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莓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莓根腐病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XX省草莓根腐病的综合防治。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病害症状及病原菌形态特征草莓根腐病(strawberryrootrot)一般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侵染引起的,终极腐霉菌(Pythiumultimum)、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lavispor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等多种病原菌也能引起该病害。病害症状及部分病原菌形态特征见附录A。防治方法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治理草莓根腐病。农业防治培育无病壮苗按照“原原苗、原苗、生产用苗”三级体系培育无病壮苗。移苗时认真检查,剔除病苗。禁止从病棚向无病棚移栽种苗。清除病残体前茬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清出棚外深埋。生长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销毁。生态控制湿度管理使用消雾型无滴膜,实行高畦栽培、地膜覆盖、滴灌或膜下暗灌,晴天上午浇水,阴天不浇水。注意放风排湿,使棚内湿度降至70%以下。温度管理待设施内的温度升高到30℃~33℃后再放风。中午加大放风,降温排湿,使下午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70%~80%。若夜间最低温度在13℃以上,可整晚放风以降低湿度。物理防治在夏季休闲期,将重茬地块地表面的残体清除干净,均匀撒施甲壳素有机肥每667m2用300kg~400kg,犁地2遍,深度为20cm,覆盖地膜,高温闷棚30d以上。揭膜后,再犁地2遍,深度20cm。生物防治用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30~500倍液于苗期灌根,连施2~3次,间隔7d~10d。化学防治农药使用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应按照NY/T1276—2007执行。休闲期土壤处理。夏季休闲期,重茬地块每667m2加入粉碎的植物秸秆等有机物800kg~1000kg,切成3cm~4cm长,均匀撒入50%氰氨化钙颗粒剂50kg~100kg,旋耕后,做成宽0.6m,高0.2m的小垄,然后灌水至土壤持水量80%~90%,覆盖厚度大于0.04mm的原生膜,四周压实,20cm土层温度40℃时维持7d以上,或37℃维持20d以上,揭膜后晾7d~10d,期间旋耕2次,彻底放气后定植;或均匀撒施棉隆微粒剂30g/m2~40g/m2于土壤表面后,旋耕,立即覆盖厚度大于0.04mm的原生膜,四周压实,20cm土层温度15℃~20℃时熏蒸7d~10d,揭膜后晾7d~10d,期间旋耕2次,彻底放气;或开行距15cm、深15cm的沟,用35%威百亩水剂按每667m2用4L~6L兑水后沟施,盖土后用厚度0.04mm以上的原生膜覆盖,密封压实,20cm土层温度20℃~25℃时熏蒸15d~25d,揭膜透气7d~10d,期间旋耕1~2次,彻底放气。生长期化学防治。药剂种类与使用方法可参考《农药登记公告》中草莓根腐病防治推荐药剂的标签说明。生产档案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对病害防治及相关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生产技术档案两年以上。
(资料性附录)
草莓根腐病症状及病原症状草莓根腐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多种病原菌均能引起该病害,主要有3种类型:腐霉菌根腐病、镰刀菌根腐病、炭疽菌根腐病,各自症状如下:草莓腐霉菌根腐病症状:草莓根部均染病,病原菌先侵染须根,呈水渍状,地上部分开始由外围叶片向内部叶片发展,2d~3d后叶片褪绿成暗绿色并萎蔫。随着病菌进一步侵染根部,地上部分逐步全部萎垂,根部变黑,茎基红褐色,直至全株枯死。近地果实亦发病,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色至微紫色,果实软腐,潮湿时长满白色的浓密棉絮状菌丝。草莓镰刀菌根腐病症状:该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真菌性维管束病害,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主要危害草莓根部,发病初期心叶变为黄绿色或黄色,有的卷曲畸形;病株生长衰弱,叶片失去XX,在3张复叶中往往有1~2张畸形或变得狭小而硬化,并且多发生在一侧,受害叶或老叶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变为紫红色,以后变得枯黄,叶片萎蔫至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但其根部症状依然可辨,受枯萎病侵染后,草莓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均都会变成褐色至黑褐色。轻病株可结果但果量明显减少,不能正常膨大。草莓炭疽菌根腐病症状:发病时,草莓的匍匐茎、叶柄、根冠、花及果实均可被侵染。叶片染病时病斑呈灰黑或黑色,大小不一,坏死斑点不扩展。叶柄和匍匐茎发病初期稍凹陷,病斑纺锤形,中央棕褐色,边缘紫红色,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蔓延后叶柄和匍匐茎干枯,严重影响子苗繁殖。根颈部染病初期,新叶在晴天午后萎蔫,傍晚恢复,几日后整株萎蔫枯死。果实染病时产生近圆形病斑,呈淡褐色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最终干缩变僵。病原多种病原菌均能引起草莓根腐病。部分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如下: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d,菌落白色,平均直径为(40.0±3.0)mm,气生菌丝绒状。小型分生孢子较多,卵形或肾形,0~1个隔膜,假头状着生在产孢细胞上,12.5(7.5~17.5)μm×2.8(2.0~4.0)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美丽型,较匀称,足细胞明显,具1~4个隔膜,多数为3~4个隔膜,28.4(13.0~38.0)μm×3.0(2.3~4.5)μm。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球形。产孢细胞单瓶梗,较短;终极腐霉菌(Pythiumultimum):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状,菌丝发达,分枝繁茂,粗3.3µm~9.8µm,菌丝膨大体近球形,多间生,14µm~32µm(平均23.4µm),藏卵器球形,平滑,多顶生,少间生,直径13µm~30µm(平均20µm),雄器多紧靠藏卵器形成,受精管明显可见,宽约1.5µ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10µm~25µm(平均19.2µm);棒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lavispora):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白色絮状,分生孢子堆黑色颗粒状,散生;菌落背面淡黄色。分生孢子4隔5细胞,长梭形或纺锤形,(20.1μm~27.3μm)×(5.4μm~6.8μm);中间三个细胞着色,上2细胞暗褐色,分隔处颜色深,第3细孢颜色略浅,分隔处缢缩,长14.8μm~16.4μm,顶胞无色锥形,着生附属丝,2~3根,多数2根,长15.7μm~27.6μm;尾胞着生一基部附属丝,中生,长3.4μm~6.8μm;胶孢炭疽菌(Colleto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