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1页
警惕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2页
警惕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3页
警惕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4页
警惕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

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造成的脑部病变。又称“脑中风、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疾病一般起病突然,常表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黑朦、复视、口齿不清、流涎、跌到、短暂性记忆丧失,症状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抽搐、神志不清。

2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脑卒中系“五高”疾病,高发病率(120-180/10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致残率(大约有3/4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致残)高死亡率(80-120/10万,全国每年死亡病例约120万,城市与农村接近)高复发率(首次发病后大约3-5年内复发)、脑卒中的患病率(350-700/10万,全国现有存活患者500-600万)。医疗费用高脑血管病常常造成住院时间长,化医疗费用高,导致一人患病,全家受累;一人患病,全家返贫。3

我国脑血管病

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高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活动减少,高糖高脂肪饮食、缺乏科学的防病保健知识,也再增加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脑血管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全国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死亡率高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4致残率高大量资料表明患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关节僵硬、挛缩等。其中约有

3/4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有16%长期卧床或住院,2/3需人帮助料理生活,只有10%~20%的患者可达到基本痊愈。还有许多脑血管病者并非以急性形式起病,而是表现为痴呆、肢体运动障碍或精神异常等。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5复发率高据统计,脑血管病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

1年内复发的最多。如果忽视了高血压的控制,心脏病的治疗,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及防止其他诱发因素等,则脑血管病复发的可能性更大。医疗费用高脑血管病常常造成住院时间长,化医疗费用高,导致一人患病,全家受累;一人患病,全家返贫。并发症多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抵抗力低下,易于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随时都威协患者的生命。6

脑血管病是可防可控的一级预防---未发生脑血管病前预防动脉硬化二级预防---发生脑血管病后预防复发

脑血管病的预防7ESRS非房颤卒中危险因素评分危险因素或疾病分数1年龄65-75岁年龄>75岁2高血压

1糖尿病

1既往心肌梗死1其他心血管病(除外心肌梗死和房颤)1周围血管病

1吸烟(正在吸烟或戒烟<5年)1除本次事件之外的既往TIA或缺血性卒中1总分0-98Essen评分应用0123456789极高危高危:卒中危险4%低危:卒中危险<4%JNNP2008;(6)9

预防的根本措施是针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将其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两部分。可干预的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和种族倾向等。10

111.年龄

35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长10岁,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一倍,80岁以后有所下降。

2.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0%。

3.家族脑血管病患者的家族中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病率相当高。

不可干预的因素12

4.种族就发病率而言,美国黑人高于美国白人,亚洲的日本人和中国人又高于美国人。

5.地理分布中国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

6.季节和气候中国冬春和秋冬换季时发病率高于其它季节,这个季节气温变化无常,昼夜温差大,常常超出健康人的生理适应范围,已有病理改变的人就更加难以适应。13

可干预的因素及控制措施高血压14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或减少其他靶器官损害。

15高血压分级理想血压

<120/80I级140~159/90~99II级160~179/100~109

III级≥180/110正常高值130~139/85~8916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一个中心:终身服药两个基本点:长效好于短效服药时间合理三个代表:平稳降压保护器官联合用药17

慢性高血压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右移,当高血压者血压“正常”时脑血流可能降至危险水平。如果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收缩压的下降将导致脑灌注量不足。如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由于心脏的血流自动调节潜力及血氧摄取能力低于脑组织,降低血压水平可能诱发心肌缺血或梗塞。所以,我们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要想到诸多方面的问题,最好做到治疗个体化,即结合病人原血压水平、心脏情况、动脉硬化程度、自我感觉等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血压控制水平18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减重膳食限盐减少膳食脂肪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戒烟、限酒19心脏病20

心房纤颤是脑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与年龄增高呈正相关,50~59岁发病率为1.5%,80~89岁增加至23.5%。应用华法林治疗可使血栓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减少68%。21其他类型心脏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栓子脱落增加了脑卒中的危险。缺血性卒中约有20%是心源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内有0.8%的人发生脑卒中,6年内发生卒中者约为10%。22建议:40岁以上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根据CHADS2评分,可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3CHADS2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分高血压HP1分年龄≥75岁AGE1分糖尿病DM1分脑卒中/TIA/系统性栓塞事件2分

Stroke24糖尿病25

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26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27血脂异常28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近期国内外有不少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9建议:

对已有卒中或冠心病危险因素(或病史)的患者以及家族型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3~6个月)进行血脂检测(TC、LDL-C、HDL-C、TG等)。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30

因素目标与措施

建议血脂异常初始评价(无CHD)TC>5.70mmol/LTG>1.70mmol/LHDL<0.90mmol/L

综合教育必要时药物治疗改变饮食结构(或药物治疗),1-2年内复查血脂各项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危险因素干预治疗建议31。

因素目标与措施建议LDL评价*无CHD和<2个CHD危险因素**无CHDd但>2个CHD危险因素**确定有CHD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LDL<4.14mmol/LLDL<3.37mmol/LLDL<2.59mmol/L

*改变饮食试验6个月,如果LDL仍≥4.92mmol/L,则药物治疗*改变饮食试验6个月,如果LDL仍≥4.14mmol/L,则药物治疗*第二步饮食试验6~12周,如果LDL仍≥3.37mmol/L,则开始药物治疗

32吸烟33

经常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对机体产生的病理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如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

34饮酒35

人群研究证据已经显示,酒精摄入量对于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但对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目前仍然有争议。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建议:饮酒者应注意控制酒量,男性一般每日喝白酒<50ml(1两)/d,啤酒不超过640ml(一瓶)/d,或葡萄酒<200ml(4两)/d为宜;女性饮酒者量减半;建议不喝酒者不要饮酒。36颈动脉狭窄37

国外一些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38

建议:

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但术前必需根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有无其它合并症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后确定)。39肥胖40

肥胖人群易患心脑血管病,这与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分不开的。腹部肥胖比体重指数(BMI)增高或均匀性肥胖与卒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议:(1)劝说超重者和肥胖者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降低卒中发病的危险。(2)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成年人的BMI(kg/m2)应控制在<28或腰/臀围比<1,体重波动范围在10%以内。41其他危险因素42代谢综合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乏体力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43

高强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