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师版)_第1页
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师版)_第2页
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师版)_第3页
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师版)_第4页
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选择题(共7小题)

1.(2020秋•东城区期末)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族箱中的金鱼B.朽木上的蘑菇

C.池塘中的金鱼D.树林中的肾蕨

2.(2020秋•延庆区期末)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

判断,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D.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3.“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4.(2020秋•北京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苔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5.(2020秋•平谷区期末)如图为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己知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下

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该食物链的是()

B.乙T甲一丙T丁

C.丁T甲T丙一乙D.丙一甲一乙一丁

1/17

6.(2020秋•延庆区期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D.兔吃草

7.(2020秋•西城区期末)如图表示受到重金属汞污染的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鸟和青蛙之间没有关系

C.图中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D.体内汞积累量最多的是芦苇

二.解答题(共9小题)

8.(2020秋•东城区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在澳大利亚,山林时常发生火灾。2019〜2020年间,由于全球气候异常,澳大利亚出现史无前例的干旱、高温和

强风天气,导数大灾的发生频率增加,火势更大且难以控制。在7个月内,澳大利亚的过火面积就超过1000万

公顷。

澳大利亚大约70%的火灾发生在主要由桂树构成的森林地区,这是由于核树枝叶中含有丰富的按树油,容易燃

烧,7个月的大火导致五亿只动物死亡,主栖息地三分之一的考拉被活活烧死。考拉是澳大利亚国宝,主要觅食

按树的叶片,天敌有澳大利亚犬、狐狸等,小考拉有时也会受到老鹰的攻击。

火灾后发芽的桂树桂树的茎桂树的果实

火灾过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人们发现校树最早焕发了生机。与其他植物不同,梭树的种子外有坚硬的果皮,在

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但经过大火搬烧后,果皮爆裂,种子更易萌发,幼苗可以在刚燃烧过的、富含灰烬的土壤

中茁壮成长。而且,不同于“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枝树的输导组织分布于树干中间。大火只能伤及校树的表面,

不会损坏其内部结构。另外,核树每片叶子叶柄处的树皮下有一种处于休眠状态的芽,这种休眠芽会在火灾或机

械创伤后释放出来,迅速复活。

火灾过后,校树通常会成倍增长。桂树枝和叶的生长发育迅速而不间断,呈伞状的树冠发育极快,导致在某些区

2/17

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减少,使其他植物生长缓慢甚至不能恢复。因此有人认为,在这个刚刚开始恢复的生态系

统中,枝树增多也许并不是好事。

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在短短7个月内释放了大约3.5亿吨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对整个地球的生态造成巨大

冲击,现在迫切需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

(1)澳大利亚山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组成的。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

的种类和数量丰富,因此具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一旦被破坏,恢复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考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请写出一条包含考拉在内的食物链。

(3)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桂树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它可以在火灾后快速恢复,请你写出其中一

种,.

(4)火灾后,枝树首先大量恢复可能导致其他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无法恢复,分析可能得到原因是。

9.(2020秋•石景山区期末)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和分解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写出图中最长的食物链。食物网中有竞争关系的

生物为。(写出一对).

(3)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

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4)当某种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体内积累的最多。为

防止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该生态系统造成更多的影响,保护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是。

3/17

10.(2020秋•通州区期末)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图为

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表中I〜IV为

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类别土壤IIIIIIIV

农药含量(毫克/100克)0.00120.0450.0240.0030.009

(1)图中,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填数字)过程实现的。(填标号)作为分解者参与

物质循环。

(2)图中的动物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组。

(3)表中的生物构成了图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则IV对应的生物为。

(4)一般情况下,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

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的丧失。

11.(2020秋•北京期末)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其摄食范围广,包括水草、藻类、水

生昆虫、动物尸体等,近年来在中国己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当前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即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在我国发展迅速。请回答:

(1)在稻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有各种藻类等浮游植物和多种浮游动物,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是。

(2)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克氏原螯虾后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的研究:选取四

处研究区域,每个区域划出等大小的六个田块,在三个田块进行稻虾综合养殖模式,三个田块进行水稻单作模式。

各田块稻田耕作、田间管理、水稻种植和养殖方式基本一致。定期采集水样测定总氮、总磷的含量,结果如下:

①各田块稻田耕作、田间管理、水稻种植和养殖方式基本一致是为了。

②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稻虾综合养殖模式比水稻单作模式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这

是因为克氏原螯虾通过取食和排泄,加快了。因此稻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水稻的产量可

能会水稻单作模式。

4/17

上旬下旬中旬上旬下旬中旬

□稻虾综合养嗯模式|水稻单作模式

(3)克氏原螯虾所获取的能量是通过传递的,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

12.(2020秋•平谷区期末)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需要必要的物质和能量。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制造,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

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

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

的;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若铅、汞等有害物质进入草一虫一鸟这条食物链,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o

13.(2020秋•密云区期末)同学们发现了吗,在美丽的白河河道中央,漂浮着一个个长10余米的圆盘,这就是生

态浮岛,如图1所示。

生态浮岛

(1)生态浮岛以及周围的水域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由生活在这里的.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

成的统一整体,非生物环境部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和空气等,其中,,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能源。

(2)浮岛上部种植千蕨菜、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是这个生态系统的.者,它们不仅能够为

5/17

动物和微生物提供,还能通过植物的(填写器官名称)吸收水中的氮和磷等无机盐,达到净化水

质的作用。

(3)生态浮岛在水面上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减弱水中藻类的作用,使藻类生长受限,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了水华现象的发生。

(4)白河水域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黑鹳、苍鹭、绿头鸭、白鹭(如图2所示)等一些鸟类来此嬉戏,它们捕

食水中的鱼虾,飞翔在蓝天下,成为密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你据此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黑鹳苍鹭绿头鸭白鹭

图2

14.(2020秋•海淀区期末)浙江青田县稻鱼生态系统有着“六月鱼苗放下田,九月再闻稻花香”的景象,被评为首批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如图为稻鱼生态系统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稻田

(1)稻鱼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水稻、稗草等属于,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属于。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包括和o

(2)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取食杂草,可以缓解杂草与水稻的关系,有利于水稻生长。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飞虱、泥包虫等害虫可能使水稻减产,但它们同时是鱼类的食物,人们经常养殖鲤鱼

来防治害虫,请写出养殖鲤鱼防治害虫的一条食物链:o

(4)由下表可知,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这是因为鲤鱼排出的

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生态系统的循环。

模式化肥使用量(kg/hn?)农药使用量(kg/hn?)

常规水稻种植模式18837.02

稻鱼种养结合模式15974.20

节约比例15.2%40.2%

(5)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在稻鱼生态系统中,人们很少使用

农药,所以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危害较小。

(6)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稻鱼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得该生态系统的

6/17

能力增强。综合来看,稻鱼种养结合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土壤和水

体的污染,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15.(2020秋•门头沟区期末)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如

图表示可可西里荒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1)藏羚羊是此生态系统中的,它们体内能量的最终来源是o

(2)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因为它能通过作用产生有机物。

(3)藏羚羊和鼠兔之间的关系是。请写出一条含有鼠兔的最长食物链。

(4)植物的残枝叶和动物的尸体主要依靠等进行分解,胡兀鹫不直挖捕食活的生物,而是取食腐尸,

这样就促进了生态系统内的.

(5)近年来保护区内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所占比例逐渐趋于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16.(2020秋•西城区期末)蟹岛生态园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稻-蟹混养”模式,在稻田中投放适量河蟹。河蟹

取食水稻及稗草(一种杂草),啃食水稻的稻苞虫和稻蝗也是它们的“美味佳肴相对于单一的水稻种植,“稻-

蟹混养”模式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理念。

(1)“稻-蟹”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水稻、河蟹、细菌等生物和共同组成的。其中水稻和

稗草之间是关系。

(2)水稻和稗草是生态系统中的,能为其他生物提供和能量。稻苞虫、稻蝗和河蟹是该生态

系统中的,其体内能量的根本来源是o

(3)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一条包含稻蝗的食物链。相对于单一的水稻种植,“稻-蟹”生态系统的生物

种类相对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能力。

(4)“稻-蟹混养”模式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理念,下列描述中与此理念不符的是。

a.河蟹能捕食稻田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b.蟹粪分解后可被水稻利用,减少化肥用量

c.水稻与河蟹的生长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7/17

2021北京初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汇编: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7小题)

1•【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

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鱼是动物,

属于消费者;肾蕨是植物,属于生产者;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

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因此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

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2.【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

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金鱼藻)和消费者(小鱼、虾)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

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

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3.【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

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

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

故选:Co

【点评】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食物链的复杂程度有关,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

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解答】解:A、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

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积损伤,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苔原的恢复力稳定

性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弱,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自我调节能力最弱,A符合题意。

8/17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

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不符合题意。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

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

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

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食物链是由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特点是逐级递

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根据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

关系,知道数量最多的是丙必然是生产者,其它三种生物是消费者,其消费级别越高,数量越少,生物的数量由

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丁,因此图中四种生物存在的食物链即生物关系是:丙一甲一乙T丁。

故选:D。

【点评】明确食物链中生物的数量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

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解:A、青蛙和昆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B、松鼠是动物为消费者,蘑菇是真菌为分解者,不符合题意;

C、蛇和青蛙都是动物为消费者,不符合题意;

D、兔是动物为消费者,草是植物为生产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正确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解题的关键。

7.【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9/17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

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图中食物链:芦苇

一昆虫―青蛙,芦苇一昆虫一鸟,共2条。A错误;

B、鸟和青蛙都以昆虫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B错误:

C、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

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芦苇的营养级别最低,体内汞的积累最少。

D错误。

故选:Co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物富集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题(共9小题)

8.【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解答】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

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

(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

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考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考拉是澳大利亚国宝,主要觅食按树的叶片,天敌有澳大利亚犬、狐狸等,小

考拉有时也会受到老鹰的攻击。由此可见形成的食物链是:枝树一考拉―澳大利亚犬;桂树―考拉一狐狸;桂树

一小考拉T老鹰。

(3)火灾过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人们发现校树最早焕发了生机。与其他植物不同,核树的种子外有坚硬的果

皮,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但经过大火燃烧后,果皮爆裂,种子更易萌发,幼苗可以在刚燃烧过的、富含灰烬

的土壤中茁壮成长。而且,不同于“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枝树的输导组织分布于树干中间。大火只能伤及桂树的

表面,不会损坏其内部结构。另外,枝树每片叶子叶柄处的树皮下有一种处于休眠状态的芽,这种休眠芽会在火

灾或机械创伤后释放出来,迅速复活。

(4)火灾过后,桂树通常会成倍增长。松树枝和叶的生长发育迅速而不间断,呈伞状的树冠发育极快,导致在

某些区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减少,使其他植物生长缓慢甚至不能恢复。因此有人认为,在这个刚刚开始恢复的

生态系统中,桂树增多也许并不是好事。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

10/17

(2)消费者;核树一考拉一澳大利亚犬(杖树一考拉T狐狸;枝树T小考拉一老鹰)

(3)桂树的种子外有坚硬的果皮,在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但经过大火煨烧后,果皮爆裂,种子更易萌发,幼

苗可以在刚燃烧过的、富含灰烬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桂树的输导组织分布于树干中间。大火只能伤及校树的表

面,不会损坏其内部结构。另外,桂树每片叶子叶柄处的树皮下有一种处于休眠状态的芽,这种休眠芽会在火灾

或机械创伤后释放出来,迅速复活)。

(4)枝树枝和叶的生长发育迅速而不间断,呈伞状的树冠发育极快,导致在某些区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减少,

使其他植物生长缓慢甚至不能恢复

【点评】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

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图中食物链有:草一兔一■鹰;草一田鼠―鹰;草一》鼠一蛇一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一鼠一》蛇一鹰。兔

和鼠都以草为食,属于竞争关系;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

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越枳越多,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所以体内有毒

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

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草一鼠-蛇—鹰;兔和鼠:

(3)太阳能;自动调节能力;

(4)猫头鹰;建立自然保护区。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物质能量流动特点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0•【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

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

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图示箭

11/17

头方向可以确定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⑤

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表格中I〜IV为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农药的含量。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

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图中甲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

用,⑤表示分解者丙的分解作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光能是通过②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丙作为分解者

参与物质循环。

(2)图中的动物蝗虫和蜘蛛属于节肢动物,食虫鸟和猫头鹰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

因此所属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由该食物网简图可知:猫头鹰和蛇

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食虫鸟,所以还有竞争关系;食虫鸟和蜘蛛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

蝗虫,所以还有竞争关系:青蛙和蜘蛛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蝗虫,所以还有竞争关系。可见生物间

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3组。

(3)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

越多。表中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IIITIVTIITI,则表中的生物构成了

图中含有蝗虫的一条食物链为:乙一蝗虫一食虫鸟一猫头鹰,则IV对应的生物为蝗虫。

(4)“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

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

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故答案为:(1)②;丙;

(2)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3;

(3)蝗虫;

(4)自我调节;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特点以及生态系

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1•【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

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在稻虾综合养殖生

态系统中,有各种藻类等浮游植物和多种浮游动物,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水稻和浮游植物(或水稻和藻类)。

12/17

(2)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所以,各田块稻田耕作、田间管理、水稻种

植和养殖方式基本一致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形成水稻单作模式与稻虾综合养殖模式的对照。

②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

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

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

系统的物质循环。所以,结合柱状图中可以看出,稻虾综合养殖模式(白色柱)比水稻单作模式(黑色柱)水体

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高,这是因为克氏原螯虾通过取食和排泄,加快了物质循环。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

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镭、锌、相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

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因此稻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水稻的产量可能会高于水稻单作模式。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

存着来自阳光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流动的。动物通过摄食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到动物体内。所以,克氏原螯虾所获取的能量是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故答案为:(1)水稻和浮游植物(或水稻和藻类);

(2)控制单一变量;高;物质循环;高于

(3)食物链和食物网;太阳光能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物质能量流动特点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2.【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

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

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动物,这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

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等中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环

境中,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

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

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若铅、汞等有害物质进入草一虫一鸟这条食物链,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的是鸟,营养级

13/17

最高,体内蓄毒最多。

故答案为:

(1)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有机物

(2)消费者;

(3)有机物;无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4)鸟。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物的富集现象。

13•【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

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

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光是能量的源头。

(2)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

营养和能量,还能通过植物的根吸收水中的氮和磷等无机盐,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

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

息环境。

(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千蕨菜一虾一鱼一白

鹭。

故答案为:

(1)生物;光

(2)生产;营养和能量;根

(3)光合

(4)干蕨菜-虾―鱼-白鹭

【点评】注意数食物链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出错。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

的结构特点。

14•【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

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

(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

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则靠分解动植

14/17

物的遗体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生产者吸收利用;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流动

的。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水稻、

稗草等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稻飞虱、泥包虫等昆虫和鱼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消费者.根据生态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知,图中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稻飞虱、泥包虫等害虫可能使水稻减产,但它们同

时是鱼类的食物,由此构成的食物链:水稻T稻飞虱T鱼类;水稻T泥包虫T鱼类。

(4)据表中数据可见: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明显减少,原因是鲤鱼排出的粪

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和钾等元素。这种种养结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

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

稻鱼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使得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故答案是:(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竞争

(3)水稻一稻飞虱一鱼类(或水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