应多学校准备组织一个读书会,海报已经设计好,请你按逻辑和空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海报及其设计意图。(不少于70字)学电性人应多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如图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水浒传®《水浒传》.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①贝多芬《名人传》②祥子《骆驼祥子》(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竟背叛同伴,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第2页,共15页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H。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表达出诗人哪些情感?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官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①不回之本性,人主②不能屈③之,谁能屈之?予尝执此语④同人,有迂⑤其说者。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②人主:君主。③屈:使……屈服。④语:告诉。⑤迂:迂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B.亭亭净植 植:栽种C.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语段(一)中菊和莲所象征的两类人,他们的生活态度有何不同?两个语段中所写的牡丹的形象有何不同?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寄不够”的信①“寄不够”住在刘家胡同的东头,倘若要是按辈分来划分,我还应该规规矩矩地喊他“爷”。②“寄不够”真名叫方福生,街坊四邻之所以喊他为“寄不够”,是因为他总往邮局跑,寄信。③每个周五的黄昏,“寄不够”就会踏着一地金色的夕阳,弯着腰,背着手,拿着一封信,一路哼着小曲儿,穿小巷过胡同,去邮局寄信。街坊四邻见了他就问:“寄不够,又去寄信啊!”他收住小曲儿,咧开掉了两颗门牙的嘴笑笑说:“是哩,是哩。”④“寄不够”从20来岁开始寄信,一寄就是40多年。他到底将一封封信件寄给谁?无人晓得。街坊有闲者会在背后议论说,这“寄不够”在外面也没啥亲戚朋友啊,他家在刘家胡同算是“老地主”了,他这是寄信给谁呢?总之,这是个谜。⑤据说,“寄不够”自他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在刘家胡同里扎下了根,过去他的父亲开着一个油坊,四邻喜欢吃他家的油,小日本打进来的时候,放了一把火把他家油坊烧了,他的父亲因为反抗,腿上挨了一刺刀,还算不赖,保住了命。第3页,共15页⑧新中国成立后,“寄不够”的父亲瘸着一条腿,油坊也在大家欢呼胜利的歌声中重新开张,不过生意不好不赖,勉强能顾住一家人的嘴。⑦后来,城市改造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他家的油坊再次遭殃,公家先在墙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拆”字。随后,推土机一声怒吼,一下就把油坊扇倒了,那里变成了一座商贸城。公家很仁义,为了照顾“寄不够”年迈的父亲,就让他在商城里当了卫生监督员。⑧“寄不够”高中毕业时,已经成了一个敦敦实实的小后生。想不到的是他握起剪刀,学起了裁缝。他的父亲为此气得不轻,坚决反对。那段时间,父子俩没少干仗,经常能从家里吵到胡同口,一个提着扫帚追,一个慌慌张张地沿着胡同跑。儿大不由爹,父亲骂了一段时间后,看没有任何效果也只好作罢。后来,“寄不够”在商贸城里租了柜台,开起了裁缝店,接着又娶了媳妇,买了商品房,小日子过得蛮不赖。⑨街坊四邻有人说,“寄不够”是从他父亲反对他学裁缝时开始跑邮局寄信的,确切否?谁也无法考证,总之他寄了40多年,每周都寄,风雨无阻,一直是胡同里的谜。⑩“他外面到底有啥亲戚呢?"大家时不时就会这般议论。“寄不够”的父亲活着的时候,有老人当面问:“你家孩子一直寄信,外面是有啥亲戚吗?"他的父亲听了,似乎也发蒙,头摇得像拨浪鼓。⑪“寄不够”其实不光寄信,他也经常拿着信回家,这说明,信件是有来有往的,他和对方的互动很频繁。固定电话普及了,手机普及了,黑白屏换成了智能机,随便下载使用各种各样的交流平台,不光能语音通话,还能视频聊天,人们相隔千里万里同样能面对面聊天扯闲篇。奇怪的是,“寄不够”照样跑邮局,照样寄信,这真是个怪人。⑫“寄不够,你口袋里不是装着手机吗,为啥还一直寄信呢?”有街坊不解地问。⑬“打电话和写信,各有各的味儿。?“寄不够”笑笑回话。⑭问者听了忍不住“咯咯咯”笑得前仰后合的,说:“这还尝味儿啊,打电话是啥味儿,写信又是啥味儿,不会一个是花椒味儿,一个是茴香味儿吧!”⑮也有街坊背后说“寄不够”有点傻气,现在寄一封信少说也得一两块钱吧,还得写,多麻烦啊,哪有掏出手机打个电话来得痛快。关键是他寄了一辈子信,这牵肠挂肚的亲戚或朋友总应该来看看他吧,但从来没有见他家来过啥外地亲戚,信还是依旧寄。⑯去年,“寄不够”得了一场大病没有挺过来,走了。街坊四邻帮着他的儿女们张罗“寄不够”后事的时候,偶然发现在他的卧室里,放着一个大柜子,打开后,发现柜子里满满的全是信件。⑰有仔细者清点,整整2236封信。信封上都工工整整写着“方福生收”。在他床头的一个小书案上,还放着一封他临终前没有写完的信,信的题头称谓是:亲爱的自己。⑱“亲爱的自己,你好吗?”⑲“亲爱的自己,你一定要战胜这次的困难。”⑳“亲爱的自己……”。“寄不够”的信成为街坊邻居的谜,引起邻居诸多疑云,使情节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写在下面横线处。①?。②何时开始寄?无从考证③?。④有手机为何还寄信?笑笑回答。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寄不够”就会踏着一地金色的夕阳,弯着腰,背着手,拿着一封信,一路哼着小曲儿,第4页,共15页穿小巷过胡同,去邮局寄信。街坊四邻见了他就问:“寄不够,又去寄信啊!”他收住小曲儿,咧开掉了两颗门牙的嘴笑笑说:“是哩,是哩。”文章写的是“寄不够”的信,可是第⑤〜⑧段的内容和信件无关,能不能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读完这篇文章不由得让人掩卷深思,有人评价文章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你为这一评价给出合理的理由。.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氮,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②-太阳烤焦地球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八、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0分).题目:抉择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13.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是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第5页,共15页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会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者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扁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第6页,共15页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A.he/he;bing/bing;fei/fei;yi/yi;dao/tao;yu/yu;shen/cen;zhong/zhong;sai/se;di/tao;zhan/kan;huan/huan;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系统性地复习。在解题时注意下面几种易读错的情况:(1)形似字的音。(2)读音与声旁不一致的形声字的读音。①声旁与本字的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②声旁与本字的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③声旁与本字的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④声旁与本字的声母韵母均不同。(3)多音字的读音。①词性、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②通常读音与地名、姓、物名等特殊读音(古音)并存。③书面语和口语两种读音并行。④成语中某些带有通假现象的文字的读音。.【答案】A【解析】A.正确;B.有误,“通辑犯”中的“辑”应为“缉”,“真知卓见”中的“卓”应为“灼”;C.有误,“脉膊”中的“膊”应为“搏”,“摇控器”中的“摇”应为“遥”;D.有误,“登峰造及”中的“及”应为“极”;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这道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答案】【小题1】山岛竦峙【小题2】无案牍之劳形【小题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小题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答案:(1)山岛竦峙(注意“峙”的书写)(2)无案牍之劳形(注意“牍”的书写)(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涟”的书写)(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与巩固。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第7页,共15页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答案】【小题1】展望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小题2】【解析】答案:(1)在“我们没有理由”后面加上“不”(2)示例:展望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我们没有理由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不合逻辑,应该在“我们没有理由”后面加上“不”,与“没有”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含义。(2)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这里要仿照“仰望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心灵的净化”的句式来写,扣住“畅想前景”的话题,然后表达出畅想前景的美好和意义即可。例如,展望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语句补写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答案】【小题1】(1)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材料一,可将这些名言都认真研读,找到所有名言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于是可归纳为:古今中外,都在强调人应该不断学习,多读书。材料二,可提取“人类社会三次知识浪潮下的革命”“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革命”“使企业能够对全球运营系统进行紧密结合”“具有超越传统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分析,即可概括为:人类知识浪潮下的三次革命均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材料三是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此题以“人类知识更新频率,人类知识翻一番所需时”为陈述对象。找到“次数”“年限”“人数”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人类知识翻番频率越来越快”的结论。(2)解答此题,可根据漫画构成要素,按照总分的顺序,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联系题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从画面上可以看到的:画面主体是由书垒成的大写“书”字,上面是“喜鹊登梅”的背景下书写的“读书让生活更精彩”几个字,下面是正楷书写“世界读书日”几个字,最下面用小号字写着“书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钥匙”,整体设计突出了“世界读书日”这个主题。答案:(1)①古今中外,都在强调人应该不断学习,多读书;②人类知识浪潮下的三次革命均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③人类知识翻番频率越来越快。(2)海报分两部分,海报主体部分上面是醒目的两个大字“阅读”,下面一排小字写着“学习使人进步”,点明读书会的主题和目的;海报下方是一排放满了书的书架,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气,暗示人们应该多读书。【小题2】【解析】本题是关于“读书”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画面的描述和理解分析能力。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第8页,共15页.【答案】答案:①武松打虎:武松回家探望哥哥,路过景阳冈。在冈下喝了很多酒后,向冈上走去。他看见树上的布告,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不理会,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因酒力发作,便在青石上休息,忽见一只猛虎扑了过来,他闪过老虎,打断了哨棒,后来骑在老虎背上,猛击虎头,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从此武松威名大震,被人称为“打虎英雄”。②唐僧收服孙悟空: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如来派观音菩萨寻找西天取经人。玄奘得到观音指引,决定去西天取经。唐僧西去途经五行山,救出孙悟空,赐号“行者”,收他为徒弟,一同西行取经。【解析】本题考查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进而推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的内容。如①是《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18碗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时,只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没有理它,继续往前走。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眼睛上翘,额头白色的老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解答此题,学生要熟悉名著中人物及相关情节,了解与人物相关的经历。简述时要符合画面内容,说明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答案】答案:贝多芬一一从他双耳失聪仍然不放弃自己的事业继续创作乐曲,谱写出了《命运》《田园交响曲》等世界名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向命运抗争、不屈不挠的人:但他对身边仆人的态度能看出来,他我行我素,高傲倔强,性情暴躁。祥子一一坚韧好强,他的财产被孙侦探一扫而空,他也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挣钱买车;堕落麻木,小福子去世后,他吃喝嫖赌,自暴自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要结合相关语段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情节从优缺点两方面来分析人物,并要注意根据示例的格式进行仿写。阅读《名人传》《骆驼祥子》,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要求分析名著中的主要人物的多面性。多面性是指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分析即可。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他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名篇,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的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第9页,共15页的激愤和抑郁。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者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答案:(1)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小题2】【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答案】【小题1】B【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CD.正确。B.有误,句意: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植:立。故选:B。(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鲜,少;闻,听说。句意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晋陶渊明独爱菊”可知作者欣赏陶渊明孤高独立,他们都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知作者不赞成陶渊明纯粹的避世生活方式。作者主张入世,认为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人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可知,语段(一)中所写的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由“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可知,语段(二)中所写的牡丹性格刚直,不可改变。第10页,共15页答案:(1)B(2)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3)菊象征隐士,他们有着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有逃避现实的归隐态度。而莲所象征的君子是本着身在世俗,却坚守清廉的生活态度,其生活态度更为积极。(4)语段(一)中所写的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语段(二)中所写的牡丹性格刚直,有名士风范。【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乙】所有的花都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应当向阳,这是种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还能受点委屈,只有杜丹绝不肯通融,让它朝南就会生长,让它朝其他方向就会死,这是牡丹高亢刚直、不可改变的本性,武则天都不能让它屈服,又有谁能使它屈服呢?我曾经把这话对朋友说,有朋友认为这说法太迂腐。我说:“不只是平民百姓,即使是帝王之尊,想种植这种花,也不能不遵循它的习性。”朋友反问我说:“这话有根据吗?"我说:“当然有根据。我的本家李白有这样的诗:‘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帝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的人朝向北,那么花不是朝南是朝哪个方向?”朋友笑着赞同这一说法。这些话难道不是定论吗?词类活用:.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10.【答案】【小题1]到底寄给谁【小题2]无人晓得【小题3]寄给哪位亲戚【小题4]父亲不知[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文章第④段“他这是寄信给谁呢?总之,这是个谜",据此可回答第①题。第②题可根据第⑩段“'寄不够’的父亲活着的时候,有老人当面问:'你家孩子一直寄信,外面是有啥亲戚吗?'他的父亲听了,似乎也发蒙,头摇得像拨浪鼓”可得出答案:寄给哪位亲戚?父亲也不知。(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及其作用。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踏”、“弯”、“背”、“拿”、“哼着”、“穿”、“过”、“去”等可知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咧开掉了两颗门牙的嘴笑笑”是人物的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寄不够”寄信时的轻松悠闲、快乐愉悦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寄不够”的赞美之情。(3)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第⑤段“据说,'寄第11页,共15页不够’自他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在刘家胡同里扎下了根……”,可得知插叙了“寄不够”自己的人生经历、爷爷父亲等的家庭情况,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了“寄不够”在如此家境下,自信坚强的性格特点。他握起剪刀,学起了裁缝,在商贸城里租了柜台,开起了裁缝店,接着又娶了媳妇,买了商品房,小日子过得蛮不赖,这些内容突出了赞颂他可贵品质的主题。插叙的内容在结构上为下文他写信给自己,鼓励自己要坚强乐观的情节做铺垫。(4)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此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寄不够”的信成为街坊邻居的谜,引起邻居诸多疑云:信到底寄给谁?何时开始寄?寄给哪位亲戚?有手机为何还寄信?在文章结尾,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的一生都在自己给“亲爱的自己”写信,结尾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回忆“寄不够”的一生,他总是自信乐观,像阳光般积极向上,他这种性格的铸就来自于自我鼓励,符合心理逻辑和他的经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答案:(1)①到底寄给谁?无人晓得。②寄给哪位亲戚?父亲不知。(2)作者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通过“踏”、“弯”、“背”、“拿”、“哼着”、“穿”、“过”、“去”等动词,表现出“寄不够”寄信时的轻松、悠闲的心理;通过从“咧开掉了两颗门牙的嘴笑笑”的细节,刻画出“寄不够”寄信时快乐愉悦的心理。(3)不能。第⑤至⑧段是插叙,交代了“寄不够”的家庭情况以及“寄不够”的经历,丰富了人物形象,突显“寄不够”自信、坚强、乐观的性格特征;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为下文揭示“寄不够”能够拥有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的原因做铺垫。(4)①出乎意料是在文章中街坊邻居对“寄不够”的信给出了多种猜测,但在结尾却笔锋突然一转,和众多猜测所不同的是:原来这么多年,“寄不够”一直是在给自己写信,这样的结局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②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寄不够”一生总是很自信、很乐观、很坚强,总是积极向上的对待生活。他这种性格的铸就来自于自我鼓励,这是符合心理逻辑和他的家庭环境的,因此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本文写“寄不够”总往邮局跑,寄信。可到底寄给谁?无人晓得;何时开始寄?无从考证;寄给哪位亲戚?父亲不知;有手机为何还寄信?笑笑回答。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写给自己。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答案】【小题1】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小题2】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本文也不例上,作者首段写的是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地球流浪的原因”这一话题,引出下文对“恒星”的相关介绍。同时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梳理与信息的筛选概括。解答此题先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提示内容,可以看出就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一句可概括出①处的答案,再根据“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一句,概括出②处的答案。第12页,共15页(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阅读画线句子,主要写了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所观测的内容,同时给出观测所得的数据,可见运用的是举例子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地说明恒星可以吞噬行星。(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按照题意,表达自己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看法即可。比如这篇文章的尾句“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可见作者对这种探索精神的赞美,再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可以看出这种探索精神还要面对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将二者相结合,分析这种精神的伟大之处,以及人类探索的意义即可。答案:(1)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2)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3)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4)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开篇以广受观众喜爱的电影《流浪地球》,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接着以举例子、列数字等不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最后再次以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假想的未来局面,表达对人类探索科学的不懈精神的赞美。对说明文语段的作用的分析,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1)从结构方面考虑:①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②中间段:承上启下;③结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2)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来谈;(3)结合说明方法来谈。特别提示:说明文若在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还可以使说明文更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案】抉择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牵源于一次次选择。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腺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土迁客成其千古文章。而今天,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19566-7:2022/AMD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JPEG systems - Part 7: JPEG linked media format (JLINK) - Amendment 1: Revision to the JLINK XMP expressions
- 【正版授权】 ISO/IEC/IEEE 29119-5:2024 EN Softwar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 Software testing - Part 5: Keyword-driven testing
- 杭州全日制劳动合同
- 砖块购销合同砖块购销合同
- 虚拟现实技术内容开发合作协议
- 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书
- 购房押金合同书
- 房归女方所有离婚协议书
- 幼儿端午活动方案
- 商场柜台转让协议书
- 1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云南
- 《公路智慧养护信息化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书籍装帧设计》 课件 项目4 书籍装帧版式设计
- 作物栽培学课件
- 2024年辽宁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资产盘点方案策划
- 血浆置换的护理
- 加油站安全生产标准化档案清单
-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38张 2023-2024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大单元教学和集体备课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