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课时作业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选择题1、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2、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明末清初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向西方学习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学习制度转向学习文化。由此得出()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3、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这一演变()A.说明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B.得益于资产阶级的大力宣传C.遵循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方针D.推动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4、当传教士把中国文化带回欧洲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以道德为本的、以人的自我提升为主的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的传统宗教文化完全不一样,是以人为本的。由此可知()A.西方近代人本主义源自中国文化B.中国文化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精神C.中国古代文化逐渐摒弃了神秘色彩D.启蒙运动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营养5、《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自国外传来的技术。这说明当时()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6、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7、646年,孝德天皇颁布的《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8、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9、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0、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A.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11、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12、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A.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东方智慧受到认可C.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13、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4、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15、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6、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这一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中国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政治没落、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作家们极力寻求新思维,为革命制造舆论。随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始不断向外传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兴趣,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梁启超说:“伏尔泰以其诚恳之气,清高之思,美妙之文,能运用他国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国,以造福于同胞。”——摘编自沈大力《伏尔泰与中国》、焦睗《浅析伏尔泰的中国情结》等文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举措。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材料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这一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地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中国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开辟;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答案与解析1、A解析:材料“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反映了宋朝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加强了理论建设,适应了时代要求,故A项正确;宋朝之前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故B项错误;佛教衰落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佛教也有与时俱进,但其思想被理学吸收融合,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故D项错误。2、A解析:明末清初在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是以利玛窦等为代表的传教士,进入近代,传播西学的主要是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传播内容主要是科技和政治制度,民国初期,传播西学的主要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内容是西方文化,A项正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并没有受启蒙思想影响,B项错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学并没有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C项错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并不是都由政府主导,D项错误。3、A解析:“富国强兵”强调器物变革,“兴民权”“开民智”强调制度变革,“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则要求思想变革,说明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启蒙思想内涵不断深化,故选A项。4、D解析:材料表明,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营养以宣传启蒙思想,D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源自中国文化,A项错误;中国文化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精神说法错误,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古代文化逐渐摒弃了神秘色彩的信息,C项错误。5、D解析:《天工开物》成书于明朝,联系史实可知明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技术传入中国,丰富国人的科学认知,因而《天工开物》中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科技与手工业技术,故选D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科技与手工业技术,但依然属于传统科技,不是近代科学,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这与明朝时间不符,排除B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这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与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无关,排除C项。6、D解析: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选D项。7、B解析:由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故D项错误。8、A解析: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体现了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项;题干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区别,排除B项;题干中显示的是传统文化影响西学传播,排除C项;D项表述太过绝对,排除。9、A解析: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体现了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项。10、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八年”指的是1919年,根据材料“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排除A项;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排除D项。1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故A项错误;儒学产生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由于其影响的扩大而传到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材料说明了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印刷术传入韩国的时间,故C项错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是中国,李氏王朝只是受到了中国儒学的影响,故D项错误。12、B解析:材料反映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接受中国道家思想,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医疗援助,这说明了东方传统智慧受到西方的认可,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单方面的反映了西方认可东方文化,不能体现文化交融,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尼尔斯·玻尔认可中国道教“对立互补”的思想,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东方医者的肯定与宗教无关,故排除C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日益崛起,且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第三世界崛起,故排除D项。13、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故选A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对中国的影响,排除B项;工业革命与三大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14、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启蒙思想中“公正”“天赋人权”与“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无法得出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不是启蒙思想的来源,D项错误。15、B解析: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是文献史料,通过对其记载的史实即“火炮”的应用等分析得出其为火药武器,进而推理出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的结论,这一过程属于史料实证,即用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实进行推理和论证,故选B项。16、A解析:依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其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这些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D项。17、解析:(1)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一“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可知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变化为出现西学东渐;根据材料一“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可知在中西交流过程中,传教士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材料一中可知传教士在介绍西方知识的同时也将中国介绍给西方,可见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在交流过程中,没有中国人主动向西方介绍中国,因此中国处于被动,缺乏主动性。第二小问“社会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明清之际,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推进了西学东渐过程;根据材料一可知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极大地推动了西学东渐过程;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以来,尤其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西方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着传统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思想观念、社会风俗,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二可知,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伏尔泰对中国思想有深刻认识,他们对中国的见解通过著作传播至西方社会,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对启蒙思潮产生了重大影响。(3)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民族危机,都选择了用西方思想文化作为挽救中国的工具,都主张学习西方。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材料可知启蒙时期在欧洲兴起的“中国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答案:(1)新变化:出现首次交流高潮;传教士发挥主导作用;双向交流;中国相对缺乏主动性。社会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2)影响对中国:西方列强自18世纪以来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在文化上冲击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客观上提升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对西方: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的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看法:启蒙时期在欧洲兴起的“中国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18、解析:(1)据材料“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政治没落、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结合所学得出法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封建专制统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据材料“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结合所学得出伏尔泰欲以中国文化的内涵为标杆,明确建立理想社会的准则;据材料“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结合所学得出儒家伦理道德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内省和克制的理性精神,符合启蒙思想家的精神追求;据材料“能运用他国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国,以造福于同胞”结合所学得出伏尔泰借助宣传中国文化,弘扬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社会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2)据材料“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结合所学得出依据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创作了《中国孤儿》,借宣传中国儒家思想,力图确立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伦理文化;据材料“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结合所学得出把中国文化和启蒙思想相结合,为建立理想社会探寻思想理论根源;借助中国文化内涵,试图构建法国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答案:(1)原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