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_第1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_第2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_第3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_第4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十二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杨巍第二十二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目录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一、Ⅰ型超敏反应体内检测方法二、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一、Ⅱ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二、Ⅱ型超敏反应抗血细胞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一、Ⅲ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二、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一、Ⅳ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二、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本章小结第二十二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重点提示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抗血细胞抗体常见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抗原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第二十二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第二十二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Ⅰ-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比较

超敏反应类型介导形式和成分效应细胞和成分初次介导组分二次介导组分Ⅰ型(速发型)抗体介导,IgE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管活性胺白三烯、PGD2、PAF、细胞因子Ⅱ型(细胞溶解型)抗体介导,IgG、IgMFcR+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攻膜复合体溶酶体酶、穿孔素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复合物介导,IgGFcR+细胞、补体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溶酶体酶Ⅳ型(迟发型)T细胞介导,Th1、Th2、CTL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TLIFN-γ、IL-4、IL-5、eotaxin、细胞毒素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细胞毒素、炎症介质第二十二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第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Ⅰ型超敏反应:亦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因其发生速度快,常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immediatehypersensitivity)。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AgMastcellIgE再次接触一、Ⅰ型超敏反应体内检测方法1.皮肤试验Mastcell脱颗粒局部红肿、硬结20-30minMastcellMastcell第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激发试验(provocationtest):是模拟自然发病条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变态反应发作,用以确定变应原的试验。非特异性激发试验特异性激发试验第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Ⅰ型超敏反应体外检测方法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血清总IgE检测特异性IgE检测IgG4检测细胞脱颗粒测定体外检测方法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血清总IgE(totalIgE,tIgE)检测(1)检测方法:包括免疫比浊、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临床意义:TIgE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当患者有选择性IgA缺乏症,感染、肿瘤和其他情况(输血、川崎病、肾病综合症、肝脏疾病)时也出现血清TIgE升高。单纯TIgE升高不能作为疾病诊断依据,也不能说明患者属于特异质个体;TIgE正常也不能排除变态反应疾病。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血清总IgE检测的应用评价:①免疫比浊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测定自动化、检测时间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便、实用,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不需要特殊仪器。②血清tIgE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血清tIgE结果时须建立当地人群tIgE水平的参考区间。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检测(1)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试验、免疫印迹和荧光酶免疫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test,RAST)RAST是目前公认的检测Ⅰ型超敏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标记物不同分为:RASTRIA、RASTEIA、RASTFEIA。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免疫印迹应用免疫印迹检测sIgE时,因为CCD的存在,可能出现交叉反应,影响结果判定。交叉反应性碳水化合物决定因子(Cross-reactiveCarbohydratDeterminant,CCD):是指变应原分子结构中包含的能与蛋白质结合的寡聚糖侧链,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CCD的sIgE不引起过敏反应,但可以造成血清学变应原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荧光酶免疫试验(fluorescentenzymeimmunoassays,FEIA)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抗IgE)与待测样本(血清sIgE)反应,借助酶催化荧光底物,经酶促反应生成稳定且高效的荧光物质,通过测定荧光强度确定待测样本sIgE的含量。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sIgE检测的临床意义:sIgE检测可以与变应原皮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互为补充,但不能完全代替后两种试验。(3)sIgE检测的应用评价:①RAST方法检测效率低(每次只能检测一种变应原);有放射性核素污染风险;当待测血清中含有相同特异性IgG时可干扰正常结果。②免疫印迹无污染、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能一次性确定多种变应原,故广泛应用。③荧光酶免疫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但使用荧光素做标记时,试剂的使用有效期较短。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IgG4检测(1)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比浊等。(2)临床意义:①IgG4异常增高可见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和IgG4相关性疾病。②此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亦可出现IgG4水平升高。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细胞脱颗粒测定(1)类胰蛋白酶测定:作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的指标。一般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2)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测定:该试验阳性不仅能够证实sIgE的存在,而且能够证明sIgE是有功能的,较单纯皮肤试验或sIgE阳性结果更有临床意义。(3)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测定:作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脱颗粒的指标。ECP测定包括荧光免疫试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试验等多种方法。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Ⅱ型超敏反应:又称为溶细胞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特点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发作较快。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Ⅱ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一)抗血细胞抗体检测方法1.抗球蛋白试验(antiglobulintest,AGT),即Coombs试验。2.微柱凝胶法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双群+++++++RBC通过凝胶,沉积在管底凝集RBC在凝胶下部凝集RBC在凝胶中部凝集RBC在凝胶顶部;未凝集RBC在管底凝集RBC在凝胶中上部凝集RBC在凝胶顶部,呈线条形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凝聚胺法:原理: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促进不完全抗体与红细胞抗原结合;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加入中和液——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分散;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不分散。结果判定:凝集块在短时间(1分钟)内分散——判断为阴性;形成不同强度的凝集块——判断为阳性。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酶介质法:原理是IgG型不完全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相应抗原结合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加入酶介质后,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糖肽被破坏,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减少,细胞间排斥力减小,细胞之间距离缩小,呈现肉眼可见的凝集。最常用的酶是1%的木瓜酶或菠萝蛋白酶。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自身抗体检测常见的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自身抗体还包括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以及抗肾小球基底膜Ⅳ型胶原抗体和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等。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时,以特异性组织切片作为检测基质。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Ⅲ型超敏反应: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是由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Ⅲ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类别原理方法敏感度(μg)物理法溶解度PEG比浊试验20补体法结合C1qC1q固相试验0.1抗球蛋白法结合RFmRF固相抑制试验1~20细胞法补体受体Raji细胞试验6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一)临床意义免疫复合物阳性或浓度升高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CIC的消长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检测治疗效果。须对比多次检测结果才能证实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对有蛋白尿、关节痛、血管炎、浆膜炎、紫癜症状等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并结合局部免疫复合物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明确病变是否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应用评价目前临床上多采用PEG比浊试验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此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易于推广,但不能区别免疫复合物分子大小,干扰因素多,特异性较差,仅适用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粗筛。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种类较多,原理各异,对同一标本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不尽相同。迄今,临床上尚未有公认的准确、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和理想的标准参考品。因此建议联合应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准确性和特异性。第三节Ⅲ型超敏反应

第三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Ⅳ型超敏反应:由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引起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由于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需要经过效应分子的合成阶段,因而进程较为缓慢,通常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24小时~72小时发生,故Ⅳ型超敏反应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Ⅳ型超敏反应常见检验项目及其检测方法1.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原理:使用皮内注射、皮肤斑贴等方法使变应原进入已经致敏的机体,体内致敏的T细胞再次接触到变应原后,释放多种细胞因子,造成局部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24小时~48小时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水疱等现象,以此来判断变应原是否引起机体Ⅳ型超敏反应或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2.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方法:包括结核菌素皮试和斑贴试验两种。第四节Ⅳ型超敏反应

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