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15谏太宗十思疏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预习助读【认识作者】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等编撰工作。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疏二百余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了解背景】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生活逐渐奢靡,广求珍宝,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疏。太宗醒悟,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本文是魏征所上四疏中的第二疏。【相关链接】
1.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2.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晁错的《论贵粟疏》、李斯的《谏逐客疏》、贾谊的《论积贮疏》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通假字(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古义:植物的根干。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古义:视听灵敏。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5)重要虚词
3.特殊句式(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4.记诵有关名句(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研习讨论与鉴赏问题研讨【任务一】
把握本文的观点态度1.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参考答案:观点: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行文思路:魏征首先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然后从历史的角度,从创业守成、民心向背两个方面论述了该观点;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十思”,并指出,唯有如此国家才可以达到长治久安的局面。2.“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参考答案:“十思”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②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③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④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3.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会出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政治局面,到那时,“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这样的境界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任务二】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1.作者在第1段为什么不开宗明义直接提出论点,而要从设喻入手呢?参考答案:(1)因为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树木、流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容易为国君接受。(2)要“木之长”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之远”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通过比喻,推出要“国治”必须“德厚”,就很有论辩力量。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喻为“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作者的观点也就鲜明地表露出来了。2.第2段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论证的?参考答案:作者从创业守成、民心向背两方面说明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先从历代帝王谈起,以问句“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引起思考。再揭示帝王前后不一的态度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把论题缩小到帝王如何对待老百姓的问题上。最后论说如果失掉拥护,还一意孤行,那必然落得“覆舟”的惨局,以论证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如何?参考答案: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论证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好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现象来比喻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文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使被说明的道理凸显出来,增强了说服力。如第1段中先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后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如第2段中引用历史教训来劝诫唐太宗时,也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对比鲜明,从而使唐太宗引以为戒。4.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引用经典,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引用经典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论据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③援引被人奉为至理名言的经典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以少总多,言简意赅,使内涵更为丰富。课堂活动在当今社会,《谏太宗十思疏》有哪些现实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整合建构【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谏太宗十思疏》艺术特色1.比喻排比,生动有力。作者以浅显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使说理更加生动、直观;全文论证多用排比句式,铺陈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来写,这篇奏疏虽然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限制,交替运用骈散语句。文章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3.对比论证,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素材挖掘】
练习思考与运用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解析:B项,“春华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A解析:A项,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代词,它的/表揣测语气,大概;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古今一致的一项是(
)答案:C解析:A项,“根本”,古义为植物的根干;今义为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B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骨肉”,古今都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D项,“聪明”,古义为视听灵敏;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答案:B解析:“乐”,喜欢,一般动词。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稳固”“使……安宁”“使……受苦”。5.下列对课文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出话题。B.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C.“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D.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B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征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B.“疏”是给皇帝上的奏章。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唐太宗。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等。D.第2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创业容易守业难”的道理。答案:D解析:D项,“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二、思考与探究7.文章的最后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用植物油购销合同模板
- 防护服原料采购合同
- 标准借款合同范本条款
- 家具买卖协议
- 农村房产买卖协议书格式
- 太阳能路灯招标采购文件
-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屋交易付款方式
- 云存储优化服务合同
- 简易版分包合同示范文本
- 企业自来水安装合同样本
- 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技巧
- 髂动脉溃疡的健康宣教
- TS16949体系过程审核检查表
- KPI考核表-品质部
- CSCO-医疗行业肺癌免疫治疗持续用药规范化白皮书:拯救生命的另一半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程序
- 劳动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国开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2答案
- 谈心谈话记录100条范文(6篇)
- 头痛的国际分类(第三版)中文
- 《Python从入门到数据分析应用》 思政课件 第1章 初识Python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