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_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_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个年度的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然而,不同的人中鲜见中国人的身影,似乎远在瑞典的全球精英盛会与中国人无缘,中国人“光明正大”的获奖如同中国与瑞典的地理位置一样遥远。导入新课

中国人与诺贝尔奖不是没有过亲密接触,只是这些获奖人要么是在建国前或国外接受教育成长起来,要么是一些不光彩人士。至今,建国后在中国大陆接受教育并成长起来的人中没有一个“光明正大”的获得过诺贝尔奖,这与中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形成强烈对比。

如果说意识形态浓厚的文学奖、和平奖排斥“正统”的中国人外,那么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生理/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一块也没有拿到,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为什么会这样?

李政道、杨振宁、崔琦、李远哲这些华裔获奖者证明了中国人并不笨,因此肯定是智商以外的其他因素成了中国人攀登科学高峰的障碍。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和“格物致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举例子、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1、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2、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学习重难点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者简介

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份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他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资料链接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1—23—1213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整体感知肇()

彷徨()读准字音zhàopánghuáng

格物:

致知:

正心:修身:齐家:抽象: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词语解释课文讲解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否一样?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6、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7、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8、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主要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作者的结论是: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能力拓展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从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关心祖国青年一代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长的高度,选择典型事例,特别是选取自己的生活经历,极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不光在研究学术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1、“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这“四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大学论语中庸孟子B课堂练习3.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里。(1)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2)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一帆风顺袖手旁观拓展阅读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总属于他自己的祖国。2005年6月18日,蜚声中外的物理学大师丁肇中携妻将子回到故乡山东日照寻根祭祖,实现了一个海外游子多年的夙愿。

在故乡涛雒镇南门里,面对上千名久久迎候的父老乡亲,丁肇中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种德堂西厢房是丁肇中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曾经住过的屋子,参观完西厢房,大家邀请丁肇中题字留念,丁肇中请妻子苏姗先题。苏姗会意一笑,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士坐到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前,在白纸上用英文深情写道:“今天对丁氏家族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苏姗。2005年6月18日。”丁肇中从夫人手里接过笔,让儿子克里斯托弗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在题字下面,又一笔一划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丁肇中。

丁氏家族是日照的名门望族,祖上屡出进士、举人,书香浓郁。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父亲丁观海早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是一位土木工程学家。抗战初期,幼小的丁肇中曾在故乡度过无邪的童年。跟随父亲回乡的克里斯托弗·丁是丁肇中惟一的儿子,这位19岁、身材高大的小伙子正在父亲母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念二年级。爷爷丁观海专为心爱的孙子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丁明童。老人还为丁肇中的另外两个孩子分别起了中文名字,叫丁明美、丁明隽。

丁明童对父辈家乡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每到一处,丁肇中都不厌其烦地用英语向儿子解说。他告诉儿子:“美国人喜欢去欧洲,那是去找他们的祖先;而你来中国,也是找自己的祖先。”在丁肇中心里,他是多么渴望儿子和他一样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故国家乡!

伫立在祖父丁履巽的墓前,丁肇中表情沉重的脸上有了一丝宽慰。回忆1985年,少小离家的丁肇中首次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探亲。2002年6月14日,丁肇中在第二次回乡祭扫祖墓后说:“真应该带儿子回来,让他看看,让他知道他的根在这里。”如今,鬓毛已衰的丁肇中终于带着儿子回来了。整理一下花圈上的挽联,丁肇中牵着夫人苏姗的手,凝视着儿子,缓缓地用英语说:“Yourrootishere.(你的根在这儿。)”黑色的墓碑上镌刻着丁肇中亲拟的碑文:怀念我的祖父,一位鼓励家人为世界做贡献的人。

短暂的故乡之旅即将结束时,丁明童感慨地说:“这一次我回到了父亲和爷爷的家乡,参观了故居,了解了几代人在这儿生活的情景,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有些同学之所以高分低能,是由于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此考试得高分,一开始搞研究或者需要动手时,就不知所措了。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对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实验精神真正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第一问。让学生随意说他们各自有趣的经历,可以互相交流,彼此启发。第二问。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三、“研究人文科学”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因为人文科学思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在个人行动上”为什么也要重视实验精神呢?个人行动不是盲目的行动,总要有一定的思想、一定的理念指导。这思想、这理念,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那就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判断力。青少年励志名言毕业班励志格言1、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2、当今之世,舍我其谁!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5、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6、机遇永远是准备好的人得到的。7、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青春苦中甜。集雄心壮志,创锦绣前程。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3、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4、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7、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8、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9、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坚持不懈的名言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