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修改_第1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修改_第2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修改_第3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修改_第4页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直射波、反射波、地面波、自由空间传播、多径效应、多普勒频移、快衰落、慢衰落等概念。初步了解地形、地物的分类,以及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中值的估算。掌握蜂窝、小区、区群、中心激励、顶点激励、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等概念。当前第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理解常见的各类噪声与干扰,如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时隙干扰和码间干扰等,了解某些抑制噪声和干扰的技术。了解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当前第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电波的传播方式直射波大气中的电波传播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反射波当前第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1.1电波的传播方式从发信机发出的电波在到达收信机时,可能会沿不同的路径进行传播,如图2-1所示。沿着地表面传播的电波(如路径1)称为地面波;从发射天线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电波(如路径2)称为直射波;经过大地反射到达收信机的电波(如路径3)称为反射波。当前第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一般而言,收信机A接收到的电波是由直射波和大地反射波合成的,所有这些波统称空间波。经过电离层反射而传播的电波(如路径4)称为电离层波,它主要用于短波通信。当前第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1典型的电波传播通路地面波,中长波,几百千米直射波,微波,几十千米反射波,微波电离层波,短波,几千千米当前第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ts定义为:2.1.2直射波(式2-1)式中,λ是电磁波的波长,d是收发天线间距离。

当前第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自由空间L0为传播损耗,d为传播距离。频率越高,距离越远,则损耗越大。2.1.3大气中的电波传播当前第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2移动信道的特征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当前第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移动无线电波传播路径损耗,主要是由于地形、传播路径上的无线电散射体等原因产生的,是直射加上镜面反射、漫反射和绕射等的综合结果,如图2-7所示。(1)镜面反射(2)漫反射:如投射到树叶上的无线电波。(3)绕射当前第1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直射波反射波图2-7几种传播路径当前第1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路径损耗快衰落慢衰落当前第1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路径损耗当前第1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1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阴影效应手机当前第1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多径效应的解释:因为相位=频率*时间,频率为几百兆,时间为微秒级,则相位也很可观。两个从不同路径来的信号,同相则叠加,那么增强;相位为π,则相反,则会出现深衰落。当前第1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2.2多普勒效应

假设移动台以恒定的速率移动时,会接收到来自远方信号源发出的信号电波,并设信号电波与移动台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2-9所示,则频移值可表示为:(式2-24)若移动台朝向入射波的方向运动,则频移为正,即接收频率升高;反之,若移动台逆向入射波的方向运动,则频移为负,即接收频率降低。当前第1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9多普勒效应示意图当前第1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也就是:若移动台朝基站的方向运动,则频率增加;反之,若移动台远离基站运动,则频率减少。当前第1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2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共有N条路径Ai为幅度当前第2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2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即正态分布当前第2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设信号包络μ的概率密度为f(μ),则:(式2-27)μ相当于均值,σ相当于标准偏差,它们是两个参数当前第2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f(μ)与μ/σ的关系如图2-11所示。图2-11瑞利分布的概率密度当前第2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4蜂窝系统工作原理什么是蜂窝频率复用多址方式当前第2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4.1什么是蜂窝什么是蜂窝呢?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一个叫基站的设备来提供无线覆盖服务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我们把基站的覆盖范围称之为蜂窝。

早期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在其覆盖区域中心设置大功率的发射机,采用高架天线把信号发射到整个覆盖地区(半径可达几十公里)。当前第2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为了在服务区实现无缝覆盖并提高系统的容量,可采用多个基站来覆盖给定的服务区,每个基站的覆盖区称为一个小区。根据服务区域类型的不同,可划分为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区。当前第2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1.带状服务区对于公路、铁路、海岸等的覆盖可采用带状服务区,如图2-23所示。基站天线若用全向辐射,覆盖区形状是圆形的。带状网宜采用有向天线,则每个小区是扁圆形的。带状网进行频率复用可采用双频制,也可用多频制。当前第2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

图2-23带状服务区的覆盖当前第3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面状服务区(1)小区的形状可以实现一个平面的覆盖。按交叠区的中心线所围成的面积形状看,区域的形状可分为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角形三种。可以证明,要用正多边形无空隙、无重叠地覆盖一个平面区域,可取的形状只有这三种,如图2-24所示。当前第3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24小区的形状当前第3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由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覆盖一个平面时,各区域之同的中心距离、半个区域面积、交叠部分面积以及交叠区宽度如下表2-4所示。表2-4三种形状小区的比较R是外接圆的半径2.6R21.3R21.2πR20.35πR20.73πR2当前第3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这里r应为R,即外接圆的半径当前第3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由上图可见,正六边形的邻区距离及小区面积最大,这样用的基站就少一些。交叠区宽度及交叠区面积最小。为了避免干扰,要求重叠要尽量小。因此将正六边形选为蜂窝小区形状当前第3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区群的组成单位无线区群的构成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单位无线区群之间彼此邻接;二是相邻单位无线区群的同频小区中心间隔距离是一样的。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关系式如下:(式2-43)式中N为构成单位无线区群的正六边形的数目,简称区群数。a和b不能同时为零,且是正整数。按照以上条件,可确定N有如下数值,相应的区群形状如图2-25所示。当前第3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25区群的组成当前第3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3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3)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根据基站的位置不同,可有两种激励方式:如图2-26所示。一种是基站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称为中心激励方式;另一种是基站位于每个正六边形的三个相隔的顶点上,称为“顶点激励”方式。当前第3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26两种激励方式示意图当前第4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中心激励方式下,基站使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顶点激励方式下,每个基站使用三个120º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实现共同覆盖。使用定向天线,抗同频干扰能力强,所以一般使用顶点激励方式。当前第4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同频干扰定向天线向左发射,从而不干扰右边的f1小区当前第4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返回当前第4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4)盲点与热点盲点是指由于网络漏覆盖,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严重低劣;热点是指由于存在商业中心等业务繁忙区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对于以上两“点”问题,往往通过设置直放站、分裂小区等方法加以解决。当前第4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先讲MSC,BSC当前第4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M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SwitchingCenter)BSC: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它是基站收发台和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点。当前第4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较复杂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当前第4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为了解决盲点而设置。直放站也叫中继站,属于同频放大设备,它在无线电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作用,如图2-27所示。直放站(Repeater)的设置当前第4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滤波器下行选频模块图2-27当前第4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由施主天线从宿主基站提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信号经功放放大以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站与移动台间的信号传递。引入直放站有许多好处,如填补移动通信盲区以实现连续覆盖等等,但直放站的使用也会带来新问题,如时延等等。当前第5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分裂小区在整个服务区中每个区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但这只能适应用户密度均匀的情况。事实上服务区内的用户密度是不均匀的,例如居民区的用户密度较高,而市郊区的用户密度较低。因此,在用户密度高的居民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小一些,在用户密度低的市郊区可使小区的面积大一些,如图2-28所示。当前第5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28小区的分裂当前第5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5)蜂窝的种类宏蜂窝小区微蜂窝小区其它蜂窝小区当前第5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小区按照半径大小一般分为卫星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等几类,具体见下表2-5。当前第5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表2-5小区的分类当前第5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4.2频率复用

1.什么频率复用蜂窝系统的基本出发点是频率复用,也称为频分复用(FDM,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就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以进行信号的传输。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保护隔离带。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的方式工作。当前第5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10KHz50KHz60KHz110KHz120KHz170KHz保护带当前第5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通常,不同区群的两个小区只要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大于某一数值,就可使用相同的频道,而不会产生显著的同道干扰,这样就实现了频率再用。频率复用的优势是可以提高频谱效率,但劣势是如果系统设计得不好,将产生严重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同信道干扰。当前第5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频率复用距离的计算(1)D与R的关系使用同一组频率的小区称为共道小区,它们间产生的干扰叫共道干扰。一个区群中的小区数愈少,则相邻区群的地理位置愈靠近,共道干扰就会愈强。当前第5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6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根据蜂窝系统的几何关系,设区群数为N,则有:(式2-44)当前第6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N是小区数,D是同频小区的距离。D越大,则干扰越小以前大区中频率只能用1次,而现在分成小区,频率用了很多次R是小区外接圆的半径当前第6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6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6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载波干扰比:英文名称:carrier-to-interferenceratio,C/I,即载波功率(有用信号功率)与干扰信号功率的比值。dB(分贝)是表示两个量的比值大小,本身没有单位。

对电压或是电流的比值进行换算时,(A/B)dB=20lg(A/B)

对功率的比值进行换算时,(A/B)dB=10lg(A/B)

假设载波功率是200W,干扰信号功率是2W,那么载干比C/I=200W/2W=100,通常换算成dB值表示,也就是载干比为10lg100=20dB当前第6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6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a为衰落指数当前第6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射频防卫度当前第6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6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4个小区,12个扇区当前第7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7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N是由(C/I)s所确定,可推出:

(式2-45)D与R的关系:所以(式2-46)当前第7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7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对于7/21复用方式(即7个基站,21个小区使用21组频率),则同频复用距离D为(式2-47)同理,对4/12复用方式,D=6R;对3/9复用方式,D≈5.2R。当前第7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

可见,区群内小区数k越大,同信道小区的距离就越远,抗同频干扰的性能也就越好。当前第7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但区群内小区数k也不是越大越好,k大了以后,用得设备多了,增加成本。所以,k到底取多少,还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当前第7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4.3多址方式频分多址技术(FDMA)时分多址技术(TDMA)码分多址技术(CDMA)

当前第7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1频分多址技术(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ddress)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十分紧缺,不可能为每个移动台预留一个信道,因此只能事先为每个基站配置好一组信道,供该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内的所有移动台共用。这就是信道共用问题。频分复用技术下,多个用户可以共享一个物理通信信道。当前第7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频分复用(FDM)又称频分多址,是发送端对所发信号的频率参量进行正交分割,形成许多互不重叠的频带,即将载波带宽划分为多个不同频带的子信道。在接收端利用频率的正交性,通过频率选择(滤波),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这样每个子信道可以单独并行地传送一路信号。如下页图。当前第7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0KHz50KHz60KHz110KHz120KHz170KHz保护带当前第8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在单纯的FDMA系统中,通常采用频分双工(FDD)的方式来实现双工通信,即接收频率F和发送频率f是不同的。所以,为了使得同一部电台的收发之间不产生干扰,收发频率间隔│f-F│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因此在FDMA系统中,收发频段是分开的。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

当前第8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另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与移动台之间是不能直接通信的,而必须经过基站中转,如下图2-30所示。当前第8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0FDMA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接收频率发送频率当前第8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从图2-30中还可以看出,两个移动台间通信通过基站的中转,需占两个上行子频段和两个下行子频段,加上收发间的保护频带,因此FDMA系统的频率资源利用率低。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在整个通信领域,FDMA还是最经典的多址技术,已应用于许多通信系统中。当前第8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时分多址技术(TDMA)时分多址是发送端对所发送信号的时间参量进行正交分割,形成许多互不重叠的时隙。即在一个宽带的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每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在接收端再利用时间的正交性,通过时间选择,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当前第8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0s500μs1000μs1500μs2000μs当前第8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近年来,TDMA有较多的应用,如GSM中主要使用了TDMA技术。当前第8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TDMA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系统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射信号;为了保证不同传播时延情况下,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不会重叠,通常在帧结构中有保护间隔比特,在此保护间隔内不传送信号;这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互不干扰。

当前第8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在FDD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帧分别在不同的频率上,但在TDD方式中,上下行帧都在相同的频率上,如图2-31所示。在每一个子频带上又分了若干个子时隙,每个用户只占用子时隙进行通话。优点:TDMA使得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即相同频率资源下可容纳比FDMA多几倍的用户数。缺点:TDMA系统要注意通信中的同步和定时问题,否则会因为时隙的错位而导致接收端移动台无法正常接收信息。TDD:TimeDivisionDuplex

当前第8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1

TDMA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上下行帧频率不同当前第9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1

TDMA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上下行帧频率相同当前第9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在TDMA系统中,每帧中的时隙结构的设计通常要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一是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二是信道多径的影响;三是系统的同步。当前第9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一在每个时隙中专门划出部分比特用于控制和信令信息的传输;二是在时隙中插入自适应均衡器所需的训练序列,并在上行链路的每个时隙中留出一定的保护间隔;三是在时隙中有专用的同步序列。当前第9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3码分多址技术(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ddress)码分多址系统采用一组彼此正交的伪随机噪声(PN)序列,作为扩频序列码对传输信号进行扩频调制;在接收端用相应的PN码通过相关处理解扩来实现多用户共享频率资源的功能。该技术将每一来话编码,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使大量用户能够共享同一无线电频率。码分多址(CDMA)有两种主要形式:直扩码分(DS-CDMA)与跳频码分(FH-CDMA),前者多用于民用,后者多用于军事。

当前第9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DS-CDMA:DirectSequence-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即直接序列码分多址FH-CDMA:Frequency-hopping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

当前第9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使用CDMA的用户的发射信号在时间上、频率上都可能相互重叠。因此,采用传统的滤波器是不能分离信号的,对某用户发送的信号,只有与其相匹配的接收机通过相关检测才可能正确接收。当前第9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当前第9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为了实现双工通信,正向传输和反向传输各使用一个载波频率,即频分双工。无论正向传输或反向传输,除传输业务信息外,还必须传送相应的控制信息。为了传送不同的信息,需要设置不同的信道。当前第9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自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当前第9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自相关函数R(k)具有下列性质:(1)对称性:R(k)=R(-k)(2)在k=0处,R(k)为最大值,即对于所有k来说,|R(k)|≤R(0)即R(t1-t2),k=t1-t2当前第10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互相关函数可以描述两个随机信号X(t)和Y(t)之间的相关程度。当前第10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利用自相关性很强而互相关值为0的周期性码序列作为地址码,与用户信息数据相乘(或模2加);经过相应的信道传输后,在接收端以本地产生的已知地址码为参考,根据相关性的差异对接收到的所有信号进行鉴别,从中将地址码与本地地址码一致的信号选出,把不一致的信号除掉。

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当前第10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例如,图2-32中d1-dN分别是N个用户的信息数据,其对应的地址码分别为W1-WN,为了简明起见,假定系统有4个用户(即N=4),各自的地址码为:(式2-59)当前第10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与(式2-59)和(式2-60)相应的波形如图2-33。假设在某一时刻用户信息数据分别为:,,,(式2-60)当前第10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

图2-32码分多址收发系统示意图

本地产生的地址码R端的波形是S1-S4的叠加用户数据地址码积分电路,相当于低通滤波器当前第10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3码分多址原理波形示意图

W1与d1相乘得到S1J1是最后输出的波形当前第10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

与各自对应的地址码相乘后的波形S1-S4如图2-33所示。在接收端,当系统处于同步状态时,在接收机中解调输出R端的波形是S1-S4的叠加。如果欲接收某一用户(例如用户2)的信息数据,本地产生的地址码应与该用户的地址码相同(Wk=W2)。

当前第10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并且用此地址码与解调输出R端的波形相乘,再送入积分电路,然后经过采样判决电路得到相应的信息数据。如果本地产生的地址码与用户2的地址码相同(即Wk=W2),经过相乘、积分电路后,产生的波形J1-J4如图2-33所示,即:(式2-61),,,当前第10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也就是在采样、判决电路前的信号是:0+、(-1)、+0、+0。此时,虽然解调输出R端的波形是S1-S4的叠加,但是,因为要接收的是用户2的信息数据,本地产生地址码与用户2的地址码相同,经过相关检测后,用户1、3、4所发射的信号加到采样、判决电路前的信号是0,对信号的采样、判决没有影响。采样、判决电路的输出信号是r2={-1},是用户2所发送的信息数据。

当前第10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

以上所述的三种多址方式,可比较如下图2-34所示。由图2-34可见:FDMA多址方式是一种基本的多址方式,它靠不同的子频带来区分用户,其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是,单纯的FDMA方式存在频率利用率低、基站收发信机数量大等问题。当前第11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4

三种多址技术的对比

FDMA1个频率只有1个用户,TDMA1个频率有3个用户,CDMA1个频率有3的倍数的用户。当前第11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TDMA多址方式靠不同的子时隙来区分用户,它将时间划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分成若干时隙。这样一个载频就含有多个信道,从而一个载频可供多个用户工作,基站的收发设备数量减少。当前第11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CDMA多址方式靠不同的正交码型来区分用户;它是在同频、同时条件下,各个接收机根据信号码型之间的差异分离出需要的信号。当前第11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与FDMA和TDMA相比,CDMA具有很多优点,含有频域、时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它具有抗干扰性好,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所要求的载干比(C/I)小于1。所以CDMA比其它系统的优势是:系统容量大、通话质量好等。

因为CDMA的多种优势,所以它成了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目前该技术发展成为多个标准,我国也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个标准,而且竞争激烈。即用户多当前第11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5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网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当前第11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我们以现有2G移动通信系统为例,了解其基本网络结构,具体如图2-35所示。主要是由:1、移动台子系统(MS)2、基站子系统(BSS)3、网络子系统(NSS)4、操作支持子系统(OSS)等四大部分组成。2.5.1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当前第11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5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框图

移动台子系统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操作支持子系统当前第11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1.移动台子系统(MS)(MobileSubsystem):见书P622.基站子系统(BSS)BaseStationSubsystem(1)基站收发信台(BTS)basetransceiverstation

(2)基站控制器(BSC)basestationcontroller

(3)码型变换器(TC)code-converter

当前第11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当前第11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3.网络子系统(NSS)networksubsystem

(1)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SwitchingCenter

,可以接入呼叫或接出呼叫。MSC是整个GSM网络的核心,它控制所有BSC的业务,它可以把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移动用户和固定网用户互相连接起来。当前第12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MSC从GSM系统内的三个数据库,即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和鉴权中心(AUC)中获取用户位置登记和呼叫请求所需的全部数据。当前第12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较复杂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当前第12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拜访地位置寄存器(VLR)Visitorlocationregister:VLR存储进入其覆盖区的移动用户的信息。这使得MSC能够建立呼入/呼出呼叫。另外见P64(3)归属地位置寄存器(HLR)Homelocationregister

:存放的是在本地开户的信息。另外见P64当前第12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HLR是归属位置寄存器,VLR是拜访位置寄存器。HLR中存放的是在本地开户的信息,VLR中存放的是当前网络中正在使用的用户信息。比如你开户了,HLR中就有你的开户信息,但如果你这几天出差漫游到了外地,在本地的VLR中就没有你的信息,而漫游地的MSC就会到原来的HLR中调用你的信息存放到他的VLR中。当前第12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在现有的网络中,一个MSC必然与一个VLR相随,当用户漫游到新的MSC服务区时,与此MSC相联的VLR就会向用户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请求发送用户数据,以便在新的MSC中提供相应的服务。HLR将用户信息拷贝到新的VLR中,以完成用户位置更新。当前第12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MSCVLR太原本地MSCVLR北京外地HLR当前第12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4)鉴权中心(AUC或AC)authenticationcenter:见P65(5)设备识别寄存器(EIR)equipmentidentityregister

:P65(6)短消息中心(SC)shortmessagecenter:P654.操作支持子系统OSS:operationsupportsubsystem:P65当前第12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

5.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接口

(1)移动通信系统的外部接口a.首先是用户侧的接口,即移动台和用户的界面,可认为是一个人机界面。b.其次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电信网间的接口,如与PSTN的接口。MSC通过移动网关GMSC提供和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共数据网(PDN)等固定网的接口c.再次是移动通信系统与运营者的接口,如Um接口当前第128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内部接口

a.B接口

b.C接口

c.D接口

d.E接口

e.F接口

f.G接口

g.MSC与PSTN间的接口

MobileSwitchingSubsystem当前第129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3)移动接入子系统内部接口

a.A接口

b.Abis接口

c.Um接口:见P66

当前第130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5.2全国蜂窝系统的网络结构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视不同国家地区而定,地域大的国家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大区(或省级汇接局)第二级为省级地区汇接局第三级为各基本业务区的MSC。我国采用三级组网结构,如图2-37所示(P67)当前第131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图2-37全国数字蜂窝PLMN的网络结构及其与PSTN连接的示意图

移动网关,把移动用户和固话用户连接起来为移动电话长途局,负责拨打移动用户的长途话务,分两级,一级负责省际话务,二级负责省内话务应改为TMSC当前第132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PLMN:陆上公用移动通信网(PublicLandMobileNetwork)

当前第133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TmMSC本地MSC本地MSC为移动网中的本地汇接局,负责把本地的移动用户连接起来当前第134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1)在各省或大区设有两个一级移动汇接中心,通常为单独设置的移动业务汇接中心。当前第135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每个省内至少应设有两个以上的二级移动汇接中心,并把它们置于省内主要城市。每个二级移动汇接中心与相应的两个一级移动汇接中心有电路连接。当前第136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3)省内移动通信网中的每一个移动端局,至少应与省内两个二级汇接中心相连。当前第137页\共有150页\编于星期五\22点2.5.3移动通信网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1.区域定义移动通信中移动台没有固定的位置,移动通信网要实现位置更新等功能。因此,区域的定义如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