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马概考前狂背资料_第1页
(专升本)马概考前狂背资料_第2页
(专升本)马概考前狂背资料_第3页
(专升本)马概考前狂背资料_第4页
(专升本)马概考前狂背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47—4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适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经受时间检验并随着时间发展而发展。2)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49-5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它要求人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其次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再次与时俱进要是我们富于创造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P56-58.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1>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注意提出的研究课题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注意提出的研究课题3>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4>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注意提出的研究课题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注意提出的研究课题4)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P63.物质统一性的基本思想是:1>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2>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3>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客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纳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74-7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务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讷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滚春雨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6)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88-89.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2>本质和现象又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其次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质的正确途径。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即:1.互相联结的2.互相区别3.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重要意义在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补充和丰富普遍原理。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79—8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1.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跌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现实意义在于: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9)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坚持重点论,而重点论是指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直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直流,都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10)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P8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缓解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现实意义就是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外国文化,即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而应立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吸纳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建立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11)物质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P83-84.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事物的发展还可能有暂时的倒退。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4>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1、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2、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1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3)实践是检验认知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P115.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一般来说,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可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怎么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怎么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固守过去的一切,就会落在时代后面。正是因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去的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4)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P104.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第2页共11页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想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人实施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结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总之,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15)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及其意义。P108.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没有结束,理性认识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第二次飞跃),因为:1>认识的目的在于知道时间,改造世界.第一次飞跃并没实现这一目的,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这一目的。2>第一次飞跃并不能保证理性认识饿正确性,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只能依靠实践的检验.在第二次飞跃中,理性认识可以得到检验,得到修正、补充和发展。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P117-U8.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P120T21.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第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其认识论的精髓。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联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和发展真理。18)简述实践和认识和辩证关系。P100.实践是人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相互联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认识主体才能与事物相联系,从而形成人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促进认识的发展,并且不断提供认识的新的手段、方法、素材,不断锻炼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9)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25-12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表现在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2是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菜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人口因素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它不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受物质生产的制约。20)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P127.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从哲学角度来说属于物质(可以理解为社会中的物质),其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属于哲学中的意识,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现象的总称,如政治思想,道德科学等。二者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先进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所以,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而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这可以理解为物质与意识关系在社会的体现。2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第3页共11页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22)试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pl32.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就会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现阶段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情况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说来比较落后,生产社会话的程度也不高,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呈现复杂的多层次状态.根据生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状况客观上要求多种经济形式与之相适应.具体到我国来说就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23)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P138-139.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各个国家和氏族的历史,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交和氏族的历史发展既有的共同性、普遍性。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点;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个社会形态不同国家所处社会形态具有更杂性。3>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相互结合,不可分割的,要从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中概括出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又要从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中把握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24)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45.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取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3>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总之,社会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不合理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巩固完善一定的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25)简述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P151-15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和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要有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生活资料,这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2>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必须广泛唤起民众才能取得胜利。26)试述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P155.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同时代,同阶级的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2>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战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进行斗争。3>代表人物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对社会发展起某些促进推动作用4>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与及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27)简述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P160.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2个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决定性条件。28)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其发展变化。P163.第4页共11页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人们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并没有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便于商品交换的进行,等价物的只能最终被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29)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P160-161.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j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k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j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k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j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k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30)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及表现形式。P16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概括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其表现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1)简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P170-171.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根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自然界物质的性质和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但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切因素都属于资本家,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属于资本家.但是生产使用价值不是资本家的目的,其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出商品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则商品价值中就没有剩余价值,这时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如果形成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则产生了剩余价值,这时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32)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P175.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其后果有: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相对过剩人口的行程: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33)简述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的联系和区别。P173.两种生产剩余价值都是资本注意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但两者又有区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而相第5页共11页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3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P180.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1年为单位)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在I年之内,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就越高:反之,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少,年剩余价值率也越低。3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其本质。P18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积极为实现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择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36)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P192.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用的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此利己主义业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3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208.从国有资本的作用,国有资本与私人直奔相结合的各种资本的作用,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的无论哪种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通知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同国家行权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活动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38)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变化。P197.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垄断资本主义歹1]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基本形式有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的结合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经济运行、缓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内容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在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方面,较之自由竞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发生了很多变化。39)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P214-21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国际化。内容大概包括以下三方面:1>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加强;2>贸易全球化:更便捷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各国间金融方面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往往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40)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P216-21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归纳大致如下1>生产力方面: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务迅猛增长,荆棘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2>生产关系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干洗三方面都做了调整3>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增强等。41)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P229.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有1>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4>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这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他领导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第6页共11页42)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P234.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政权体制,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它是大多数人时极少数人的专政。社会主义革命使广大劳动人民在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人民群众享有广泛而深入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是保护人民,为人民谋利益的新型国家政权。43)简述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40.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种种挑战,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人物,因为:1>大力发展生产力,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3>落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环境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曲折前进的,面临着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执政党和广大人民对射虎注意发展道路的逃难所,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冒进。44)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P248-24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4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P251-25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有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务极大丰富;2>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3>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5>精神境界极大提高;6>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7>全人类的彻底解放。46)简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P262-263.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是因为:1>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3>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更长的实践过程:4>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是瞎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4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65-26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48)简述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P264.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因为1>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2>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餐注意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要选界融,.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的基石.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时间和空间是运动者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合和发展的观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者的主要错误之于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辩证矛盾是指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性和斗争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坚持重点论.事物的质是指-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范围.量变是指事物度的范围内的变化21质变是指事物突破了事物的度的变化.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必然性是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支配力量.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不确定的趋势.内容和形式是现实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本质是指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本质之间的联系.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体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作为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不仅表现在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也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域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理想是人的奋斗目标,全部理想的核心是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第8页共11页.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是认识的客体是主体是主体实践的认识的对象.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整个认识的起点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特点是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形象的认识.概念、判断、推理,这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认识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指于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对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主义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对事物近视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相对主义真理观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高于理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一切认识回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执行计划,付诸实施.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一认识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实践具行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在真理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客观性.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思想.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群体意识指的是群体实践的产物.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他们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划分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力.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与它是构成生产关系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能是社会基本矛盾.在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阶级的实质是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表现为,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第9页共11页.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是商品生产.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格.商品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在资本周转中,价值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的资本被称为固定资本.考察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