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己复礼《论语》选读释题: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背诵句子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在根据。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
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三、章节梳理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提问:
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
2、实践“仁”的内容?成语: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要义:
要约束自己(克己)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已经崩坏的、但曾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的周礼,是孔子赞美西周、并力图重振西周文化的雄心壮志之一。道德的修炼确实需要对人欲望进行必要的节制,但不能过分。道德也确实要求一定程度的纯洁,但更不能过分。因为对人作过分的道德纯洁要求,便会演变成对人性的戕害。孔子对颜回所作的要求似乎过分了。可怜的颜回虔诚地照此去做,一直到贫病而死。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提问:
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五年高考》P192)
2、周礼的内容是什么?(《五年高考》P192)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要义:推崇周礼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本章内容是秩序。【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提问: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五年高考》P192)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所谓“八佾舞”,就是舞蹈者列成八排,每排八人,共八八六十四人,边歌边舞。这是周天子祭祀时用的规格最高的舞蹈。因为鲁国对周王朝的项献最大,所以周天子特许鲁国祭祀时可享受天子待遇,使用八佾之舞。其他诸侯用六佾,六八四十八人;大夫用四佾,四八三十二人。如果超越了这一规格,便是违规。从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虚荣,不仅是自高自大,而且暗示出越位的贪心,意味着心术不正。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本章内容是秩序。【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觚【gū】〈名〉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口,侈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说文》
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评析】“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正名。
【评析】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名分不仅仅是一个”名”的问题.而是有实在的内容。名不正所导致的,往往是实不正。尤其是在政治舞台上,名分更是举足轻重:官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实权。
名正言顺,事情才办得成。
如果你要从政做官、可千方不要忘了圣人的经验之谈。成语:名正言顺: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手足无措:形容慌张的神情动作。修辞手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顶真,顶针修辞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即某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种修辞方法叫做顶针。例:我们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特殊句式子将奚先奚其正野哉,由也有是哉,子之迂也宾语前置主谓倒装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本章内容是秩序。【评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一句话概括,就是君臣父子,各就各位。也就是《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中庸》里面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所以,这段话其实还是借用蔡志忠先生的那几句话来翻译最为生动而传神:
“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禅学季刊》)第七期)蔡先生是漫画家,所以说得幽默。其实,这段话不过是说,只要人人安分守己,本色当行,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一份职责、义务,社会也就相安无事,正常发展了。
不然的话,上司不像个上司,下级不像个下级,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教师去卖布,文盲来教书,屠夫来治病,医生去杀猪;或者,“党政工青妇,一起来出书”,工农商学兵,都去做生意。那岂不会乱套了吗?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非常陈腐,尤其是在70年代的“批孔”运动中,简直觉得是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动理论,应该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现在看来其实不然,它里面所包含的社会学、政治学内容实在是很深刻、很有道理的。所谓“甘做革命螺丝钉”的精神,不也就是做什么就要像什么的精神吗?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秩序是什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的最高境界,这实际就是周礼所规定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贵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章内容是孝悌。
【评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成语: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特殊句式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为什么说“为人孝弟,是仁之本”?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会“犯上作乱”。要义:孝悌是为仁之本
孝悌是做人的要本,要想从政为官,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史弟,也就是先做好人,才能把官做好。一个不重亲情、友情的官员要么人情味差,要么是大奸大恶之徒。一个人只有明白了人伦之道、处理好了家庭关系,他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即有爱人之心,方可行爱人之道。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本章内容是孝悌。【评析】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孝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礼记·祭义篇》说:“孝乎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什么是孝?色(指侍奉父母时应该保持的敬爱和悦的神色)。要义:敬爱、顺从为孝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本章内容是报恩。
【评析】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本章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孔子批评了宰予的什么?丧礼应该服几年。予之不仁(不孝)要义: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孔子提出了为孝的两个主张:
(1)色,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能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2)守丧三年。
探讨:对于守丧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则文字,你认为宰我是怎样一个人?对于守丧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宰我:不注重表面形式;他敢于对师长提出自己的建议,思维活跃,好学深思,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人。
守丧三年: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人的内心,有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常常表示人将要遗忘;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
赞成。父母抚养子女辛勤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只求安心。
孔子的话告诉我们,宰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领受父母三年不离怀的养育之恩,却无感恩之良知,乃至在服丧期间,心安理得地享受锦衣玉食;二是宰我重利不重情,别人服丧期间悲痛欲绝,茶饭不思,而他却在那里算着自己的经济账,考虑什么守孝划不划算的问题,所以让孔子非常生气。一个人对父母尚且如此冷漠,那么他才华再高、经济再富足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要常常探望,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忘。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当父母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事做不好,为人子女的只能帮他们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自尊心”。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支了。从匀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生病时不眠不休照料、教我们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要切记,看父母的现在就是看自己的将来,孝顺要及时。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本章内容是崇乐尚仁。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本章内容是崇乐尚仁。【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礼并不只是指送送玉帛,送送乳猪之类,而是指它蕴含著的文化精伸、道德精神。同样,乐也并不只是指弹弹琴瑟,敲敲钟鼓,唱唱卡拉OK之类,而是指这些活动对于人的精神境界和修养的升华。
说穿了,圣人所重视的是礼乐的实质内容,反对的是徒具形式的外表门面。所以,孔子曾经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在孔子那里,人的道德修养是确立人之为人的标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对人而言,这种道德究竟指什么?那便是仁者之爱,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如父子间的孝,夫妻间的敬、兄弟间的悌,朋友间的信,君臣间的忠。人生在世通常都逃不出这五种关系。人活着必定是以人而不是动物的方式活着,这种根本的差别就是人类的道德情感。七、归纳每章节的内容
1、要约束自己(克己)
2-3、
推崇周礼
4、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5、反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
6、主张政治有道。
7、要“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8、要各守本分。
9、孝悌是仁之本10、敬爱、顺从为孝。
11、要为父母守丧三年以报恩12-13:“仁”是“礼”的内核思考:宋代儒学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是子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是确实强调了臣下和子女的义务,强调了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但是孔子同样也强调了君主、父母的义务:君要行君道,父要有父道。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但是后世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片面强调了君权和父权,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极致。这个专题中孔子的语录重点阐述了“礼”,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三年。八、探究:(一)什么是礼?孔子为什么要推崇礼?为什么要推崇周礼?什么是礼?《礼记·礼运》所载:“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为什么要推崇礼?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候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完全乱了套。为什么要推崇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孔子主张恢复回归的是怎样的“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二)探究: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四、典型问题阐释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答案: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周礼”的理解。答案:
1、孔子认为西周是完美理想的社会,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礼的周公。
2、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确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河子大学《西方法律思想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生态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基础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电子技术》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信号变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温病息风止痉法
- 消毒设备维护管理
- 沈阳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告合同高空作业免责协议书
-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分析课件
- VDA6.3-2016过程审核对应的资料
- 初中道德与法治-《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2023年新高考数学(新高考Ⅰ卷)真题评析及2024备考策略
- 三人合资建厂协议书
- 初中数学-《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测试卷(8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 第六讲-关于学术规范课件
- 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社群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