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历史纲要-精优课件-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历史纲要-精优课件-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学课件-_第2页
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历史纲要-精优课件-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学课件-_第3页
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历史纲要-精优课件-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学课件-_第4页
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历史纲要-精优课件-高中历史-高考历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斯大林时代的改革者(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953-1964)1、背景(1)斯模式弊端日益暴露;(2)农业落后,工业问题多;(3)对斯个人崇拜严重;

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模式引发的问题已日益显露。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2、改革内容:(1)经济:①农业:A、改变集中管理体制,扩大农场自主权;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C、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结果:农业有所好转,但后来由于赫鲁晓夫冒进思想,瞎指挥,以及60年代的恶劣天气,1963年再次出现农业危机。(失败)(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2、改革内容:(1)经济:①农业:②工业:扩大地方企业权力;(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政治对斯个人崇拜批判;平反冤假错案;结果:由于并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仅归咎于斯大林个人,最后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潭。失败3、失败原因:(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失败缺乏正确理论指导;未根本打破斯体制;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俄国史》4、评价:(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掘墓人(1)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2)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1、背景:(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964-1982)(1)赫改革成效不大;(2)社会矛盾突出;(3)斯模式的弊端;2、内容重点在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3、成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经济体制有所改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增;失败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徐天新等著:《当代世界史》。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50%(苏联称67%);社会总产值为美40%;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50-55%;农业劳动生产率25%;科技落后美国10-20年。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3%。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3、成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经济体制有所改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增;最终失败。失败4、失败原因未突破斯体制;保守停滞;与美国争霸负担增加。5、评价:(1)冲击斯模式;(2)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过分强调与美国的军备竞赛(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模式1、背景:(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985-1991)(1)国民经济军事化,导致经济衰退与恶化;(2)政治生活日益僵化;(3)斯模式的弊端;(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内容①经济体制改革;②政治体制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即全盘西方化,这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改革方式:民主化、公开性。政治措施:实行多党制、总统制。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2、内容①经济体制改革;②政治体制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由此可见,此时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质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垄断地位。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3、结果:改革失败,苏联解体失败

苏联改革已经是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来……苏联解体一发而不可收拾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3、结果:改革失败,苏联解体失败4、原因: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许多西方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坦率地承认,虽然他们十分了解苏联体制的根本弱点,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曾料到,一个昔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彻底垮掉,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垮台的任何征兆。回顾资本主义展望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从它产生到基本成熟,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经过了大约300年的时间。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看,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在其诞生初期,从总体上说,还不会很快超越旧社会形态。这是因为:第一,新社会形态大多都是在旧社会形态的薄弱环节突破生成的,先天就有不足;

第二,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并确立自己的社会基础,客观上也确实需要一段较长的艰难奋斗过程。例如,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到1688年“光荣革命”这段时期,英国就一直处在新旧社会转型的纷扰动乱之中,那时的社会情形还不如伊丽莎白一世开明统治时期;即使是“光荣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英国总体上也还是不能与当时中国的康熙盛世相媲美,只是到18世纪末,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英国的生产和交通,才使英国资产阶级全面超越了满清八旗子弟。

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改革、发展、完善;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2、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从国情出发;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谈谈你从中能够得到那些启示:1、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3、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探索(1978—今)一个人,和一个时代《历史转折中的邓》剧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略)政治:文革结束;邓复出经济:经济建设受到破坏,但也取得一些成就思想: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略)2、内容(重大决策)(1)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略)2、内容(重大决策)(1)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2)改革开放(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管理方式等;肯定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等)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前提目的实质内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改革的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经济体制的改革2、改革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1)过程(了解)1978年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980年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达93%,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②推广③深化①试行:④成熟1992年开始,国家采取多种政策,使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内容①、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②、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③、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④、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⑤、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改革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二)经济体制的改革行政机构的改变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流通渠道的改变产业结构的改变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道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2)内容①、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⑤、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2、改革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二)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城市改革。(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意义2、改革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二)经济体制的改革(1)原因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3、改革的历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政策性调整,试探阶段;第二阶段全面推行1984年起第三阶段创新深化1992年起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制(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