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齐桓晋文之事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齐桓晋文之事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齐桓晋文之事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齐桓晋文之事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齐桓晋文之事 公开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作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5-14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论点?3.第15-20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4.第21-29段,“王之所欲”“王之所为”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5.“王道”和“霸道”的区别是什么?6.第30-3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论点?7.第34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时代背景

①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整城以战,杀人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③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春秋五霸,成就霸业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两人皆是春秋时的霸主。齐宣王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但是,霸道与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王道”思想是极其困难的。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开端,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巧妙地将话题转向“王道”。作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5-14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论点?3.第15-20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4.第21-29段,“王之所为”“王之所欲”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5.“王道”和“霸道”的区别是什么?6.第30-3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论点?7.第35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保民而王2.第5-14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论点?以羊易牛举例论证论点:王有不忍之心(此处不忍之心体现为“爱物”)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思考:为什么孟子说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就可以保民呢?思考为什么孟子说齐宣王有不忍之心,就可以保民呢?儒家的“仁爱”,不同于佛教的慈悲、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博爱,而是一种有等差的爱。《孟子集注》:“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亲亲”才能推恩于民,即“仁民”,“仁民”才能推恩于物,即“爱物”。现在宣王既能“爱物”,那理应能够“仁民”,“仁民”就是“保民”的表现。3.第15-20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喻体)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喻体)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本体)论点: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比喻论证3.第15-20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一羽不举,为不用力。(喻体)舆薪不见,为不用明。(喻体)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本体)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王之不王,非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王之不王,是不为也论点: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思考:齐宣王“能”却“不为”的是什么?不用恩于百姓(推恩于民),不保民。一说,比喻论证思考:齐宣王“能”却“不为”的是什么?不用恩于百姓(推恩于民),不保民。推恩于民→保民→王齐宣王“能”却“不为”的是“推恩于民”,也可以说“保民”,也可以说“王”。一羽不举,为不用力。(喻体)舆薪不见,为不用明。(喻体)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本体)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王之不王,非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王之不王,是不为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论点:王之不王,不为推恩于民也,非不能推恩于民也。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论点:

应当推恩于民:推恩于民则能统一天下。4.第21-29段,“王之所为”“王之所欲”分别是什么?

二者有何关系?王之所为: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王之所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二者关系: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行霸道以求统一天下,不仅求之不得,反而遗患无穷。——行霸道——统一天下——求之不得——遗患无穷“王道”

“霸道”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以仁义治天下以武力、刑罚治天下以德服人以力服人6.第30-3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论点?邹敌楚齐以一服八论证方法:类比论证观点: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行霸道以求统一天下,遗患无穷。)今王发政施仁……孰能与之?论证方法:假设论证观点:发政施仁(行王道),就能统一天下。对比论证观点:左侧紫色字7.第34段,思维导图呈现论据、论证方法、论点。士:无恒产而有恒心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民无恒产→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陷罪刑之:罔民论点: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性明君制民之产(古时——正面)今也制民之产(今时——反面)论点:制民之产的必要性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本段核心内容: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即富民和教民。五亩之宅……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制民之产——富民——“仰事俯畜“无虞——王道之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庠序之教——教民——民知孝悌之义——王道之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行王道

而统一天下孟子反对武力征服,主张推行王道,而王道的关键在于先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然后进行教化先“足民“后”礼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孟子的民本思想农业时代的国家,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口越多,劳力越多,产品越多,税收越多,兵源越多,人才越多……农业时代的国家要发展就需要扩大人口,而扩大人口一般就两条路:等待人口自然繁衍,和掠夺别国人口。通过战争来扩大土地、掠夺人口的方式会使得天下各国陷入无限战争中,最终使得天下总人口下降。抢来的人口如果不善待他们,他们也无法安心生产、繁衍,反而可能会流亡到别的国家,或者成为本国的不稳定因素。孟子的民本思想于是孟子提出了第三条路:以仁政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从而吸引外来人口。国君要爱百姓,要分土地给百姓,要不影响百姓生产。慢慢的别国的百姓就会主动来投奔,商人会主动来经商,人才会主动来做官。总之,国君不能只想着利己,不能肆意压迫、剥削、残害百姓,要把重视百姓,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心上,把百姓视为国家发展的根本。这就是著名的“民本思想”。全文论点保民而王中心思路避而不答,转移话题:霸道→王道“不忍”是行王道的基础:既然“不忍”,则“仁民”,则保民而王。齐宣王推恩于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推恩于民”则可以一统天下。王之大欲(一统天下),行霸道求之反受其害,行王道则得之。“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富民、教民思考齐宣王虽然被孟子说服了,但并没有实施孟子的主张,也没有给孟子一官半职,只是把他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来尊重,而不是想实现他那一套政治理想。你觉得孟子的思想有哪些不足使得齐宣王不执行呢?思考(1)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现实,不合潮流。(2)高估了小农经济的效果,对影响生产的各种风险缺乏预估(3)他的仁政完全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显得过于天真、简单。

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单独实施仁政缺少大的环境,很可能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就被吞并。孟子的论辩技巧1.掌握心理,因势利导。孟子善于掌握齐宣王的心理,采用因势利导、顺应事情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的说话技巧,把谈话内容层层推进,达到劝说的目的。2.举例说理,比喻生动浅显生动、形象具体的事例作为比喻,既可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也可使文章显得生动活。孟子的论辩技巧3.先破后立,水到渠成孟子要向齐宣王宣传自己“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必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齐宣王本不想行王道统一天下;二是齐宣王认识不到“霸道”的不可行性。只有破其所有,才能立其所无。孟子以缘木求鱼的比喻和邹敌楚的假设论证了齐宣王称霸“大欲”的危险性和不可行性。这样既指出了行王道的可行,又指出了行霸道的不可行,从而劝告齐宣王返回到“保民而王”的根本上来,达到“孰能御之”的目的,就具有了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44岁时开始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魏、鲁等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始终不受重用。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是孟子和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一说孟子和弟子)所编著,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1.性善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保有气节)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中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第1课时

+激趣导航

他,一生以继承孔子学说为己志,为实现他心中所畅想的圣王之志,游说诸国客卿于齐;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

+激趣导航

如今,他的思想穿越时空,在两千多年后的这块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们来通过《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感受亚圣智慧的光辉。学习目标语言素养目标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思维素养目标能够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思路,领会孟子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文化素养目标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体会孟子“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沉情怀。审美素养目标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壹贰叁肆基础·清单检查壹走近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

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

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

(孔子之孙)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走近孟子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了解《孟子》《孟子》是孟轲及其门徒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

了解《孟子》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时代背景(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课文·内容研读贰胡龁(

)则王(

)乎

彼恶(

)知之

褊(

)小

忖度(

)之

便嬖(

)莅(

)中国

商贾(

吾惛(

)恐不赡(

殆(

)有甚焉自主积累之字音篇héwàngwūbiǎncǔnduópiánbìlìgǔshàndàihūn答案(1)无以,则王乎

通____________(2)王说

通______________(3)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通______________(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通_____________(5)盖亦反其本矣

通_____________(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通_____________“已”,读yǐ“悦”,读yuè“肢”,读zhī“彩”,读cǎi“盍”,读hé答案“途”,读tú自主积累之通假字(7)赴愬于王

通____________(8)刑于寡妻

通______________(9)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通____________(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______________(11)是罔民也

通______________答案“诉”,读sù“型”,读xínɡ“矣”,读yǐ“斑”,读bān“网”,读wǎnɡ自主积累之通假字答案(1)抑抑王兴甲兵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2)若以若所为

若是其甚与

其若是

(3)诸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不识有诸

副词,难道,岂连词,还是这样像如果各位之乎,兼词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答案(4)之未之有也

王之诸臣

(5)老以羊易之

舆薪之不见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6)幼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代词,代“事”助词,“的”代词,代“牛”宾语前置的标志动词,以……为老人名词,老人动词,以……为幼儿名词,幼儿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答案(7)王王之所大欲

然而不王者

(8)为为长者折枝

是不为也

(9)是是不为也

吾不为是也

(10)爱我非爱其财

吴广素爱人

名词,“君王”动词,“称王”介词,替动词,“做”代词,这代词,“这些”动词,“吝惜”动词,“爱护”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答案(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诚有百姓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吝啬,舍不得。爱护、喜爱。的确,确实。(心意)真实;实在;的确。自主积累之古今异义答案(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抑王兴甲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怜悯,痛惜。隐藏不露;潜伏的;隐秘的事。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向下按;压制。自主积累之古今异义答案(5)莅中国古义: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不为是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中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代词,“这些”。常作判断词。自主积累之古今异义答案(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树”,名词带宾语“之”活用作动词,种植“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着名词“王”受副词“不”的修饰,做动词,“称王”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答案(4)朝秦楚

(5)危士臣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朝,使动用法,“使……朝见”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第一个“老”字及下句第一个“幼”字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老人”、“以……为幼儿”的意思。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答案(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2)未之有也

(3)吾何快于是

(4)不见保

(5)曰:“有之。”

(6)欲辟土地

判断句,“也”表判断,此句为否定判断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句倒装句,介词结构“于是”后置被动句,“见”表被动省略句,“曰”前省略主语“齐宣王”省略句,省略主语自主积累之一词多义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