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1页
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2页
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3页
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4页
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来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护理人才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发展,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及山东省相继出台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要求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落实护士配备相关标准,加强基层护士人力配备,优化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服务能力,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构成的较为完整的体系。自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中专比例逐年下降,大专、本科、研究生招生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约占当今高等教育的50%,大专护生是护理教育的主体,也成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力军。与本科学生相比,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具有年龄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专业思想稳固的特点,深受广大医院的欢迎,其中,男护士在体力、精力和生理方面更占优势,已经成为护理行业的新宠。由此可见,国际国内护理人才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护理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二)专业基础与特色1.人才培养条件我校护理专业始建于1954年,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专科层次护理专业,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是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建设了高起点、高标准的7大实训教学中心,护理实训中心按照“设备先进、贴近临床、功能配套、科学管理”的原则,以真实的护理工作岗位为基础,形成仿真职业环境。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学校共同投入1837万元,建成10000余平方米的现代护理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已成为山东省护理实训室建设的精品样版,被收录在《财政投资评审精品项目集》中,并成为山东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基地,承担了省卫计委的各项技能大赛、社会考试以及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拥有40余家三级甲等实践教学医院,与教学医院建立了长期临床见习、实习和就业的合作关系,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儿科护士、血液透析护士等初级专科护士培养。2.人才培养质量(1)毕业生备受社会欢迎优质的教学条件,优良的教学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和高标准的育人要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备受社会欢迎,呈现出“两个提前”:一是各实习医院提前来校预定实习学生,二是用人单位提前招聘毕业生,在三级甲等医院的招聘中,我校护理专业的毕业生作为上述医院的专科招聘中指定的唯一院校参加应聘。近三年学生护士执业证书考取率、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遍及山东省各级医疗机构和北京、深圳等地区。(2)实习就业一体化成绩显著以山东省就业市场为基地,先后开拓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外就业市场,与多家医院签订实践教学合约,实施校院合作,医院根据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到校选择实习生,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与血液透析企业开办校企合作血液透析订单班培养,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毕业生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的毕业生多数被合作医院优先录用,并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在山东省立医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中我校毕业生占52%,其中2007年毕业生刘艺已成长为山东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师。(3)国际化护士培养顺利开展2007年以来,有500余名学生先后到英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和就业。(4)学生竞赛连创佳绩近几年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30余项。3.专业办学经验和特色(1)护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遵循“因材施教、知行统一”的教育规律,从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愿望入手,开展深入校企融合,先后与山东省立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30余所医院合作,联手日本板桥医院集团、新加坡国际医疗管理集团新康护理学院等7个国家的企业院校,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实训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专科护士,并将500多名学生送出国门就业或继续学习,为新形势下高职护理人才培养创出了一条新路。学生从一入学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国内、国外发展两个方向。对愿意在国内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在完成前两年在校学习后,设立专升本与就业两条途径,就业途径一是对就业目标明确的学生安排到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省市三级甲等医院实习,进行综合临床实践,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二是在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完成第五学期的综合临床实践后,根据个性特点和愿望,经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考核评估,可分别选择重症监护(ICU)、儿科护理、手术室护理、透析护理等专业方向进行初级专科护士培训,院校也因此合作开发了一系列教材。目前已培养出贴近岗位培养专科护士近3000名,毕业生多数被合作医院优先录用,并成为医院业务骨干,其中山东省立医院ICU病房的护理人员中我校毕业生占52%;三是专门开办了男护班,对手术室护理、急危重症护理、骨科护理等男护就业多的岗位重点培养;若以升学为目标,强化辅导专升本或通过专接本获取成人自考本科学历。对选择到国外创业或升学的学生,在评估他们的实际水平和个人能力的基础上,组建涉外护理日语与英语护理班,分别进行培训,为学生出国学习或就业铺路搭桥。自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有近500名学生赴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就业,赴澳大利亚、塞浦路斯和菲律宾等国家继续学习深造,学校也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护理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图(2)护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初步形成护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以“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为目标,针对护理专科工作岗位要求,创建了“三段阶梯式”实践技能培养体系。教学组织分校内实训(第一段,第1——4学期)、医院综合护理技能实训(第二段,第5学期)、医院ICU、儿科护理等专科护理专科化培训(第三段,第6学期)三部分,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学校到岗位、由基础到专科的“三段阶梯式”实践技能培养体系。“三段阶梯式”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及技能型专科护士培训模式(3)以就业为导向的男护培养模式成为省内外兄弟院校学习借鉴的经验随着男性从事护理专业优势的不断凸显和社会对男护认可度的迅速提高,尤其是国家二孩全面放开政策的实施,医院对男护的需求呈现出猛增的趋势。针对男护士更适合从事ICU、急诊、神经外科、器官移植、肾脏透析、手术室、肿瘤、新生儿科等护理岗位的特点,我校自2014年便开始成立男护班,并制定了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男护士礼仪、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实习等多个方面进行单独培养,以适应男护的就业岗位需求,截止目前,前2届男护班学生已毕业,就业率100%,其中,98%以上的男护毕业生就业于国内外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点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该培养模式已经在省内5所高职院校和省外近10所院校得到推广应用。(4)护理专业专业化方向培养成绩斐然我校护理专业自2005年始便与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合作开展专业化方向培训。教学组织是学生在第五学期完成综合临床实践后,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愿望,分别选择ICU护理、儿科护理、手术室护理等专科方向进行学习和临床实践,由医院教师在医院实际工作岗位上对护生实施专科护士培训,培训结束后,考核合格者获得由院校颁发的不同岗位技能型专科护士合格证书,多数学生留在培训岗位就业,依托合作医院建立了10个护理专科“实岗学习课堂”,形成了院校“共育、共管、共评”、毕业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顶岗”的专业化方向培养模式。院校合作开发“ICU护士、急诊护士、透析护士、新生儿护士、手术室护士、康复护士、造口护士、肿瘤护士、口腔护士”等课程,并编写出版相应教材10部,该套教材目前已经应用于部分院校专业化方向培训和某些医院、省护理学会组织的专科护士培训中。(三)与标杆专业差距分析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创办于1908年,具有百余年护理教育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办护士学校。护理专业于2001~2003年被教育部先后确定为全国高职精品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护理专业方向包括老年护理、口腔护理、社区护理和涉外护理方向。该专业始终坚持“院校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培养质量、综合素质、认可度等方面在国家级示范校中均处于前列。与上述标杆专业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产学研方面,需要深入各级医院及社区内部,了解当前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护理专业发展方向,根据医疗结构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第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医疗机构的融合,争取让更多的本专业老师进入到护理行业学会,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使用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第三,在学生专业学习动力方面,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第四,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针对与标杆专业比较发现的问题和差距,明确以下建设目标:专业群将精准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动适应医养健康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医教协同、校企合作,构建“虚实结合、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育名师引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群国际化水平。经过三年建设,构建品牌专业群。形成结构优化、特色突出、品牌知名,龙头专业位居同类专业全国领先水平,支撑专业省内一流的专业建设目标。(二)具体目标1.专业综合实力建设期满,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和省内领先的专业。计划培育成果主要包括:国家级标志性建设成果(1)提升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水平。(2)完善更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基本护理技能》。(3)完善更新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内科护理学》。(4)主、参编3~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精品教材。(5)入选教育部首批“1+x”证书培养试点院校。省级标志性建设成果(1)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室1~2个。(2)建成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建设护理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4)建设助产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5)培养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名。(6)完成2~3项省级教学研究改革课题。校级标志性成果(1)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个。(2)建成1~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建设助产专业校级教学资源库。(4)培养校级教学名师(教学标兵)1~2名。(5)完成2~3项校级教学研究改革课题。2.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均保持在95%以上。护士执业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每年出国学习就业的学生数10~20名。1~2项山东省高职大学生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1~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三、建设内容护理专业群包括护理和助产两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重点和优势专业,在专业群建设中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对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重点建设的专业。(一)体制机制建设1.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托“医养健康产教融合联盟”,校企共建护理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教学科研、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全面开展合作。2.院校合作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在原有院校合作开展的ICU护士、急诊护士、透析护士、新生儿护士、手术室护士、康复护士、造口护士、肿瘤护士、口腔护士等9个专业化方向培养项目基础上,再启动开展中医护士、糖尿病护士、儿科男护士等3个专业化方向培训证书项目。3.健全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制度依托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立项项目,制定完善山东省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山东省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山东省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考核办法等制度。(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1.完善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对护理专业群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发展个性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护理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多元化”的思路,创新护理专业群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立三处选择“路经”,一是,第一学期提供国内发展与走出国门两个发展方向;二是,对在国内发展的学生,设立就业与继续学习双通道,对就业目标明确的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和愿望,引导他们选择重症监护ICU护理、手术室护理等不同的专科岗位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专科化护士;若以升学为目标,强化辅导专升本或通过专本套读获取成人自考本科学历。三是,对到国外发展的学生,分设日语护理与英语护理两条培训途径,分赴相应国家就业或继续学习。该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有利于适应卫生行业的发展趋势,灵活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护理岗位变化,解决专业布局与卫生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问题;还有利于学校根据自身和卫生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布局、错位发展、突出优势、彰显特色,逐步解决同类学校护理类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护理类专业的提升,解决专业建设整体效益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合力,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解决教师队伍双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有利于增强护理毕业生的执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解决学生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2.完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保持原有的英语护理、日语护理等涉外护理方向基础上,加强与美国韦搏州立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护理专业教学资源1——2门,派出2——3名护理专业教师到美国韦搏州立大学护理学院研修学习,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护理理念,提高教师整体水平。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空间,为学生多路径成才、多方向发展提供国际合作的平台,争取每年出国学习就业交流学生逐年递增。3.探索“1+x”证书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知行合一、学岗融通、一专多能”的教育理念,提出“区域离不开、国际能认可”的“一专多能”复合型护理急需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从改革传统注重共性和统一性要求的教学方案入手,根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多样化人才成长的需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构建“宽基础、多方向”课程体系和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扩大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再设计余地,探索新型教学方案的设计模式,创造学生可以按照自我的特点和志愿自主设计发展方向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能自主选择课程和发展方向。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考取2——3种职业技能证书,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4.完善男护士培养模式随着男性从事护理专业优势的不断凸显和社会对男护认可度的迅速提高,医院对男护的需求呈现出猛增的趋势。针对男护士更适合从事ICU、急诊、神经外科、器官移植、肾脏透析、手术室等护理岗位的特点,成立男护班,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男护礼仪、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实习等多个方面进行单独培养,以适应男护的就业岗位。目前护理专业已有3届男护士班,在此基础上,对男护士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使男护士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符合护理行业发展需求。5.探索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中医适宜技术在预防慢病方面越来越信赖,为发挥护士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开展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增加部分中医适宜技术。(三)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建设1.构建护理专业群“1+X”证书“宽基础、多方向”课程体系根据护理专业群面向的健康服务业领域,明确护理与助产2个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围绕学生执业能力,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1+X”证书的护理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宽基础、多方向”的课程体系。护理专业群“1+x”证书“宽基础、多方向”课程体系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1)更新、完善已立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更新、完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基本护理技能》、国家在线开放课程《内科护理学》资源;完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ICU护理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手术室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技能》《儿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等8门课程资源的更新。(2)新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3.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核心课程建设按照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建成共享型数字化课程;根据行业发展对护理人才知识及素质的需求,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形成以基础护理和内外妇儿护理主干课程为主,助产、英语护理、日语护理、ICU护理、社区护理、手术室护理、康复护理、透析护理、新生儿护理、口腔护理、造口护理等专业方向课程为辐射发展的护理专业课程群。4.教材建设建设护理专业群核心课程标准5~6门,主编或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3~5部,参与教育部母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编写。(四)教学团队建设1.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办法,提高“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比例,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等,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依托护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山东省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师发展平台,实施人才提升工程,通过引进人才、内部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结合临床,学术会议,教学改革研究、国外访学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使护理专业群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8%以上,争创助产专业省级教学团队。2.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参加国内外培训和研修,培养2~3名学科带头人,真正发挥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3.骨干教师培养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国外访学、参加国培、省培项目,结合临床,学术会议,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比赛等活动,培养骨干教师10~15名,提升骨干教师的整体水平。4.新教师培养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听课、跟岗讲课、参加国培、省培项目,结合临床,学术会议,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比赛等活动,培养新教师2~3名。5.兼职教师培养制定兼职教师培养计划,利用3年时间,通过教学能力培训、讲课、参加学术会议,教学改革研究等活动,培养兼职教师20~30名。(五)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室建设制定实训室3年建设规划,针对护理专业群核心课程所涉及的技能训练,全省卫健委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教师及学生技能比赛、省红会急救员培训、春季高考护理技能考试等社会服务,社会培训等功能定位,更新部分用仪器设备,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实训室文化,改善提升实训室环境,打造集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一体的“共享型”实验实训中心。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群“1+X”证书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与医院和培训机构合作,新增原实训实习基地功能,开发建设新的床边课堂,将课堂建到医院和社区,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场所。(六)科研与社会服务1.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立足本课程课堂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护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山东省职业教育邢爱红名师工作室教师成长平台,采用老带新模式,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改革,争取立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项。2.教学医院教师培训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制定教学医院教师教学能力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方案,选派优秀教师深入到教学医院提供教学能力培训服务,组织实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达到教学医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骨干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目标。3.承办临沂市护理学会继续教育项目利用临沂市护理学会平台,为临沂市护理学会提供授课、实践技能培训等继续教育项目服务,达到为地方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的目标。4.承办春季高考护理技能考核我校自省教育厅首次开考春季高考护理技能考核开始,便一直承担着春季高考护理技能考核的任务,随着承办春季高考护理技能考核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考场设备设施,改善环境,为考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高考环境和服务。5.依托学校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构建“高校带动社区”社会服务模式(1)建立“救护”共享实训中心建设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并能体现行业真实场景的一体化培训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训国家救护员、社区护士、养老护理员等,提高对行业发展及社会的贡献度。(2)建立一支“双师”型培训团队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培训团队。以学校为平台,以教师为主导,以“山东医专南丁格尔志愿服务”社团为依托,以“教师培训学生,学生服务社会”为主体,以“高校带动社区”为特色,利用院校资源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国家救护院培训工作。(3)制定“服务之星”的培养计划在学校组织学生成立“学校红十字志愿者救护协会”,建立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心,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对各专业骨干志愿者进行重点培训,将培训纳入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对优秀服务志愿者给予表彰,颁发“服务之星”证书。“高校带动社区”救护培训普及教育模式,能解决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人员缺乏、项目难以持续开展及资金不足等问题。“高校带动社区”模式能满足社区健康需要、促进社区发展建设、促进高校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等特点。高校与社区互动的过程中,双方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互相促进,和谐发展。以高校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各行各业和社区开展救护知识普及,以“星火燎原”之势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学会现场应急救护,让每个生命都能获得自由、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国民的健康中国梦做出部分贡献。(七)专业文化建设围绕“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期卫生职业精神和为患者提供“健康照护、心灵安慰、人文关怀、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要求,培养教师、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创建专业文化,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创造专业文化氛围。四、保障措施(一)办学实力及办学经验保障护理专业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专科层次护理专业,有60多年的建设经验,目前是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和招生热门专业、山东省技能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护理系是国家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级和省级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际护士培训基地、山东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基地、山东省春季高考护理技能操作技术考试主考院校。学校建设有高起点、高标准的7大实训教学中心,拥有50余家三级甲等实践教学医院,与教学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二)师资队伍保障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通过国内外研修、导师带教、顶岗实践、学历提升、兼职教师聘任等多种手段培养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建设经验和一定的科研基础。(三)组织保障学校高度重视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系部成立以系主任为主的建设项目组,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全过程的调控、督促和检查,定期召开调度会,充分调动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四)制度保障为保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托原有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制定教师全员轮训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完善与社区、医院、企业等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搭建平台。形成良好的项目建设制度环境,确保整体建设按计划完成。(五)经费保障学校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合作办学单位的资金支持,并安排配套经费,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根据相关财务管理规定,编制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及分年度资金投入计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为确保资金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