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政治(zhèngzh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必修(bìxiū)4第一页,共49页。探索(tànsuǒ)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dìèr)单元第二页,共49页。第四课探究世界(shìjiè)的本质第二(dìèr)单元第三页,共49页。第1框世界(shìjiè)的物质性第二(dìèr)单元第四页,共49页。学海导航1导学线索2主干知识梳理3探究提示4自主探究5典题导析6课堂巩固训练7课后强化作业8第五页,共49页。学海导航第六页,共49页。知识与技能1.识记物质的概念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归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过程与方法1.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并分析其客观性,从而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社会事例,分析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意识也依赖于物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据此,我们应该反对神创论,自觉坚持无神论思想第七页,共49页。导学线索第八页,共49页。第九页,共49页。主干知识梳理第十页,共49页。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_,而不是某一种(yīzhǒnɡ)具体的_____________。固有(gùyǒu)的规律客观实在(kèɡuānshízài)性共同本质物质形态第十一页,共49页。 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要明确(míngquè)“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2)要明确(míngquè)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十二页,共49页。(3)要明确(míngquè)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4)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第十三页,共49页。二、人类社会的物质(wùzhì)性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wùzhì)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wùzhì)的要素。这些要素的____________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wùzhì)性。物质(wùzhì)世界客观(kèguān)的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客观性第十四页,共49页。三、世界是物质(wùzhì)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1.________是物质(wùzhì)的。2.___________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wùzhì)性。3.____________是社会的产物,依赖于物质(wùzhì)。物质性自然界人类(rénlèi)社会人的意识(yìshí)第十五页,共49页。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3)世界的统一(tǒngyī)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世界统一(tǒngyī)于物质;(5)世界是物质的。这几种说法的含义是相同的。第十六页,共49页。探究提示第十七页,共49页。1.教材P28“探究问题”提示:天地万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现代天文学证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jiēguǒ),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上帝造物的说法是非常荒谬的。第十八页,共49页。2.教材P29“探究(tànjiū)问题”提示:(1)因为当时科学的发展非常落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还不能正确地揭示世界的真正本原,只能从现实世界中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并没有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解释是带有猜测性的,因而是不科学的。(2)这些事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无论它们是否看得见、摸得着,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第十九页,共49页。3.教材P30“探究问题”提示:(1)人类社会形成所需要的物质(wùzhì)条件包括必要的生存空间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必要的生存空间,人口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物质(wùzhì)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wùzhì)基础,这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十页,共49页。(2)在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shèhuì)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shèhuì)结构的转变中,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劳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shèhuì)联系,形成了社会(shèhuì)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shèhuì)。第二十一页,共49页。自主探究第二十二页,共49页。探究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人类创造出了许许多多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生成的事物,是否说明自然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答案(dáàn):不是。人类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可能生成的事物,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十三页,共49页。2.判断(1)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处处留下(liúxià)了人的意识的印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具有可知性。()(4)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5)“客观实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答案:(1)×(2)×(3)×(4)×(5)×第二十四页,共49页。探究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太平御览》中写道: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到初六创造出鸡、狗、羊、猪、马之物,初七用黄土和水创造出了人。你认为“女娲造人”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它的形成(xíngchéng)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创造的。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唯心的。第二十五页,共49页。4.人类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创造出“克隆人”,这是否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再具有客观性?答案:观点(guāndiǎn)错误。克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并未改变地理环境、生产方式这两大要素的客观性;“克隆人”仍然是客观的,是在实践基础上、遵循规律取得的成果。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仍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十六页,共49页。5.辨析:人类(rénlèi)社会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因而不具有客观物质性。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类(rénlèi)社会中有物质现象也有意识现象,但人类(rénlèi)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因为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并且人类(rénlèi)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人类(rénlèi)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第二十七页,共49页。典题导析第二十八页,共49页。 (2014·全国新课标Ⅱ,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jiāxiāng)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第二十九页,共49页。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rónghé)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第三十页,共49页。[解析]本题考查实践观,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各个题肢的内涵,明确对应的哲学观点。材料“美食中体味文化意蕴”表明了物质与观念的东西在实践中的统一,②正确且符合题意;通过(tōngguò)实践可以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把现实中物质的东西用语言等观念描述出来,这体现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④正确符合题意;物质的东西可以离开观念而独立存在,①说法错误;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有着本质的界限和区别,③说法错误。故应选C。[答案]C第三十一页,共49页。 2014年是达尔文诞辰205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jiēguǒ),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二页,共49页。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物质性原理的理解。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达尔文的物种进化学说符合唯物论的基本观点,①③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选A。②错误,内因是事物(shìwù)发展的根本原因,自然选择强调了外部原因对生物进化的作用。④的说法不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答案]A第三十三页,共49页。本框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物质概念以及世界(shìjiè)的物质性原理。在考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概念和世界(shìjiè)的物质性原理。因此,在学习中注意明确哲学上的物质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物质概念的区别和世界(shìjiè)的真正统一性为什么在于物质性。第三十四页,共49页。课堂巩固训练第三十五页,共49页。1.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中国人民银行②“十二五”规划纲要③温网公开赛英国伦敦场馆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上物质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nénglì)。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因而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属于意识的范畴,应排除。第三十六页,共49页。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kěyǐ)说是硕果累累。迄今为止,通过细胞融合获得的杂交植物已有几十种。不久的将来,许多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型植物将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令我们大开眼界。生物工程中取得这些成果的哲学意义有()①说明人们能够创造物质②人类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必须服从自然③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④有力地驳斥了“上帝创世论”第三十七页,共49页。A.①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jiěxī)]①错,人们只能创造出物质的具体形态;②本身错误;③④符合题意,应选。答案为B。第三十八页,共49页。3.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道口村农民将野生芦苇资源变废为宝,在对芦苇经过一定处理后,编织成苇箔、苇帘、苇席等芦苇制品,深受市场青睐。从哲学上看,农民对野生芦苇资源进行处理,编织成芦苇制品,其首要前提是()A.肯定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承认自然物的形态是可以改变的C.尊重(zūnzhòng)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D.掌握熟练的编织技术第三十九页,共49页。[答案(dáàn)]C[解析]人们改造世界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规律,应选C;A、B、D都正确且符合材料,但都不符合设问的要求“首要前提”。第四十页,共49页。4.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缓步类,也被称作水熊(右图)。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tiáojiàn)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tiáojiàn)下存活的动物。这说明()第四十一页,共49页。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生物的存在与神灵有关(yǒuguān)③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条件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答案]B[解析]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第四十二页,共49页。5.2013年5月12日是我国的第五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尽管近年来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但地震、暴雪、洪水(hóngshuǐ)等自然灾害仍旧给人们带来很大损失,这表明()A.自然界的运动有其本身的规律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C.事物的变化发展无常D.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第四十三页,共49页。[答案]A[解析]从材料得知地震、暴雪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yìzhì)为转移的,故选A项。第四十四页,共49页。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rènwéi),世界的本原是水,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赫拉克利特认为(rènwéi),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德谟克利特认为(rènwéi),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认为(rènwéi),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第四十五页,共49页。(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气”、“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如何评价上述哲学家的观点?(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委托理财合同样本
- 公务租车合同标准文本
- PLC编程合同样本
- 人工服务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上海屋顶防水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与油漆合同样本
- 乡镇土地征用合同样本
- aia合同标准文本1997版
- 其他公司合同样本
- 代理销售居间合同样本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 语文 含解析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普华永道财务管理与集团内部控制课件
- 小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种子长出了根》教学反思
- 常用CMYK色值表大全
- 消化道出血护理ppt(共17张PPT)
- 珠三角一年断指四万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快板 绕口令 《玲珑塔》
- 台湾民法典目录
- 8.8级螺栓上海红本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