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女性,作为男性以外的“第二性”存在,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沉默在男权社会与宗法制度之下。自五四时代,新文化人刘半农发明了“她”字,女性才获得区别于男性之“他”的身份标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舞台上,一批现代女作家开始登上文坛,她们从女性意识和审美的角度书写社会。表现女性生活。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些新时代的女性发出了自己怎样的声音。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第11课《呼兰河传》第12课《长恨歌》学习目标
1、了解女性小说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色。
2、掌握《呼兰河传》和《长恨歌》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色。
3、赏析所选片段的场景描写、叙事风格和语言特色。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1、对比两代女性作家的写作特色。
2、阅读两位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小组讨论她们的写作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单元概述
本单元学习的两篇选文都是中国现当代尤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写作而成,表现了两代女性对于同一时代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城市和乡村女性的不同看法及生命历程。《呼兰河传》浸透了萧红的忧伤,但也贯彻着她对历史惰性与国民劣根性的忧患;《长恨歌》中堆砌着生活的细节,然而亦掩饰不住王安忆要为“上海”代言并重构历史的宏愿。小团圆媳妇之死作品学习11《呼兰河传》萧红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廼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作品概述《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小城悲欢。散文化的笔调抒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这“传记”记录了呼兰河的四时风俗,“我”的美丽而寂寞的童年,以及小城里各式各样琐屑平凡的人世悲欢。主要内容:
2、含义深厚的回忆诗学。穿越与回忆与现实,在童年生活现实境况中来回穿梭。以回忆为载体承载作者内心的怅然和深深地悲凉情愫。
1、女性空间的表达。对于萧红而言自身的生活造就了她对空间的表述欲求,被压抑和要反抗的决心希望。
2、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批判。对落后的村民的有批判有怜悯,也有无奈和悲哀,将悲凉的情怀蕴涵于文章中,揭露民族的劣根性。深沉意蕴:作品分析
本课所节选的有关“小团圆媳妇”的这一部分,是小说第五章的第五至十节。第五章讲“我”的几家邻居之一老胡家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是篇幅最长的一章,大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出场人物也最多,主角是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小童养媳,刚到老胡家时,引来一大群的人来看,议论纷纷,都说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十四岁会长得那么高,一定是瞒岁数”。后来就经常遭到婆婆的无端打骂,小团员媳妇终于被折磨的生了病。老胡家听信了跳大神的人的话,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来治病,洗澡时,很多人都来观看……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人物形象:小团圆媳妇小团员媳妇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小姑娘,却深受封建旧传统旧意识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戕害的女性的代表。
1、散文化诗性小说。没有贯穿全篇的人物和故事线索,没有波澜起伏的冲突,在叙述上打破成规,以散文笔致和诗歌的抒情格调描写平凡人物、日常生活。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有可结为一体。写作特色:
2、运用儿童视角。这种叙述视角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为呼兰小城的存在方式创造了宽阔的空间,显出别样的风景。
3、语言童稚清新。以一种略显絮叨的语调恰当的表现了一个小女孩的视角,童真可爱。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原因:
1、愚昧的传统习俗和封建的传统观念。
2、看客的麻木和人的物性悲凉,在生命面前的麻木和缺少认识。
3、女性在男性主权压抑下的异化自我,扼杀新的生命力。想一想资料链接评价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矛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经典。“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创造出一种散文诗的意境,纯朴清新,一种别样的美.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但作者又因为一个统一的主题将它们联结一体。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优郁的调子。首先,《呼兰河传》在结构上与其它小说完全不同。以一般小说的概念去衡量它,它不具备贯穿全书的线索,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有人说它是自传,因为它描写了作家的家庭及幼年的生活,但“作品是既不讲家史,也不说家庭,就连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也不谈.这是不符合‘传记’的写法和要求的。”(《萧红文学之路》208页)。其次,《呼兰河传》在语言运用上也别具一格。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着,时而溅起几朵机智的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聪颖的双眸闪耀的智慧光芒。
在作者童年的后园里: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搂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课后“思考”参考答案
“小团圆媳妇之死”到底是“谁之病”。没病变有病,而真正“有病”的群体,病态的国民心理,却得不到疗救,在这种混沌麻木的状态下,只有儿童的眼睛是纯洁的,心地是纯正的,“我”与“小团圆媳妇”两个儿童之间的交流是真实而珍贵的,她们能看到成人所无法体察的真实而残忍的细节。作者这样安排,意在把周围人病态的愚昧对比刻画得入木三分。一、二、
萧红的“哀其不幸”更多的在于对村民们的麻木而不忍,这点在茅盾再给萧红的《呼兰河传序》中有所叙述,要点在于麻木、刻板、呆滞、看客心理。围炉夜话12《长恨歌》作者简介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为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国文坛的“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性作家。
台湾出身的旅美文学评论家王德威
(DavidDer-weiWang)在其小论文《海派文学,又见传人——王安忆的小说》中,谓王安忆是继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见王德威著《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台湾)麦田出版,页383-402),高度评价王安忆在现代中文文坛的地位。
主要代表作品:《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和虚构》《长恨歌》《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雄》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著)等,儿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等。作品概述
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2000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一部有关上海的小说将一座城市的发展浓缩到一个女人的一生中。这种新时期作家对于历史的解读使得王安忆在文坛站稳脚跟。《长恨歌》这部小说以委婉从容细致的笔调,虚构了一个美丽、善良而又柔弱的女性不幸的一生和悲剧的命运。在更深层面上,小说可以说是通过一个女人的故事来表达一个城市的传奇与命运,并寄寓了自己对这种沧桑嬗变的哀伤。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作为“上海小姐”的一生,极平常而又不寻常的生活历程,在一个人的生活里看到上海这个城市的变迁。
故事情节:
1949年,上海解放,王琦瑶被迫到邬桥避难,在邬桥,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最普通的“平安里”安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变成了柴米油盐的普通人。政权的更迭改变了她的命运,但并没有改造她的生活方式。
她的“平安里”的屋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这样的闲人。节选的部分就描述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作品分析“围炉夜话”仅仅是个短短的片段,写了历史翻转、岁月流逝,让王琦瑶和严师母们都有了一种更平和的心态。没有了名利之争,也没有了耍心眼、藏心计的必要,在最闲来无事的日子里,和和暖暖地相互慰安着。王琦瑶电视剧版
王琦瑶内在和外在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坚强与美丽。王琦瑶的美是将家常化的王琦瑶和舞厅化的王琦瑶杂糅在一起的王琦瑶。她的美在于自己的优雅、从容和在战火中的淡定。她代表了一代上海女人。人物形象:
除了上海和邬桥她没有去过任何地方,无论在哪都挡不住她的生活习惯。无论是战乱纷争的年代还是文革期间的物资紧缺期她都一样从容、优雅、淡定。回眸一笑的镇静足可以安定所有人的心,她的存在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1、历史写作的新出路。
日常+史诗式写作模式。
2、以小人物看大事件的庸常视角。
王琦瑶的人生历程被写作成上海的历史变迁。
3、整体格调怀旧充斥着感伤和上海式的摩登感。写作特色:
4、欧式语句化的语言风格。在叙述上以纯叙述格调为主,加上陌生化语句和自言自语的吟说以及符合主人公高雅气质的语言使用,使得小说语言特殊而融入人物塑造。资料链接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赏析《长恨歌》命中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小说中最令人触目的是主角王琦瑶的出场。作者花费篇幅来描写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目的只有一个:衬托王琦瑶像是吸尽黄浦精华的结晶。“……上海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细致和属於女性的笔触,具体描写弄堂的一切。事实上,在王安忆发表了《长恨歌》后,便有学者或文学评论将之归类为张爱玲的「延续」,试想像着如葛薇龙、白流苏、赛姆生太太等角色的舞台由中华民国的上海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一群曾经过着声色的男女们。当然,王安忆的《长恨歌》并非全没有缺点,其缺点亦正如其优点,就是《长恨歌》只是将张爱玲没有全面写出的上海风情给予全面集中的描写,意即是成功地借鉴了别人的创意,非常流畅的将别人零碎描写的东西集中起来全面描写;可是,这些描写却非作者的原创,换言之,她只是依循前人成功的道路。当然,客观来说,王安忆的描写上海的原貌是成功的,亦显出其驾驭长篇巨著的能耐!还得略谈"长恨歌"的不足。比如说,关于王琦瑶的女儿薇薇;比如说,王琦瑶被长脚杀死……明确让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写微微的用心(又一个刻意)。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作者想以她的死来加强悲剧效果,加强她身上存有的那种怆凉感。然而,王琦瑶身上的怆凉感不是靠死来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么活下去怎样活出怆凉来。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嫩。课后“思考”参考答案一、
1957年以后,平安里每日“围炉夜话”,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这些细节的密集堆积让人们感到了殷实和富足。“这些亲眼目睹了上海这个东方不夜城在历史转折中盛衰浮沉的城市遗民,只能如鼹鼠一般在自己安身立命的巢中间想当年的繁华似锦,凭借着这一方‘世外乐土’,在历史进程的惊涛骇浪中汲取温暖和慰藉。”
这是一个城市的底部,种种形而上的思想意味和历史沉浮的感慨无法插入这些世俗的细节。这样,人们终于发现,那些世俗的细节同样如同流水一样从手指缝中间消失。历史也就这样随之形成。也许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人认为《长恨歌》是一部史诗。拓展阅读
这次大水闹得凶,是一百年来没遇到过的大水。可是全县最洼的小鲍庄只死了一个疯子,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这孩子本可以不死,是为了救那老人。
水下去了,要办丧事了。大伙儿商议着,不能象发送孩子那样发送捞渣。捞渣人虽小,行的是大仁义,好歹得用一副板子送他。万不能象一般死孩子那样,用条席子卷巴卷巴。《小鲍庄》(节选)王安忆
男人们去买板子了,女人们上街扯布。蓝的卡,做一身学生制服,鱼白色的确良,缝个衬里褂子。还买了双白球鞋。捞渣打下地没穿过一件整褂子,都是拾他哥哥们穿破穿烂的。要好好地送他,才心安。
全庄的人都去送他了,连别的庄上,都有人跑来送他。都听说小鲍庄有个小孩为了个孤老头子,死了。都听说小鲍庄出了个仁义孩子。送葬的队伍,足有二百多人,二百多个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小鲍庄是个重仁重义的庄子,祖祖辈辈,不敬富,不畏势,就是敬重个仁义。鲍庄的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小鲍庄只留下了孩子们,小孩是不许跟棺材走的,大人们都去送葬了。女人们互相拉扯着,唔唔哭,风把哭声带了很远很远。男人们沉着脸,村长领着头,全是彦字辈的抬棺,抬一个仁字辈的娃娃。
刚退水的地,沉默着,默不作声地舔着送葬人的脚,送葬队伍歪下了一长串脚印。
送葬的队伍一直走到大沟边。坑,挖好了,棺材,落下了,村长捧了头一捧土。九十岁的老人都来捧土了:“好孩子哪!”他哭着,“为了个老绝户死了,死的不值啊!”他跺着脚哭。
理论学习
1、第一代女性作家是以陈衡哲、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石评梅为代表,主要代表作品是《超人》《海滨故人》《酒后》《匹马嘶风录》等。
2、张爱玲、萧红和丁玲为代表的第二代作家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登上文坛。主要代表作品有《莎菲女士日记》《金锁记》《呼兰河传》等。简述:
3、从1949年至1966年的十七年中,中国女作家作品虽然多呈“中性化”或“雄性化姿态”,但仍然或多或少潜隐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4、“文革”以后至八、九十年代以王安忆、铁凝、迟子建、池莉、方方、残雪、陈染、林白等人带领的新一代女性作家成长起来。主要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太阳出世》、《私人生活》等。
女性作家有充分的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反思自身的本质、生命的意义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科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木饰面产品环保认证与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绿色环保型面包砖生产与供应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投资参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摩托车租赁与配件销售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农村电网改造项目承包合同标准模板3篇
- 二零二五版旅游租车合同履行监督协议下载4篇
- 2025年温州市城发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小学春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2025版高考物理复习知识清单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84道)
- 2025年度安全检查计划
- 2024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标准版本(2篇)
- 全球半导体测试探针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4
- 反走私课件完整版本
- 2024年注册计量师-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临床见习教案COPD地诊疗教案
- 中考数学复习《平行四边形》专项练习题-附带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