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ppt讲解当前第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依据和内容(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二章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第一百零三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一百零四条
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将相关信息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当前第2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第七十一条:事故发生单位和接受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七十二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第七十四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前第3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门的工作内容1.监测和报告内容:食源性疾病、污染物、食品中有害因素2.风险监测实施:(1)国家制定计划,省级制定具体方案,市、县(市、区)制定执行方案;(2)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管理工作延伸到县级3.风险信息交流:有关部门向国家卫计委通报核实后的信息,国家卫计委调整计划4.风险监测结果利用:(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将相关信息(包括食源性疾病信息)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开展进一步调查;(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列入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当前第4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5.食源性疾病管理(1)对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由国家卫计委和省级卫计委负责制定国家监测计划和地方监测方案。(2)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人,应当及时向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接收食品安全事故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应当对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信息进行核实分析。(4)向相关部门通报食源性疾病监测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5)依法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卫生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门的工作内容当前第5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二)内容1.食品污染物监测(疾控机构承担),包括:(1)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10年开始)(2)食源性致病菌监测(10年开始)2.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承担,疾控机构管理),包括:(1)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常规报告)(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10年开始)(3)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12年开始)。①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上报、审核、处理(核实、流调)②食源性疾病病例生物标本采集、检测(结果上报、阳性菌株送检)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门的工作内容当前第6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市、区)四级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信息报告网络。当前第7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一)制定目的
1.目的:达到类似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的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事件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当前第8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
2.食源性疾病定义(1)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3.致病因子: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当前第9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4.临床表现(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由此可见,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最为常见的是微生物和化学性有害物质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和急性中毒,近年来也发生过类似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造成婴幼儿罹患肾结石这种潜在的、少见的健康损害事件。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当前第10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5.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形式:(1)明显的爆发:常具有急性健康损害、病例呈时空聚集、同源或点源暴露引起等特点;(2)聚集不太明显的发病:病例常呈现时空广泛分布、新的或“非特异”临床表现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的临床表现,可归为此类。(3)长期或潜隐性损害。一般说来,法定病例报告、事件报告可以发现明显的食物中毒;
异常病例报告可以发现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高度散在的特殊损害、长期或隐性损害,则需要综合运用异常病例或聚集性病例报告、病原学监测、疫情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当前第1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二)试点原则1.以点带面,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2.标准先行,全面推进相关规范和制度建设提供试点信息报告,进行报告与监测指标相关标准的制定与统一,保障系统建设的规范性和全国工作的一致性。
3.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通过多层次、多专业的综合培训,全面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当前第12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病例定义
①食源性疾病病例: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②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当前第13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监测对象所有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即: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学、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①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②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学、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真菌毒素中毒、肉毒毒素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③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但无法明确病因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当前第14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监测内容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全年对疑似与食品有关或符合病例定义的生物学、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床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任务数:①有多少报多少;②原则上,每家哨点医院年报病例总数不低于50例。当前第15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信息报送①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哨点医院每日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直接报送监测信息,县(市)区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的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后上报,省疾控中心再审核后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要求:
哨点医院:病例信息报送时间应于病例就诊2日内报送,审核频次≥2次/周;疾控中心:审核频次≥2次/周;每月3日前各地应将上月监测的病例信息全部填报、审核完成并上报至省疾控中心。当前第16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②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a.临床医生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哨点医院的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确认后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b.辖区疾控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及时组织信息核实;c.核实确定后,哨点医院辖区疾控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写并直接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同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哨点医院。信息报送当前第17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病原学检验(1)监测范围
在我市指定的2家哨点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采集食源性疾病病人的生物样本,由临床检验室进行特定病原体检验。(2)监测对象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采集其粪便或肛拭等生物标本。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3)监测内容
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等生物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等,有条件的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指标。
当前第18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4)监测要求①病原学检验项目由哨点医院检测完成。哨点医院完成菌株分离鉴定工作后,及时将菌株送至市疾控中心进行生化、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复核鉴定。市疾控中心负责将复核后的菌株和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及时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分子分型和药敏实验;②原则上,每家哨点医院生物标本总数全年不低于180份;③哨点医院接诊医师依据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标本,应尽量在用药之前采集;④细菌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不低于6%,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不低于6%;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取辖区内每家哨点医院的30份标本复核,复核工作应于2016年9月30前完成,并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室提交复核情况报告。病原学检验当前第19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5)结果报送实验室完成检验后,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直接报送监测信息,市疾控中心对检测报告信息进行审核、上报。医院检验室及时将阳性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由市疾控中心每月的第一、三周将前两周分离的菌株和病毒阳性的粪便标本集中送至省疾控中心。原则上从接收菌株至结果上报不超过2周。病原学检验当前第20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数据分析利用(1)各级疾控中心应每周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发现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信息核实,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①同一哨点医院短时间(1-3天)内发现2名或2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的聚集性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②各级疾控中心和哨点医院应对病例信息、病原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超过既往发病水平(基线水平)的聚集性病例。③省疾控中心应对辖区内食源性致病菌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汇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聚集性病例。当前第2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
1.监测对象市及县级疾控中心参与调查核实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1人及以上病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2.监测内容
(1)流行病学调查各级疾控中心负责按照《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规定,对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报《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个案调查表》和《病例信息一览表》。
(2)实验室检测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环境、食品、生物标本中致病微生物分离培养以及其分离株的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由省疾控开展)。当前第22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当前第23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相关概念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事故:指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当前第24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价值
各国逐渐认识到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1.健康危害的实际证据——风险评估的基础2.系统性的食品安全风险——从病到食品的溯源调查3.支持早期预警——这一点尤其重要!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价值当前第25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在构建食品安全管理框架时优先考虑食源性疾病监测—将医疗机构纳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多部门协作机制—完善的食品溯源体系—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流行病学调查、溯源技术等技术融合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当前第26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主动发现病例:医院进行症候群监测—主动发现致病因子: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主动发现病因性食品:对食品污染进行监测病例-------致病因子-------病因性食品
溯源分析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食品安全隐患当前第27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国内案例1: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9月8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接到石家庄市政府报告,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预案•2008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联合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2008年9月11日,三鹿集团召回产品•2008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据不完全统计,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共造成全国近30万名婴幼儿发生泌尿系统结石,6名婴儿死亡。当前第28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现状被动报告为主,掌握的是已经发生或诊断明确的事件和疾病谱;医疗机构未被纳入食品安全监测体系,无法发挥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哨兵”作用;对“集中暴发,散在发现”的暴发未进行有效监测;病因性食品的溯源能力不强,病因性食品往往是中间“载体”,无法识别系统性风险;未建立多部门的联合协调机制,“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现状当前第29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食品安全法》第十一条提出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评估机构的职责当前第30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医疗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病例信息采集–组织实施–事件报告–信息通报–实验室检测–风险预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督导考核–辖区监测信息汇总分析•食药等监管部门:–溯源分析–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溯源调查–质量控制职责分工当前第3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病例监测)•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事件监测)•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溯源调查)当前第32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三个基本要素:
病源物----致病因子;
传播媒介----食物;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当前第33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范畴(1)食物中毒(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等
(3)食源性寄生虫病
(4)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5)其它: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当前第34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背景及意义上海市1988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30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当前第35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上海市80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20人左右。背景及意义当前第36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品安全—全球关注的热点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40-60亿例食源性腹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报告,仅1980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每个人都面临患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当前第37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每年约72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损失$3500亿英国:1987-1999证实的病牛达17万头 禁止进出口:每年损失$52亿 病牛宰杀:损失$300亿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事件 动物性食品禁止上市并销毁的损失达:3.55亿欧元;禁止动物性产品出口的食品工业损失:13亿欧元。当前第38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分类(按发病机制)食源性感染食源性中毒当前第39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1.食源性感染
食源性感染通常是由摄入受细菌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食源性感染有以下2种发病形式:●经食物摄人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并在肠黏膜或其他组织中繁殖;●经食物摄人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损害周围的组织或影响正常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这种类型的感染有时被称为毒素介导型感染。食源性感染当前第40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由于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食源性感染的发病潜伏期要比大多数食源性中毒性疾病长得多。潜伏期一般以天数计算;●食源性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而且感染经常伴有发热症状;●食源性感染的病死率很低;●能引起感染的细菌常常具有定向特点或某种黏附因子,常常可以侵犯肠道的某个特定部位,并在肠道内繁殖;●有些食源性感染可以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食源性感染的发病特点当前第4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2.食源性中毒
食源性中毒是摄人已受到某种毒物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食品中各种毒物的来源主要有:●某些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毒重金属等);●动植物或真菌天然存在或形成的毒素(如某些有毒鱼类、有毒贝类和某些有毒野生蕈类)。食源性中毒当前第42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即使没有摄入活的病原菌,但是如摄人食品中已有的毒素,也会引起发病;●中毒性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可以分钟或以小时计;●中毒性疾病最常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发病症状是呕吐;●食源性中毒的病死率较食源性感染高;●食品中所含毒素的检测要比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更有意义。食源性中毒的发病特点当前第43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微生物性病原物
1)细菌及其毒素: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如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属等。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如志贺菌、霍乱弧菌等。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如炭疽、鼻疽、结核、布氏杆菌病等。当前第44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微生物性病原物2)病毒:引起婴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毒:如轮状病毒,柯萨齐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甲肝流行的甲型肝炎病毒当前第45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微生物性病原物3)真菌镰刀菌属(谷禾镰刀菌)曲霉菌属产毒株毒蕈当前第46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微生物性病原物
4)寄生虫及其卵: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当前第47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二、动植物天然毒素1)鱼体毒素:河豚毒素、雪卡毒素2)有毒贝类:织纹螺等3)果仁中的有毒物质4)毒棉酚5)皂甙、秋水仙碱6)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毒性物质组胺、龙葵素、亚硝酸盐等当前第48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三、化学性病原物1)不合规定的农药使用:有机磷农药的蔬菜;2)不合要求的食品生产工具、容器、包装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3)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油脂聚合物、多环芳烃类、亚硝酸盐4)食品中混有不可食用的有毒物质或将有毒物质当作食物食用。当前第49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
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通过环境向水生生物体和农田作物转移,通过动植物食物进入人体,而引起人体慢性损害及远期效应。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四、放射性病原物当前第50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哨点医院报告流程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哨点医院应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直接报送监测信息,也可每日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收后的1个工作日内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写并上报信息。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后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当前第5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哨点医院报告流程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信息(1)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哨点医院应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2)哨点医院的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立即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信息核实;当前第52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哨点医院报告流程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信息。(4)由哨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疑似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填写并上报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将信息反馈哨点医院;(5)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的1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当前第53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报告流程1.医疗机构在日常诊疗中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个案或事件,均需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在组织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完毕后1周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完成事件的报告;3.省和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审核。当前第54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患者就诊首诊医生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通知医院专管人员专管人员汇集报告卡请示主管领导召开相关科室会诊异常病例会诊专管人员完成1.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2.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电话通知市县级CDC接收异常病例报告卡传真、邮寄、自取1.报告卡2.会诊登记表3.病例复印件报告卡审核审核通过(1个工作日内)报当地卫生局专家组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网络在线填报报告卡决定流调网络在线填报流调报告需要流调通知CDC决定流调流调报告审核需要流调通知CDC报告卡报送流调报告报送决定流调查询、统计、分析平台根据会诊结果医院CDC县级或市级省级国家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流程接诊诊断当前第55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预防1)政府作为(加大力度监督)
严格食品生产环境、原料、流程、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以及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监测;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的各个环节防止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当前第56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预防2)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企业自律
3)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减少家庭、机体食堂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当前第57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预防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当前第58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监测目的了解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掌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分布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自治区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和预警提供依据。当前第59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工作手册监测内容一、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当前第60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监测内容: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疾病/事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等专业判断的经验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专业临床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当前第61页\共有70页\编于星期四\23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监测对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对象为监测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文化旅游景区运营合同
- 2024年文化艺术品数字化展示与合作合同
- 2024年房地产开发商与建筑设计公司合作合同
- 2023年佛山家具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特定蛋白分析仪器试剂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定制版:网络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服务合同
- 物业保安个人工作总结报告怎么写(3篇)
- 2024年新城区驾校训练场地施工合同
- 语文教学月总结5篇
- 暑假工怎么写辞职报告(7篇)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课件
- 消防工程施工验收单样板
- 中央空调人员培训内容表
- 发现生活中的美-完整版PPT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遭遇陌生人》教案
- CAMDS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
-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育才第二小学六上期中数学试卷
- (最新版)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 PSA提氢装置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